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药物性皮炎 (2).ppt_第1页
课件:药物性皮炎 (2).ppt_第2页
课件:药物性皮炎 (2).ppt_第3页
课件:药物性皮炎 (2).ppt_第4页
课件:药物性皮炎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性皮炎 药物反应 药疹 广东医学院皮肤性病教研室 黎兆军,药 物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概 念,各种途径包括: 主要是:口服、注射 吸入、灌注、栓剂、点眼、 滴鼻、含化、 喷雾、外用、 熏药、冲洗、电离子导入等, 药疹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ADR) 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23 临床表现多样 可模拟许多皮肤病, 几乎所有药物均可引起药疹 不同种类药物的致病危险性差异很大 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药疹 同一类型的药疹又可由不同的药物所致 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敏感性不同,病因与发病机理,常见药物: 抗菌素及磺胺类 解热镇痛药 镇静催眠与抗癫痫药 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 中药及中药制剂 药品的赋形剂、添加剂,、免疫性反应 大多数药物与机体内大分子的载体蛋白结合成全抗原。 通过和抗体结合或致敏淋巴细胞而产生变态反应。,发病机理 (免疫、非免疫性反应), 一种或多种变态反应所致 (、型) 可同时涉及免疫性和非免疫性机制 交叉过敏 多元过敏,变态反应药疹共同特点: 发生于过敏体质者; 有一定的潜伏期; 临床表现与药理性质无关, 与药物剂量不平衡; 临床表现复杂,皮疹形态多样;, 痊愈后再用该药,可再次发病; 有些病例可用致敏药物脱敏; 存在交叉过敏和多元过敏现象; 停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好转,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非免疫性反应机理 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性活化 药物过量 累积毒性 药物相互作用 特异反应 光毒性反应,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病情发展迅速; 皮疹一般泛发,色泽鲜艳; 对称分布,形态多样; 伴有明显瘙痒; 全身情况轻重不等; 严重者出现明显的系统性损害; 病程为自限性。,皮疹为红斑或斑丘疹, 可发展蔓延至全身, 密集对称分布,互相融合, 呈水肿性,颜色鲜红, 严重者可伴有紫癜 此型酷似麻疹或猩红热皮疹,1、发疹型药疹,其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 瘙痒性红色风团突然发生,色泽鲜红, 常累及全身、对称分布,无脱屑和水疱。 当深部真皮和皮下组织亦有肿胀时,称为血管性水肿;,2、荨麻疹型药疹,皮损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分布不对称, 圆形、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 中央可有水疱或大疱, 可伴有糜烂、渗出、结痂, 愈后遗留灰褐色色素沉着, 再次用药时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发生, 极少数病例可出现泛发性皮损 。,3、固定型药疹,皮损常对称发生在四肢伸侧, 为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水肿性红斑,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中央可呈紫红色或出现水疱(靶形损害), 严重者皮损泛发全身,疼痛明显, 系统症状明显,称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4、多型红斑型药疹,重疹多型红斑型药疹,重疹多型红斑型药疹,突然发生边界不清的暗红或紫红色斑片, 红斑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大疱或血疱, 疱壁呈紫黑色,尼氏征阳性, 伴有大量渗出,类似浅度烧伤; 触痛明显,病变常在35天内达到高峰, 8595病例伴有黏膜病变, 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和内脏受累, 易出现继发感染, 死亡率为150,,5、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尼氏征阳性,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首次用药的潜伏期常在1个月以上。 皮损初为麻疹样、猩红热样或湿疹样, 逐渐扩散并融合,出现全身弥漫性潮红、 肿胀,尤以面部和手足为重; 23周后皮肤红肿逐渐消退, 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 头发、甲可脱落, 口腔黏膜、结膜也可受累。 常有畏寒、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 病程漫长,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多为局部用药致敏后,再口服或吸入相同的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引起, 皮损在用药后224小时发生 湿疹样皮损常全身对称分布 原发致敏部位的病变可能首先出现或最为严重。,7、湿疹型药疹,轻者为双小腿出现散在或密集的瘀点、瘀斑,略隆起,压之不褪色, 可伴发风团或中央发生水疱、血疱; 重者累及四肢、躯干, 可伴有关节肿痛、血尿、便血等。,8、紫癜型药疹,常在用药后12个月以上发生, 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 类似寻常痤疮,但缺乏黑头粉刺, 好发于面、胸、背部。,9、痤疮样型药疹,可分为光毒性和光变应性药疹 但二者有时不易区分,10、光敏型药疹,光毒性药疹 首次用药后520小时发病, 皮损类似于严重的日晒伤; 曝光部位出现红斑、水肿、水疱、渗出、脱屑 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 停药后很快消退,再次曝光不会复发。,光变应性药疹: 少见,为IV型变态反应所致。 再次用药后2448小时发病, 表现为湿疹样皮炎,主要累及曝光部位, 非曝光部位也可受累, 病程较长,即使不重复用药曝光后也会复发。,11、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常在用药后12天内发病, 先累及皱褶部位和(或)面部, 很快发展至全身。 皮损为红斑基础上的非毛囊性无菌性小脓疱 数目众多,偶见紫癜、水疱、 多形红斑样损害和面部水肿。 伴有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皮损在2周内消退。,12、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可能与IV型变态反应有关。 常在用药后36周发病, 起病急骤,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血液学异常、内脏受累。 面部出现水肿、浸润性丘疹, 全身有泛发性斑丘疹、丘脓疱疹, 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 死亡率约为10。, 有明确的用药史; 有一定的潜伏期; 除固定性药疹外,皮损多为全身性, 分布对称,色泽鲜红; 瘙痒明显; 排除具有类似皮损的其他皮肤病、 发疹性传染病。,诊断依据,诊断试验 药疹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 (1)体内试验: 皮肤试验: 激发试验 (2)体外试验:,、治疗原则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加快体内药物排泄; 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 加强支持疗法; 防治并发症。,治 疗,(1) 鼓励病人多饮水。 (2) 使用抗组织胺药、 维生素、钙剂等。 (3) 局部对症处理。,、轻型药疹,(1) 尽早足量应用皮质类固醇。 氢可300600mg/日静滴。 或地塞米松1030mg静滴。 体温正常、皮疹渐退后减量 代以强的松口服。,3、重型药疹,(2)并发症防治: 强调消毒隔离, 选用较少引发过敏反应的抗生素, 合并真菌感染时应加用抗真菌药物, 同时注意保护心、肝、肾功能。,(3)支持疗法: 给予高蛋白饮食,纠正低蛋白血症、 水电解质紊乱,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血浆或白蛋白。 (4)局部治疗与护理: 室内空气要定期消毒, 定期更换无菌的衣服、床单、被褥, 注意眼睛、口腔、褥疮护理。 表皮剥脱创面采用干燥暴露疗法, 受压部位可给予凡士林油纱保护。,预 防 询问药物过敏史。 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