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保管检查维修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1页
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保管检查维修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2页
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保管检查维修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3页
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保管检查维修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4页
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保管检查维修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保管检查维修技术操作规程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6 页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保管检查维修技术操作规程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是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适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时用来防护一氧化碳中毒的个人呼吸保护装置,作为井下人员遇难时脱险之用。井下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以备万一。为保证自救器的可靠性,必须对自救器外壳的气密性进行定期检查。一、自救器保管1、自救器应实行集中保管制度,固定专人使用办法防止丢失损坏。2、自救器必须进行编号,建立台账,台账中要详细填写自救器的牌号、出厂日期、发放使用日期、使用人员姓名及单位、检查日期及检查维修内容。3、自救器使用发放要按牌对号发放,个人专用自救器不准转给他人使用。4、要建立自救器的使用管理办法,在使用有效期内无故损坏实行赔偿。5、严禁使用失效过期、损坏的自救器。6、自救器的橡胶套磨损严重及破裂后不得继续使用,应及时更换。二、自救器检查、维修1、自救器外壳的气密性要定期检查,随身携带的自救器,每月检查一次,固定存放的自救器每季检查一次,受到碰伤,有漏气可能的自救器,随时进行检查。(1)采用真空负压检查气密性时,自救器放入气密检验台的透明真空干燥器的水中,其水位必须超过自救器上外壳的缝焊线。盖好真空干燥器的上盖,打开高压气瓶,使真空干燥器内的真空度为-100mmHg。观察1min,自救器外壳内不冒气泡,证胆气密性良好,如果冒气泡(1min内,同一点连续三个气泡以上)自救器为漏气。(2)使用ZJ-1型自救器气密性检查仪检查气密性时:、使用前对仪器本身必须进行曲气密性能检查,其方法是:首先向仪器内注水,至溢流管有水流出为止,然后拧紧封口螺帽,接着将检查仪专用的标准块放进工作室内,缓慢而平稳地扣紧封盖,观察其压力计指示,室中压力应调整到50020mmH2O,观察5min,下降不超过8mmH2O,其仪器系统气密性能良好。、检查自救器气密时,打开检查仪器封盖,将标准块取出,再将自救器放入检查仪的工作室内缓慢而平稳地扣紧封盖,工作室内产生压力,待压力计中的水柱平稳后,用秒表计时,计时时的压力应在480520mmH2O范围内,时间为15s,力下降不超过8mmH2O,自救器气密性合格;如果在15s压力下降超过8mmH2O,或者压力计的水柱升不到470mmH2O,自救器气密性不合格。、自效器温水检查法:在无真空负压检查和ZJ-1型自救器气密性检查仪的情况下,采用温水检查法时其水温应保持60-65,时间为1min,然后翻转自救器,看自救器外壳内部否往外冒气泡,不冒气泡的自救器气密性为合格,冒气泡(1min内,同一点连续三个气泡)的自救器为漏气。自救器在浸泡之前首先取下橡胶保护罩,浸泡后的自救器,取出后应擦干。2、对气密性合格的自救器在进行气密性检查后,应进行增重检查。增得超过10g的自救器,要停止使用。增重检查方法:采用架盘药物天平,型号为HCTP11B10,最大称量为1000g,感量为1g;采用YAMATOECOCTOECOCELLR208A数字式电子称,最大量程3000g,感量为1g。(厂址: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三营盘国营太行仪表厂)。以上两种仪器均可使用。称重胶要校正天平(或电子称)是否准确,然后将待称重的自救器,取下保护罩,擦净外壳上水汽及灰尘,放在天平(电子称)的中心位置细心操作。3、自救器漏气处理方法如下:(1)修理环境:要有约10m2的修理室,室内空气干燥,绝对湿度应在10g/m3以下即室温20,相对湿度为55%。(2)修理方法步骤:、首先将待修自救器的保护罩取下,搬启红色的扳手,拉断封印条,取下前后封口带和腰带环,打开自救器的上下外壳,将上外壳密封槽中的旧橡胶圈取出,重新更换橡胶圈,再在换上的新橡胶圈上涂上一层薄薄的硅脂,以防橡胶老化。、将上外壳再盖在下外壳上,装上腰带环和前后封口带,换上新的封印条(向厂方购买),扣上前后封口带,再将自救器进行气密性能检查,不漏气的为已修好,再将封印条用锡焊或点焊焊接上;、修理漏气自救器要求迅速,每台自救器修理不要超过5min。以防自救器内的药品受潮失效;、修理好后的自救器,要再经过增重检查,增重不超过10g为合格,增重超过10g的自救器,予以报废。4、检修工对仪器的修理、保养工作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按时将仪器送集团公司校验,否则将会导致仪器数字失真,不能反映井下气体的真实情况,有可能导致气体事故和其它一通三防事故。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