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申报材料.doc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狮市镇狮市,因驻地在沱江边,有山形如狮而得名,位于富顺县城以北10公里的沱江东岸浅丘地区,地处全国著名的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和自贡、内江、宜宾、泸州四市中心地带。全镇幅员面积42.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约3.3万人;沱江河段13.5公里流经域内,“成自泸”、“乐自隆”高速路穿境而过,其中乐自隆高速路设有1个出口在花园村5组,距镇政府1.5公里,川南城际铁路富顺站位于狮市镇复兴村,距镇政府5公里。境内有省定贫困村马安村,以此为中心的富顺苗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7年获批市级园区,现正申报省级园区,境内狮子滩社区2013年获批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09年狮市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现正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狮市,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盛产水稻、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红薯、柑橘、桂圆、竹笋等农作物。狮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保存较为完整的“三宫、五庙、五街、一寨、三山门”;自然风光独特,有宽阔的苗仙湖水域、三面环水的桃花岛,山水相依,环绕古镇,湖光山色,美不胜收。2016年末,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11万元,人均15078元,一、二、三产业占比为36:30:34,农民人均纯收入1364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5072元。一、近3年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一是规划确定了“狮市古镇狮市新区三个中心村三个小集镇”的小城镇建设“1133空间布局”。即:保护性开发狮市古镇,新建狮市新区,新扩建马安滩、花园坝、五子桥中心村,新扩建竹米村、小河村、菱角村小集镇。二是围绕“1133空间布局”找准发展的着力点。2016年5月,狮市镇提出了“通过发展旅游特色小城镇来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由此明确了走旅游兴镇的道路,小城镇建设着力点就是“旅游(近郊游、古镇游、乡村游)”两字。三是通过规划设计、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来提升“旅游”要素,助推小城镇建设。其中:狮市古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保护性开发,近年来已完成或启动袁家大院回购、天后宫维修、观音阁维修、文化广场建设、古镇立面改造、麻柳林湿地公园建设、古镇道路升级改造等项目,已就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分馆建设、公共艺术创作空间打造签订了协议、正抓紧实施。狮市新区,通过要素保障实现突破性进展,省政府办公厅以文件形式确定用44亩土地于商住开发,2.2公里绕城公路同步规划。马安滩中心村,通过脱贫攻坚实现产村相融,在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村落民居、公共服务上达到全市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川南脱贫攻坚样板村、全省四好新村示范村的标准,现各类项目正有序推进。花园坝中心村,紧邻狮市古镇、狮市新区,通过功能配套实现镇村一体,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做大场镇体量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共享,现正进行规划。五子桥中心村,属原五桥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定场镇建设基础,现川南城际铁路富顺站紧邻该区域,高铁新区建设迫在眉睫,近年来已完成农贸市场建设、文化广场建设、农民集中居民区建设,正抓紧相关征地房屋拆迁。竹米村、小河村小集镇,是“去乡村化”的有效尝试,近年来通过农贸市场建设、农民集中居民区建设,与村办公室、村卫生室、村小学抱团,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集镇效应。菱角村小集镇,因紧邻苗仙湖,境内有千亩桂圆林,近年来实施有美丽新村、后扶工程等建设,通过集镇效应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正进行规划。二、小城镇建设培育工作评价(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体现在“旅游兴镇”上。现我镇坚持镇村一体、产村相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已邀请英国奥本辛斯和重庆中机中联公司对以狮市古镇为核心的小城镇建设旅游产业进行规划设计,按地域分布从北到南主要分为了三大块。一是以马安村、花市村、花园村、桃花村为主的富顺苗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出以“一园三基地两带两新村”为主要内容的“1322”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即:打造一个万亩现代农业省级示范园,培育德康生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海升标准化柑橘示范基地、千天百味贡醋文化产业基地,开发桃花溪、花园溪环状农旅体验带,建设马安滩、花园坝两个中心村(省级四好村)。二是以狮市古镇、狮市新区为主的古镇旅游区,提出了以“加一加、减一减、转一转”为主要内容的古镇旅游发展思路,即:在新区打造商贸购物、餐饮住宿、交通物流等旅游配套功能,在古镇进行原街道面貌、原生活状态、原建筑体量的维持,不大修大建,只对部分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创造,只对部分房屋进行功能转换。三是以菱角村、复兴村、七贤村、梓林村为主的高铁新区,提出近郊旅游发展思路,立足菱角村“沱江之滨的特色村落”定位,沿江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从北到南一园区连接一古镇(毗邻狮市新区)连接一村落(毗邻高铁新区)连接一县城的15公里休闲旅游带(乡村游、古镇游、近郊游)。(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城镇风貌上,以“近郊人文自然”的景观布局特点形成“一核两区”的城镇风貌,即投资6个亿打造的人文古镇,8个亿创建的高铁新区和10个亿塑造的苗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从城市的喧嚣穿越历史的沧桑走进自然的世界,将游人从现代都市的浮躁带往前人技艺的赞佩最终归于自然的宁静。镇区环境上,以“都市田园并存,宜居宜游宜养生”为指导思想,将都市的快与田园的慢有机结合在一起。即贯穿狮市的公路、环绕四市的铁路和飞往全国的机场(前期已进行勘测选址),无不体现都市的快;高铁新区至狮市新区的沿江路,狮市新区至游客接待中心(苗仙湖园区旁)的慢行道,“古镇+湿地公园”的闲庭信步,苗仙湖园区的自摘自乐,轻松惬意的展现田园的慢,正如那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其次狮市镇坚持以“生态旅游”为准则,拒绝重工业,污染企业入驻,还狮市一片蓝天;高配污水处理厂,还狮市一片绿水;真正做到宜居宜游宜养生。美丽乡村上,总体要求是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上,我镇属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正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筑风格独特,配宫、庙、祠于其间,文物古迹较多。