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UI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本章学习要求 1、 分子中电子跃迁规律,n、轨道和几种跃迁方式 ; 2、分子结构变化及取代基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共轭体系对吸收波长的影响; 3、 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 共轭二烯,、不饱和羰基化合物max的计算; 4、 U.V的应用。 难点: 分子结构变化及其取代基对吸收光谱的影响。,2.1 UV-Vis吸收光谱基本知识 2.1.1 UV-Vis光区的划分 电磁波的分区,区域 波长 原子或分子的跃迁能级,NUV分为: UVA波段(400320nm):又称长波黑斑效应UV线 。长波紫外线有超过98%能穿透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UVA可以将皮肤晒黑。 UVB波段(320280nm):又称中波红斑效应UV线。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O3层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UVB紫外线对人体具有红斑作用,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 UVC波段(280200nm):又称短波灭菌UV线。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期或高强度照射还会造成皮肤癌。但在未到达地面之前几乎被O3层所吸收。,2.1.2 UV-Vis吸收光谱的产生 分子内部的微观运动分为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价电子运动; (2)分子内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分子的内能: 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即: EEe+Ev+Er evr,双原子分子能级图,(1)电子能级的能量差e120eV。123062nm,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在UV-VIS区,称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光谱; (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v约为:0.05eV, 251um(250001000nm),振动能级的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NIR和MIR区,称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3)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r:0.0050.050eV, 25um,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例,紫外光谱并不是一个纯电子光谱,而是电子-振动-转动光谱。,2.1.3 紫外-可见光谱图 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或可见光照射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此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这样产生的吸收光谱叫紫外光谱。 UV-Vis吸收光谱:,吸收光谱示意图 1吸收峰,2谷,3肩峰,4末端吸收,4,A= lg(I0/It),max,min,Lambert-Beer Law:当一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某一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液层的厚度l成正比。 A= lg(I0/It)= c l TIt/I A -lg T,A、T、C之间的关系:,为摩尔吸收系数:是浓度为1mol/L的溶液、液层厚度为1cm时,在某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 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105 : 超高灵敏; =(610)104 : 高灵敏; 2104 : 不灵敏。,摩尔吸光系数 (1) 是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 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l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3) 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值不同。在max处的 摩尔吸光系数,常以max表示。 max表明了该吸收物 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 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百分吸收系数E1cm1%:溶液浓度1%,液层厚度 1cm时,在一定波长下测定的吸光度。,吸收曲线的讨论: (1)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A不同。吸光度A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max不变; (2) 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max一般不同。即使它们的max有时可能相同,但max一般不同;,(3)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4)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测定最灵敏。