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中的八种角色_第1页
团队中的八种角色_第2页
团队中的八种角色_第3页
团队中的八种角色_第4页
团队中的八种角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帮助孩子活跃地生活 给孩子一个完全没有香烟烟雾的家 帮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 帮助孩子保持清洁 定期的身体检查 确保孩子已接受防疫注射 照顾孩子的牙齿健康 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饮食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如果你经常批评你的孩子,他们会以为自己一无是处,而且会去挑剔别人。如果你称赞和鼓励你的孩子,他们会明白只要肯尝试,便可以做成一件事。如果你惊吓你的孩子或使他们害怕你,他们会变胆小,害怕及担心被别人伤害。如果你让孩子看到你生气和打架,他们也学会打架。如果孩子看到你们争吵,也应该让他看到你们和解。如果让你的孩子知道你需要和爱他们,孩子便学会去爱别人。不要质问及教训孩子 (错误方式)孩子:有人偷了我的新颜色笔。父母:你肯定不是你自己遗失了颜色笔? 孩子:我没有,我去洗手间时把它放在书桌上。父母:你随便把东西乱放,当然会丢掉啦! 孩子:父母:这也不是第一次你丢失了东西!我常常告诉你贵重物件要好好放好,你就是不听话,记不住! 孩子:噢,算了(不想讲了)结论:孩子以后遇到事情,哪怕是真正需要父母帮助的,可能也不愿告诉父母了。(正确方式)孩子:有人偷了我的新颜色笔。父母:是吗?(看着孩子,认真听)孩子:我去洗手间时把它放在书桌上。有人便拿走了笔。父母:哦?孩子:这已经是第三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父母:哼!孩子:我知道了,从今以后,我离开房间时,把笔好好收藏。父母:对了!结论:不要过多指责孩子,会让孩子愿意将更多心事与你分享。帮助他(她)自己找出原因,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妄顾孩子的感受(错误方式)孩子:我的宠物小龟死了,今天早上它仍好好的。父母:小宝贝,不要这样伤心。孩子:呜呜呜父母:它只是一只小龟。孩子:呜呜呜父母:快收声,我最多买另外一只给你。孩子:我不想要另外一只!(趴在地上哭得更伤心)父母:你真是麻烦。(正确方式)孩子:我的宠物小龟死了,今天早上它仍好好的。父母:太不幸了!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父母:失去了好朋友是很伤心的。孩子:我教会它玩多种玩意。父母:你们曾经分享不少乐趣呢。孩子:我每天都喂它呢。父母:你真是很关心它的。抱着孩子,认真体会、理解他(她)难受的心情,轻言抚慰。孩子有困扰时,不要心不在焉。(错误方式)孩子:爸爸,今天有一同学打我,你听我说,好不好?爸爸:我听到啦!你讲好了。(正边看电视边讲)孩子:我还手打他,他又再打我,爸爸,究竟你听到没?爸爸:我听得很清楚!(继续看电视)孩子:不,你要没有留心听我说。爸爸:我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话。你接着讲吧。孩子:唉,算了(正确方式)孩子:爸爸,我想跟你说同学打我。爸爸:(转身过来,仔细聆听)孩子:我还手打他,他又再打我,大力一点,他很凶的。爸爸:(继续仔细聆听)孩子:我想通了,我现在开始跟另一同学玩,他不会随便打人的。爸爸:这样很好。惩罚以外的教导方法场景:在超市里,孩子乱翻东西,四处乱跑。(错误方式)妈妈:你死啦!回家后,看你爸爸怎么收拾你!妈妈:你像野兽一般的表现,今晚罚你不准看电视。妈妈:我再见你跑来跑去,就给你一巴掌。(正确方式)妈妈:如果你能帮我取三个柠檬,就是很有用的孩子。妈妈:我不喜欢你的行为,你走来走去会骚扰其他人的。妈妈:比利,不要跑!