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K-Co-Mn-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ox的性能_第1页
La-K-Co-Mn-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ox的性能_第2页
La-K-Co-Mn-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ox的性能_第3页
La-K-Co-Mn-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ox的性能_第4页
La-K-Co-Mn-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ox的性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La-K-Co-Mn-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ox的性能.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3 0 卷第1 2 期2 0 0 8 年1 2 月 L a K C o M n O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 碳颗粒和N O x 的性能* 王军利1 2王虹2 8孙志强2任晓光2 ( 1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北京1 0 0 0 2 9 ;2 北京石油化T 学院化工系。北京1 0 2 6 1 7 ) 摘要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合成制备了L a I KC o o 5 M n o5 0 3 ( z 为K + 取代量,z = 0 、0 1 、0 2 、0 3 、0 4 、0 5 ) 系列钙钛矿 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x 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程序升温氧 化还原反应技术评价该催化剂同时去除模拟柴油机尾气中炭黑颗粒( 表征柴油机尾气中的碳颗粒) 和N O x 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K + 部分取代L a C 0 0 5 M n o s O s 中的L a 3 + 后。催化剂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炭黑颗粒的起燃温度( T i 。) 、峰值温度( 丁m ) 和燃尽温度 ( T t ) 均降低,N O x 的转化率提高,最高为1 6 6 ;L a 0 6 K o 4 C o o 5 M n o 5 0 3 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炭黑颗粒的瓦。、T m 和丁f 分别为3 0 5 、 3 5 0 、3 7 9 ,炭黑颗粒燃烧产物中C O z 的体积分数为9 8 8 。N O x 转化率为1 5 5 。 关键词钙钛矿柴油机尾气催化剂碳颗粒N o 。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L a - K - C o - M n - Oo x i d ec a t a l y s t sf o rs i m u l t a n e o u sr e m o v a lo fs o o ta n dS O xf r o md i e s e le n g i n ee x h a u s tW a n g Ju n l i l ”,W a n gH o n 9 2 ,S u nZ h i q i a n g2 ,R e nX i a o g u a n 9 2 ( 1 C o l l e g eo f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B e i j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e m i c a l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1 0 0 0 2 9 ;2 D e p a r t m e n to f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B e i j i n gI n s t i t u t eo fP e t r o c h e m i 。 c a l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1 0 2 6 1 7 ) A b s t r a c t :As e r i e so fp e r o v s k i t t y p eo x i d ec a t a l y s t sL a l 一,K ,C o o 5M n o 50 3w e r ep r e p a r e di nt h el a b T h ec a t a l y s t sw e r e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X R D ,F T I Ra n dB E T T h ec a t a l y t i ca c t i v i t yo ft h ec a t a l y s t sf o rs i m u l t a n e o