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11.120 C 25 T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团体标准 T/CCCMHPIE 1.82016 植物提取物 槐米芦丁 Plant extract-Rutin sophara japonica 2017-06-21 发布 2017-07-01 实施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和 GB/T 20004.12016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广松制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波、丁蕾、王军、谢秩军。 T/CCCMHPIE 1.82016 1 植物提取物 芦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芦丁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豆科植物槐 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花蕾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精制而成的以芦丁 (Rutin)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植物提取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2321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0821 重金属检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0832 水分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0521 气相色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0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2302 灰分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1107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8006 滴定液 欧洲药典EP 8.0(01/2013:1795),芦丁(P3187) GB/T 44562008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标准 GB/T 141872008 包装容器 纸桶 YBB 00072005 低密度聚乙烯膜、袋标准 YY 02361996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通则) WS1-49(B)-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芦丁(P56) 3 技术要求 3.1 工艺要求 3.1.1 植物来源 以豆科植物槐 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花蕾为植物原料,78 月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 梗及杂质。 3.1.2 工艺过程 原料碱提酸沉的方法提取甲醇精制分离干燥粉碎混合过 100 目筛产品 3.2 产品要求 T/CCCMHPIE 1.82016 2 3.2.1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要 求 外观黄色至黄绿色结晶性粉末 气味无臭,无味 3.2.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项 目指 标 鉴别应呈正反应 芦丁(以无水物计)/%95.0101.0 杂质吸光度 /A 0.1 相关物质 莰非醇 -3- 芸香糖苷 /% 2.0 异槲皮素 /% 2.0 槲皮素 /% 2.0 总杂质 /% 4.0 粒度(80 目筛通过率)/%100 水分 /%7.5 9.5 硫酸灰分 /% 0.1 甲醇不溶物 /% 3.0 甲醇残留 /% 0.03 重金属(以铅计)/% 0.001 砷 /(mg/kg) 2 汞 /(mg/kg) 0.2 镉 /(mg/kg) 0.3 铅 /(mg/kg) 5 3.2.3 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微生物指标 项 目指 标 细菌数 /(CFU/g) 1000 霉菌和酵母菌数 /(CFU/g) 100 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 沙门菌不得检出 T/CCCMHPIE 1.82016 3 3.2.4 其他污染物 其他污染物限量要求,依据不同用途,应符合我国相关法规的规定。对于出口产品,应符合出口目的 国相关法规的规定。 