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慢慢行,或者是你可以坐在手推车上。(采取行动,必要时离开)不要只是指责及羞辱孩子,给他们正确的指引。(错误方式)父母:谁饮牛奶后不放入冰柜内?这么讨厌!父母:真讨厌!吃完苹果,把心留在床上,像猪一样!父母:再见你在墙上画图画,我就打你一顿!父母:你从来不会想到帮我忙的。(正确方式)父母:孩子们,饮完牛奶,不放入冰柜,会变坏的。父母:苹果心应该丢入垃圾桶内。父母:墙不是用来涂画的,用这些纸吧。父母:如果你能帮我摆餐具,便会帮了我不少忙。不要批评孩子的人格及品德,与其指正孩子的错失,不如告诉他们你的感受。(错误方式)父母:不要这样,你真是麻烦兼讨厌。(爸爸在超市买东西交钱,孩子老扯袖口)父母:你是否神经错乱,常常不关好门的。父母:你太没礼貌了,常常打断我的话题。(正确方式)父母:我这会正忙呢,不喜欢别人拉我的袖口。父母:你不关好纱门,苍蝇飞进来,我会很怕的。父母:每次我说话时你都打断,我觉得很不高兴。孩子应付事务有困难时,给他们适当的关注,但不要每样事情都替他们做。(错误方式)父母:让我替你开吧(孩子打不开瓶盖)。父母:怎么系这么久,我来吧(孩子系鞋带)。父母:加分数十分容易,我帮你做吧。(正确方式)父母:这瓶盖是很难打开的,但用这个匙羹撬一下,会有帮助的。父母:系鞋带是需要不少技巧的(尽量耐心等候)。父母:加分数并不容易,最重要是先找出分母。简单对孩子说出指令,不要长篇大论。(错误方式)父母:我一次又一次叫你们换上睡衣,你们却只顾玩耍。你们同意看电视后便换睡衣的,我完全看不到你们有换睡衣的意图。父母:看看你!你连午餐也忘了带就出门。如果你的头不是与你的身体连接着,你会连头也忘了带。父母:未养狗之前,你曾经应承你会喂狗的。现在是这个星期内第三次提醒你,我实在很厌倦。我与你妈妈要轮流地做这工作,这实在太不公平了。(正确方式)父母:孩子们,换睡衣!父母:你的午餐。父母:比利,喂狗啦!父母爱与溺爱表达父母的爱与溺爱是不同的。孩子不会因你给与他们所需要的爱便被宠坏。婴儿在夜间哭是需要食物、爱护与安抚。迅速走到他身边并不是姑息他。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他们就发脾气来消除气恼。对他的要求让步会宠坏他。给他机会把怒气消除则不会。孩子不会因父母乐意给他们值得享有的奖励而被宠坏。当孩子能够逼使父母给与他们一些原不值得享有的奖赏时,他们便会宠坏。宠坏了的孩子即使你给他们所想要的每一样东西,他们也不会快乐的。怎样帮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你可以不用责打、呼喝、罗嗦或溺爱来帮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你首先要明白孩子在不同时期能做不同的的事。要求一个两岁大的孩子遵行五岁孩子的行为是不公道的。你也需要常常和孩子谈话,和小心聆听孩子对你讲的话。你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教导他们: 不要期望过高 赞许和理会他 不理会惹人恼怒的行为 自己做好榜样 为孩子订的良好行为是他们易于做到的 经常重复规则 让孩子承担后果用称赞的方法来帮孩子养成良好行为。当你的孩子表现良好时,便立刻称赞他。不要等到他们做错事的时候便责罚他们。 不要期望过高家长可以期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你可能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帮孩子在不同年龄中遵行合适的行为。不过,多数孩子在三岁前,会因为太年幼而不能遵行你所订的行为守则。出生至一岁:婴儿只能知道自己的感觉和需要,他们不会明白其他人的感觉和需要。为婴儿订立行为守则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不会明白,也不会遵行。一岁至两岁:初学行的孩子开始有能力明白多些语言和指示,不过虽然他们可能明白你的说话,但他们仍未成长到能够遵行你说话。