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 3145.92-2001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第4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 第92部分 地面设备安全管理规则.pdf_第1页
MH 3145.92-2001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第4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 第92部分 地面设备安全管理规则.pdf_第2页
MH 3145.92-2001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第4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 第92部分 地面设备安全管理规则.pdf_第3页
MH 3145.92-2001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第4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 第92部分 地面设备安全管理规则.pdf_第4页
MH 3145.92-2001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第4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 第92部分 地面设备安全管理规则.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 4 9 . 1 加 M 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 H 31 4 5 - 2 0 01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N 肠 加t e n a n c e. 恤回巨山 f o r c i v i l 应 c r 由 中国 民 用 航 空 总局发 布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I C S 4 9 . 1 0 0 V55 M 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 3 1 4 5 . 9 1 一3 1 4 5 . 9 3 - 2 0 0 1 MH 3 1 4 5 . 9 5 一3 1 4 5 . 1 0 1 -2 0 0 1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第 4 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 Ma i n t e n a n c e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c i v i l a i r c r a f t - U n i t 4 : L a b o u r s a f e t y a n d h e a l t h 2 0 0 1 一 0 4 一 0 2 发布 2 0 0 1 一0 9 一 0 1 实施 中 国 民用 航 空 总局发 布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前言 我国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已 经走过了 八年多的路程。 八年多 来, 逐步剥离了“ 政企合一” 的格局, 从传统的直接管理转向了科学的间 接管 理, 从人治 转向了 法治, 从治 标转向了 治本。八年多的实践说 明, 适航管理的本质在于把民用航空器的 适航性纳人有序的 工作之中, 形成一整套有规则的运动体 系。 随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的 公布和施行, 我国民用航空器的 适航管理得到了充分的肯 定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八年多的历程 证明, 我们经历并完 成了 一次重大的转变。 首先是建立了适航管理机制, 强化了政府管理职能。 适航管理机制是适航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 适航管理法规体系以及适航管理体系全员行为等各 方面的 综合及其相互关系。在适航管理机构确定、 人员基本到 位之 后,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 适航管理 法规文件体系是 极为重要的。适航性法规是民用 航空行业主 管部门的行政规章即中国民 用航空规章 的 重要部分之一。它是依据 中 华人民 共和国民 用航空法 和 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 用航空器适航管理 条例 制定的政府行业管理的具体政策和规则, 是实行有法律 依据的制度化、 标准化、 规范化、 程序化 科学管理的 依据。至今, 由民 航总局局长 签发的 有关适航管理方面的民用航空规章已 有 1 4 部。 与这 些适航性规章相配套的还有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咨询通告等。 其次是制定了维修行业标准, 规范了行业行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化, 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 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 既加大了 对 民用 航空业的需求, 同时也对其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航空运输业, 其优势是舒适、 快捷、 安全。 但能否始终保持这种优势, 不发生万一的 偏差?