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ppt课件.ppt_第1页
乙肝ppt课件.ppt_第2页
乙肝ppt课件.ppt_第3页
乙肝ppt课件.ppt_第4页
乙肝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病毒性肝炎,什么是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戊共五型。 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 乙肝和丙肝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2010年我国肝炎报告发病1,317,982例,死亡884例,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全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HBV概况,一、认识乙肝病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HBsAg,HBcAg,DNAP聚合酶,(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HBV DNA,大球形颗粒形态 (完整的病毒,具有传染性),小球形颗粒:HBsAg 不含核酸 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连成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DANE颗粒):DNA、逆转录酶,乙肝标志物,抗原与抗体,说明:HBsAg消失 产生 HBsAb,感染结束(免疫) HBeAg消失,产生HBeAb ,传染性下降 不产生HBsAb ,就不能清除乙肝病毒,长期携带HBsAg,乙肝标志物检测意义, 感染乙肝,有较大的传染性(俗称大三阳) 感染乙肝,传染性较弱(俗称小三阳) 和 感染过乙肝,现有保护性抗体 和 感染过乙肝,但未产生保护性抗体 感染过乙肝或打过乙肝疫苗,对乙肝有抵抗力,乙肝患者前S1抗原 (Pre-S1Ag):,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人体内的复制、传染状况等。与。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密切相关,同时与ALT受损相关性强。,二、乙肝病毒传染方式,1、血液接触传播 2、性接触传播 3、垂-直传播,血液接触传播,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 静脉内滥用毒品、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性接触传播,HBV 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 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垂-直传播,围生 (产) 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握手、礼节性接吻和拥抱 共餐、共用电话、共用书籍和桌椅 共用卫生间、浴池和游泳池 咳漱和喷嚏,HBsAg携带者特征: 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 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三、HBV病毒携带者的管理,向好的方向发展 HBeAg转变为HBeAb (大三阳变为小三阳) HBeAg及HBsAg先后转为阴性 长期保持不变 向坏的方向发展 即发展为肝病如肝炎、肝硬化或恶变,HBsAg携带者今后如何发展,为避免发展为肝病及传染他人的可能,应治疗. 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携带者应定期复查:乙肝标志物、肝功能、肝胆脾超及甲胎球,每年查一次,若有不适随时检查. HBsAg携带者应禁酒.,HBsAg携带者是否应当治疗?,四、HBV感染对妊娠母儿的危害,1.妊娠合并症发生率高,孕早期发生急性肝炎-加重早孕反应 孕晚期肝炎-妊娠高血压疾病(肝脏对醛固酮灭活) 分娩时-产后出血 (凝血因子合成) 重症肝炎,分娩时易发生DIC,致全身出血,2.重症肝炎发生率升高 妊娠晚期,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重症率及死亡率均较非孕时升高 3.孕产妇死亡率升高 在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上,以凝血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产后出血、消化道出血、感染等为诱因,最终导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症,HBV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胎儿及新生儿疾病率和死亡率高 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等均明显升高 有报道,肝功异常的产妇,其新生儿死亡达46 2.HBV的母儿垂直传播,五、HBV的传播途径-母婴阻断,父亲将HBV传播给婴儿?