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升低温容器图纸CAD.pdf_第1页
600升低温容器图纸CAD.pdf_第2页
600升低温容器图纸CAD.pdf_第3页
600升低温容器图纸CAD.pdf_第4页
600升低温容器图纸CAD.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温容器使用说明书低温容器使用说明书 目录 1 技术特性 3 2 结构说明 5 3 使用 6 4 维护与检修 9 5 管理与运行 10 6 随罐车出厂技术文件 11 表 1 阀门操作状态一览表 12 表 2 容积换算表(仅供参考) 13 表 3 常见故障处理 14 本设备为贮运低温液体的专用罐车,罐体由内胆和外壳两部分组成,夹层为真空粉末绝热, 有良好的绝热性和密闭性,适于贮运液化气体。罐车带有自增压系统,不外加能源,即可顺 利排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容器输液管路, 是各种低温液体输送的首 选结构。 背景技术 低温容器是贮存和运输液化气体的设备的总称,也是杜瓦容器、低温贮液器和贮槽的统称。 众所周知,低温液体的温度很低,在 101.325kpa 压力下,液氧-1830c、液氮-1960c、液氩 -1860c,因此,低温容器结构设计要求必须绝热性能好,通常采用内外胆组合的结构形式, 其中间夹层采用真空绝热, 夹层填充珍珠岩或采用包敷材料防止导热, 外壳上安装抽空装置, 利用真空机组将夹层空气抽空, 以此力求把随着时间的增长将通过对流、 传导和辐射等途径 传递给低温液体的热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来维持低温体系正常工作, 确保低温液体的 贮存期限之目的。容器外壳体上安装各种管路与阀门,通过阀门的开关输送低温液体,使用 容器内盛装的低温液体。 1 技术特性 1.1 整车特性数据 全容积: 10.5m3 最大装载质量: 9240kg 最大总质量: 18000kg 轴荷分配: 满载 前轴 5480kg 后轴 12520kg 注:重量参数上偏差为 3%,下偏差不做规定。 外形尺寸: 全长: 10642mm 总宽: 2496mm 总高(空载) : 3020mm 轴距(前、中/中、后): 5035/1270mm 轮距 前轴 1900mm 中、后轴 1850mm 最小离地间隙(满载) 前轴下 310mm 后轴下 250mm 接近角(满载) 30 离去角 12.5 注:尺寸参数偏差为 1%。 1.2 专用性能(贮罐) 设计压力:内胆 0.8mpa 外壳 0.1mpa(外压) 最大工作压力: 内胆设计温度 -196 安全阀开启压力 0.76mpa 贮运介质: ln2 充装系数: 90% 材料:内胆 0cr18ni9 外壳 q235-a 焊接接头系数: 内胆 =1 外壳 =0.85 容器类别: 三类 绝热形式: 真空、粉末绝热 日蒸发率: (ln2 重量法) 0.6%/d 1.3 运行数据 最高车速: 空载: 50km/h(一级公路) 满载:土路面 30-40km/h 混凝土、沥青路面 50km/h 最大爬坡度(满载) 25% 驻坡度 20% 燃油消耗量(50km/h) 25l/100km 最小转弯直径: 23.5m 2 结构说明 本设备分为汽车底盘和罐体两部分。 汽车底盘为斯太尔二类底盘。 贮罐为双层真空粉末 绝热卧罐。 2.1 内胆及配管为奥氏体不锈钢,外壳体为 q235-a,夹层充填珠光砂,并抽成真空。 2.2 罐车后部设有管路操纵系统,可进行充排液,并装有压力表和差压计。 2.3 安全装置设有内胆安全阀、外壳泄压装置。 2.4 为安全起见,车上配有手提式灭火器。装设了可靠导 静电装置。 3 使用 3.1 罐车的使用及维修应符合 jb6898-93 低温液体贮运 设备使用安全规则 。车体的运行按底盘厂家的载货汽车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3.2 罐车在满载时应避免紧急刹车(特殊情况除外) 。 3.3 罐车出厂状态 罐体用 0.01-0.02mpa 的氮气进行封装,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3.4 贮罐操作说明 3.4.1 贮罐使用前应进行外部件外观检查,气密试验,吹除处理与仪表、阀门检查,排除 故障,并确认容器安全与技术性能不受影响后方能使用。 3.4.1.1 外部件外观检查下列项目: a.外壳体与管路各类创伤、凹陷。 b.各类保护帽、铅封有无损伤。 c.各进口部位有无污染 3.4.1.2 气密试验 试验用气体为干燥无油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为贮罐设计压力的 1.00 倍,缓慢升压到 试验压力,保压 10 分钟,对全部管路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泄漏检查。 3.4.1.3 吹除处理 用干燥无油空气或氮气吹除内胆、管路、阀门、仪表等系统的水份,系统吹干后,用贮 存气体置换系统内的气体,直至排出介质满足纯度要求。置换过程完成后贮罐应保持 0.02mpa 压力以上的介质气体,并按表 1 带压贮存所示要求关闭阀门,以保证贮存介质的纯 度。 3.4.1.4 仪表、阀门检查 检查阀门、仪表是否灵活可靠,管路是否畅通。 3.4.2 充液 3.4.2.1 连接充液管线 3.4.2.2 使阀门处于充液管线吹除操作状态(见表1) 用介质气体吹除充液管线的潮气与灰 尘。 3.4.2.3 打开 v9 放气阀,v6 充满指示阀,v5 差压计平衡阀,v7、v3 差压计上,下阀, 关闭 v4 残液阀。 (详见流程铭牌) 3.4.2.4 打开 v2 进排液阀,由底部缓慢向贮罐内进行充液。