要做到这一点, 第一 位重要的是有高度的 认识: 民用 航空事业的安全与正常关系到党和国 家的 声誉, 关系到 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 关系到国家和 人民的生命财产的 得失。第二位重要的 是对本行业实施科学化、 规范化的管理。科 学化、 规范化就是 遵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结合客观的 环境条件, 实行制度化、 标准化、 规范化、 程序 化的工作和管理; 排除随意性和盲目 性, 使全行业、 全系统 构成一个法制的王国。 一切活动都按规矩办事, 用规则说话, 用制度管理。为此, 在遵守和贯彻各项适航性规章的同时, 还必须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行业行为。这 里所公布的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是 中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的一部分。其格式、 内容的编排, 完全 按照行业标准规范要求进行。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与民用航空规章有所不同。它是依据各项民用航空规章而制定的。其目 的是使民用航空企业在执行政府法规时 有更好的 操作性, 在落实中更具 有符合性。 民用航空事业是国家高度集中 统一的 事业。 保障民 用航空 安全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民航企事 业单位的共同责任。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作为行业标准之一, 应该带有强制性, 是从事民用航空器 维修业的单位和个人 所必须遵守的。 民 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是从事用民航空器维修业的单位和个人从业的行为准则、 行为规范和考 量的尺度。 它所规范的是在完成航空器维修时一些通用的安全技术标准, 没有涉及到某一特定机型 的特殊要求。因此, 本标准是维修航空器时的最低行业 标准。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 展, 国际交往日 益增多。 民 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中适当 采用国际同 行业通用的标准, 使之与国际同行业的 行为规范互接互补, 使之具有较普遍的国际 通用性, 将有利于 促进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是在1 9 9 5 年5 月1 5日 确定的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编委会的组织和 指导 下, 由编写小组成员执笔, 经过广泛地征 求意见、 集中 讨论和 专家论证后, 再按行业标准审批程序办理 完成的。这里, 对热心关注、 积极参与、 勤恳 奉献于本标准的每一位领导、 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 谢。 值此, 中国民用 航空机务工程条例 这一行之有效的民 用航空管理规章, 随着我国民航体制改革 的深化和民 航事 业的 发展, 已 逐渐被 现有的民用航空规 章和 行业标准所取代。 可以 说, 在现有的民 用 航空器适航性规章的 基础上, 随着 民 用 航空 器维修标准 的出台, 中国民航空机务工程条例 将逐渐 终结其历史 使命。 从此, 我国民 用航空器维修业将进人一 个新的 历史阶 段。 我们所付出的劳 动, 将为 最终实 现我国民用航空体系的 政企分开、 科学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 此基础上, 民航行业管理部门 依法行政, 民航企事业部门科学管理, 还必须制定和完善各自的管理规 则和工作程序, 建立起科学的现 代化的管理机制。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的编号是MH 3 1 4 5 , 包括以下五个单元: 第 1 单元 维修管理规范 系列标 准的 编号范围为M H 3 1 4 5 . 1 - 3 1 4 5 . 3 0 , 该单元规划出3 0 个号, 是制定该系列标准编写方面的行标 用, 同时也为以后淘汰旧号发展新号留有余地; 第 2 单元 地面安全 系列标准的编号范围为 M H 3 1 4 5 . 3 1 -3 1 4 5 . 7 0 , 也留 有4 0 个号, 以 备用; 第3 单元 地面维修设施 系列标准的编号范围为 M H 3 1 4 5 . 7 1 一3 1 4 5 . 9 0 , 留有2 0 个号, 以备用; 第4 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 系列标准的编号范围为 M H 3 1 4 5 . 9 1 - 3 1 4 5 . 1 2 0留有3 0 个号, 以备用; 第 5 单元 航空器材管理 系列标准的编号范围为 M H 3 1 4 5 . 1 2 1 一3 1 4 5 . 1 3 0 留有1 0 个号, 以 备用。 本单元包括1 0 个部分, 其余两个单 元 地面维修 设施 和 航空 器材管理 将陆续编写出版。 本标准生效之日 起, 民 航局 1 9 8 3 年 颁发的 “ 中国民用 航空机务 工程条例” 中 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 内容作废。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适航司归口。 本标准由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安全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作琪、 邵良 洪、 王先军、 黄永安、 黄云兰、 赵秋荣、 俞光鹏、 周哲勋、 钱丽萍、 何菲亚、 张瑾岩、 卿红宇。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第4 单元:劳动安全卫生M H 3 1 4 5 . 