这年岁的孩子喜欢讲的话是:不!家长需要非常耐心地不断的多次向孩子讲解和示范同一些事件。两岁至三岁:这年岁的孩子在讲话和明白别人说话两方面都有很好的进展,他们仍然需要很多帮助才能做到你叫他做的事和遵行你的指引,他们仍会因为太年幼,故未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去和别的孩子分享、合作和公平地游戏。两岁至两岁半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得要支配他人和很情绪化,同时很难合群。三岁至五岁:入学前的孩子已年长到可以学习遵行简单的规则,不过他们未必喜欢这样做。在这时期内,孩子的行为有很多转变:他们会渡过很平静和合作的期间,也会渡过很想破坏规则和反抗父母的阶段。一般来说,孩子开始有能力去关心别人的感觉,他们要求公道。同时,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他们需要你告知什么是对。如果他们做了错事,他们需要你告知错在那里,为什么会错。他们需要你帮助想出一个较好的方法,以便下次做对。除非你明确说出来,否则他们不会知道你对他们的期望。孩子需要时间和多次练习才学会遵行良好的行为,无人可以第一次便做对。 赞许和理会如果你一直等到你孩子做错了事才理会他们,他们便学会做错事来得到你理会。如果孩子做好父母期望他们做的事而得到理会,他们便学会去做好孩子,以得到你的理会与赞许。 不理会惹人恼怒的行为孩子会做一些令你非常生气的事,例如大声哀叫或打断你的工作等。如果他做这些而得到你的理会,他会不断去做。面对惹人发怒的行为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加理会,而且要次次都不加理会。当你开始实行不理会这些惹人发怒的行为时,事情可能暂时会变得更糟。不要放弃,它会过去的。当你不理会惹人发怒的行为的同时,又能够留意和称赞良好的行为,这便是帮且孩子的最好方法。 自己做好榜样儿童所学习的每一项事物大都是从旁观察而来的,特别是父母所做的一切。这表示他们既能轻易学得你的好榜样,也能轻易学得坏榜样。如果你要孩子有礼貌,就要必须让他们听到你说请和谢谢你。如果你要孩子和善待人及与他人分享,就要必须让他看见你帮助别人和与人分享。 经常重复规则订定规则及帮助孩子学习遵守,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的重要部分。当他们知道做事有限制和规则时,他们会感到安全。当订定规则时:1、 确保孩子已成长到足以明白规则。2、 解释清楚并时常复述:a 他们可以做些什么b 他们不可以做些什么c 为什么3、 规则尽量少4、 要一致5、 让孩子周围的成年人知道你所订的规则 让孩子承担后果让孩子承担他们做事的后果。孩子学会:父母说的不吃晚饭,没有饼干,是认真的。当孩子行为不好时他们有时使我非常生气处理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孩子行为不好有很多原因: 因为他们太年幼,不明白好和不好的行为。 因为他们感到疲倦、寂寞、沉闷乏味、过份紧张、有病、或受挫折。 因为他们试图找出他们可以做些什么和不可以做些什么。 因为他们毕竟只是小孩子。不论你怎样用心教他们遵行良好行为,所有孩子有时都会调皮捣蛋。 暂停小休当孩子行为不好时,父母很难保持冷静和合情合理。总有些时候,你会因为太恼怒而很难清晰地想想应该做些什么。也总有些时候,你的孩子因为太恼怒和烦乱不安而不能清晰地想想你对他们说了些什么。暂停小休是一个给予双方短暂分隔的方法,这方法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冷静下来。暂停小休就是让小孩子单独地静坐一会,这方法对三岁或三岁以上的小孩最为有效。 可以体罚孩子吗?无论你怎样恼怒,都不应该体罚孩子。这是一个坏主意,而且绝不生效。如果孩子害怕你会体罚他们,他们将会在你面前做你想要做的事,但当你不注意他们的时候,便会立刻做一些你不想他们做的事。