古镇选址和布局又与其他场镇的横躺平卧方式不同,而是从江边攀岩沿脊而上,节节高升,在狭窄的江边依山傍岩,在五六百米长的山坡上,开辟了由下而上十一层台阶式街道,用320多级石板相连,形成“街宽不过六尺,地平不过六丈”,除“宫、庙”以川南穿斗式建筑为主,其余房屋、店房几乎都是一楼一底的竹、木结构。靠悬崖和靠江边的则采用吊脚楼支撑。宫、庙随山势循序渐进、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砖墙黛瓦、房檐斗拱上的木雕密集,其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镂刻精致、栩栩如生。建筑艺术精美,堪称中华乡土文化建筑艺术的珍品。文化传播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为载体,对政策文化进行宣讲,为创建“四好新村”打好基础,四好即好房屋、好日子、好习惯、好风气。(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道路交通上,“成自泸”、“乐自隆”高速路,县道富隆路、甘狮路穿境而过,其中乐自隆高速路设有1个出口在花园村5组,距镇政府1.5公里;川南城际铁路富顺站位于狮市镇复兴村,距镇政府5公里;镇、村道路畅通,村道硬化里程达到120公里;县城经菱角村到狮市古镇至马安村的沿江旅游道路15公里正在规划中。公用设施上,80%的村组完成农网改造;城镇、集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群众使用天然气达到85 %,采用天然气或沼气解决燃气问题的散居农户达20 %;主水管网村村通,饮用自来水群众占总户数20 %;场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镇建成区亮化率80%、绿化率30%。公共服务上,有狮市中学、狮市小学、五桥小学,有狮市中心卫生院,合理布局村小学、村卫生室,加强教育卫生基础资源;有文化活动中心,40%的村有标准化公共体育场地。(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2016年起,狮市镇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市县高度关注,一些项目在推进制度上多有创新。如,狮市古镇保护性开发工作,指挥部由县政府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指挥长。又如,富顺苗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县委通过创新“161工作制度”,让县领导、县部门负责人直接奋战在工作一线,以此加速推动工作开展。同时,镇党委、政府也通过各种考核激励措施挖掘青年干部潜力、保障退居二线干部活力、激发事业单位干部动力,三、当前小城镇培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狮市镇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当前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规划引领亟待加强。小城镇建设编制工作相对滞后,城镇化建设空间规划、集镇绿化、给排水系统、功能设施等专项规划不配套,规划缺乏系统性,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不高。2、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大部分要靠县级及以上财政,财政投入有限;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建设资金争取难;加之狮市镇紧邻沱江,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原因,农民增收慢,无资金投于城镇建设。四、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一)到2020年总体发展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9480万元,年均增长12%,一、二、三产业结构力争调整到28:22:50;人均生产总值达237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7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3483元。二是城镇化发展目标。按“1133空间布局”要求,城镇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其中:政府驻地(狮市古镇+狮市新区+花园坝中心村)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聚集人口10000人,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品质显著提高;马安滩、五子桥等中心村建成区面积达0.6平方公里,聚集人口6000人,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口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双挂钩建新区、廉租房建设覆盖所有农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竹米村、小河村、菱角村小集镇分别集聚人口1500人。三是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一核多极”集聚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坚持“整体规划、分片打造、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通过建设东湖镇卷坝村经菱角村到狮市古镇经花园村到马安村的沿江旅游公路和自行车漫行道,重点打造以菱角村近郊游、狮子滩古镇游、苗仙湖乡村游的漫行旅游线路,把狮市镇真正建设成旅游特色小城镇。“十三五”末,达到年年举办旅游节、季季承办主题活动的常态,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依托旅游发展就业的人口达到50%。(二)近期工作安排未来2年,主要是加快推进新居建设、产业培育、乡村道路、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六大重点工程。一是在新居建设方面,规划建设狮市新区、马安滩中心村、花园村中心村和楼阴坳聚居点,打造特色乡村文化院落3个;马安中心村聚居120户,花园村中心村聚居140户,建成“1+6”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小学、幼儿园、村卫生室、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农村电子商务、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居民住宅前庭后院,展现微田园、生态化。二是在产业培育方面,加快发展跨村万亩苗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年出栏4000头德康生猪、320亩百年贡醋文化产业园、3000亩贡醋原料基地、300亩荷塘休闲垂钓基地、乡村酒店、培训(拓展)基地、贡醋康养中心、露营基地、阳光木屋等,实现“接一连二带三”三产融合发展。创新“业主+村委会+村民”有机链接的土地流转、务工增收模式,创建“农户+银行+业主+村集体公司”融资入股分红模式,建立群众稳定增收机制。三是在道路建设方面,启动沿江旅游公路和骑行道建设,完成富隆路、甘狮路大中修工程,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建成8.8公里跨村环形6.5米宽黑化道路(其中1.5米为彩色骑游道)、建设20公里5.5米宽产业道路,修建2座石堰、15公里旅游漫行步道、10公里桃花溪、花园溪复合绿道和自行车骑游道,形成内畅外联的乡村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四是在公共服务方面,构建“一核多元”的组织体系,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组建党员先锋队、农民工会、返乡创业联盟、镇村旅游公司、环境卫生保洁队等社会组织,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发展。五是在技能培训方面,依托农民夜校、支部党校,个性化定制培训菜单,创新村村响广播、专家走进院坝交流会、田间地头结对帮学、职业技术学校脱产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技能培训,转变群众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