9 2 - 2 0 0 1 第9 2 部分:地面设备安全管理规则 M ai n t e n a n c e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ci vi l ai r c r a f t 一 U ni t 4: L a b o u r s a f e t y a n d h e al t h - P a r t 9 2 : S a f e t y r e g u l a ti n g r u l e s f o r g r o u n d e q ui p m e n t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地面维修设备的安全管理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4 0 5 3 . 2 -1 9 9 3 固定式 钢斜梯安全技 术条件 G B 4 0 5 3 . 3 -1 9 9 3 固定式 工业防护拦杆安全技术条件 G B 4 0 5 3 . 4 -1 9 9 3 固定式S 业钢平台 G B 7 2 3 1 一1 9 8 1 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 G B 8 1 9 6 -1 9 8 7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G B 8 1 9 7 一1 9 8 7 防护罩安全要求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 1 安全性s a f e t y 避免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能力。 3 . 2 可靠性r e l i a b i l i t 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3 . 3 安全技术 措施 t e c h n i c a l s a f e t y m e a s u r e s 为防止伤亡事故, 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危害所采取的 技术方法的总称。 3 . 4 安全防护措施 s a f e t y p r o t e c t i v e m e a s u r e s 为防止操作者工作时身体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 3 . 5 ) 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防护手段的总称。 3 . 5 危险区域d a n g e r o u s a r e a 易发生事故或损害健康的机械内 部或 ( 和) 周围 某一 特定空间。 3 . 6 危险部位 d a n g e r o u s p o s i t i o n 设备和工具上能引起人体伤害的地方。 3 . 7 机械伤害 ,c h a n i c a l i n j u r y 因设备或工具的机械运动所引起的绞、辗、戳、切和碰撞等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3 . 8 安全装盖 s a f e t y d e v i c e 能消除或减小危险的装置,如联锁、紧急制动、双手操纵、限制器、紧急开关等。 3 . 9 防护装置 p r o t e c t i v e d e v i c e 采用物体障碍方式阻止人体接近危险点、进入危险区域 ( 3 . 5 ) 或触及危险部位的隔离装置,如防 护罩、护栏等。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2 0 0 1 -0 4 -0 2批准2 0 0 1 =0 9 -0 1实施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洲 3 1 4 5 . 9 2-2 0 0 1 3 . 1 0 职业危容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i n j u r y 操作者从事的工作或工作环境中特有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3 . 1 1 娜炸危险场所 d a n g e r o u s p l a c e o f e x p l o s i o n 由于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纤维存在而对人员、设备设施造成危险的工作场所。 4规则 4 . 1设置 4 . 1 . 1 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应适宜工作场 所条件、生产劳动 特点、工 作性质和实际 需要,并布局合理。 4 . 1 . 2 机械设备上有裸露的具有机械伤害 危险的 各种运动部 件应设置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 4 . 1 . 2 . 1 防护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结 构简单, 布局合理,便于安装和维修更换,并 与设 备匹配; 在 给定使用寿命内,确保有足够强度、 刚性、 稳定性、 耐腐蚀性、耐冲击性和抗疲劳性: 应符合G B 8 1 9 6 和G B 8 1 9 7 的规定。 4 . 1 . 2 . 2 安全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装置应灵敏、准确: 紧急停车开关能保证瞬时动作时, 与制动器连锁; 机械设备上的限载、限位、报替、 校验和维护,不应带故障投入使用。 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对有惯性运动的设备,紧急开关应 温控、泄压、溢流、排污、制动等安全装置应定期检查、 4 . 1 . 3 4 . 1 . 3 机械设备周围应留有工作者从事生产活动的安全距离。 机械设备外缘与墙壁或其他固定物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应不小于0 . 