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doc_第1页
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doc_第2页
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doc_第3页
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4 页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以往小煤矿事故频发,人们很容易归咎为这些小煤矿技术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混乱、煤老板不负责任,这也正是山西当下大力整合煤炭资源一条强有力的依据。但新兴煤矿、屯兰煤矿却都是设施完备、安全投入巨大的国有大矿。它们成为矿难冠军,就很难再用简单的技术套路去分析了。葬送矿工性命的是瓦斯,但把他们推上生死线的又是什么?处理责任事故不仅需要把这些责任查个水落石出,还需要找出隐藏其后的制度漏洞。我特别注意到,今年新兴煤矿因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被选定为煤矿防灾项目示范企业。示范企业出了大事故,这无疑是对监管机制的莫大讽刺。而大煤矿屡成矿难冠军的现实,也无疑令那些积极推进煤矿兼并整合的省份颇为尴尬,因为寄望于大煤矿成安全绿岛无异于天方夜谭。从生产角度看,规模大、家底殷实的企业,更有能力通过加大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很多人也很容易联想到西方国家采煤业的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关键不外乎两点:一是安全违规成本过高,像吨煤死亡率只有我国1150的美国(2005年数据),一旦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煤矿经营者将不得不面临高额的诉讼和赔偿费用;二是煤矿采掘业实现了集约化,科技含量非常高,一个类似新兴煤矿产量的美国煤矿,井下只有30多人。而前一经验是后一经验的前提,正是高额的违规成本,才逼得私营企业主们不得不花血本,尽最大努力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否则得不偿失,弄不好还会倾家荡产。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矿难事故的处理力度,但在官煤勾结、煤炭走俏的种种现实生态面前,已有的惩戒举措根本就不可能令相关企业伤筋动骨。另一方面,如果是国有煤矿,惩戒往往停留于党纪政纪处分层面。至于经济手段,因为企业的公家属性,注定惩与不惩、重与不重,均不太可能对管理者形成根本性的威慑。假如把这类企业罚垮了,到头来被拖累的还是政府。可以肯定的是,小煤矿遇到的许多问题,国有大煤矿同样会遇到,只不过树大好乘凉,要么将问题转嫁于煤炭的高成本,要么寻求政策优惠吃偏食。这倒不是说规模化开采煤炭有什么不好,而是在现有条件下,如果监管机制,尤其是事后惩戒机制不能对国有煤矿形成更大力度的制约与惩罚,那么,煤矿性质和规模大小,与矿难的多少并无根本性联系。或者说,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必然优势。早在新兴煤矿矿难发生前的本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在谈到78人遇难的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煤矿矿难时说,对国有大矿甚至现代化矿井的安全水平不能估计过高,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着重于抽象意义上的提醒早就让人听觉疲劳,也难以真正遏制矿难的发生。在国有大矿屡成矿难冠军的背后,应该反思的恐怕不仅是煤矿本身,更应是整个监管体系为什么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