间接养成孩子撒谎的习惯。体罚孩子不会教导孩子有良好行为,却教会他们:1. 当别人做一些你不喜欢的事时,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打他们;2. 大个儿打小个儿是可以的;3. 害怕并且讨厌曾经体罚他们的人;4. 害怕成人。体罚看来可能给你带来一些平静,但长远来看,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孩子不肯进食问题孩子不肯吃!他将食物来玩耍,或把食物抛在地上。每次吃饭好像打仗一样。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 一至二岁的孩子比以前需要少些食物。 这年岁的孩子开始学习怎样去认知不同的东西,他想知道把东西混在一起,倒翻了,或压扁了会发生什么事。食物对他来说,是最好玩的东西。 孩子学会在吃饭时捣蛋可以争取到他人的很多注意力。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保持镇定。孩子不会捱饿的。当他饥饿时他自然会去吃。 即使他们会弄得很脏,也要鼓励一至二岁孩子自己喂食。 让你的孩子自己决定他是否吃够了。 给他少量切成块和吃起来容易的食物。 不要用食物当奖赏或惩。称赞和关心有效得多。 如果孩子饭前饿了,给他面包、饼干、奶酪或水果。孩子打斗孩子好像经常互相打架。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分享、合作和轮候都不是容易学的,而且需要很多时间去学。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当孩子争吵但没动手打人时,任由他们自己解决。 要是他们互相打架,把他们分开,说明:我不能让你互相伤害。让他们平静下来。 当他们走回一起时,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镇定。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如何和别人和睦相处,如何避免伤害自己和别人。孩子总说不不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说不。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在一岁半至二岁半期间,你的孩子开始为自己决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都得用他的方法去做。说不通常是他觉得可以独立的一个办法。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避免与你的孩子争论。尽量不要问一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例如不要说:你现在想去购物吗?,因为回答会是不。尝试说:我们现在去购物,你喜欢穿毛衣还是外套? 当孩子听话和合作时,称赞他。如果解决方法无效,应该怎么办?要有耐心。你的孩子正在学习独立和自己思考。即使看来是很难处理,但这是一件好事。孩子发脾气如果我的孩子生气,或者事情不如他意时,他便发脾气。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发脾气是解除愤怒的办法,一般从两岁开始。如果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或让他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时,他便会生气和感到受挫。如果孩子被催促或感到疲倦时,更容易发脾气。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保持镇定。不要让孩子伤害自己或别人。在一边静候他平静下来。 不要让步或和他道理,当孩子发脾气时,尽可能不要理会他。 