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5)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2.2 吸收带类型与常用术语 2.2.1 电子跃迁与吸收带类型 电子跃迁的类型 分子轨道理论: 当两个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两个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一个具有较低的能量叫成键轨道,另一个具有较高的能量叫反键轨道。,四种跃迁方式: (1) *跃迁 (2) *跃迁 (3) n*跃迁 (4) n*跃迁,电子能级跃迁示意图,例、区别n*和 *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 ) A、最大吸收波长; B、形状; C、摩尔吸收系数; D、面积,常见电子跃迁的波长范围及强度,吸收带类型: R(Radikal)吸收带:化合物的n*跃迁; K吸收带:共轭 非封闭体系的*跃迁;,B吸收带:芳香族或杂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 *跃迁; E吸收带:在封闭共轭体系(如芳烃)由*跃迁 产生的K带,又称为E带(Ethyleneic Band)。,(6104),(7900),(215),例1、苯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三个谱带,分别为 max240nm(max=13000); max=278nm(max=1100) max=319nm (max=50)。试问max=278nm(max=1100) 谱带是( ) A、K带; B、R带; C、B带; D、E2带 例2、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 max=320nm(max=30) 的一个吸收带是( ) A、K带; B、R带; C、B带; D、E2带,例3、用紫外光谱区别共轭烯烃和,-不饱和醛及酮可根据哪个吸收带出现与否来判断? A、K带; B、R带; C、E1带; D、E2带 例4、苯乙烯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两个谱带,分别为max248nm(max=15000); max=282nm(max=740) ,试问max=248nm(max=15000) 谱带是( ) A、K带; B、R带; C、B带; D、E1带 例5、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O,在紫外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 max224nm(max=9750); max=314nm(max=38) ,以下可能的结构是( ) A、CH3COCH=COCH3; B、CH2=CHCH2COCH3; C、CH3CH=CHCH2CHO; D、CH2=CHCH2CH2CHO,判断下列化合物的吸收带:,判断下列化合物的吸收带:,2.2.2 UV-Vis吸收光谱常用术语 非发色团:在20088nm区域内无吸收的基团。 发色团:凡是能使化合物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内产生吸收的基团,不论是否显示颜色都称发色团。 电子结构特征:具有电子。 跃迁类型: * 和n*。,某些发色团的特征,某些发色团的特征,助色团:本身在紫外或可见光区无吸收,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n电子与电子相互作用,使发色团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位移,并且有时吸收强度也增加。 结构特征:具有n电子的基团。 跃迁类型: n*。 助色能力:-F-Cl-Br-OH-OCH3-NH2-NHCH3-N(CH3)2-NHC6H5-O-,深色位移(bathochromic shift): 由于基团取代或溶剂效应,使吸收向长波长方向移动。深色位移也称红移(red shift)。 浅色位移(hypsochromic shift):由于基团取代或溶剂效应,使吸收向短波长方向移动。浅色位移也称蓝移(blue shift)。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使最大吸收带的max增加的效应。也称浓色效应。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使最大吸收带的max减小的效应。也称浅色效应。,UV-VIS常用术语说明图,强带:最大摩尔吸收系数max104的吸收带。 弱带:最大摩尔吸收系数max103的吸收带。,2.3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UV-Vis吸收光谱 2.3.1 饱和烃 max 200nm 2.3.2 饱和烃衍生物 绝大部分化合物max 在远紫外,部分在近紫外。,某些饱和烃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数据,2.3.3 不饱和脂肪烃 非共轭:max 200nm; 共轭烯烃: 分子中共轭体系越大,吸收峰越向长波方向移动,而且吸收强度也增加。,以丁二烯为例 CCCC 丁二烯两个双键的轨道相互作用,形成一套新的成键轨道及反键轨道,作用过程如下:,1,3丁二烯与孤立乙烯基的电子占有能级图,单烯、共轭二烯、共轭多烯分子轨道能级图,Wood Ward-Fieser 规则 共轭多烃(不多于四个双键)*跃迁K带波长可由wood-word 规则估算。 max= 基+nii 基:非环或六元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nii:由双键上取代基的种类( i )和个数( ni) 决定的校正值。 