5 m ,有工作地时应 不小于1 . 2 m , 4 . 1 . 3 . 2 机械设备之间, 时,间距应不小于1 . 2 m ; 无工作地时,间距应不小于 0 . 8 m : 其中一台有工作地,又有行人定期通行 两台相对面均有工作地时,间距应不小于1 . 5 m :两台相对面均有工作地, 又有行人通行时,间 距应不小于1 . 8 m , 丁 .; 3 . 3 I R, 车间内人行通道应不小于1 . 0 m ,电瓶车单行通道应不小于1 . 8 m ,电瓶车对开通道应不小于 叉 车或汽车开进车间,其通道应不小于3 . 5 m e 4 . 1 . 4 设备设置或改造时, A( 标准的附录)的规定。 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直线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附录 4 . 1a , 5 2 m( 含)以上具有坠落危险的工作场所,应设置永久性或临时性便于使用和维修的上下扶 工作平台、鞍桥、 护栏、 护网、系挂 装置等安 全防护装置,并 应满足下 述要求: a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平台地板、伸缩踏板、悬臂踏板、扶梯踏步等, 下不应发生振颤和超过设计挠度,并具有防滑、防跌、防刺伤、 性能; b )满足工作者从事生产活动的需要,平台、踏板、 踏步、 G B 4 0 5 3 . 4 的规定; 在额定载荷 防坠落及防止与其他运动部件谐振的 护栏等的构造应符合 G B 4 0 5 3 与航空器之间保持一定间隙或软接触; 组装后应联接牢固,不应有虚接、松动等缺陷; 可移动的 维修梯架和升降工作平台应有锁定装置,放置机坪时 应具有抗风载能力; 升降机构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安全使用状态: 标示额定载荷、 重心、自 重及安全注意事项等铭牌,铭牌位置应明显。 4 .1 .6 ,藻 默默聪 m ( $ ) 14 1 巍 TA- M * 严 潺 摆ft P*#, . W f 4 4 Q 0 5t 7 t J# * r( 3 F , $ TM 84 . 1. 5 M JN ,0i= ,“ 备 。 升 ” 设 备 除 “ 满 足 运 动 平 4 . 1 . 7 与设备配套的泄压、 溢流、液位、温控、限位、 制动、 报警、节门和监视仪表等安全附件 ( 随 机附件除外)的设置,在满足设备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还应便于使用、观察、维修、调试和更换,附 4. 1. 8 fE 魏 , M M ,黑 黯 又 粼 溉 淤 黝默 黯Ma I m 1 h # g f分 或 剪 口 应 按 国 家 相 应 的 “ 全 技 术 标 准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洲3 1 4 5 . 9 2 -2 0 0 1 4 . 1 . 9 使用中 存在物理性、化学性污染的 设备、 设施, 应采取净化措施,做到不污染工作场所和达标 排放 。 4 . 1 . 1 0 设置非属国 家认定的 特种设备, 而又具备类似特种设备功能的设备, 应参照国家有关特种设 备安 全监察规定自 行管理。 4 . 2 安装 4 . 2 . 1 遵循产品出 厂技术文件的安装要 求和劳 动保护及环境保护法规的规定实施安装。对生产正常运 行起重要作 用的设备,应有完整的安 装技 术文件资 料和竣工图。 4 . 2 . 2 特种设备的安装应由国家或所在 地区政府有关 职能部门 认可的安装单位承担,安装过程中 主管 部门 应随时检查安装质蚤。 4 . 2 . 3 竣工 后, 经调试和监侧达到产品 给定性能 技术 参数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并验收合格,方可投 入生 产和使用。特种设备安装验收应有所在地区 政府有关职能 部门 参加。 4 . 3 使用 4 . 3 . 1 应严格遵照产品出厂技术文件中 有关安 全使用的 要求,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培训操作者和维 修人员。 4 . 3 . 2 凡属国 家、 所在地区政府和中国民 用航空总局规定取证上岗操作的设备, 操作者应持证上岗, 无证或未取得正式操作证的人员不应独立操作。 4 . 4 管理 4 . 4 . 1 在生产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设 备 ( 含特种设 备) 和安全卫生设施应建立 技术管理档案。档案 内 容主要包括生产厂家、出厂日 期、安 装投产日期、主要性能数据、 使用寿命、检验阔期、 安全技术 参数、维修纪 录、产品合格证等文件资 料,随机图 纸及其他随 机文件也应载入档案。 4 . 4 . 2 凡属国 家、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 定取证使用的设 备, 应按规定报装,办理登记建档手续,获准 取证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4 . 4 . 3 建立健全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规章制度, 包括安全操作规程、检查检测制度、保养与维修制度 等。 4 . 4 . 4 设备及配套设施经过维修或技术改造, 达不到 原技术性能、 不能满足所在场所的劳动卫生要求 及不能保 证安全运行状态的, 应及时更 新。 4 . 4 . 5 设备及其配套设施降级使用或变 更使用 状态, 应经 过企 业技术主管部门技术论证,设备主管部 门和劳动安全主管部门 认可方可实施. 4 . 4 . 6 操作人员 应经过劳动安 全卫生教 育和专 业培训,掌握设备设 施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能、操作方 法和程序、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并应建立考核制度。 4 . 4 . 7 与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