4 检验方法 4.1 感官检验 4.1.1 外观和气味 按第 A.2.1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 理化指标 4.2.1 鉴别 按第 A.3.1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2 含量 按第 A.3.2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3 杂质吸光度 按第 A.3.3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4 粒度 按第 A.3.4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5 水分 按第 A.3.5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6 硫酸灰分 按第 A.3.6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7 相关物质 按第 A.3.7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8 甲醇不溶物 按第 A.3.8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9 甲醇残留 按第 A.3.9 章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4.2.10 重金属(以铅计 )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第四部 通则 0821 重金属检查法进行测定。 4.2.11 砷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版) 第四部 通则 2321 铅、 镉、 砷、 汞、 铜测定法 (氢化物法) 检测砷。 4.2.12 汞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版) 第四部 通则 2321 铅、 镉、 砷、 汞、 铜测定法 (冷蒸汽法) 检测汞。 4.2.13 镉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版) 第四部 通则 2321 铅、 镉、 砷、 汞、 铜测定法 (石墨炉法) 检测镉。 4.2.14 铅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版) 第四部 通则 2321 铅、 镉、 砷、 汞、 铜测定法 (石墨炉法) 检测铅。 4.3 微生物指标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 T/CCCMHPIE 1.82016 4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 通则 1107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标准检测需氧菌总数、霉 菌和酵母菌总数、大肠埃希菌、沙门菌。 5 检验规则 5.1 组批 同品种、同等级、同一批投料生产的产品,以同一生产日期为一检验批次。 5.2 出厂检验 5.2.1 产品须逐批检验,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产品方可出厂。 5.2.2 出厂检验项目:外观、水分、硫酸灰分、芦丁含量、杂质吸光度、相关物质、甲醇不容物、甲醇残留、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和微生物。 5.3 型式检验 5 3.1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项目。 5.3.2 正常生产时每年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5.3.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原料来源变动较大时; b) 正式投产后,如配方、生产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 出厂检验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 产品停产 6 个月以上 , 恢复生产时; e) 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5.4 判定规则 5.4.1 检验结果全部项目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品。 5.4.2 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可以在原批次产品中双倍抽样复检一次,判定以复检结果为准。复 检后仍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标准时,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6 包装、标签、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6.1 包装 内包装材料应符合 YBB 00072005-2015,GB/T 44562008,YY 02361996 的规定要求,使用前应经过 理化、 微生物检测合格。 外包装桶应符合 GB/T 141872008 的规定要求, 使用前应经过理化检验合格。 桶装后, 应加封封口签。 6.2 标签 应注明产品名称、 产品批号、 产品规格、 生产日期、 有效期、 生产厂家、 生产地址、 贮存条件、 执行标准等。 6.3 运输 T/CCCMHPIE 1.82016 5 运输时轻装轻卸,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运载,严防雨淋暴晒。 6.4 贮存 遮光,密闭保存。产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清洁的地方,堆码距墙壁和地面 20cm 以上、并有垫隔物。 避免与有毒、有害、易腐、易污染等物品一起堆放。 6.5 有效期 在符合规定的贮运条件、包装完整、未经开启封口的情况下,保质期为 36 个月。 