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紫外线治疗.ppt_第1页
课件:紫外线治疗.ppt_第2页
课件:紫外线治疗.ppt_第3页
课件:紫外线治疗.ppt_第4页
课件:紫外线治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REM IPSUM DOLOR,紫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紫外线生物物理学特征 紫外线生物学和生理学作用 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紫外线治疗技术 紫外线照射方法 紫外线临床应用 禁忌症,一、紫外线生物物理学特征,紫外线为不可见光线, 位于紫光以外。 利用紫外线防治疾病的方法成为紫外线疗法。,一、紫外线生物物理学特征,紫外线的波长 紫外线的剂量单位 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1.1 紫外线的波长,电磁波谱中紫外线位于可见光和X线之间,即400-10nm。 医疗上的紫外线波为400-180nm。,1.1 紫外线的波长,根据生物学作用通常分为三波段: 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400-320nm 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320-280nm 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80-180nm 短于200nm的紫外线很难穿透空气,又称真空紫外线,1.2 紫外线的剂量单位,医疗上计算紫外线剂量多采用物理定量法和生物定量法。 物理定量法 是计算紫外线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剂量。照射剂量等于光强(W/cm2)和照射时间(s)的积,单位为焦耳(J)。 生物学定量法 以生物剂量为单位。,1.2 紫外线的剂量单位,生物剂量或最小红斑量(MED): 紫外线照射人体最敏感部位,引起最弱的红斑反应时间为1个生物剂量。,1.3 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能力很弱,波长愈短穿透能力愈弱。短波紫外线基本上被表皮组织吸收,深度只有0.2-0.5mm。中波和长波有相当部分可达到真皮层。,二、紫外线生物学和生理学作用,红斑反应 色素沉着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血液的影响,2.1 红斑反应,红斑反应: 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经过一定时间,照射区出现均匀的、边界清楚的红斑,称为紫外线红斑。 一般在照射后2-4小时出现反应,12-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2.1 红斑反应,不同波长紫外线引起的红斑出现和消退时间亦不同: 短波出现较快,消退亦快. 中、长波红斑出现稍晚,消退的亦较慢. 短波红斑颜色较淡。,2.1 红斑反应,2.1.2 红斑反应与剂量的关系 不同波长紫外线引起红斑所需剂量不同: 254nm波长用较小剂量即可引起阈红斑反应,但继续增加剂量,红斑强度增加却很小。当剂量增加3-4倍时,红斑强度仅增加1-2倍,所以254nm很难达到4级红斑反应,引起烧伤则更难。,2.1 红斑反应,波长313nm、302nm、297nm紫外线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引起阈红斑反应,但稍增加剂量红斑反因即见明显增加,由阈红斑到引起烧伤的剂量范围很窄。,2.1 红斑反应,2.1.3 红斑组织学改变 紫外线红斑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组织学改变主要在表皮组织,真皮改变较小。 照射后30分钟,即可见到血管扩张、充血、渗出增加和白细胞增多,8-24小时达到正常,24-48小时可见表皮细胞和组织间水肿,72小时见到丝状分裂增生改变,7-10天组织增生下降,30-60天逐渐恢复正常,2.1 红斑反应,2.1.4 影响红斑反应的因素 生理状态的改变:月经前期反应增强,后期减弱。妊娠期红斑反应增强,产后红斑反应减弱。 疾病因素:高血压、甲亢、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卟啉症等,红斑反应增强;粘液水肿、伤寒、气性坏疽、营养不良、甲低、丹毒等红斑反应减弱。,2.1 红斑反应,光敏药物能增强红斑反应。 其他:季节对红斑反应的影响,春季红斑反应高于秋季,长期从事室内工作者比从事室外工作者红斑反应强。,2.1 红斑反应,2.1.5 粘膜红斑反应特点 粘膜组织结构特点:血管丰富,血液、淋巴循环旺盛,含水量高,除个别部位外,均无角化层。粘膜对紫外线透过能力高于皮肤。 粘膜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意见不尽一致。一般认为粘膜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低于皮肤,约低2倍。,2.1 红斑反应,粘膜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粘膜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低于皮肤,从生物剂量(MED)到产生烧伤(水泡)之间的范围较小。 粘膜对紫外线的习惯性:粘膜重复接受紫外线照射,不像皮肤容易形成习惯性。粘膜红斑照射量一般按照每次增加10-20%比较适宜。 粘膜红斑特点:粘膜红斑出现的较快,消退的也快。粘膜照射一般采用每日1次或隔日1次,2.1 红斑反应,2.1.6 红斑形成机理 不十分清楚,有以下几种学说: 组胺说:紫外线作用下引起蛋白分解,形成组胺或类组胺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皮肤粘膜发红。 血管内皮损伤说:从250nm到长波紫外线,可直接作用于真皮血管,使之释放出激肽,引起血管扩张。,2.2 色素沉着,直接黑色素沉着 照射后立即出现的变黑,1-2小时达到高峰,6-8小时恢复正常。