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_第1页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_第2页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_第3页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0 卷第1 1 期 2 0 0 9 年1 1 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O FH A R B I NU N I V E R S I T Y V 0 1 3 0N o 1 l N O V 2 0 0 9 【文章编号】1 0 0 4 m 5 8 5 6 ( 2 0 0 9 ) l l 删9 - 0 4 诗经卫风氓中 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 王纯莲,许志跃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3 6 3 0 0 0 ) 摘要】在诗经国风 中。 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 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 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 ;妇女;婚姻家庭;自由自主 【中图分类号】1 2 2 2 2【文献标识码】A 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带有叙事 性质的抒情诗,叙述了诗中女主人公恋爱、结 婚、婚变、决绝的过程。痴心女子负心郎,二千 五百多年前的诗章,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远 古遗风影响下,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 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先秦时期女子有 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一、热烈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诗经国风所产生的时代是在西周末 年到春秋中叶,其时去古未远。人们在婚恋习 俗上,还保留着一些远古的遗风。受这些远古 遗风的影响,加之在后代被奉为儒家经典的 “四书五经”在此时还没有形成气候,对男女婚 恋、夫妇伦理等方面还没有那么严格的种种规 定和限制,比如后世的道学家们所鼓吹的女子 “三从四德”的观念还没有多大的市场,人们仍 然不愿放弃对美好爱情婚姻追求的权利。作为 当时的统治者周王朝,面对此种情形也只能疏 导而不能防堵,于是给了人们一个能够自由恋 爱、结婚的环境和氛围。据周礼媒氏 云: “媒氏掌万民之判。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 之。”尽管这个规定有时间限制,但由此辐射出 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们说诗经时代的 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上是有一定自由的。 载颜夫人于夫死后再嫁叔术。因此, 仪礼丧服传云:“夫死妻稚子幼,子无大功 之亲,与之适人。”由此看来,在诗经的时代, 【收稿日期】2 0 0 9 - 0 1 - 2 1 【作者简介】王纯莲( 1 9 8 2 一)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文学研究;许志跃( 1 9 7 0 一) ,男,福建龙海人,法学硕士,副 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万方数据 8 0哈尔滨学院学报2 0 0 9 篮 对一个既嫁妇女来说,“夫权”的支配力远未达 到使妇女从一而终的程度。 根据以上所述,再回头来看氓这首诗, 可以看出这样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刀、追求婚 恋自由的女主人公形象: ( 一) 追求恋爱自由 诗篇一开始,便通过女主人公之口,告诉了 我们她与“氓”之问的自由恋情。“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 于顿丘。”诗歌从两人之间热恋场面的描写开 始。氓表面看起来是一位淳朴敦厚的人,他经 常带着布匹走街串巷与人交换蚕丝,并因此结 识了女主人公,为她的美丽所倾倒,开始用尽心 机来追求女方,假借交换蚕丝与女方接近。这 样一位既憨厚老实、又聪明勤劳的青年,终于打 动了姑娘的芳心。两人彼此深陷爱河不能自 拔,每次见面都依依不舍,姑娘总要一路远送, 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两人一路窃窃私语, 一路谈情说爱,好不幸福。经由自主择偶、自由 恋爱,双方感情业已成熟,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 时候。 “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两人分开的日子,痴 情的姑娘陷入了苦苦的相思之中。她天天来到 村口,登上断墙头,远望着复关方向。看不到氓 的身影,姑娘就伤心流泪;看到自己的心上人来 了,姑娘又说又笑,兴高采烈。从这里反映出热 恋中女子的天真、热情和诚挚,也看得出两人的 恋情已到了彼此不能分离的程度。 ( 二) 追求婚姻自主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 期。”在那个开始讲究男女婚嫁要有“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姑娘尽管内心里也希望 氓能像别人一样聘请一位好媒人带上财礼来和 父母谈论自己的婚姻大事,但是由于氓的家境 贫寒,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到氓因此而烦躁郁 闷,姑娘为了自己的爱情,彻底挣脱了礼教束 缚,敢作敢为,毅然许婚,自己做主,约定婚期, 其胆量和勇气令人赞佩。