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场所发脾气,把他带到安静的地方并等他平静下来。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思维和身体一起成长。一个成长的身体需要: 良好的食物 休息 运动 安全的生活场所一个成长的思维需要: 安全,有安稳感觉和被爱 与他人相处 见识和学习新事物当他们的思维成长时: 孩子学会思考和理解 孩子开始与别人相处,喜欢和信任别人 孩子发展感情。他们学习欣赏自己,爱护和关怀别人孩子在情绪方面也会成长,他们需要感受到: 安全。他们需要知道没有任何人和事物可以伤害他们。 安稳感觉。他们需要知道当他们需要照顾或关怀时,他们可以得到。 被爱。他们需要你说出并表达对他们的爱护及他们的重要性。当儿童觉得安全,有安全感和被爱时,他们会变得快乐、独立和有爱心。出生至六个月 - 安全,安稳感觉, 和被爱婴儿需要: 爱 食物 温暖 安静 清洁 生活有规律 熟识的人父母可以做到: 紧抱他们 对他们温柔 当饥饿时给予食物 当婴儿哭喊时安慰他 说话和唱歌 用笑容回报你婴儿的笑容 用大笑回报你婴儿的大笑 让婴儿经常靠近你 携带婴儿在你身边 把婴儿放在他可以看见你的地方出生至六个月 - 思想,学习,玩耍婴儿在不断学习 运用他们的双手。拍东西,伸手拿东西,紧握东西,把东西放入他们的口里。 运用他们的眼睛。向上看,旁边看,看脸部。 运用他们的耳朵。听人声,音乐,响声。 踢腿,翻滚。 认识和喜欢看护他们的人。 相信当他们需要东西和哭喊时,有人会帮助他。父母可以帮助: 多抚摸婴儿,给他做适当按摩。 把你婴儿的手放在物件上揉擦,使他对地毯,毛巾,丝绒等有不同的感觉。 多讲话,唱歌,咕咕叫,发出各种声音给他听。 笑笑,伸出你的舌头,鼓鼓腮,让你的婴儿慢慢跟着做。 带婴儿散步。 与你的婴儿一起在床上或地板上翻滚。 举起玩具让你的婴儿拍打,伸手拿和抓紧。出生至六个月 - 既有趣又可以帮助学习的玩具悬吊的旋转环,图书,音乐,摇铃,软玩具。把玩具挂起来让婴儿拍打,捉摸,抓住和脚踢六个月至一岁- 安全,安稳感觉, 和被爱婴儿需要: 爱 食物 温暖 清洁 住所 熟识的人 生活有规律 说话,玩耍,唱歌和紧抱父母可以帮助: 亲吻,拥抱,偎依,笑和说话。你的婴儿在学习如何表达爱,要对他以爱回报。 尽量以他的角度看事情。当婴儿抓着你哭闹时是因为爱你和害怕失去你。不要强迫他友善或勇敢。尊重他的感受。 有耐心。你的婴儿觉得有趣的事对你来说不一定觉得有趣。 注意家居安全避免婴儿发生意外,这样他们才可以安全地探索新事物。六个月至一岁- 思想,学习,玩耍婴儿正在学习: 翻滚,缓慢移动和爬行 坐,站,探索 哼唱和轻声低唱 嘻嘻笑,大声笑 含糊不清地说话 伸手拿取和握紧东西 摇动,拍和用手指插 推,拉,抛出父母可以帮助: 多给他机会到处移动和探索 和你的婴儿玩游戏 期望他想重覆又重覆玩同一游戏 给他看许多东西:人,地方和物件,其它婴儿,给他自己照镜子 给他听许多声音 和他说话和聆听他对你说的话 唱歌,哼哼,唱童谣 放唱片或收听广播 让你的婴儿模仿声音六个月至一岁- 既有趣又可以帮助学习的玩具软方块软球毛动物玩具可拖或拉的汽车可敲响或咕咕响的玩具可滚动及追逐的球可推倒的积木一岁至二岁- 安全,安稳感觉, 和被爱幼儿需要: 爱 耐心-很大的耐心 熟识的人 当他们尝试自己去做事时,需要鼓励和称赞 可玩耍和探索的安全地方 学说话时有人和他讲和听他说父母可以帮助: 尝试了解你的一至二岁幼儿。 幼儿透过做来学习。在这过程中没有好与坏之分。即使你已经告诉他们不要这样做,但他们仍保持重覆做同样的事。他们这样做并不是要令你生气。要耐心和公平对待他们,这种情况会慢慢变得较好。 尝试把事情变成趣味性。例如:我们一起把玩具收拾起来好吗?比把玩具收拾起来!好得多。 给他容易的选择。例如:你先吃青豆还是胡萝卜?是很容易的选择,因为这样谁也不会损失。 和幼儿说话。 聆听他的说话,帮助他们用字。帮助他们明白字的意思。一岁至二岁- 思想,学习,玩耍幼儿在不断学习:体力技能 步行,跑路 提东西 拿住蜡笔 翻书页 捏泥胶 倒水如何说话 说出自己的名字 明白字词和简单的指示 说出熟识的东西和身体部位的名称 讲短句子 说出熟识的人名开始为自己做事情 穿衣服 吃饭 做简单的决定发泄愤怒和气恼 大声呼喊 发脾气 说不父母可以帮助:让幼儿在安全地玩耍和探索。