u sr e m o v a lo f s o o ta n dN O xf r o md i e s e le n g i n ee x h a u s tw a se x a m i n e db y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o g r a m m e dr e a c t i o n ( T P O ) t e c h n i q u e T h ec a t a l y t i ca c t i v i t yo ft h eL a C o o 5M n o 50 3c a t a l y s t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i m p r o v e da f t e ra p o r t i o no fi t sL a 3 + c o n t e n tw a s r e p l a c e db yK + T h eL a 0 6K o 4C o o 5M n o 50 3p e r f o r m e dt h eb e s tw i t hal o w e rt e m p e r a t u r eo fs o o tc o m b u s t i o n ;T i g , La n d 丁fw e r e3 0 5 ,3 5 0 a n d3 7 9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t ss e l e c t i v i t yf o rC O zg e n e r a t e dw a s9 8 8 a n dt h a tt h e N O xc o n v e r s i o nr a t ew a s1 5 5 K e y w o r d s :p e r o v s k i t e ;d i e s e le n g i n ee x h a u s t ;c a t a l y s t ;s o o t ;N O x 柴油机凭借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耐久性等 优点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柴油机数量的剧 增,柴油机尾气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已引起了世界范 围的普遍关注,各国的排放法规也越来越严格【l 2 。 柴油机尾气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主要是碳颗粒、N o 。、 烃类化合物( H C ) 和C 0 ,其中H C 和C O 浓度相对 较低,且易氧化,因此碳颗粒和N o x 是目前柴油机 尾气排放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3 。 钙钛矿( A B O 。) 型和类钙钛矿( A 。B O 。) 型复合 氧化物可同时去除柴油机尾气中碳颗粒和N O 。,近 年来对其研究较多n 5 。研究表明,碱金属或碱土金 属部分取代A 位金属离子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氧化 还原性能【6 J l 。笔者以C o 和M n 双金属为B 位离 子、低价K 部分取代A 位的I a 3 + ,采用柠檬酸络合 燃烧法合成制备了L a J 一,K ,C 0 0 5 M n o 5 0 。( 工为K + 取代量,x = 0 、0 1 、0 2 、0 3 、0 4 、0 5 ) 系列钙钛矿型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催化性能。 1 实验部分 1 1 催化荆的制备 称取4 9 1 82gC o ( N 0 3 ) 3 6 H 2 0 、6 0 4 83g 5 0 ( 质量分数) M n ( N O 。) 2 溶液、0 0 3 38gK N O 。、 1 3 1 7 19gL a ( N 0 3 ) 3 6 H 2 0 和1 4 2 2 30g 有机配 位络合剂柠檬酸,混合溶于5 0m L 的去离子水中, 加热,不断搅拌,使其逐渐沸腾、浓缩变成溶胶并开 始燃烧分解,最后得到多孔、蓬松的物质,即为催化 剂的前躯体。将前躯体置于马弗炉中,在8 0 0 下 焙烧6h ,进行同相反应,制得I 岛。K o 1 C o o 5 M n 0 5 0 3 。 按照化学剂量比称量,遵从同样的制备步骤,制 得其他L a 卜,K ,C o M n o ;( ) 3 系列钙钛矿型复合氧 第一作者:王军利,男1 9 8 2 年生硕上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友好催化与清洁牛产。通讯作者。 * 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N o B J J W R 2 0 0 5 11 0 2 )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N o 2 0 0 7 0 1 ) 。 4 0 万方数据 王军利等L a - K - C o - M n - O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 O 。的性能 化物催化剂。 1 2 催化剂表征 采用日本X R D - 7 0 0 0 型X 射线衍射仪对各样品 进行表征,以确定A B O 。结构的形成,实验条件为: C uK c t 辐射,管压4 0k V ,管电流3 0m A ,扫描角度 1 0 。8 0 。,扫描速率4 。r a i n 。 