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有研究表明: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父婴传播率与母婴传播率相近 传播途径: 精子途径 父母婴途径 母亲HBsAb阳性前提下,HBV父婴传播率非常小,HBV的母婴垂直传播,(1)宫内传播:经胎盘或其它途径传播 胎盘感染学说 胎盘渗漏学说 母胎细胞转运学说(PBMC感染学说) (2)产时传播: 分娩时产道内接触母血及羊水传播 子宫收缩使带病毒的母血被挤压入胎儿体内 (3)产后传播:母乳传播、密切接触,如唾液等,1、感染的时期: 孕晚期70胎儿被感染, 中期约25,早期约10% 2、孕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态: 孕妇HBeAg阳性、DNA滴度高 病毒变异抗HBs不能中和突变HBV免疫逃避 3、分娩方式 4、母乳喂养方式,HBV的母婴垂直传播,支持母乳喂养的观点: 人肠粘膜中存在HBsAg抑制物,能使进入十二指肠的HBsAg失活,所以,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而HBV-DNA阴性者哺乳可以起到主动免疫作用 杨晓等: 乳汁HBV-DNA阳性率为42.6,母血和初乳的HBV标志物阳性率呈高度一致性 乳汁中HBV-DNA是其具有传染性最可靠指标,初乳中HBV-DNA阳性不宜哺乳,母乳喂养与垂直传播,小结: 理论上,HBsAg(+)孕妇的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比人工喂养感染乙肝的可能性大一些 有学者:乙肝病毒不经消化道传播,除非有破损时。在主被动免疫前提下,HBV携带母亲对其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母婴垂直传播率 初乳中HBV-DNA阳性不宜哺乳,母乳喂养与垂直传播,HBV的母婴阻断,孕前处理措施 孕期处理措施 新生儿联合免疫,婚前或孕前接种乙肝疫苗非乙肝人群 研究:追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母儿 结果:免疫成功母亲的婴儿6个月血清抗-HBs阳性率高达90%,无一人感染HBV 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前咨询 孕前进行HBV筛查 HBV携带者:监测血清病毒滴度,对HBV-DNA水平较高者积极治疗+暂时避孕HBV-DNA水平下降后再考虑妊娠,孕前预防措施,现在使用的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 - 孕期应用是安全的 孕妇禁用的疫苗: 水痘、风疹、麻疹、腮腺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病毒性减毒活疫苗 乙肝疫苗是基因重组疫苗,可在孕期用,孕期阻断:能注射乙肝疫苗吗?,目前多用于肝功能异常伴高病毒血症者 孕28w起口服:拉米夫定100mg、q.d * 结果:降低孕妇血HBV-DNA含量,减少宫内感染 拉米夫定用于乙肝病毒含量高于l0 8gep/ml 3名孕妇从孕36周至分娩,隔日用拉米夫定,新生儿常规接受主被动免疫2例新生儿HBsAg阳性,HBV-DNA阴性,3个月时均转阴 而8例高病毒血症孕妇未应用拉米夫定所生新生儿HBV-DNA均为阳性 争议:病毒含量已降至0的孕妇仍有发生宫内传播!,孕期阻断:应用拉米夫定?,目前争议非常激烈,反对的观点: 对效果表示怀疑 成本效益低,新生儿全程及时联合免疫对双阳性母亲母婴传播的阻断高达92%-96% 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导致病毒变异变异后的病毒致病力不定,影响疫苗预防作用 生物制品,存在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抗体,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基底膜上,增加肾脏的负担,孕期阻断: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 出生后单次、尽早(12小时内)肌肉注射100IU 也有报道在出生、1个月共注射2次 乙肝疫苗(主动): 出生24小时内注射10g重组酵母/20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 1、6个月各再注射10g 效果:国内外均对此方法的阻断效果比较公认,新生儿出生后:联合免疫,在计划怀孕前进行体检评估自身状态 检测HBV-DNA 肝功能: 肝功正常半年以上,怀孕较为安全 肝胆脾B超,孕前注意事项,急性乙肝积极治疗肝功恢复正常、抗原指标转阴、体力完全恢复怀孕 慢性HBV感染: (1)病毒携带者(肝功正常)可怀孕 (2)慢性乙肝(肝功异常)接受正规治疗肝功恢复正常半年以上、病毒复制降低时再妊娠 妊娠禁忌症: 肝硬化,伴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脾亢进 慢性乙肝伴肝外系统:肾病、再障,乙肝妇女妊娠的时机及禁忌症,更多见的是分娩时接触母体血液或羊水而感染或产后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分娩损伤。 大三阳,婴儿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DNA检测超出正常范围传染性强。,乙肝疫苗接种知识,什么情况下接种乙肝疫苗?,1、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全部阴性接种。 2、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乙肝表面抗体小于10时接种。 接种程序0、1、6三针。,2015WHO指南的治疗目标:,降低发病率和因进展性肝病导致的死亡率,通过疫苗接种、治疗和预防传播,在全球范围内消除HBV感染;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肝细胞癌和死亡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世界卫生组织预防、关护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指南,需要治疗者 需要优先治疗者:存在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证据(或成人患者APRI评分2)的所有成人、青少年和儿童慢性乙肝患者,无论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乙肝e抗原(HBeAg)状态或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如何,均需治疗(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对于无肝硬化证据(或成人患者APRI评分2)的成人慢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