(好资料)2012高考总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二讲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1页
(好资料)2012高考总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二讲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2页
(好资料)2012高考总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二讲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3页
(好资料)2012高考总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二讲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4页
(好资料)2012高考总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二讲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91up有效学习( )2010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讲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考 点 详 解第四部分 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哲学的运动概念)第五部分 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和能动性(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补充与综合)第六部分 求索真理的历程(即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1)人们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 (1)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基础自然界的物质性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性,这是哲学的基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人们只有通过物质的运动方式,才能把握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意识起源于物质世界的长期发展过程,是人脑的机能。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可进一步了解实践的内容和实践的特点。特别是把握实践的物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决定了实践的发展性,只有在实践的发展中,人们才能获得认识,也只有在实践的检验中人们才能分辩真理和谬误,从而在实践中排除谬误追求真理。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规律的概念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真理和谬误 (2)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物质的,理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在物质运动过程中,人们通过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认识去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这是人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和基础是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得到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造福于人类。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发展中,人们追求真理,掌握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客观世界是无限运动发展的,实践是无限发展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在认识运动发展过程中,追求真理需要不断排除谬误。所以认识具有反复性,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曲折中的前进创新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认识的反复性 (3)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难点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一是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二是意识指导人们的现实创造性;三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控制性,又称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的必要条件,二者统一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客观物质世界的无限运动发展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与时俱进的要求。由此导向人类对认识和真理的无限发展的追求。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的无限性 三、典 例 剖 析 例1(07高考江苏卷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答案:A例2(08高考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答案:D例3(09高考江苏卷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答案:C例4(08高考上海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答案:B例5(07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1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答案:D例6(07高考重庆卷30)图7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据此回答30题。30漫画内三句话中的“想”字,体现的是A认识的计划性 B认识的目的性C认识的预见性 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答案:D例7(08高考广东文科基础15)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 B C D答案:D例8(09高考上海卷1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答案:A例9(09高考江苏卷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答案:D例10(07高考上海卷15)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答案:A例11(08高考广东卷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答案:B例12(08高考广东政治卷40) 材料1: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1)结合材料1、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答案(1):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四、高 考 预 测 高考预测一:当今世界有很多突发性问题是人类的未知领域,给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人类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难题,这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查的重点是如何把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地统一起来,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危机),造福于人类。例1(09高考上海卷22)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A客观的物质活动B纯粹主观的活动C自觉能动的活动D社会历史的活动答案:ACD例2(09高考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答案:A高考预测二: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讨与认识,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发展过程,还将经历一个无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发展过程,其中认识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达到一定的真理性,所谓对事物有一个完善的观念,是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在承认物质实体的存在是认识的前提的同时,我们也承认物质是可以认识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这一哲学命题将伴随着人类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而永恒存在,是考查的基本观点。例(09高考广东卷39)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答案:(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5)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不恰当的。高考预测三:敢想是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人们赞扬和提倡敢想敢干的精神,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但是这种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物质是万万不行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两个制约,一是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二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所以创造条件就成为敢想敢干的关键环节。这是考核的难点。例(08高考海南卷23)辨析题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答案: 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 高考预测四:发挥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一个关键的课题是增强选择的科学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这种目的和意识就是指人们追求的真理,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前,无论针对金融危机还是针对甲型H1N1流感及环境问题等都表现了人类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这是哲学认识论的考查重点。例(08高考宁夏文综卷39)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1)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答案(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高考预测五:以下探究课题可以作为高考预测的重点训练课题生活与哲学 综合探究二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