T/CCCMHPIE 1.82016 6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 规定的纯化水,乙醇均指 95% 乙醇。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 要求时,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的规定制备。实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 均指水溶液。 A.2 感官检验 A.2.1 外观和气味 A.2.1.1 用具 载玻片、取样匙、白瓷盘等。 A.2.1.2 操作方法 开启样品包装,立即用鼻嗅其气味,应无臭无味;另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 光线下,观察其外观色泽,应为黄色至黄绿色结晶性粉末。 A.3 理化指标 A.3.1 鉴别 第一类鉴别方法:B(红外鉴别) 第二类鉴别方法:A(紫外鉴别),C(薄层鉴别),D(显色反应鉴别) 本标准规定按第一类鉴别方法:B 或者第二类鉴别方法:A、C、D 进行鉴别实验,呈正反应即可判定 鉴别试验符合规定。另外,根据各药厂的情况,可自行增加附加鉴别方法:E,应呈正反应,此方法不作强 制规定(附加鉴别的检验方法见附录 B)。 A.3.1.1 仪器和用具 A.3.1.1.1 紫外 - 分光光度法仪。 A.3.1.1.2 红外分光光度仪。 A.3.1.1.3 微量注射器。 A.3.1.1.4 硅胶 G 薄层板。 A.3.1.1.5 分析天平,感量分别为 0.00001g、0.0001g、0.001g。 A.3.1.1.6 五号筛(80 目药筛,筛孔内径 180m7.6m)。 A.3.1.1.7 六号筛(100 目药筛,筛孔内径 150m6.6m)。 A.3.1.2 试剂和溶液 A.3.1.2.1 甲醇(AR)。 A.3.1.2.2 丁醇(AR)。 A.3.1.2.3 无水乙酸(AR)。 A.3.1.2.4 蒸馏水。 A.3.1.2.5 丁酮(AR)。 A.3.1.2.6 乙酸乙酯(AR)。 A.3.1.2.7 铁氰化钾(AR)。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检验方法 T/CCCMHPIE 1.82016 7 A.3.1.2.8 三氯化铁(AR)。 A.3.1.2.9 乙醇(AR) A.3.1.2.10 盐酸(AR)。 A.3.1.2.11 锌粉(AR)。 A.3.1.2.12 25% 浓氨水(AR)。 A.3.1.2.13 10g/L 铁氰化钾溶液:取铁氰化钾 1g,加水使溶解成 100mL。 A.3.1.2.14 三氯化铁试液:取三氯化铁 9g,加水使溶解成 100mL。 A.3.1.2.15 10% 氢氧化铵溶液:取 25% 浓氨水 40mL,加水至 100mL,搅匀。 A.3.1.2.16 芦丁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100081-201408)。 A.3.1.3 操作方法 A 紫外鉴别:取本品约 20.0mg,精密称定,置 100mL 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必要时滤过。精密量取 5.0mL,置 50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401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 210nm 至 45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在 257nm2nm 与 358nm2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 358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收系数为 305 330,以无水物质计算。 B 红外鉴别: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402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的红外 光吸收图谱与芦丁对照品(CRS)的图谱一致。 C 薄层色谱鉴别 (1) 溶液配制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本品约 25mg,置 10mL 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芦丁)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约 25mg,置 10mL 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2) TLC 系统及配制 吸附剂:硅胶 G。 展开剂:丁醇无水乙酸水丁酮乙酸乙酯(5 10 10 30 50)。 分别量取丁醇、无水乙酸、水、丁酮、乙酸乙脂各 5mL、10mL、10mL、30mL、50mL 于试剂瓶,摇匀。 显色剂:10g/L 铁氰化钾溶液 7.5mL 和三氯化铁溶液 2.5mL 的混合液。 点样量:对照品溶液 10L,供试品溶液 10L。 (3) 点样与展开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502 薄层色谱法,吸取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各 10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放入加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展开,展开约 10cm,取出,空气中晾干。 (4) 显色与检视 将晾干的薄层板上喷以铁氰化钾溶液 7.5mL 和三氯化铁溶液 2.5mL 的混合液,空气中干燥 10 分钟后检 视,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颜色、大小与对照品溶液应相似。 D 显色反应鉴别:取本品 10mg,置 15015mm 的试管中,加乙醇 5mL 溶解后,加锌粉 1g,盐酸 2mL,溶液应显红色。 A.3.2 含量 A.3.2.1 仪器和用具 A.3.2.1.1 自动电位滴定仪。 A.3.2.1.2 分析天平,感量为 0.0001g。 A.3.2.2 试剂和溶液 A.3.2.2.1 二甲基甲酰胺(AR)。 A.3.2.2.2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 A.3.2.2.3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的标定: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8006 滴定液标定。标定出的浓度为公式(A.1)中的 C1。 T/CCCMHPIE 1.82016 8 A.3.2.3 操作方法 取本品约 0.2g,置于 50mL 烧杯中,精密称定,加 20mL N,N- 二甲基甲酰胺使溶解,以 0.1 mol/L 氢 氧化四丁基胺为滴定液,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701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中的 电位滴定法测定。 A.3.2.4 计算 芦丁含量以质量分数 W1 计,数值以 % 表示,按公式(A.1)计算(1mL 0.1 mol/L 氢氧化四丁基胺相当 于 30.53mg 的 C27H30O16): (A.1) 式中: W1供试品中芦丁的质量分数,%; V1供试品消耗滴定液体积,mL; V0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体积,mL); T130.53 mg/mL,即 1mL 0.1 mol/L 氢氧化四丁基胺相当于 30.53mg 的 C27H30O16; C1滴定液的实际浓度,mol/L; 0.1滴定液的规定浓度,mol/L; m1供试品的称样量,mg); W2供试品所含水分,%。 A.3.3 杂质吸光度 A.3.3.1 仪器和用具 A.3.3.1.1 紫外 - 分光光度仪。 A.3.3.1.2 分析天平,感量为 0.001g。 A.3.3.2 试剂和溶液 A.3.3.2.1 异丙醇(AR)。 A.3.3.3 操作方法 取本品 0.200g,置 50mL 量瓶中,加异丙醇 40mL,振摇 15 分钟使溶解后,用异丙醇稀释至刻度,摇 匀,滤过,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401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 450nm 至 800nm 波长之间的最大吸光度,应不得过 0.10。 A.3.4 粒度 A.3.4.1 器具 A.3.4.1.1 80 目药筛(五号筛,筛孔内径 180m7.6m,带筛盖与接收盒)。 A.3.4.1.2 天平,感量为 0.1g。 A.3.4.2 检测方法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测定,称取本品 20g,置 80 目药筛, 筛上加盖并在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 按水平方向旋转振摇至少3分钟, 并不时在垂直方向轻叩筛, 测定通过药筛样品的重量或观察筛网面剩余量,应能 100% 通过 80 目筛。 A.3.5 水分 A.3.5.1 仪器和用具 A.3.5.1.1 水分测定仪。 A.3.5.1.2 分析天平,感量为 0.0001g。 A.3.5.2 试剂和溶液 A.3.5.2.1 无水甲醇(AR)。 A.3.5.2.2 卡尔 费休试液(AR)。 T/CCCMHPIE 1.82016 8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放入加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展开,展开约 10cm,取出,空气中晾干。 (4) 显色与检视 将晾干的薄层板上喷以铁氰化钾溶液 7.5mL 和三氯化铁溶液 2.5mL 的混合液, 空气中干燥 10 分钟后检 视,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颜色、大小与对照品溶液应相似。 D 显色反应鉴别: 取本品 10mg, 置 15015mm 的试管中, 加乙醇 5mL 溶解后, 加锌粉 1g, 盐酸 2mL, 溶液应显红色。 A.3.2 含量 A.3.2.1 仪器和用具 A.3.2.1.1 自动电位滴定仪。 A.3.2.1.2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A.3.2.2 试剂和溶液 A.3.2.2.1 二甲基甲酰胺(AR)。 A.3.2.2.2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 A.3.2.2.3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的标定: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8006 滴定液标定。标定出的浓度为公式(A.1)中的C1。 %100 )1 ( 1 . 