采用美国Q u a n t a n c h r o n e 公司的A u t o s o r b - I M P 物理吸附测试仪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N 2 等温吸附。 采用德国B R U K E R 公司生产的V E C T O R 2 2 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检测样品结构。催化剂与溴化 钾以1 :1 0 0 ( 质量比) 混合,压成白撑片,扫描范围 为4 0 0 40 0 0c m ,分辨率2c m 一。 1 3 催化剂性能评价 采用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评价催化剂同时去 除柴油机尾气中碳颗粒和N O 。的催化性能。模拟 柴油机尾气组成为:N O 为20 0 0V I i 。,O :为5 ( 体积分数) ,平衡气为N 。,空速为9 1 0 4 m L ( g h ) ( 以每克催化剂计) ;选用D e g u s s a 公司 生产的炭黑颗粒表征柴油机尾气中的碳颗粒,催化 剂与炭黑颗粒混合质量比为1 0 :1 ,催化剂与炭黑 颗粒选用紧密接触方式。采用内径8m m 的石英管 反应器,自动控温仪控制程序升温反应( 升温速度为 2 m i n ) 。反应尾气中的C O 和C 0 2 用P o r a p a k N 色谱柱分离,经甲烷化转化炉转化后,采用S P 一3 4 2 0 气相色谱仪F I D 检测器在线检测,反应尾气中的 N 0 。用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4 2 C H L 氮氧化物分 析仪在线检测。采用炭黑颗粒的起燃温度( T i 。) 、峰 值温度( T m ) 和燃尽温度( T r ) 评价催化剂的氧化性。 采用炭黑颗粒燃烧产物中C 0 。的体积分数( S 。魄,见 式( 1 ) ) 评价催化剂的选择性。采用N 0 。转化率评 价催化剂的还原性。 S c 以= C c 仉( C c o 。+ C c ( ) ) X1 0 0 ( 1 ) 式中:C ( :。k 、C 。o 分别为反应尾气中C O :、C O 的体积 分数,。 2 结果与讨论 2 1 催化剂表征结果 由图1 可见,当z O 3 时,L a l 一,K C o o 5 M n o s Q 系 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形成了较完整的钙钛 矿结构;当z 0 3 时,该催化剂为钙钛矿和杂相 K :M n 。O 。的混合体系,但主要晶相仍为钙钛矿。在 2 口为1 2 8 。、2 5 1 0 和4 2 8 。的峰位( “X 7 ”处) 出现了归 属K :M n 。O 。晶相的特征衍射峰 8 ,随着z 的增加, 特征衍射峰强度增加,表明该催化剂中K 。M n 。O e 的 含量增加。 1 02 03 04 05 0 6 0 7 0 8 0 2 0 ( 。) 图1L a l _ 。K ,C o o5 M n o5 0 3 系列钙钛矿型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X 射线衍射谱图 F i g 1 X R Dd i a g r a m so ft h eL a l KC o o 5M n 050 3c a t a l y s t s 根据谢乐公式 9 计算出催化剂晶粒尺寸,结果 见表1 。由表l 可见,L a 卜:K ,C 0 0 5M n o 5 0 3 系列钙 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晶粒尺寸为1 9 2 9n m , 属于超微粒子;K + 部分取代L a C 0 0 5 M n 0 5 0 。中L a 3 + 后,催化剂品粒变得更细小,且随着z 增加,晶粒尺 寸先减小,当z 增加到0 5 时,晶粒尺寸略有增大, 这可能是由于K :M n 。O 。含量增加造成的。 由表1 还看到,K + 部分取代L a C 0 0 5M n 。O 。中 L a 3 + 后,L a 卜,K 。C o 叭M n 0 5 0 。系列钙钛矿型复合氧 化物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了3 6m 2 g ;随着z 增 加,比表面积先增大后略有减小( z 一0 4 和z 一0 5 时比表面积相差很小,不影响总的变化规律) ,z 一 0 2 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由于比表面积增大,催化 剂中靠近表层的晶格氧和氧空位相对较多,这有利 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氧和晶格中的氧进行交换和 相互补充,可以促进氧在晶格中的运动,补充反应所 需的氧,有利于催化性能的提高 10 1 1 。 表1L a KC o 。5 M n o5 0 3 系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晶粒尺寸 T a b l el S p e c i f i cs u r f a c ea r e a sa n dp a r t i c l es i z e so ft h eL a I KC o o 5M o os 0 3c a t a l y s t s 4 1 万方数据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3 0 卷 第1 2 期2 0 0 8 年1 2 月 表2L a ,一,K ,C 0 0 。M n 。,O ,系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同时去除炭黑颗粒和N O 。