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7.140.10 B 3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0622018 浮梁茶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Fuliang tea 2018 - 11 - 28 发布 2019 - 06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0622018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地选择 2 5 建园规划 2 6 茶树品种选择和要求 3 7 茶树种植 3 8 树冠管理 4 9 土壤管理 4 10 施肥 . 5 11 病虫害防治 . 5 12 鲜叶采摘 . 6 13 加工要求 . 7 14 加工技术 . 8 15 包装和贮运 10 DB36/T 1062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景德镇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景德镇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浮梁县茶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代法、汪顺华、徐爱珍、徐兆明、鲍润元、刘柳浪、汪少锋、叶深开、徐墅 鹏、吕再成、郑林生、徐火平。 DB36/T 10622018 1 浮梁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浮梁茶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础选择、建园规划、茶树品种选择和要求、茶树种 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加工要求、加工技术、包装和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浮梁茶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T 20014.12 良好农业规范 第 12 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NY/T 225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DB36/T 10622018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浮梁茶 在浮梁县境内的茶园采摘茶树新梢上的芽、叶、嫩梢,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的符合浮梁茶地方标 准要求的产品。 4 基地选择 4.1 茶园基地应选择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地区,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 活垃圾场等。基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3095、GB 5084、GB 15618 规定。 4.2 茶园环境空气质量要求应符合 GB 3095 规定。 4.3 茶园灌溉水质要求应符合 GB 5084 规定。 4.4 茶园土壤质量要求应符合 GB 15618 规定。 4.5 土壤养分要求 茶园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质地砂壤,通气良好,有机质丰富,营养元素含量平衡,不积水, 土壤没有受到污染。茶园土壤养分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茶园土壤养分要求 项 目 要求 有机质 gkg 10 全氮 gkg 0.8 有效磷 mgkg 5 速效钾 mgkg 80 阳离子交换量 cmol(+)kg 15 5 建园规划 5.1 建园规划应符合 GB/T 20014.12 规定。 5.2 规划原则 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周围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自然植被丰富、水源清 洁、土壤未受污染,便于茶园排灌和机械作业,茶园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具有 可持续的生产能力,能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 5.3 茶园开垦 5.3.1 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5.3.2 坡度 15以下的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 50cm;坡度在 1525以下的坡地,按等高水平 线筑梯地,梯面宽度应在 2m 以上,梯面内低外高。开垦时山顶应保留一定的自然林,山底种植林木, 建立隔离林。 DB36/T 10622018 3 5.3.3 坡度大于 25区域,应作为生态多样性建设留置用地。 5.4 道路设置 道路设置应根据茶园大小规模确定,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60hm以上茶园设主干道, 主干道路宽不小于6m,支道路宽不小于4 m;步道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衔接,路宽1.5m,以10行 15行茶树设一条为宜;环园道路设在茶园四周边缘。 5.5 水利系统 茶园排灌系统设置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设置,平地茶园以排水沟为主,坡地及梯地茶园以蓄水池为 主,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路路相连,沟渠相通。 5.6 绿化、防护林建设 在人行道、主渠道、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涮的地方种植绿化树。树种要选用常绿且与茶树无共同 病虫害的经济型和观赏型树种为主。 6 茶树品种选择和要求 6.1 茶树品种 6.1.1 茶树品种应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注意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 6.1.2 选择适应性强、适制性好、品质好的无性系优良品种。 6.1.3 优先选择本地选育的优良品种。 