待稳定排气后,可加速充液速 度,并关闭 v5 平衡阀。注意观察差压计读数。待差压计读数为 11.2kpa,打开 v6 充满指 示阀,待有液体流出时,充液即结束。首先关闭液源出液阀,关闭 v2 进排液阀,关闭 v6 充满指示阀、v9 放气阀。打开 v4 残液阀,残液排净后,关闭 v4 残液阀。拆除充液管线。 3.4.3 增压 利用增压器可提高罐内压力, 增压压力按排液要求控制, 不得超过贮罐的最大工作压力。 3.4.3.1 检查压力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3.4.3.2 缓慢打开 v1 增压器主阀。 3.4.3.3 停止排液时要关闭 v1 增压器主阀,以免罐内压力升高。 3.4.4 排液 罐内压力达到排液要求时即可排液。 3.4.4.1 连接输液管线与受液容器,打开 v2 进排液阀,向输液管线内放小量液体,根据使 用要求,用介质气体吹除输液管线的潮气和灰尘。 3.4.4.2 容器充完后,关闭 v1 增压器主阀、v2 进排液阀。打开 v4 残液阀,排除残液。排 净后,关闭 v4 残液阀,拆除排液管线。 3.5 贮存 介质液体可以常压贮存,也可以带压贮存,无论何种贮存方式,v1 增压器主阀一定要关闭。 带压贮存可以降低贮存介质的蒸发损失,并缩短下次取液的时间,是比较经济的贮存方式。 带压贮存时,要确认压力表处于工作状态。由于贮罐内、外温差很大,贮罐会自增压,所以 带压贮存时要密切注意罐内压力的变化,要及时的放气。 带压贮存时 v9 放气阀关闭,在积累经验以后,可以微开 v9 放气阀,以加长取液间隔时间。 贮存介质要定期做乙炔分析和热干氮气吹除,以免由于碳氢化合的积累而发生意外。 4 维护与检修 4.1 保护真空 维护贮罐的真空度是维护其良好绝热性能的条件, 贮罐的真空口, 外壳体泄压装置都是 直接通真空夹层的,不得随意拆装,外壳体管路与外壳体连接的焊缝应避免损坏,以免造成 真空的破坏。 4.2 日常维修 检查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差压计工作是否正常,阀门、管路接头处是否有泄漏,外部 有无异常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常见的故障与处理方法参考表 3。 4.3 定期检查 1.定期检查压力表、安全阀。 2.按差压计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检验差压计。 3.定期检验贮罐蒸发率,蒸发率超过出厂指标 3 倍时,必须做全面检查,判断故障原因, 并进行排故返修。 4.有条件时应定期检查夹层真空度,如果真空度降到 13.3pa 以下,须重新抽真空。 5 管理与运行 5.1 本罐车是运输低温液体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专用车辆。使用单位必须配备专人管理、专 人驾驶、专人押运。上述人员必须进行严格培训,熟练掌握罐车的技术性能及操作程序,掌 握低温液体基本知识,会处理紧急事故和故障,会使用车上灭火器材。 罐车使用单位的上述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调动。 5.2 罐车运行过程中注意满载时最高车速避免超过 50km/h。 5.3 司机在运行中应注意观察罐体前部的压力表,其压力接近最大工作压力 0.76mpa 时, 应停车泄压,打开 v9 放气阀,进行降压调节。 5.4 罐车在运行时,应保持导静电装置与地面有良好的接触,导静电装置最大接地电阻 不得大于 10。 5.5 罐车停放应远离火源,严禁烟火。 5.6 使用与运行应详细阅读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 第四章有关内容。 6 随罐车出厂技术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产品质量证明书 c 汽车罐车总图、罐体部件竣工图 d 产品使用说明书 e 监检证书 f 底盘的随车工具及附件清单 g 底盘使用说明书 罐车在生产过程中结构会改变与更新,恕不通知用户。 表 1 阀门操作状态一览表 名称或铭牌 吹除操作 充液 增压 排液 贮存 备 注 带压 常压 v1 增压器主阀 关 关 开 开 关 关 v2 进排液阀 关 开 关 开 关 关 v3 差压计下阀 关 开 开 开 开 开 充液结束时开 v4 残液阀 开 关 关 关 关 关 v5 差压计平衡阀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v6 充满指示阀 关 开 关 关 开 关 v7 差压计上阀 关 开 开 开 开 开 v8 内胆泄放装置主阀 常开 v9 放气阀 关 开 关 关 关 关 注:压力平稳后关,不测液位时可开。 表 2 容积换算表(仅供参考) 表盘数 100mmh2o 容积 m3 表盘数 100mmh2o 容积 m3 1 0.21 10 5.90 2 0.60 11 6.63 3 1.09 12 7.35 4 1.66 13 8.03 5 2.29 14 8.67 6 2.97 15 9.26 7 3.68 16 9.77 8 4.41 16.51 10.00 9 5.15 表 3 常见故障处理 现 象 原 因 排 故 1.使用过程中 压力异常升 高,外观无异常。 蒸发 率过大, 真空度恶化。 检查真空度,重新抽空。 2.使用过程中压力升高快, 增压管路结霜或外壳有凝水结霜。 1.增压器主阀 v1 关闭不 严,内漏。 2.珠光砂充填不满。 3.真空度恶化 。 1.检修 v1 增压器主阀。 2.全面检查 夹层的珠光砂充填及真空度 。 3.使用过程中增压系统增压过慢 。 增压系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