0 )( 21 1 101 1 Wm C TVV W %100 )( 2 232 2 m TVV W %100 5 43 3 m mm W %100 8 76 4 m mm W %1005 1 1 9 2 1 2 5 m A A C W T/CCCMHPIE 1.82016 9 A.3.5.2.3 卡尔 费休试液的标定: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832 水分测定法(费休 氏法 容量法)的方法标定。标定出的浓度为公式(A.2)中的 T2。 A.3.5.3 操作方法 取本品约 0.1g,置称样舟中,精密称定,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832 水分测定 法(费休氏法 容量法)测定。 A.3.5.4 计算 芦丁水分以 W2 计,数值以 % 表示,按公式(A.2)计算: (A.2) 式中: W2供试品中芦丁的水分,%; V2供试品消耗卡尔 费休试液体积,mL; V3空白试验消耗卡尔 费休试液体积,mL); T2每 1mL 费休氏试液相当于水的重量,mg; m2供试品的称样量,mg。 A.3.6 硫酸灰分 A.3.6.1 仪器和用具 A.3.6.1.1 高温炉。 A.3.6.1.2 分析天平,感量为 0.0001g。 A.3.6.2 试剂和溶液 A.3.6.2.1 硫酸(AR)。 A.3.6.3 操作方法 取本品约 1.0g,置瓷坩埚中,精密称定,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2302 灰分测定 法测定,在 600炽灼至恒重。 A.3.6.4 计算 芦丁灰分值以 W3 计,数值以 % 表示,按公式(A.3)计算: (A.3) 式中: W3供试品中芦丁的灰分值,%; m3供试品灰分及坩埚恒重,g); m4空坩埚恒重,g); m5供试品的称样量,g)。 A.3.7 相关物质 A.3.7.1 仪器和用具 A.3.7.1.1 分析天平,感量为 0.00001g。 A.3.7.1.2 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A.3.7.1.3 高效液相色谱仪(UV 检测器)。 A.3.7.2 试剂、溶液和对照品 A.3.7.2.1 甲醇(HPLC)。 A.3.7.2.2 磷酸二氢钠(AR)。 A.3.7.2.3 四氢呋喃(HPLC) A.3.7.2.4 磷酸(HPLC)。 T/CCCMHPIE 1.82016 8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放入加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展开,展开约 10cm,取出,空气中晾干。 (4) 显色与检视 将晾干的薄层板上喷以铁氰化钾溶液 7.5mL 和三氯化铁溶液 2.5mL 的混合液, 空气中干燥 10 分钟后检 视,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颜色、大小与对照品溶液应相似。 D 显色反应鉴别: 取本品 10mg, 置 15015mm 的试管中, 加乙醇 5mL 溶解后, 加锌粉 1g, 盐酸 2mL, 溶液应显红色。 A.3.2 含量 A.3.2.1 仪器和用具 A.3.2.1.1 自动电位滴定仪。 A.3.2.1.2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A.3.2.2 试剂和溶液 A.3.2.2.1 二甲基甲酰胺(AR)。 A.3.2.2.2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 A.3.2.2.3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的标定: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8006 滴定液标定。标定出的浓度为公式(A.1)中的C1。 %100 )1 ( 1 . 0 )( 21 1 101 1 Wm C TVV W %100 )( 2 232 2 m TVV W %100 5 43 3 m mm W %100 8 76 4 m mm W %1005 1 1 9 2 1 2 5 m A A C W T/CCCMHPIE 1.82016 8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放入加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展开,展开约 10cm,取出,空气中晾干。 (4) 显色与检视 将晾干的薄层板上喷以铁氰化钾溶液 7.5mL 和三氯化铁溶液 2.5mL 的混合液, 空气中干燥 10 分钟后检 视,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颜色、大小与对照品溶液应相似。 D 显色反应鉴别: 取本品 10mg, 置 15015mm 的试管中, 加乙醇 5mL 溶解后, 加锌粉 1g, 盐酸 2mL, 溶液应显红色。 A.3.2 含量 A.3.2.1 仪器和用具 A.3.2.1.1 自动电位滴定仪。 A.3.2.1.2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A.3.2.2 试剂和溶液 A.3.2.2.1 二甲基甲酰胺(AR)。 A.3.2.2.2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 A.3.2.2.3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的标定: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8006 滴定液标定。标定出的浓度为公式(A.1)中的C1。 %100 )1 ( 1 . 