的催化反应结果 T a b l e 2R e s u l t so fs i m u l t a n e o u ss O O ta n dN O xr e m o v a lb yc a t a l y t i cr e a c t i o ne m p l o y i n gt h eL a I 一,K ,C o o 5 M n o 5 0 3c a t a l y s t s 催化刑1 1 ,。 CTmTtC S c o z N O x 转化牢 L a C o o 5 M n os 0 3 3 2 03 9 24 6 39 8 31 1 1 1 a o 9 K ol C o o 5 M n os 0 3 3 1 93 7 84 1 09 8 41 2 3 L a 08 K o 2 C o o 5 M n 05 0 3 3 0 63 7 44 0 89 7 31 6 6 L a o 7 K o 3 C o o 5 M n o 5 0 33 0 03 6 34 0 69 8 41 5 8 L a o6 K o 4 C o o 5 M n o5 0 s 3 0 53 5 0 3 7 99 8 81 5 5 I ,a o 5 K o 5 C o o 5 M n o5 ( ) 3 2 9 53 5 33 9 49 7 4 1 4 4 由图2 可见,在4 0 0 、6 0 0c m _ 1 附近有两个吸收 峰,分别归属于B o 。八面体中B 一0 键弯曲振动和 伸缩振动的吸收峰,进一步说明了所制备的 L a 卜:K 。C o 。M n 。O 。系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 化剂形成了钙钛矿结构,这与X 射线衍射的结果是 一致的。随着z 的增加,L a l 一,K 。C 0 0 5 M n o 5 0 。系列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B 一0 键弯曲振动和伸缩振 动吸收峰强度减弱,吸收峰变宽,这是由于高价的 L a 3 + 被低价的K + 部分取代后,产生阳离子缺失,依 据电荷平衡原理,该催化剂中部分B 位离子( M n 3 + 和C 0 3 + ) 由B 3 十向斟+ 转变,从而导致品格畸变,使 催化剂的对称性改变。 4 0 00 U U删lU U Ul2 U UI4 0 0l6 U Ul 驯2 咖 波数c m 。 图2L a l - ,K ,C o o5 M n o5 0 3 系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图 F i g 2 F T I Rs p e c t r ao ft h eL a l 。KC o o sM n 0 5O sc a t a l y s t s 2 2 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 由表2 可见,( 1 ) L a C 0 0 5 M n o 5 0 3 中的L a 3 + 被 K + 部分取代后,模拟柴油机尾气中的炭黑颗粒的 T k 、R 和T r 均降低,催化剂催化性能明显改善。随 着z 增加,L 。呈降低趋势,z 一0 5 时达到最低( 2 9 5 ) ,而丁巾和L 均呈先逐渐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 势,z 一0 4 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3 5 0 、3 7 9 ;S c o 为9 7 3 9 8 8 ,未有显著的改变,仍然维持了 C O z 的高选择性,z 一0 4 时达到最大值。在钙钛矿 型复合氧化物中,B 位离子为活性位,B 4 + 的氧化能 力优于B 3 + ,而且氧空位增加能吸附更多活性氧。 在高价B 位离子和较多氧空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了B 3 + 一B 4 + 共存体系,催化剂性能得到提高,炭黑颗 粒的燃烧温度大幅度降低。同时,K + 部分取代 4 2 。 L a C o 。5 M n 0 5 0 。中的1 a 3 + 后,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 ( 见表1 ) 也有利于其催化性能的改善。( 2 ) K + 部分 取代L a C 0 0 5 M n 0 5 0 。中的L a 3 + 后,N O x 转化率先随 着z 的增加而提高,z 一0 2 时达到最高( 1 6 6 ) , 此后z 再增加,N O 。的转化率略有降低,其原因可 能是由于K 。M n 40 8 的生成。催化剂中含有少量 K 。M m0 8 能促进炭黑颗粒的燃烧( 与文献E 8 3 结果一 致) ,但对N O 。转化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 综合 考虑,。K o 。C o o 。M n o 。0 3 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 3 结论 ( 1 )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合成制备了K + 部 分取代饼+ 的L a 卜,K C o o 。M n o 。Q 系列钙钛矿型复合 氧化物催化剂。当x 0 3 时,I 丑。一。K C o o 。M n o 5 0 3 系 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形成了较完整的钙钛 矿结构;当z 0 3 时,该催化剂为钙钛矿和杂相 K 。M n 。O 。的混合体系,但主要晶相仍为钙钛矿。 ( 2 ) K + 部分取代L a C o o 5 M n o s 0 3 中的I 丑3 + 后, 催化剂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模拟柴油机尾气中的 炭黑颗粒的瓦、L 和T f 均降低;N O x 的转化率提高, 最高为1 6 6 。