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发展总体格局分析_第1页
中国行业发展总体格局分析_第2页
中国行业发展总体格局分析_第3页
中国行业发展总体格局分析_第4页
中国行业发展总体格局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总体格局2005年以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和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深刻地影响到我国行业运行的格局。原材料供应环境及价格变化、投资需求回落、汇率制度改革及演化,在改变着我国行业运行基础的同时,也使2005年行业运行的格局,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从2005年19月的趋势看,资源型、瓶颈型行业,继续成为行业运行中的亮点;消费品行业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高度关联的钢铁、建材、机械等投资品行业,投资品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近几年投资形成的产能,将逐渐进入投产期,生产能力和总供给将进一步扩大。而在总需求尤其是外需的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一些行业的发展将面临生产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工业行业效益将整体趋于下滑,行业之间的分化将进一步显性化。一、2005年我国行业运行基本格局分析(一)宏观调控“有保有压”,行业投资冷暖不一2005年以来,国家继续实行了“有保有压”的行业调控政策,在严格控制房地产、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投资的同时,加强了对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及部分服务业等薄弱行业的投资。2005年18月累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1150.9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降幅最大的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类行业,一是投资明显过热的建筑和房地产业。18月累计,建筑行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1.35亿元,同比下降11.3%,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42.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前8个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58.42亿元,同比增长23.9%,增幅也比上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钢铁、水泥行业。18月累计,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0.3个百分点;包括水泥行业在内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5个百分点。三是前几年投资增长过度的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与上年同期相比,18月累计,电力、燃气与水生产供应业投资增幅下降了13.7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从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12.2个百分点。四是受资源约束和成本压制的航空、木材加工行业。与上年同期相比,航空运输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因原油价格上涨和资源限制,行业投资的热情有所降温,投资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0.9个和18.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部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适应市场热点切换的行业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一是铁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等国民经济中的瓶颈行业。18月累计,铁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9.2%和26.8%,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43.2个和11.4个百分点。二是部分资源约束型行业。18月累计,体现循环经济要求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9.9个百分点;市场供应偏紧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幅上升了43.6个百分点;基础能源行业中的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8.8个和10.6个百分点。三是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和服务业。18月累计,服务业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44.7个和9.7个百分点;制造业中的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0.5个和17.7个百分点。四是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部分装备行业。18月累计,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7.8个和24.9个百分点。(二)多数行业利润增速呈现高位回落趋势,高增长行业数量明显减少18月份,受宏观调控政策和成本推动的影响,工业行业效益出现系统性回落,利润增长速度稳中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下同)实现利润86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373亿元,同比增长53.1%。与上年同期相比,利润增幅明显提高的行业只有十一个,占三十九个工业大类行业的28.2%。这十一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6.4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采选业(提高35.39个百分点)、纺织业(提高32.7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提高31.17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提高22.65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提高20.01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提高16.99个百分点)、皮鞋、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提高14.84个百分点)、塑料制品业(提高9.08个百分点)、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提高5.74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提高2.07个百分点。)在利润增幅下降的行业中,前几年一些高增长行业,因外部环境变化,不但高增长的光环已经退出,而且个别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境况。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品售价下降双重挤压,18月累计,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利润,虽然同比增速达到28%以上,但增幅较上年明显缩小,对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贡献有所下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一2004年的利润增长大户,更是沦落为亏损状元。18月累计亏损近80亿元。通过对利润增幅下降的十个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的很多高增长行业已显出疲态,业绩增长已经大不如前。(三)上游行业的成长性普遍好于下游行业,消费品行业的稳定性强于投资品行业2005年18月累计,利润增长50%以上的业绩优异行业共有七个行业,占39个工业大类行业的15.3%;利润增长在30%50%的业绩较好的行业,共有九家,占比23%;利润增长在10%20%的业绩一般的行业,共有十三家,占比33.3%;利润增长在010%的业绩较差的行业,共有四家,占比10.3%;利润增速下降的行业,共有七家,占比17.9%。其中,出现全行业亏损的行业有两家。从39个工业行业的利润增长格局看,2005年18月份,上游行业因价格控制能力较强、市场供应总体偏紧,经营效益明显好于下游行业。在利润增长超过50%的六个行业中,有四个属于上游采掘行业。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同比增长128.45%,居工业行业之首。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速度也都达到了75%以上,分列24位,是今年以来真正的成长性最好的行业。