6.2 苗木质量 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规定,种苗质量指标应符合表2。 表2 种苗质量指标 级别 苗高 (cm) 茎粗 (cm) 根长 (cm) 着叶数 (片) 一级分枝数 (个) 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级 30.0 3.0 12.0 8 1 不得检出 二级 20.030.0 1.83.0 4.012.0 6.08.0 01.0 7 茶树种植 7.1 定植时间 以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避开冰冻天气。 7.2 定植规格 7.2.1 单行条植 缓坡茶园和梯形茶园以单行条植为主,行距150cm165cm,丛距25cm35cm,每丛2株。 DB36/T 10622018 4 7.2.2 双行条植 双行条植,大行距160cm180cm,小行距和丛距均以30cm35cm为宜,每丛2株,品字型种植。 7.3 定植要求 茶苗定植要尽量做到“五不栽” ,即地不平不栽,土不细不栽,土不湿不栽,病苗弱苗不栽,晴天 烈日不栽。 7.4 定植方式 移栽时,先用黄泥浆蘸茶苗根部,然后分级把茶苗分放在穴中,一边分发一边种植。种植时需使茶 根系舒展开,盖上细土,再用手将茶苗轻轻向上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相接,然后再 覆土, 覆土时须根覆盖好, 将土压紧, 使茶苗根系和湿土接触良好。 浇足定根水,再在茶株两边覆松土。 移栽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材料可用青草、稻草、秸杆等,每公顷用量15t20t。 8 树冠管理 8.1 定型修剪 8.1.1 定型修剪的对象 幼龄茶园和更新改造茶园,一般分三次完成。 8.1.2 定型修剪的时间 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晚秋或早春)时进行,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2月中下旬进行,第三次在定 植后第三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或春茶后进行。根据茶树长势良好情况下,也可提前进行定型修剪。 8.1.3 定型修剪的高度与方法 第一次在离地20cm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在离地30cm40cm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cm15cm处修剪, 第三次在离地45cm55cm处修剪,要求剪口光滑。 8.2 轻修剪 每年可进行1次2次, 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上中旬、 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 剪去树冠面3cm 5cm的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和鸡爪枝剪除,平整冠面,控制树高。 8.3 重修剪 一般在春茶后进行,剪去衰老茶树地上部分的12至13枝条,重新培育树冠。 8.4 台刈 一般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离地10cm左右处全部刈去衰老的茶树树冠,重新培育树冠。 9 土壤管理 9.1 土壤耕作 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土 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茶园耕作除草时间及要求 应符合表3。 DB36/T 10622018 5 表3 茶园耕作除草时间及要求 内容 时间 深度(cm) 浅耕除草 春茶结束后 5 月上中旬 510 秋挖 9 月至 11 月上旬 2025 注:茶园禁止使用除草剂。 9.2 土壤覆盖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以杂草、 修剪枝叶、作物秸杆等有机物质为主,覆盖厚度5cm10cm。铺草以不露土为宜。 10 施肥 10.1 施肥准则 10.1.1 茶园使用肥料应符合 GB 15063.GB 18877,NY 525,NY 884,NY/T 1868 规定。 10.1.2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 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 10.1.3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以基肥为主,基肥和追肥相结合;以氮肥为主,氮、 磷、钾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以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以测土施肥为 主,将土壤缺肥与茶树的需求相结合。 10.1.4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过无害化处理。 10.2 施肥方法 10.2.1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茶园施基肥必须做到“净、早、深、足、好”五个字,一次性施入,结合秋耕深挖 时开沟施肥,施肥深度20cm以上,施后及时覆土;一般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150300kg。 10.2.2 追肥 结合茶树生育规律和生产需要进行施追肥,一般每年3次,第一次在春茶萌动前20d左右(2月中下 旬)施,第二次在春茶结束后5月中下旬进行,第三次在夏茶结束后,沟施或喷施,沟深10cm,肥料以速 效氮为主,施用量(按纯氮计)每亩不超过15kg,氮肥全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kg。 11 病虫害防治 11.1 防治原则 DB36/T 10622018 6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 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 将有害 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标准规定的范围。 11.2 农业防治 11.2.1 优化和改善茶园生态系统。 11.2.2 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检疫。 11.2.3 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 11.2.4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 11.2.5 合理修剪,适时中耕(锄草、秋挖),科学施肥,秋冬季清园。 