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f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ppt_第1页
课件:f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ppt_第2页
课件:f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ppt_第3页
课件:f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ppt_第4页
课件:f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现有 每年新增 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患者 1亿 300万 脑卒中患者 500多万 150万 76% 冠心病患者 1000万 65%,病生教研室 周艳芳,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主要内容,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homeostasis),1.凝血系统,2.血小板,3.血管内皮细胞 4.血流,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homeostasis),机体的抗凝系统,机体的纤溶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体的凝血系统,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机体的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内凝系统,外凝系统,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homeostasis),机体的抗凝系统,机体的纤溶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体的凝血系统,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血管损伤 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 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止血栓 血凝块形成,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ADP,花生四稀酸,血栓烷A2,GPIIb-IIIa受体,抗 血 小板 药 物 的 作 用 机 理,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homeostasis),机体的抗凝系统,机体的纤溶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体的凝血系统,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机体的抗凝系统,*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细胞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抗凝血酶-(AT- ) 补体C1抑制物 2 -巨球蛋白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系统,机体的抗凝系统,*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细胞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蛋白C、蛋白S、血栓体调节蛋白(TM)和蛋白C抑制物。,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系统,TM,蛋白C( PC),血管内皮细胞,蛋白S,TM是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的重要的凝血抑制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系统,机体的抗凝系统,*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细胞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为Fa抑制物,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homeostasis),机体的抗凝系统,机体的纤溶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体的凝血系统,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激肽释放酶、Fa、Fa及凝血酶等,tPA uPA,纤溶系统,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homeostasis),机体的抗凝系统,机体的纤溶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体的凝血系统,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VEC)作用,血液与组织间的屏障,正常时不启动凝血系统,具有抗凝血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图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小结,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血栓形成倾向,出血倾向,血栓形成机制,“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的命名人德国的Rudolf Virchow教授于1856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该理论至今仍被认可。,*遗传性减少,*获得性减少,血友病(A、B、C)血管性假血友病,生成障碍:如VitK缺乏、肝功能障碍,消耗增多:DIC,凝血因子减少,出血倾向,抗凝因子增多,纤溶功能亢进,血小板异常,血管壁结构损伤,出血倾向,凝血因子减少,抗凝因子增多,纤溶功能亢进,血小板异常,血管壁结构损伤,*遗传性,*获得性,出血倾向,凝血因子减少,抗凝因子增多,纤溶功能亢进,血小板异常,血管壁结构损伤,出血倾向,*生成障碍 *破坏或消耗增多 *分布异常,凝血因子减少,抗凝因子增多,纤溶功能亢进,血小板异常,血管壁结构损伤,出血倾向,*遗传性因素,如内毒素、免疫性因素、VitC缺乏等,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 管扩张症,凝血因子减少,抗凝因子增多,纤溶功能亢进,血小板异常,血管壁结构损伤,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倾向,*某些病理性因素 如肥胖、糖尿病、吸烟等,*凝血因子基因改变,血栓形成倾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细胞增多等,凝血因子增多,抗凝因子减少,纤溶功能降低,1.抗凝血酶-减少或缺乏,*获得性缺乏,*遗传性缺乏,血栓形成倾向,2.蛋白C和蛋白S缺乏,*获得性缺乏:如VitK缺乏、肝功能障碍,*遗传性缺乏和APC抵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细胞增多等,凝血因子增多,抗凝因子减少,纤溶功能降低,APC抵抗 (resistance to activated protein C, APCR),正常,原因: 抗PC抗体 PS缺乏 抗磷脂抗体 F基因突变F基因突变等,APCR,血栓形成倾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细胞增多等,凝血因子增多,抗凝因子减少,纤溶功能降低,小结,某女,29岁,因停经38周,阴道见红2小时,于2004年8月21日12Am入院,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 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87cm, ROT已入盆,胎心132次/min。 住院情况:产妇于8月22日凌晨1:00/AM开始腹痛,4:00/AM,阵发痛加剧送入产房待产。6:30AM产妇出现阴道流血,胎心减慢到50-70次/min。