0 )( 21 1 101 1 Wm C TVV W %100 )( 2 232 2 m TVV W %100 5 43 3 m mm W T/CCCMHPIE 1.82016 10 A.3.7.2.5 重蒸馏水。 A.3.7.2.6 芦丁化学对照品(NEGAMA 公司(210)。 A.3.7.3 对照品溶液配制 A.3.7.3.1 对照品溶液(a):精密称定芦丁化学对照品约 10mg,置 10mL 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溶解并稀释 至刻度,摇匀。 A.3.7.3.2 对照品溶液(b):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a)1.0mL,置 50mL 量瓶中,用流动相 B 稀释至刻度, 摇匀。相当于样品中芦丁含量 2%。 A.3.7.4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本品约 0.10g,精密称定,加甲醇 20mL 使溶解,并用流动相 B 稀释至 100mL,摇匀。 A.3.7.5 色谱条件 A.3.7.5.1 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4.6250mm,5m)。 A.3.7.5.2 柱温:30。 A.3.7.5.3 流动相 A:将 5 倍体积的四氢呋喃(HPLC)与 95 倍体积的 15.6g/L 的磷酸二氢钠(AR)溶液混合, 用磷酸(HPLC)调 pH 至 3.0。 A.3.7.5.4 流动相 B:将 40 倍体积的四氢呋喃(HPLC)与 60 倍体积的 15.6g/L 的磷酸二氢钠(AR)溶液混 合,用磷酸(HPLC)调 pH 至 3.0。 A.3.7.5.5 流速:1.0mL/ 分钟。 A.3.7.5.6 检测波长:280nm。 A.3.7.5.7 进样量:20l。 A.3.7.5.8 柱温:30。 A.3.7.5.9 流动相 A 和流动相 B 按表 1 进行梯度运行。 表 1 流动相 A 和流动相 B 梯度运行 时间 /min流动相 A/%流动相 B/% 0 1050 050 100 10 150100 15 160 50100 50 16 205050 A.3.7.6 检测方法 按以上色谱条件,按照试剂空白、对照品(b)、供试品溶液的顺序依次进样,记录色谱图。 A.3.7.7 定量方法 参考芦丁对照品的色谱图确定相关物质的色谱出峰顺序和保留时间,相关物质与芦丁对照品相比的相 对保留时间分别为:莰非醇 -3- 芸香糖苷约为 1.1,异槲皮素约为 1.2,槲皮素约为 2.5,参见附录 B。 A.3.7.8 计算 A.3.7.7.1 校正因子:在计算含量时,下列相关物质(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异槲皮素 校正因子 fA 0.8,莰非醇 -3- 芸香糖苷校正因子 fB 1.0,槲皮素校正因子 fC 0.5。 A.3.7.7.2 莰非醇 3- 芸香糖苷限量(2.0%)计算:相应峰面积不超过对照品溶液(b)谱图中芦丁的峰面积。 A.3.7.7.3 异槲皮素限量(2.0%)计算:相应峰面积不超过对照品溶液(b)谱图中芦丁的峰面积。 A.3.7.7.4 槲皮素限量(2.0%)计算:相应峰面积不超过对照品溶液(b)谱图中芦丁的峰面积。 A.3.7.7.5 杂质总量限量(4.0%)计算: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除芦丁峰和溶剂峰之外的所有杂质峰面积之 和不超过对照品溶液(b)谱图中芦丁峰面积的两倍。 A.3.7.7.6 忽略限(0.1%):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杂质峰面积小于或等于对照品溶液(b)谱图中芦丁峰 T/CCCMHPIE 1.82016 11 面积的 0.05 倍时,可忽略不计。 A.3.8 甲醇不溶物 A.3.8.1 仪器和用具 A.3.8.1.1 分析天平,感量为 0.0001g。 A.3.8.2 试剂和溶液 A.3.8.2.1 甲醇(AR)。 A.3.8.3 操作方法 取本品约 2.5g,精密称定,置具塞瓶中,加甲醇 50mL,在 20 25条件下振摇 15 分钟。用在 100 105干燥 15 分钟的玻砂坩埚(G4)抽滤,用甲醇 20mL 分三次洗涤,将玻砂坩埚及不溶物在 100 105干燥 30 分钟,放冷后称重。 A.3.8.4 计算: 芦丁甲醇不溶物以 W4 计,数值以 % 表示,按公式(A.4)计算: (A.4) 式中: W4供试品中的甲醇不溶物,%; m6甲醇不溶物及玻砂坩埚恒重,g; m7空玻砂坩埚恒重,g; m8供试品的称样量,g。 A.3.9 甲醇残留 A.3.9.1 仪器和用具 A.3.9.1.1 气相色谱仪。 A.3.9.1.2 顶空进样器。 A.3.9.1.3 分析天平,感量为 0.0001g、0.01g。 A.3.9.2 试剂和溶液 A.3.9.2.1 甲醇(色谱纯)。 A.3.9.2.2 N,N- 二甲基甲酰胺(色谱纯)。 A.3.9.3 色谱条件 A.3.9.3.1 色谱柱:INNOWAX(30m0.53mm1m)。 A.3.9.3.2 检测器及温度:FID 250。 A.3.9.3.3 进样口温度:140。 A.3.9.3.4 载气及流量:N2 35cm/s(分流比 5 1)。 A.3.9.3.5 柱温:50保持 8.5min,然后以每分钟 7的升温速率升至 165。 A.3.9.3.6 压力平衡控制值:15psi。 A.3.9.3.7 顶空平衡温度:80。 A.3.9.3.8 顶空平衡时间:45min。 A.3.9.4 溶液配制 A.3.9.4.1 空白溶液:N,N- 二甲基甲酰胺。 A.3.9.