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ppt_第1页
课件: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ppt_第2页
课件: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ppt_第3页
课件: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ppt_第4页
课件:苏教版四上期末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空气总是循环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氧气,其他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含量最多),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森林能净化空气,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污染净化器”等美誉。 5、汽车尾气是有毒的,焚烧垃圾也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有害物质,污染空气。,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弹性 。 2、“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上天的。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能帮助燃烧的是氧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4、空气是气体,具有 _占据空间 、 有重_量 、 可以_被压缩 等性质。 5、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_轻;热空气会_ 上升 ,冷空气会 _下降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_ 氮气。 7、_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空气很轻,但可以占据空间。(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 3、空气和水都可以被压缩。(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5、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7、空气污染只对人有害,不危害其他的生命。(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可以制( A )。 A、孔明灯 B、竹蜻蜓 C、风筝 D、氢气球 2、下列物品中,没有利用压缩空气的是( D )。 A、篮球 B、空气枪 C、轮胎 D、热气球 3、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饮料罐上有小水珠,那是因为空气中有( D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三、问答题。 1、空气和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3、人类可以为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做些什么?,第二单元、冷和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热水降温的规律是由快到慢。 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热的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5、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6、不管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为“辐射”。 7、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8、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603年造出空气温度计。 9、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1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温度 )。 2、( 温度计 )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先快后慢 )。 4、热在固体中总是从( 温度高 )处向( 温度低 )处传递。 5、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 变大 );冷却时,体积会( 变小 ),这种性质叫做( 热胀冷缩 )。,6、水和沙子相比,( 沙子 )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快 ),散热也( 快 )。 8、液体的水受热后会变成( 气态 )形态的( 水蒸气 ),这种现象叫( 蒸发 )。 9、水蒸气遇( 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 凝结 )。 10、温度计是利用( 热胀冷缩 )的原理做成的。,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 )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 6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1、深色物体升温 1 ,降温 1 ;浅色物体升温2 ,降温 2 。 (1)快 (2)慢 2水 1 变成水蒸气, 2 变成冰。水蒸气 2 变成水或冰。冰 1变成水或水蒸气。 (1)受热 (2)受冷,3、铁球加热后,体积会1 (1)变大 (2)变小 4、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1。 (1)热水 (2)冷水,2019/8/6,19,可编辑,1、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 2、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 3、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4、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1、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声音能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中传播,不能在( 真空)中传播。 3、声音可以向( 四面八方 )传播。 4、声音在( 固体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最慢是( 气体 )。 5、耳廓有( 收集声波 )的作用,鼓膜有( 产生振动 )的作用。,6、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 )鼓膜( )耳蜗( )大脑。 7、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是( 噪声 。 8、声音的强弱叫做( 音量 ),声音的强弱与( 振动幅度 )有关。 9、声音的高低叫做( 音调 ),声音的高低与( 振动速度)有关。 10、振动物体的长短、( 粗细 )、( 松紧 )会影响声音的高低。,1、说话声音的大小是( A )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 B )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 C )。 A、音量 B、音调 C、高 D、强,2、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 C )。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会向一个方向流动 C、水花四溅,水面出现一圈圈波纹 3、下列材料中,声音在( C )中传播速度快。 A、空气 B、水 C、钢铁,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 ) 听神经 收集声波 ( )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 )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 ( ) 耳廓 传递振动 ( ) 鼓膜 传送声波 ( ) 听小骨 产生振动,1、用那些办法可以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2、通过玩弹橡皮筋活动,我对声音高低的认识。 (1)、弹拉紧的橡皮筋,我发现: (2)、弹松弛的橡皮筋,我发现: (3)、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我发现: 3、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至少写出三种方法),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我们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和 水 。 2、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 ,它是一种食物添加剂,它可以增加食物的香味。 3、要多吃天然 食品,少食 加工食品等。 4、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营养成分 和 保质期。,6、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 米长的消化系统,其中消化道是用 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7、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 。 8、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 ,供给我们能量和保持 ,但不能多吃。 9、吃馒头时,感觉有甜味,这是馒头中 变成糖的缘故。,二、判断题。(20分) (1)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 (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 (3)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 ) (4)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 ( ) (5)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 ( ),口腔,食道,肝,胃,小肠,大肠,2、请把下列食物填在食物金字塔相应的位置。 豆、奶类;油、盐、糖;蔬菜类; 水果类;鱼、虾、肉、蛋类;粮食类 3、把下列食品按序号分成四大类:(17分) (1)牛奶 (2)土豆 (3)黄瓜 (4)豆腐 (5)玉米 (6)鱼 (7)米饭 (8)鸡肉 (9)花生油 (10)白菜(11)鸡蛋,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运动快慢等)来排列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