6 K o 。C o o 。M n o 。0 3 具有最佳的催 化性能,瓦、L 和丁f 分别为3 0 5 、3 5 0 、3 7 9 ,S c ( b 为 9 8 8 ,N o 。转化率为1 5 5 。 参考文献: 1 郭瑞莲。宋作军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法规与控制技术 J 重 型汽车,2 0 0 2 ,1 5 ( 6 ) :3 5 3 7 2 3高松,曲金玉路传国,等国外柴油机排放法规与排放控制技 术发展现状 J 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 0 0 1 ,9 ( 3 ) t 3 9 4 2 3 刘志明郝郑平,沈迪新。等柴油机排放炭颗粒物和N O x 催化 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 0 0 0 1 ( 5 ) :7 8 - 8 6 4 D E B O R AF N U N Z I OR G U I D OS ,e ta 1 T h er o l eo fs u p r a f a c i a lo x y g e ni ns o m ep e r o v s k i t e sf o rt h e e a t a l y t i cc o m b u s t i o no f s o o t J J o u r n a lo fC a t a l y s i s ,2 0 0 3 ,2 1 7 ( 2 ) :3 6 7 - 3 7 5 5 3A NH o n g m e i K l l ,R O YC 。M c G I N NP C o m b i n a to r i a ls y n t h e s i sa n dc h a r a c t e “z a t i o no fa l k a l im e t a ld o p e do x i d e sf o rd i e s e l s o o te o m b u s t i o n - J C a t a l y s i sT o d a y 2 0 0 4 ,9 8 ( 3 ) :4 2 3 4 2 9 ( 下转第4 6 页) 万方数据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3 0 卷第1 2 期2 0 0 8 年1 2 月 糖微球用量,可提高吸附率。当壳聚糖微球用量为 0 3g L ( 以每升二甲酚橙溶液计) 时,吸附达到平 衡。因此,最佳壳聚糖微球用量为0 3g L 。 2 8 壳聚糖微球直径 由表1 可见,壳聚糖微球直径为7 4 、9 7 、1 5 8 “m 时,壳聚糖微球对二甲酚橙的吸附率随其直径 的减小而提高。壳聚糖微球对二甲酚橙表现出的 较强吸附能力,主要是冈为其分子链中的游离 一N H :与酸性二甲酚橙分子中的一S o ;一键合作用 的结果 1 21 3 。随着壳聚糖微球直径的减小,它的 比表面积逐渐增大,暴露在颗粒外层表面的游 离一N H 。的数目就越多,所以吸附率逐渐升高。 这一现象也表明,酸性二甲酚橙分子与一N H 。在 吸附剂颗粒表面的作用易进行且效率较高。当颗 粒直径较大时,外层表面吸附作用接近饱和后,二 甲酚橙分子只有穿过吸附剂表面向其微孔中扩 散,才能在微孔内部表面发生吸附,这一过程不但 会受到溶质扩散速率的影响,而且由于酸性二甲 酚橙分子较大,在微孔中的吸附作用会由于空间 阻碍的影响不能使得大量“埋藏”的一N H :全部发 挥功效。最后通过实验发现,在利用壳聚糖微球 吸附酸性偶氮染料二甲酚橙的实验中最好采用较 小直径的壳聚糖微球作为吸附剂。因此,实验中 选择直径为7 4 “m 的壳聚糖微球。 表1壳聚糖微球直径对吸附率的影响 T a b l e1E f f e c to fc h i t o s a nm i c r o s p h e r es i z eo n a d s o r p t i v ec a p a c i t ya n dr e m o v a lr a t e 壳聚糖微球直径j I m吸附率 7 4 9 7 1 5 8 9 3 6 9 2 4 9 2 O 2 9 模拟废水对吸附率的影响 质量分数分别为5 、1 0 、1 5 、2 0 的二甲 酚橙模拟废水重复测定3 次,相应的回收率误差在 一1 1 。 3 结论 ( 1 ) 常温下壳聚糖微球对二甲酚橙的最佳吸附 条件为:溶液初始p H 为5 ,吸附时间为2 0h ,二甲 酚橙初始质量浓度为3 2m g L ,壳聚糖微球用量为 0 3g L ,壳聚糖微球直径为7 4 m 。 ( 2 ) 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对模拟废水进行测定, 相应的回收率误差在一1 1 。 4 6 。 参考文献: 1 刘晓茂高俊刚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 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技术,2 0 0 5 ,2 5 ( I ) :5 9 6 1 2 1黄中华壳聚糖的吸附行为和红外光谱研究I - J 光谱学与光谱 分析,2 0 0 5 ,2 5 ( 5 ) :6 9 8 7 0 0 3 丁忠浩有机废水处理及应用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 0 0 2 4 蒋挺大甲克素r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 9 9 6 5 杨智宽。