而与之对应的是,在利润增速下降的七个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都是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游的第一道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利润的下降,也与上游原材料特别是原油价格的波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以18月工业行业20.7%的利润平均增速为参考系,可以看出,在涉及居民吃、穿、用、住的典型消费品行业中,除烟草制品业外,纺织、服装、农副食品加工、食品、饮料、家具等行业的利润增速都在25%以上,整体上保持了与上年同期的增长水平。而与投资密切相关的钢铁、水泥、工程机械行业的利润,则出现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其中,炼钢业的利润增速从上年18月的90.51%下降到27.03%,运输设备制造从2004年18月的22.56%下降到16.88%,玻璃行业从111.61%迅速回落至10.99%,水泥行业利润同比更是下降70.19%,受宏观调控冲击十分明显。(四)出口成为经济的重要拉动力,重工业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在部分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出现倒挂的情况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开始把发展的视角扩展到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传统的纺织服装、家具、皮革、家电等行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石化、钢铁、水泥、化纤、造纸、船舶等行业的出口异军突起,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新生力量。2005年18月累计,在出口交货值增幅前十位的行业中,重化工行业就占据了四个席位。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4.25个百分点,居第一位。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68.47个百分点,居第二位。造纸及纸制品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36个百分点,居第三位。此外,在部分重化工行业中,虽然18月累计整个行业的出口增长不是十分明显,但其中一些子行业的出口,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炼钢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33.9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8.86个百分点;非金属制品业中的水泥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0.0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2.6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8.7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25个百分点。重化工行业出口的增长,一方面说明,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的阶段后,我国部分重化工行业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实力,另一方面又加剧了资源紧张的矛盾,对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了较大压力。二、2006年我国行业发展背景及趋势分析从行业运行的国际环境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世界贸易增长率略高于2005年,从而对一些出口性行业构成支撑。但高油价和国际贸易摩擦,也增加了我国一些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不确定性。从产业运行的国内环境看,2006年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仍较乐观,但比2005年偏紧。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回落,将会使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明显加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各行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国际石油和其它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会增加部分行业的成本上升压力,企业盈利空间将因此而缩小;另一方面,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供给能力的提高、煤电油紧张状况的缓解,又会给众多的行业带来新的政策和市场机会。(一)能源类行业紧张运行的局面有所改善在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期的同时,中国也开始进入资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期,对以石油、铁矿石为主的国际初级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并引起国际市场的强烈反映,带动了一些资源类产品价格的上升。无论从工业化进程还是从消费升级的背景看,我国对资源的需求,都已进入持续上升的阶段。资源的供给和节约利用,已成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为应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瓶颈,一方面我们将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约束;另一方面,将立足国内市场和资源,继续加强对能源原材料的投资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能源类、基础原材料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采掘业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行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同时,一部分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将逐步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但是,投资、出口增长速度的回落,也会牵制资源类行业的发展。总体上看,2006年能源、原材料工业,将继续是国民经济增长较快的行业,但增长幅度将会比2005年有所放慢。从具体行业看,2006年我国原煤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将较2005年有所下降,总产量约为万吨,同比增长6%。但受钢铁行业景气下降和电力行业需求缓解的影响,煤炭价格将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从而将使煤炭行业的毛利率和利润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石油开采行业因资源的约束,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预计原油产量达到18600万吨,同比增长3.33%。同时,受高油价的支撑,行业利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汽油产量因成品油价格上升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产量为5800万吨,同比增长7%,增速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行业的利润增长情况也将好于2005年。天然气产量受西气东输的拉动和以气代油领域的扩大,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预计产量达到5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随着大量新增机组的投产,全国电力供给能力将有较大提高。预计2006年电力供给增长12.1%,全年发电量将达2.78万亿千瓦时,全国电力供求形势明显缓解。(二)投资类行业的紧缩信号仍难消除由于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不会减轻,对土地的控制仍然较严,再加上企业投资的主动收缩以及外商向我国产业转移速度放慢,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出平稳回落的态势,从而对投资品行业的增长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新的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一些跨五年计划的大项目及新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将会继续增加投资或逐步开工,奥运场馆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用于社会发展、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中部崛起的基础性投资,仍将保持一定的力度,从而使投资增速的下降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下降,将限制投资品类行业的扩张,继续调整的趋势不会改变。