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 5.0g,精密称定,置 25mL 量瓶中,加 N,N- 二甲基甲酰胺适量使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A.3.9.4.3 对照储备溶液的制备(0.015% 甲醇) :称取甲醇(色谱纯)约 0.75g,精密称定,置 100mL 量瓶中, 用 N,N- 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 10mL 于 50mL 量瓶中,用 N,N- 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 再精密量取 5mL 于 50mL 量瓶中,用 N,N- 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 T/CCCMHPIE 1.82016 8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放入加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展开,展开约 10cm,取出,空气中晾干。 (4) 显色与检视 将晾干的薄层板上喷以铁氰化钾溶液 7.5mL 和三氯化铁溶液 2.5mL 的混合液, 空气中干燥 10 分钟后检 视,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颜色、大小与对照品溶液应相似。 D 显色反应鉴别: 取本品 10mg, 置 15015mm 的试管中, 加乙醇 5mL 溶解后, 加锌粉 1g, 盐酸 2mL, 溶液应显红色。 A.3.2 含量 A.3.2.1 仪器和用具 A.3.2.1.1 自动电位滴定仪。 A.3.2.1.2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A.3.2.2 试剂和溶液 A.3.2.2.1 二甲基甲酰胺(AR)。 A.3.2.2.2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 A.3.2.2.3 氢氧化四丁基胺滴定液(0.1 mol/L)的标定: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8006 滴定液标定。标定出的浓度为公式(A.1)中的C1。 %100 )1 ( 1 . 0 )( 21 1 101 1 Wm C TVV W %100 )( 2 232 2 m TVV W %100 5 43 3 m mm W %100 8 76 4 m mm W T/CCCMHPIE 1.82016 12 A.3.9.4.4 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储备溶液 1.0mL 和供试品溶液 5.0mL 于进样瓶中。 A.3.9.4.5 测试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空白溶液 1.0mL 和供试品溶液 5.0mL 于进样瓶中。 A.3.9.5 检测:分别测定对照溶液和测试溶液 A.3.9.6 计算: 芦丁甲醇残留量以 W5 计,数值以 % 表示,按公式(A.5)计算: (A.5) 式中: W5供试品中芦丁的甲醇残留量,%; C2对照溶液的甲醇浓度,%; A1对照溶液的甲醇峰面积; A2测试溶液的甲醇峰面积; m9供试品的称样量,g。 T/CCCMHPIE 1.82016 8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放入加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展开,展开约 10cm,取出,空气中晾干。 (4) 显色与检视 将晾干的薄层板上喷以铁氰化钾溶液 7.5mL 和三氯化铁溶液 2.5mL 的混合液, 空气中干燥 10 分钟后检 视,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颜色、大小与对照品溶液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创新外事管理办法
- 云浮资产收购管理办法
- 人员资格审核管理办法
- 人才相关费用管理办法
- 企业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 企业电费收缴管理办法
- 中试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 企业生产垃圾管理办法
- 人员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 企业爱心助学管理办法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
- 码头叉车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 动力触探设备规格及修正系数xls
- 京沪高铁某段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 GB/T 5053.3-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定义、试验方法和要求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高周波熔接机操作指导书
- T∕CCTA 30101-2021 喷气涡流纺棉本色纱
- 上海石化挤出机组交流材料概要课件
- 医院关于成立食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通知
-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课件(PPT 49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