袁扬曾丽芬羟甲基壳聚糖对水溶性染料废水的脱色 研究 J 环境科学与技术,1 9 9 9 ,8 5 ( 2 ) :8 - 1 0 6 M A U R OSR ,L A R A N J E I R ACM ,H U M B E R T OGR C r o s s - l i n k e dq u a t e r n a r yc h i t o s a na sa na d s o r b e n tf o rt h er e m o v a lo f t h er e a c t i v ed y ef r o ma q u e o u ss o l u t i o n s J J o u r n a lo fH a z a r d O U SM a t e r i a l s ,2 0 0 8 ,1 5 5 ( 1 2 ) :2 5 3 2 6 0 7 汪玉庭,高松奇,唐玉蓉新型冠醚交联壳聚糖的吸附性能 J 环境污染与防治,2 0 0 0 ,2 2 ( 1 ) :8 - 1 0 8 李庄偶氮染料废水处理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J 湖南化 1 1 1 ,2 0 0 0 ,3 0 ( 6 ) :1 2 一1 5 9 陈亮,陈东辉壳聚糖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J 工业水处 理,2 0 0 0 ,2 0 ( 9 ) :4 - 8 1 0 郝红英,徐文国,邵自强模板法微波辐射下交联壳聚糖的合 成及其吸附惟能 J 环境污染与防治,2 0 0 5 ,2 7 ( 8 ) :5 6 8 5 7 0 1 1 孙扪= F e 3 0 。壳聚糖核壳磁性微球的制备及特性 J 磁性材 料及器件2 0 0 1 12 ( 3 ) :1 3 1 2 张静,张政朴宋瑜等染料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对牛血清 白蛋白( B S A ) 吸附性能的研究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 0 0 5 , 2 6 ( 1 2 ) :2 3 6 3 - 2 3 6 8 1 3 陈天壳聚糖对酸性染料的吸附作用 J 江苏化工,1 9 9 6 ,1 8 ( 3 ) :9 3 9 6 责任编辑:黄苇( 修改稿收到日期:2 0 0 8 0 8 0 5 ) + 一- + - - + - + 一+ - + - + - + - - 卜一- 一- + - + - + 一卜- 卜一- 卜- 卜- + 一卜+ - 一卜卜 ( 上接第4 2 页) 6 王虹,赵震,徐春明,等纳米L a M n O 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 上柴油机尾气碳颗粒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J 科学通报 2 0 0 5 ,5 0 ( 4 ) :3 3 6 3 3 9 7 W A N GH o n g 。Z H A OZ h e n ,X UC h u n m i n g ,e ta 1 N a n o m e t r i e I 。a l KM n 0 3p e r o v s k i t e - t y p eo x i d e s h i g h l ya c t i v ec a t a l y s t s f o rt h ec o m b u s t i o no fd i e s e ls O O tp a r t i c l eu n d e rl o o s ec o n t a c t c o n d i t i o n s J C a t a l y s i s1 e t t e r s ,2 0 0 5 ,1 0 2 ( 3 4 ) :2 5 1 2 5 6 8 T E R A ( ) K AY ,N A K A N OK ,K A G A W AS S y n t h e s i so fL a K M n Op e r o v s k i t e - t y p eo x i d e sa n dt h e i rc a t a l y t i cp r o p e r t yf o r s i m u l t a n e o u sr e m o v a lo fN O xa n dd i e s e lS O O tp a r t i c u l a t e s j C a t a l y s i sT o d a y ,2 0 0 1 3 4 ( 1 ) :7 3 7 8 9 冀晓静郑经堂,石建稳,等F e S i T i O z 毛元复合光催化剂的 性能研究 J 环境污染与防治,2 0 0 7 ,1 1 ( 2 9 ) :8 0 1 8 0 4 D o 周克斌氧空f t 浓度对钙钛矿型催化刺性能的影响 D 北 京:北京工业大学2 0 0 0 1 1 宋崇林。沈美庆。手军等稀土钙铁矿型催化剂I a B O ,对 N O x 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I I ) :催化剂表面结构及 N O x 催化分解反应机理 J 燃烧科学与技术。1 9 9 9 。5 ( 2 ) : 1 8 7 一1 9 1 责任编辑:黄苇( 修改稿收到日期:2 0 0 8 0 9 2 7 ) 万方数据 La-K-Co-Mn-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ox的性La-K-Co-Mn-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ox的性 能能 作者:王军利, 王虹, 孙志强, 任晓光, Wang Junli, Wang Hong, Sun Zhiqiang, Ren Xiaoguang 作者单位:王军利,Wang Junli(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