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 迁。”婚期到了,在简单地举行求神问卦、卦辞 也还不错的情况下,姑娘把自己嫁给了氓,随着 他走了。女方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得同意了这 门亲事,随车送给女儿一点嫁妆。 ( 三) 追求离婚自由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信誓旦旦。不思 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想当初两人还信 誓旦旦要一起白头到老,没想到才共同生活了 几年,氓就变心了。女主人公觉得要是就这样 子忍辱负重一直到老那才真够冤,既然男方先 变了心,自己也就不再想从前了,彼此分手各过 各的就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终下决心 与对方分手的是这女子,而不是“氓”。他们二 人由最初的热恋到结婚,最终,却落得个分手的 结局,这对于女方来说是痛苦的;同样,对“氓” 来说,这也是他人生一件不幸之事。女方并不 是被抛弃、被赶出家门,而是自己毅然离家出 走,与氓分手,是自由离婚。 在她与“氓”热恋时,她可以不经“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便私订终身,也可以在没有与 “氓”分手时,便回到娘家( 在人们通常的认识 当中,女子只有被休之后,才能回娘家) ,她更 可以在感到婚姻不如意时与“氓”分手,而不去 顾忌许多。由此可见,在她婚恋的整个过程中, 她的命运一直掌握在她自己手中,没有听任任 何人的指使和摆布,事实上,被许多人所认为的 在这女子的悲剧命运中起作用的“夫权”,在这 出不幸的婚姻中,没有起任何作用。况且。面对 这样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极富个性、极有 主见的女子,自然也不能把她看成是一个任人 宰割的“弃妇”。 二、婚后辛勤劳作、勇于承担 从诗中的第四、五章来看,反映出女主人公 作为中国传统女性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德和婚 姻家庭观念。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的家境显然不 是很好,娘家给的嫁妆也不会很多,自从嫁到氓 的家里,女主人公就下定决心与心爱的男人同 甘共苦、患难与共。而且,对小家庭的将来也充 满信心,坚信虽然现在过的是苦日子,但是总能 通过两个人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她以贤妻良妇 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为家庭做着奉献,“三 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姑 娘回忆起自己嫁给氓几年来的日日夜夜,勤于 劳作、安贫守道,每天早起晚睡,日夜操劳,力图 改变家庭的穷困面貌,经过多年辛勤操持,家庭 生活开始稳定和改善,而自己却过早地憔悴了。 万方数据 第1 1 期 王纯莲,许志跃: 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 8 1 对家庭困难、家庭责任的勇于承担和无比忠诚。 使一个年轻的女子能勇挑重担、忍辱负重,“女 也不爽”,几年来从没有什么差错。 诗中的女主人公温柔、体贴、勤劳、善良、坚 强、忠于爱情、追求幸福生活,表现了我国劳动 妇女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光辉的 女性形象。 三、婚变时自觉自醒、怨而不怒 诗中的第三、四、五章中着重叙述女主人公 经过婚后不美满的家庭生活的痛苦现实,感悟 出人生的哲理性教训,通过呼告进行议论和抒 情,体现了先秦时期的女性在婚变面前能以理 节情,静心反省。其自叙之言哀而不伤,怒而不 怨,柔中见刚,透出浓浓的理性精神,不难感受 到她对道德向善力的呼唤,对自我人格的维护。 她的坚强、冷静、理智,无疑是精神独立的必要 前提。由此可知,其最终果断决绝并非一时感 情冲动,而是在理性光辉照耀下冷静自省后的 慎重抉择。 ( 一) 女性的自觉 “于磋女兮,无与士耽”,痛苦的生活经历 及内心感受,使之以女性的目光关注女性,审视 女性的处境、心态和命运。她通过观照自己,进 而观照社会,过滤人生,以期对社会、人生,尤其 是女性世界有更多发现、更深了解,显示了鲜明 的女性意识。 她清醒地认识到,男、女不仅在社会地位上 显有差异,在两性情爱方面也迥然不同。女子 色衰男子便爱弛,自身的惨痛经历更是刻骨铭 心,这就使她自然而然地悟出“士之耽兮,犹可 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深刻教训,并以 过来人的身份,告诫普天之下的女子,务必在情 感生活中把握分寸,切切“无与士耽”。这是一 位被不幸婚姻深深伤害的多情女子对所有女性 寄予的一份特殊关怀。更是女性意识的自觉呈 现。像这样的女性意识的自觉,在诗经中其 他“怨妇诗”里是见不到的。那些诗中所写的 “怨妇”,当其倾注全部心血建构的爱情婚姻大 厦一旦轰毁之后,便深陷苦海,始终不能自拔, 哪里顾得上关注别的女性呢? ( 二) 理性的自省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面对自己舍弃一 切托付终身之人竟然先热后冷,进而“至于暴 矣”,完全无视自己多年辛勤持家之劳,不难想 象,身受贱视和虐待的女主人公,爱情幻灭,婚 姻破裂,虽然哀叹自己命运不济,遇人不淑;面 对“兄弟不知,嘎其笑矣”,四面楚歌、孤立无助 的她,也许还有过伤心绝望的意念,但她最终没 像遵大路、谷风等“弃妇诗”中的女主人 公那样仅止于哀怨和悲叹,并考虑如何对自己 的爱情婚姻和自身负责。这与诗经中其他 “弃妇诗”的女主人公们不同,她们无不因婚姻 悲剧而为感情左右,失去理智,惟独氓之女 主人公保持着清醒和理智,因此,氓 只可以 被称为“怨妇诗”而不能被简单的归为“弃妇 诗”。 ( 三) 怨而不怒 当女主人公对爱情和婚姻绝望后,对无情 无义虐待她的氓怨恨不已,“及尔偕老,老使我 怨”。然而尽管很痛心,却极其冷静,没有任何 过激言辞,更谈不上对氓采取报复行为,只是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己焉 哉”。