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PPT课件.ppt_第1页
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PPT课件.ppt_第2页
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PPT课件.ppt_第3页
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PPT课件.ppt_第4页
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总 论,1,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及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端脑,延髓 脑桥 中脑,脊神经 脑神经,神经系统,2,按分布:,神经系统,躯体神经,内脏神经,躯体传入(感觉)神经,躯体传出(运动)神经,内脏传入(感觉),内脏传出(运动)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躯体含义:皮肤、骨和关节、骨骼肌 内脏含义:内脏四个系统、心血管和腺体,3,二.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一)神经元 Neuron 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元的分类,A.按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B.按神经元功能分,传入(感觉)神经元 传出(运动)神经元 中间(联络)神经元,4,5,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周围支外面包有髓鞘和神经膜,称为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连接方式: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化的功能接触点。 按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6,7,(二)神经胶质 神经胶质细胞有终生分裂能力,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有支持、绝缘和营养作用,并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形成血脑屏障,在神经元受损时也有防御和形成瘢痕等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内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内有Schwann(雪旺)细胞和卫星细胞。,8,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即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感觉)神经 中枢 传出(运动)神经 效应器,9,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中枢,周围,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传导束(纤维束),神经,10,脊 髓,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下端约平第1腰椎体下缘。,11,12,脊髓形态: 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有31对脊神经与其相连。 下端为脊髓圆锥,向下连终丝,终丝周围有马尾。 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终丝,马尾,13,14,沟或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 前、后外侧沟,后中间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后中间沟,后外侧沟,前外侧沟,前正中裂,15,脊髓节段:与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那段脊髓, 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共31个节段, 包括:C1-8、T1-12、L1-5、 S1-5、Co1,脊髓节段,颈髓,C1-8,胸髓,T1-12,腰髓,L1-5,尾髓,Co1,骶髓,S1-5,16,17,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椎骨的椎体 C1-4 C1-4 (一对一) C5T4 C4-T3 (高一) T5-T8 T3-T6 (高二) T9-T12 T6-T9 (高三) L1-L5 T10-T12 S1-5,Co1 T12,T1,颈C,胸T,腰L,骶S 尾Co,18,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19,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灰质位于中央,白质位于周围。 灰质中央有中央管。,白质: 前索、外侧索和后索 白质前连合,灰质:前角、后角和中间带 灰质前、后连合,20,(一)灰质 1. 前角(前柱) 主要由运动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组成。 分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颈、腰 膨大处发达。,神经元类型3种: 运动神经元:大,支配梭外肌肌收缩。 运动神经元:小,支配梭内肌调节肌张力。 Renshaw细胞:反馈抑制运动神经元。,21,2. 中间带:位于前、后角之间。 (1)中间内侧核 (2)中间外侧核:在胸1 腰3节段处形成侧角。,侧角,22,23,3.后角主要核团有: (1)后角边缘核 (2)胶状质:主要完成脊髓节段间的联系。 (3)后角固有核:接受脊神经后根的纤维, 与皮肤痛、温、粗略触觉的传导有关。 (4)胸核(背核),后角固有核,24,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25,T4,T5,T6,T3,(二)白质 1. 上行(感觉)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 位置:后索内;内侧为薄束,上部外侧为楔束。 起始:同侧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 由下半身(T5以下)来的纤维组成薄束, 由上半身(T4以上)来的纤维组成楔束。 功能: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纤维排列:自内向外是 骶腰胸颈,26,(2)脊髓小脑后束 (3)脊髓小脑前束,(4)脊髓丘脑束 1)脊髓丘脑侧束 位置:外侧索的前部 起始:主要起于对侧脊髓后角固有核 纤维排列:自前外向背内 骶腰胸颈 功能:传导痛、温觉的冲动,2)脊髓丘脑前束 位置:脊髓前索内 起始:大部分起于对侧后角 固有核,少部分起于同侧后角固有核。 功能:传导粗略触觉冲动。,27,28,29,2. 下行(运动)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1)皮质脊髓侧束 位置:外侧索后部 终止: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纤维排列:支配上半身肌的纤维在内侧, 支配下半身肌的纤维位于外侧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 2)皮质脊髓前束 位置:前索的前正中裂两侧 终止:大部分止于对侧的、少部分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30,(2)红核脊髓束 (3)前庭脊髓束 (4)顶盖脊髓束 (5)内侧纵束 (6)网状脊髓束 3. 固有束 和背外侧束,31,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侧束),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前束),Rubrospinal tract (红核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 (前庭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 (网状脊髓束),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内侧纵束),Tectospinal tract (顶盖脊髓束),Fasciculus proprius (固有束),32,白质,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束,33,三、脊 髓 的 功 能 1. 传导功能 2. 反射功能,34,35,脊髓T10节半横断损伤了哪些传导束?会有何表现?,薄束:同侧 T10 以下躯干、下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消失。,脊髓丘脑束:对侧 T12 以下躯干和下肢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消失。,皮质脊髓前束:同、对侧躯干肌和颈深肌都不受影响,皮质脊髓侧束:T10 以下同侧下肢肌瘫痪,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36,脊髓C4节半横断损伤了哪些传导束?会有何表现?,薄束、楔束:同侧 C4 以下躯干和上下肢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消失。,脊髓丘脑束:对侧 C6以下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 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