11.3 物理防治 11.3.1 人工捕杀具有群集性的害虫。 11.3.2 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杀虫灯诱杀,色板诱杀和性集素诱杀。 11.4 生物防治 11.4.1 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蜥蜴和鸟类等 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11.4.2 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 11.5 药剂防治 使用的药剂应按GB/T 8321、GB/T 20014.12、NY/T 1276规定执行。 11.6 主要害虫防治 11.6.1 尺蠖 一般每平方米12头以上的茶园,在幼虫2龄盛期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防治。化学农药使用应按GB/T 8321.19、GB/T 20014.12、NY/T 1276规定执行,严格控制次数。 11.6.2 小绿叶蝉 5月下旬至6月初,夏茶百叶虫口量达10头以上,8月下旬至9月,秋茶百叶虫口达15头以上,优先使 用生物源农药防治。化学农药使用应按GB/T 8321、GB/T 20014.12、NY/T 1276规定执行,严格控制次 数。 11.7 杂草控制 禁止使用除草剂,用机械、人工和生物等方法控制杂草生长。 12 鲜叶采摘 12.1 采摘原则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标 准适时采摘。 DB36/T 10622018 7 12.2 手工采摘要求 手工采摘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和老枝叶。 12.3 机械采摘要求 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机械采摘按NY/T 225规定执行。采茶机应使用 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12.4 鲜叶处理要求 鲜叶处理要求应符合GB/T 31748规定。 12.5 采摘工具要求 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篮或篓筐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到茶场,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 有毒、有害物质。 12.6 标识 采摘的鲜叶应有合理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及操作方式。 13 加工要求 13.1 鲜叶原料要求 13.1.1 在验收、盛装、运输、贮存等时避免机械损伤。 13.1.2 鲜叶原料在贮运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透气、无污染。 13.1.3 浮梁茶各等级鲜叶要求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浮梁茶各等级鲜叶要求 产品等级 鲜叶要求 特一级 单芽占 70%以上 特二级 一芽一叶占 60%以上 特三级 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其中一芽二叶占 60%以上 一级 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其中一芽二叶占 30%以上 二级 一芽三叶至一芽四叶,其中一芽三叶占 60%以上 三级 一芽三叶至一芽四叶,其中一芽三叶占 30%以上 13.2 加工厂房要求 13.2.1 加工厂应符合 GB 14881、GB/T 20014.12、GB/T 32714 规定。 13.2.2 加工场所应远离有污染的区域,周边不能有有害废弃物、有害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 其它扩散性污染源。场区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加工用水、 冲洗设备和厂房用水要达到 GB 5749 规定。 DB36/T 10622018 8 13.2.3 加工厂区内应有与加工产品、规模相适应的厂房用地,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 8 倍,整个厂区内应按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合理设计。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 13.2.4 加工厂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放置, 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推荐使用冷藏库贮存茶叶。 13.3 加工设备要求 13.3.1 加工设备应符合 GB/T 20014.12、GB/T 32744 规定。 13.3.2 加工设备中与茶叶接触的部位不宜采用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金属及合金材料, 应采用不锈钢等清 洁材料。 13.3.3 加工设备中的炉灶、热风炉等应设置在加工车间墙外,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 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至少留有 3m 的安全距离。 13.3.4 用电、气、颗粒等清洁能源,逐步代替煤、柴等传统能源。 13.3.5 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清洗用水应符合 GB 5749 规定。每个茶季的开始,应对设 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茶季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 13.4 加工人员要求 13.4.1 加工人员应按 GB 14881、GB/T 32744 规定执行。 13.4.2 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岗前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13.4.3 加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 13.4.4 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入生产车间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 下工作衣、帽、鞋,存放在更衣室内,加工、包装场所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严禁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 餐和进食食品。 