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篇四_第1页
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篇四_第2页
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篇四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篇四】一、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一)公平公正,识别精准。严格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开办发20142号)精神,依据“七进七不进”的识别原则,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教育、住房等情况,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公示等工作程序进行识别,为精准帮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基础优先,全乡整体推进。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全乡争取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完成贫困户D级房屋重建5户,完成贫困户C级房屋维修加固42户;新建活动广场4个,新建农村道路5公里,硬化道路11.5公里,整修道路7公里,完成饮水、钢便桥、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三)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一是提质增效枇杷产业。邀请科技、农业专家问诊、把脉,对枇杷产业园进行升级改造,实行标准化管理,提升枇杷品质,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年全乡枇杷采收320吨,销售收入480万元。二是壮大黄果柑产业。*年春季新种植黄果柑535亩,全乡黄果柑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年全乡黄果柑采收1200吨,销售收入240万元。黄果柑和枇杷两项收入实现全乡人均增收971元,成为我乡富农支柱产业。三是发展花椒产业。合理利用凉桥村、石龙村闲置农业用地新发展花椒700亩,不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让闲置土地资源转变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四)严格标准,增强内生动力。始终坚持全乡帮扶一个尺度,坚持实事求是,绝不为完成脱贫任务,盲目堆砌贫困户帮扶措施和资金,吊高贫困户胃口,养成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杜绝形成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户之间的攀比。注重脱贫攻坚社会氛围营造,鼓励贫困群众勤劳脱贫致富,以帮扶产业发展、务工增收为重点,以发挥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增强脱贫能力和动力为根本,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二、统筹推进、形成合力(一)创新机制,推动落实。一是创新督查机制,针对回隆乡精准脱贫工作迎检经验不足的情况,成立由8人组成的2支精准脱贫督查组,每月对全乡86户精准扶贫户进行全覆盖督查,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反馈整改并年终绩效挂钩,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创新精准脱贫扶持奖励办法,自筹资金,按照贫困户申请、帮扶干部初评、各级检查合格的程序,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对贫困户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每户1000元的扶持奖励,鼓励贫困户自主脱贫。(二)整合资源,助力脱贫。2006年搬迁至绵阳后,我乡积极参与地企融合发展,探索独矿转型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特色脱贫之路。一是利用五家曼新康搬迁后废弃房屋(经鉴定属于安全)安置群众29户109人,节约资金近千万元;二是利用新康石棉矿位于凉桥村委会旁的废弃房屋(经鉴定属于安全)进行改造,贫困村活动室达到脱贫标准,节约投资近120万元;三是规范管理新康大洪沟尾矿库地质灾害监测点,安置贫困户成员3名,实现务工增收;四是利用罗家坪桥头废弃国有土地,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采用公开竞标方式出租,年收益1.9万元,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凉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年人均72.69元;五是利用矿山废弃土地发展花椒300余亩,发展壮大脱贫产业,夯实群众脱贫增收基础。(三)多措并举,增收加入。大力实施“三千”工程,即:新建1000亩花椒示范片,再建1000亩水果示范片,稳定1500人进厂务工,增加群众收入。一是利用背靠省级工业园区优势,加大群众务工收入。坚持企业开(复)工、停工、招工报备制度,及时了解企业招工需求,摸清全乡劳动力储量,建立务工需求台账,完善“个人申请、村支部推荐、乡党委审核、企业用工反馈、党组织跟踪教育管理”的推荐务工机制,稳定全乡1500名群众进厂务工。二是成立回隆乡园区零工服务队,加强与园区沟通交流,组织贫困区群众开展除草、栽树、清理边沟等劳动,增加务工收入。三是详细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在保洁员等公益岗位给予优先考虑。四是全乡以村为单位组建宣传服务队6支,既学习宣传政策、整治环境,又增加贫困群众误工补助收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四)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及时调整村支部书记3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7名,为脱贫攻坚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大力实施“党建磁铁工程”,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党政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帮扶新格局。一是实行乡村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精准施策;二是与各支部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将脱贫目标任务压紧压实;三是成立脱贫攻坚党员义务服务队,义务开展脱贫攻坚宣传、环境整治、法制咨询、教育引导等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四是由村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在巩固枇杷、黄果柑特色农业产业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椒、蜜蜂、食用菌、羊肚菌等农业产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工作方法,实现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通过教育引导,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