怀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经家属同意,7:20AM入手术室抢救,行剖腹产,术中发现,有子宫不完全破裂,腹腔积血300ml,血尿100ml,胎儿娩出已死,产妇术中情况一直不好,9:50AM行子宫全切,血压仍不稳,11AM紧急抽血化验,PT60sec,pt 8万/mm3,TT60sec,Fbg100mg/dl,3P试验阳性。经紧急会诊,全力抢救无效死亡。,病例,PT、pt、Fbg、TT、3P试验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和分型,DIC的概念,DIC的功能代谢变化,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特征: 凝血功能失常(先高凝后低凝),DIC的概念,关键: 凝血酶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和分型,DIC的概念,DIC的功能代谢变化,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DIC的四大病因,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产科意外,创伤及手术,四大病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 大量促凝物质入血,?,DIC四大发病机制,凝血酶,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凝血系统,组织、细胞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凝血系统,DIC四大发病机制,血小板聚集,抗凝作用减弱,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促凝作用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血 管 内 皮 损 伤,DIC四大发病机制,RBC的大量破坏,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WBC的破坏和激活,白细胞被激活 及破坏,免疫反应 内毒素 白血病,血小板被激活,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DIC四大发病机制,促凝物质入血,DIC的发病机制示意图,凝血酶增加,病因很多,主要有四大病因,机制复杂,主要有四大机制,病因常通过多种机制引起DIC,小结,严重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和分型,DIC的概念,DIC的功能代谢变化,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四大影响因素, 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的高凝状态,微循环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功能障碍 或被“封闭”,促DIC发生,肝功能严重障碍,影响因素,使凝血、抗凝、纤溶过程失调,血液高凝状态,影响因素, 妊娠, 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凝血因子酶活性升高 减弱肝素抗凝活性 血小板聚集性加强,产科意外,微循环障碍,影响因素, 休克, 巨大血管瘤, 低血容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和分型,DIC的概念,DIC的功能代谢变化,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分期,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DIC的分期和分型, 高凝期,分期和分型, 消耗性低凝期,分期和分型,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分期和分型,典型DIC的3个时期,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期,凝血 纤溶 系统,凝血系统激活, 凝血酶, 微血栓形成。,凝血系统激活的同 时纤溶系统也被激 活,凝血因子和血 小板大量消耗。,纤溶系统继发性激 活,纤溶酶大量生 成;FDP产生。,实验 室检 查,血液 凝固 性,升高,降低,明显降低,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原时间(PT), 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Fbg, TT ,PT。,血小板 ,Fbg , TT ,PT , FDP,3P试验(+), D-二聚体 。,分型,按DIC发生快慢,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按DIC的代偿情况,代偿型、失代偿型及过度过偿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和分型,DIC的概念,DIC的功能代谢变化,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四大临床症状,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出血,特点,*广泛性 *出血程度不一 *不能用原发病解释 *常规止血药效果不好, 机制,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纤溶系统激活,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各种病因,DIC时纤溶系统的激活,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机制,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纤溶系统激活,凝血功能障碍出血,FDP/FgDP的形成,FDP/FgDP: 抗凝作用,FgDP,FDP,X Y D E 及各种二聚体、 多聚体,纤溶酶,纤溶酶,纤溶酶,FDP的形成,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Fbg) 或纤维蛋白(Fbn)产生的多肽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 (原)降解产物( FDP / Fg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或FgDP ),概念:,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3P试验),FDP的检查,原理,D二聚体检查,(X、Y、D、E),纤维蛋白单体可溶性复合物,(FM+X),FM X,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FM) FDP,纤溶酶,凝血酶,硫酸鱼精蛋白(或乙醇),FM X,自我聚合 凝固,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原理,+硫酸鱼精蛋白,FDP的检查,意义:检查FDP X片段的存在,反映纤溶亢进。 正常:(-) DIC:(+),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3P试验),FDP的检查,D二聚体(D-dimer ,DD)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Fbn)的产物。 DIC诊断的重要指标 , 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DIC: D二聚体,D二聚体检查,四大临床症状,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器官功能障碍, 机制,肝内微血栓,心肌中的微血栓,肾内微血栓(纤维蛋白特殊染色),肺内微血栓,四大临床症状,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微循环障碍休克,发生率:5080%,休克,DIC,有效循环血量,DIC是如何引起或加重休克的?,四大临床症状,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MHA),特征: 变形红细胞(裂体细胞) 易溶血,原因与机制,机械力作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thic hemolytic anemia, MHA),*血流冲力与纤维蛋白丝切割,RBC悬挂在纤维蛋白索上(扫描电镜,左2000,右5200),红细胞碎片的形成机制,原因与机制,机械力作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thic hemolytic anemia, MHA),*血流冲力与纤维蛋白丝切割,* 红细胞被“挤压”出血管外而破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