13.4.5 加工人员上岗时不应化妆、涂指甲油、喷香水,不应佩戴首饰和手表。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 员需戴上口罩上岗。 14 加工技术 14.1 绿茶(针形)加工 14.1.1 绿茶(针形)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揉捻做形烘焙复火提香。 14.1.2 摊青 鲜叶用竹盘薄摊 3h4h,厚度 1cm3cm,散失部分水分和青草气,叶质变软,清香显露。 14.1.3 杀青 14.1.3.1 杀青方法: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杀青,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老叶 嫩杀、嫩叶老杀。手工杀青锅温 160200,时间 5min7min,投叶量 0.4kg0.5kg;机械杀青: 以滚筒杀青机为例,温度 220260,时间 3min5min,投叶量根据不同杀青机要求而定。 14.1.3.2 杀青程度:鲜叶色泽转变为暗绿,手握成团,稍有弹性,略有粘性,折梗不断,青草气消失, 茶香散出,杀青叶含水量 55%60%。 14.1.4 揉捻 杀青叶起锅后置于竹盘中抖散热,稍冷后即开始揉捻。 14.1.4.1 揉捻方法:投叶量根据设备大小而定,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揉捻加压按照“轻重轻”顺序依 次加压,嫩叶宜轻、老叶宜重的原则操作,时间 10min20min 为宜。 DB36/T 10622018 9 14.1.4.2 揉捻程度:以揉捻叶卷曲成条,少量茶汁溢出即可,程度不宜过重。 14.1.5 做形 采用手工和机械做形,经揉捻茶条解块后要及时进行做形。 14.1.5.1 手工做形(理条) :下锅温度 140160,投叶量 0.6kg0.8kg,,前期主要是散失水份和炒 散茶条,抖炒手法要轻,茶条要捞尽抖散,茶条爽手后,将锅温降至 70100,开始理条、搓条。 理条:四指并拢、拇指叉开成虎口,用手抓茶条和甩茶条方法,理直茶条,手势要松、轻,切勿与锅面 摩擦;搓条:两手心相对、手掌与锅面垂直,四指略弯曲,来回直线搓条,茶条向下自然落至锅内,力 度以茶条可在手掌内转动为宜,前重后轻,理、搓交替进行。直至茶条紧直、锋苗显露显毫、有刺手感 为止。 14.1.5.2 机械做形(理条) :使用振动式理条机,上机温度 160200,投叶量以加至振动时不溢出 定形槽为准,上机时调快振动速度,打开风扇,吹散水份,理条 3min5min、茶条爽水不粘贴后,温 度降至 80120,调慢振动速度,加入细铁丝压条,20min30min,理条至茶条紧直、锋苗显露显 毫、有刺手感即可下机。 14.1.6 烘焙 采用炭火烘笼或热风烘干机。炭火烘笼烘焙:温度 7080,均匀摊叶,厚度 1cm2cm,时间 15min30min,中间翻动,使受热均匀,含水量 10%左右;热风烘干机烘焙,温度 80100,时间 10min15min,含水量 10%左右。 14.1.7 复火提香 初烘后将茶叶均匀摊凉 30min 左右,再复火提香,炭火烘焙温度 5060,热风烘干机 70 80,均匀摊叶,厚度 2cm3cm,时间 20min30min,含水量 5%6%。 14.2 红茶加工 14.2.1 红茶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复火提香。 14.2.2 萎凋 14.2.2.1 萎凋方法: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萎凋机萎凋。自然萎凋、萎凋机摊叶厚度应小于 3cm, 萎凋槽厚度宜为 10cm20cm,摊叶时要求抖散、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在萎凋过程中应适 当进行翻拌。 14.2.2.2 萎凋温度:自然萎凋温度 2028,萎凋机温度 3032,萎凋槽温度宜 2535。 14.2.2.3 萎凋时间:自然萎凋时间宜 12h20h,萎凋机时间 3h4h,萎凋槽时间宜 8h12h。 14.2.2.4 萎凋程度:春茶含水率 58%61%、夏秋茶含水率 61%64%为宜,其感官特征:叶面失去 光泽、叶色转为暗绿,青草气减退、发出清香、叶面软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组织人力资源与体育俱乐部治理结构优化考核试卷
- 交通规划与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构建考核试卷
- 杀菌工艺参数优化考核试卷
- 医疗设备能源消耗与医疗成本的关系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PET眼药水瓶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A4打印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ADT托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2-甲硫基吡嗪数据监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鲜蟹柳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附桂骨痛胶囊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压力管道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手册1
-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 司考行政法-吴鹏新讲义
- 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会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4套)
- 中国象棋初级习题500例
- 水力分析与计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 MOOC 中国文化概论-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产品研发合作协议书(二篇)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离散数学》大作业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