诗中的女主人公以其怨而不怒之温柔、 善良、敦厚、克制、忍受深深打动人心,是儒家诗 教中的理想形象,也是男权中心社会认可的理 想女性。这样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因其命运 的悲惨使人无限的同情;因其在悲惨的遭遇中 仍能保持高尚的节操,使人生出无限的敬意。 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妇女的理想形象。 四、决绝时无畏无惧、自强自立 第六章是这首诗歌的尾声,是全篇的总论, 是诗眼,也是女主人公对其婚恋人生感性认识 的升华。她从对一生往事的追思中,有所感悟, 从而表明了她对婚恋人生的态度。她认为恩爱 的夫妻应该专一,永结百年之好。对于美好、纯 真的初恋,她非常珍惜,生死不悔,并为之热烈 追求向往。对失去爱情的破裂婚姻,她非常不 满、不平,最后理智地从苦痛中解脱出来,明辨 爱情与生命的价值,毅然表示绝决。从她的完 美形象中,可见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待爱情、婚 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 己命运的抗争精神。 氓诗前五章对婚前相恋之甜蜜,婚后持 家之辛劳,直至横遭婚姻家庭破裂之痛苦,作了 回忆;末章却戛然一声,断然宣告:“反是不思, 亦以焉哉! ”往事不堪回首,就让它过去吧;薄 万方数据 8 2 哈尔滨学院学报 2 0 0 9 拄 幸的男子,痛苦的婚姻,何足留恋! 女主人公那 被唤醒了的尊严感、责任感,使之完成了从被动 生存到主动生存的转化。在“反是不思,亦以 焉哉”这一耐人寻味的自白中,完成了对婚姻 破裂所导致的生存危机的超越。苦难使她对爱 情、婚姻、生命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意识到自 己的责任,最终战胜不幸,成为一个勇者、强者。 女主人公也曾痴心等待情人的出现、爱情 的降临、婚姻的成功以至期待“二三其德” 的丈夫不忘“信誓旦旦”,重归于好;但她终于 从冷酷的现实中幡然醒悟,不再等待,断然与过 去决裂,不再指望依附男人,决心走自己的路。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表现出她对男子已经 绝望,决心斩断情丝,毅然主动提出与对方分 手。在诗经的其他“弃妇诗”中,女主人公断 无如此决绝之语。她们自始至终都没有醒悟, 被弃后无所适从、茫然绝望,最终仍在痴痴盼望 丈夫回心转意,期待丈夫重新爱自己。“反是 不思,亦以焉哉”,何其决绝而没有一丝一毫的 懦弱表现,氓中女主人公对其人格自立作了 直接的表白。她以坚强的意志斩断了对丈夫的 依附心理,表现出与后世传统妇女观的截然不 同。这一脱口而出的决绝之语并不令人诧异。 女主人公当初自由恋爱、择偶、订婚、出嫁,为爱 情不顾一切,冲破世俗羁绊,本属异乎常人之 举;当爱情幻灭、婚姻破碎,经冷静反思,对氓绝 望之后,理智的她主动决绝、追求自由、维护尊 严、自信自立,乃顺情人理之事。 诗经卫风氓歌唱的是女主人公对 切身不幸婚姻命运的吁叹,客观地反映了当时 男女婚恋、家庭的社会历史风情。它一方面热 情地歌颂了发自人类天性的美好爱情生活。另 一方面也强烈谴责和批判了男子的负心薄幸、 喜新厌旧。女主人公发出的警世呼告,是中国 古代广大妇女对自由平等幸福的恋爱、婚姻、家 庭的呼唤! 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 参考 文 献】 1 李全详也谈 诗经卫风氓的主题及其艺术 价值 J 锦州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5 , ( 1 ) 2 胡潮汉谁是婚姻悲剧的罪魁祸首 诗经 氓赏析【J 景德镇高专学报,2 0 0 5 ,( 3 ) 3 尹建平谈 诗经卫风氓的主题 J 张家口 大学学报,1 9 9 6 ,( 5 ) 4 史礼心诗经氓男女主人公形象分析新议 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 9 9 5 ,( 2 ) 5 赵卫华 诗经卫风氓新读 J 广西教育学 院学报,2 0 0 0 ,( 3 ) 6 吴万钟( 诗经邺风谷风与 卫风氓之比 较研究 J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0 ,( 1 ) 7 张永琪 诗经氓的情节逻辑与道德呼告 J 西 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1 9 9 9 ,( 3 ) 8 诗经十三经注疏本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责任编辑:张新潮 T h eH e r o i n e s V i e wo fL o v ea n dM a r r i a g e i n “B o o ko fS o n g s W e i F o r k s “ W A N GC h u n l i a n X UZ h i y u e ( Z h a n g z h o uO c c u p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o fT e c h n o l o g y ,Z h a n g z h o u3 6 3 0 0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 “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F o l k s ”i sa n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mw h i c hr e f l e c t so u r a n c e s t o r Sm a r r i a g el i f ea n dn a r r a t i n gt h eh e r o i n e sp r o g r e s so ft h ef a l l i n gl o v e m b e i n gm a r f l e d - - m a r r i a g ec h a n g i n g - - d i v o r c i n g T h ee r ao f “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i sam a r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