注意:分子中与共轭体系无关的双键不参与计算; 不在双键上的取代基不进行校正;,共轭烯烃K带波长的计算法,2.3.4 羰基化合物 一、饱和醛及酮 R带:醛、酮R带在 270300nm, max=1050;,甲醛的电子跃迁能级图,某些饱和醛及酮的吸收谱带特征,饱和脂肪酸、酯R带在200nm附近, max=10100;,二、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某些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吸收谱带特征,三、不饱和醛及酮 ,-不饱和醛及酮: 单一C=O的*跃迁,max150nm; n*跃迁max290nm (弱峰),两个发色团共轭时,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不饱和醛及酮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不饱和羰基化合物K带波长的计算法,图,K带,R带,2.3.5 芳烃 一、苯,苯分子的分子轨道和*跃迁能级示意图,苯的UV吸收光谱,二、取代苯衍生物 烷基取代,助色团取代,取代苯衍生物的UV吸收光谱,发色团取代,(4) 苯酰基化合物K带max的计算,三、稠环芳烃,2.4 影响UV-Vis吸收光谱的因素 2.4.1 立体效应 (1)顺反异构,(2)空间位阻 (3)构象异构,2.4.2 互变异构 乙酰乙酸乙酯,1,3-环己二酮,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常用的溶剂,2.4.3 溶剂 一、常用溶剂,二、溶剂的影响 (1)极性溶剂对n* 和*影响,异丙叉丙酮,(a) n*,(b) *,溶剂极性增加:R吸收带发生蓝移; K吸收带发生红移。 例:某一化合物在己烷中 max = 244nm, 310nm 乙醇中 max = 253nm, 302nm 判断其跃迁方式 。,环己烷,水,环己烷,水,(2)溶剂对苯环*影响 对B带的影响:,苯酚UV-Vis吸收光谱的溶剂效应, 对E带的影响 溶剂对苯环E带的影响由取代基的性质决定。 供电子基:溶剂效应很小; 吸电子基:随溶剂极性增大,E带发生红移。 乙醇中 水中 苯乙酮的max : 240nm 245nm 5nm 硝基苯的max : 260nm 268nm 8nm,(1)苯酚在酸性或中性水溶液中: 211nm 和270nm 碱性溶液中分别红移到: 236nm 和 287nm,2.4.4 PH,苯胺苯胺正离子的光谱变化特征 可方便地用于结构鉴定。,(2)苯环上-NH2、NR2的存在,2.4.5 乙酰化位移,2.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仪器组成:,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紫外区:氘灯。发射190400 nm的连续光谱。 可见光区:钨灯(卤钨)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3302500 nm;,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示意图,2.6 UV-Vis吸收光谱的应用,单靠UV-Vis吸收光谱一般无法确定化合物 的结构。,2.6.1 UV-Vis吸收光谱提供的结构信息 (1)210nm以上无吸收; (2)220250nm有强吸收(max104); (3)250300nm中等强度吸收(max约为103) (4)270350nm弱吸收(max=10100),2.6.2 UV-Vis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一、指认化合物 例1、,(a) -紫罗蓝酮,(b) -紫罗蓝酮,例2、莎草酮,(a),(b),2.6.3 UV-Vis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一、单组分定量 a、标准对照法,萘1,5二磺酸UV图 1标样;2样品,A标0.491, A样0.438,A标 c标l A样= c样l,b、标准曲线法 通常采用 A-C 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b、标准曲线法 通常采用 A-C 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二、多组分定量 a、多组分混合物同时测定 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不重叠, 在各自max处分别进行测定。 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有重叠, 根据吸光度的加合性求解联立 方程组得出各组分的含量。 A1= a1lca b1lcb A2= a2lca b2lcb,阿斯匹林 max =277nm,咖啡因 max =275nm,b、化学分离法测定多组分,C2H5O-Ar-NHCOCH3,非那西汀 max =250nm,复方阿斯匹林:,三、物质纯度鉴定 有机物杂质检验 例、肾上腺素中微量杂质肾上腺酮含量计算 2mg/mL-0.05mol/L的HCl溶液,= 310nm下测定,规定 A3100.05 即符合要求的杂质限量0.06%,2.7 导数光谱法 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浑浊样品分析、消除背景干扰、加强光谱的精细结构以及复杂光谱的辨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导数光谱法优点: (1)能够分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重叠的吸收峰; (2)能够分辨被掩盖的弱的吸收峰(肩峰); (3)能够消除背景干扰; (4)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一、导数光谱法的原理 导数光谱利用吸光度对波长的导数曲线(dA/d)来确定和分析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 A c l d/dc l (d /d) d/dc l (d /d) d/dc l (d /d ) 在一定条件下,各阶导数信号始终与试样浓度呈线性关系,这就是导数光谱法定量分析的基础和依据。 测定灵敏度依赖于 对的变化率d/d。吸收曲线的拐点处d/d最大,故其灵敏度最高(见图)。,图示:,一阶 基本光谱,结论: (1)基本曲线的极大在奇阶导数中相应于零,而在 偶阶导数中相应于一个极值(交替为极小和极大); (2)随着导数阶数的增加,谱带的数目亦增加,而谱带 的宽度变小; (3)基本曲线的拐点在奇阶导数中产生极值,而在偶阶 导数中通过零点,因此,基本曲线极值的数目增加 了,结果在拐点处更容易测定,因而光谱的分辨率 提高了,增加了灵敏度,可分辨重叠的吸收谱线。 二、微分后背景干扰的消除 A= C0+ C1 + C22 + C33 + u 泰勒级数,二、导数光谱定量测定方法 根据导数光谱曲线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