波长320-700nm紫外线均可引起这种反应。 延迟性色素沉着 主要由290-320nm紫外线引起。短波紫外线色素沉着作用较弱。,二、紫外线生物学和生理学作用,2.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4 对血液的影响,三、紫外线的治疗作用,消炎作用 镇痛作用 抗佝偻作用 促进组织再生 杀菌作用 脱敏作用,三、紫外线的治疗作用,3.1 消炎作用 紫外线红斑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红斑区血液循环加速,温度升高,新陈代谢旺盛,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对炎性渗出物吸收加快,白细胞数量增加,吞噬功能增强,免疫防御功能提高等。紫外线照射对浅表组织内的细菌有直接杀灭作用,这些对控制炎症感染、加快炎症恢复均有重要作用。,三、紫外线的治疗作用,3.2 镇痛作用 紫外线照射可使痛阈升高,感觉时值延长。 3.3 抗佝偻作用 3.4 促进组织再生 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组织细胞再生。 3.5 杀菌作用 254-257nm杀菌作用最强。 3.6 脱敏作用,四、紫外线治疗技术,4.1 紫外线光源 4.1.1 汞紫外线灯 (1)高压汞灯 辐射光谱为248-577nm,紫外线光谱主峰在365nm。 (2)低压汞灯 又称冷光紫外线灯。紫外线光谱以短波为主,254nm在80%以上。,四、紫外线治疗技术,4.1.2 荧光灯 低压汞灯的灯管内壁涂有荧光物质,该荧光物质受254nm紫外线激发辐射出较长波长的紫外线。其波长取决于管壁的荧光物质。,四、紫外线治疗技术,4.2 紫外线剂量测定 1)物理剂量测定法 紫外线强度计测量 2)生物剂量测定法 生物剂量测定器,五、紫外线照射方法,全身照射 局部照射 体腔照射,五、紫外线照射方法,5.1 全身照射 四野照射,要求先测定生物剂量。照射剂量一般采用亚红斑量,以后增加剂量视病人反应或治疗要求而定。,五、紫外线照射方法,5.2 局部照射 多采用红斑量照射,一般采用平均生物剂量。,五、紫外线照射方法,照射后的红斑反应程度一般分为4级: I级红斑(弱红斑量):相当于1-2个生物剂量。照射后6-8小时出现较强的红斑,有较明显的痒感,24小时消退,不留痕迹。 II级红斑(中等红斑量):相当于3-5个生物剂量。照射后4-6小时出现红斑,有较明显的瘙痒,约在2-3天内消退,皮肤有轻度脱屑及色素沉着。,五、紫外线照射方法,III级红斑(强红斑量):相当于6-8个生物剂量。红斑明显,可有小水泡出现,灼痛明显,红斑3-5天消退,有明显脱皮,留有明显的色素沉着。 IV级红斑(超红斑量):相当于9-10个生物剂量。红斑明显,拌有小出血点和水泡形成,红斑一周后消退,有大片脱皮,留有明显的色素沉着。多用于感染性炎症及创口照射,五、紫外线照射方法,红斑量照射时,要求在前次照射的红斑消退后,再开始下次照射。 红斑量照射后,由于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对紫外线敏感性降低,重复照射剂量要相应增加,一般要增加30-50%。同一部位照射一般不超过3-5次。,五、紫外线照射方法,红斑量照射面积,I、II级红斑量照射,一般成人每次不超过800cm2,III级红斑量不超过250cm2 ,IV级红斑量不超过30cm2。 局部照射要考虑到机体不同部位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的差异。,五、紫外线照射方法,人体不同部位敏感性的比较(以腹部为1) 胸腹部、背部 1 颈部 1.2 臀部 1.8 大腿内侧 1.5 大腿外侧 2,五、紫外线照射方法,小腿内侧 4 小腿外侧 6 手背部 8 足背部 12 面部 1.2 头皮 2.5,五、紫外线照射方法,5.2.1 常规照射 暴露照射部位, 除去皮肤上附着物,非照射部位用白步盖好,照射野要固定。 5.2.2 多孔照射 主要用于躯干部位。,五、紫外线照射方法,5.2.3 中心重叠照射 病灶的中心用大剂量照射,周围用较小剂量。多用于化脓性炎症、创口感染等。 5.2.4 穴位照射,五、紫外线照射方法,5.3 体腔照射 体腔照射多借助石英导子进行,石英具有很强的透过紫外线的能力,其纯度愈高,透过紫外线能力愈好。根据治疗部位要求,可制成不同形态和大小的石英导子。,六、紫外线临床应用,6.1 预防、保健 6.1.1 长期接受日光不足,可进行全 身紫外线照射。 6.1.2 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6.1.3 预防佝偻病。白喉杆菌、乙型6.1.4 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可用体腔紫外线照射咽部。,六、紫外线临床应用,6.2 临床应用 6.2.1 外科疾病:丹毒、蜂窝织炎、淋巴腺炎、浅静脉炎、疖、痈、乳腺炎、软组织损伤、皮下淤血、压疮、冻伤、烫伤、化脓性创口、窦道等。 6.2.2 内科疾病:急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风湿性关节炎、溃疡病、慢性胃炎、骨软化病、肌纤维织炎、神经炎(痛)等。,六、紫外线临床应用,6.2.3 妇产科疾病:外阴炎、外阴瘙痒、会阴破裂、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等。 6.2.4 儿科疾病:佝偻病。 6.2.5 皮肤科疾病:瘙痒症、银屑病、毛囊炎、痤疮、圆形脱发、神经性皮炎、皮肤结核、慢性湿疹、玫瑰糠疹等。,六、紫外线临床应用,6.2.6 其他科疾病: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喉炎、鼻炎、外耳道炎(疖)、鼓膜炎、口腔溃疡、眼睑炎、尿道炎、肛管炎、肛裂、溃疡性直肠炎等。,七、禁忌症,活动性肺结核 高度动脉硬化 甲亢 红斑狼疮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紫外线过敏者 癌的局部,谢谢! Thank you!,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学习愉快!,课件制作设计、PPT设计 、软文策划、包装设计、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