从具体行业看,2006年宏观调控对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区及工业项目的建设以及房地产建设,还将继续延续紧缩的政策。这种紧缩将使工程机械、水泥、玻璃、钢铁等行业短期内难有好转。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中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产品产量低速增长的趋势,仍将延续,在结构调整中行业利润持续下降的势头将得到一定的扭转。钢铁行业一方面面临如何消化巨大的产能问题,另一方面又将受到铁矿石价格高起和销售价格的挤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利润水平继续下降和再度的结构调整将不可避免。作为投资中间品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在继续受到原料制约的同时,还将面对可能出现的价格回落风险,整个行业的利润,将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三)消费类行业增收难增效从2004年5月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月累计增长速度,连续保持在12以上,消费启动的迹象日益明显,经济增长正逐步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转变。2006年,随着居民收入的继续增加,汽车、住房、旅游、文化休闲等新消费热点,将由东向西、由大城市向中等城市进一步扩散。消费需求将保持2005年以来稳定上升的态势,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在消费需求稳定上升的前提下,与吃、用相关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而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关的汽车、房地产、旅游、文化休闲等行业,将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机遇。但是,消费率的上升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相关行业难以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这些行业严重过剩的产能,将制约这些行业业绩的提升,稳定增长是消费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调。从房地产情况看,2006年商品房供给量将有所增加,自住性需求逐渐回暖。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2006年房地产价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趋向平稳。在经过2005年的调整消化之后,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有所回升。初步估计,2006年汽车市场总体产销规模将达到640万辆左右,比2005年增长约1213左右。同时,钢材价格的下降将扭转汽车行业利润持续下滑的势头。食品饮料行业因其较强的抗周期性和国家相关消费政策的刺激,将面临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利润水平短期内将受到消费环节价格趋降的制约。(四)出口型行业的入世效应将有所减弱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环保压力的增大、贸易摩擦的急剧增多、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抑制“高能耗产品”出口政策的出台,都将对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出口增长在2006年可能出现转折性变化,即从目前的超常规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出口增速的下降,意味着我国传统出口行业如纺织、家电、家具等商品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入世效应将有所减弱。在2005年广交会上,纺织品服装签约金额同比下降6%。这预示着2006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而且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与中国的纺织品贸易谈判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给未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埋下了难以控制的外部隐患。预计2006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在经过了近两年的较高增长后,将恢复到正常增长的水平。家电行业在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背景下,出口将成为未来行业成长的突破口。但随着国际家电巨头的重新崛起,出口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同时在国内还将面临着新的能耗标准的考验。因此,整个家电行业还不具备全面复苏的条件。(五)服务类行业将受惠于价格的调整2006年,适应建立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国家将在企业和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当前价格水平较低的有利时机,逐步理顺资源类产品和公共事业类价格,适当释放原油价格上涨的压力,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适当提高电价,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水、天然气、公共交通价格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从而改变这些行业利润增幅下降的势头,提高这些行业的业绩水平。因此,在价格适度调整的背景下,电力、供水、供气、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行业,将成为价格调整的受益行业,持续获利能力得到增强。三、产业调控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一)经济增速放缓后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固定资产增速的下降、成本上升压力的增大以及资源保障程度的降低,一部分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快速扩张的行业,出现了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18月份,在当前产能过剩比较明显的炼钢、铝冶炼、水泥行业中,因不能有效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或因原材料断顿,全国规模及以上企业,亏损企业比例急剧上升。其中,炼钢行业亏损比例达到32.4%,比2004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水泥行业亏损比例达到43.8%,电解铝行业125户生产企业中,一度有39户停产,55户净亏损。电力行业在“拉闸限电”的警报声中,产能扩张很快,2004年增加了1.6亿千瓦,现在已建成4.6亿千瓦的供应能力,2006年可能会超过6亿千瓦。如果用电需求不能同步增长,估计2年内电力也会出现过剩的问题。在产能过剩问题上,我们认为,随着2006年水、电、油价格的调整以及PPI对CPI推动的滞后期到来,大部分下游行业会面临更大的成本上升压力,产能过剩的现象,将面临大面积扩散的风险。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就可能引发产能的全面过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巨大冲击。因此,我国宏观调控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如何将投资冲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显然,解决供给过剩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进一步扩大需求,而是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一些行业中高耗能高污染和技术落后的生产力。同时,还要理顺宏观体制和运行机制,消除产能过剩的体制性根基。(二)重化工加速发展阶段的资源保障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将持续扩大。为此,必须提高矿产资源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能力,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把保护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大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解决油气供应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增加产能,提高效益。同时,依法清理关闭无证开采、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办矿条件的矿山企业。三是提高矿产资源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