和幼儿说话 一边做一边讲出你所做的事 说出物件,玩具和身体部位的名称阅读给幼儿听 抱着他们阅读 指出图画书上的东西 让他们指点,说名称,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学习新事物 做个好听众 不要打断他做的事和说话 旁观,称赞,鼓励要耐心及坚决 让幼儿知道你说的话是认真的。即使他们生气可不停地要求,你也不要让步。 帮助你的幼儿和其他人相处。 让幼儿有机会和别人一起玩耍-父母,成人和其他孩子。在这个年岁里,他也许喜欢在另一个孩子旁边玩,但并不一定是和该孩子一起玩。不要强迫你的幼儿与别的孩子分享。这个年岁的孩子是经常为玩具吵架的。一岁至二岁- 既有趣又可以帮助学习的玩具可以骑坐的物件可以推或拉的物件爬的地方可以抛和接的物件套杯或盒子套圈可将积木分类的盒子粘土浅水池可盛载和倒出东西的盒子铲子和桶子粗蜡笔玩具电话玩具工具厨房用品玩具洋娃娃和毛动物可敲,摇和制造音乐的物件图画书二岁至三岁- 安全,安稳感觉, 和被爱幼儿需要: 爱 鼓励,称赞,关注 受惊时得到安慰 镇定,耐心和坚决,特别是在发脾气时 适合他们年龄的规则 给予他们自己尝试做事的机会,如他们有需要时帮助他们 回答他们无止境的问题 有机会帮助成人做事父母可以帮助: 尝试明白你的幼儿的感受。这个年岁的孩子可能有很多恐惧。不要生气或取笑他们。不要说:感到害怕是傻孩子的表现。对他说:它不会伤害你,但我知你害怕。 当他们够大时教导他们:让他们学习你所教做的事,如用便盆和穿衣服。其他孩子做些什么-或他们什么时候做-通常都不重要。二岁至三岁- 思想,学习,玩耍幼儿在不断学习:许多新字和新思想假装,发明,记忆和计划 假装椅子是火车 记着午饭前正做的事情,饭后接着去玩 计划下一次做些什么独立和做自己的事 穿,脱衣服 吃东西 上厕所 做简单的选择能做到的体力活动 从梯级跳下来 跳跃 用一条腿站立 上落梯级 抛,转动及弹球 推小童三轮车双手能做的事 砌积木 画线条或涂写 用安全剪刀剪纸 拼简单砌图父母可以帮助:当孩子学习新事物时,鼓励和称赞他 当他需要帮助时帮助他 当他和你说话时,静心聆听。让你的孩子听字句 说话,唱歌,阅读,讲故事 讲述你看见室外的一切事物 当你工作时,一边做一边说你所用的工具。和你的孩子玩耍 玩追逐和捉的游戏 带他到公园,游乐声散步 画图画给予你的孩子在身旁玩的地方 他需要看见你,你也要时刻留意他帮助你的孩子和别人相处 不要期望他在这期间可以和别人分享,公平玩耍或合作 确保没有人伤害 帮助你的孩子开始学习轮候玩耍,交换玩具,要东西时先礼貌问二岁至三岁- 既有趣又可以帮助学习的玩具童车三轮车摇马小推车砂子及桶,铲子,盒子等浅水池吹泡泡安静游戏所用的玩具 砌图 积木和大珠子 套叠和堆砌用的玩具 小汽车 动物和人像玩具 用来装放不同东西及携带在身边的盒子和纸袋艺术和手工 蜡笔 泥胶和手指画 胶水 粉笔模仿游戏所用的玩具 用作装扮的旧衣服 小工具 玩具餐具 娃娃 毛动物图画书字句书三岁至五岁- 安全,安稳感觉, 和被爱儿童需要: 成人的爱和赞同 鼓励和称赞 冷静,公平和一致的对待 合理的规则 安慰及帮助解除他们的恐惧和担忧 对问题作忠实的回答 有独立和做一些决定的机会 安全的玩耍地方 和其他成人,小孩一起玩父母可以帮助:给他们许多鼓励,称赞和赞同。当孩子和你谈话时,细心聆听。尽量不要订定太多规则 清楚解释所有的规则 遵守订好的规则尊重孩子的感受 不要嘲笑孩子的恐惧和怛忧 如果你对孩子好,他们学会对别人好多给孩子选择和自己做事的机会帮助孩子学习什么是对的。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知道事实与谎言的区别,也不明白擅拿东西就是偷窃。孩子想做正确的事,但时常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告诉和解释给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和为什么正确。 三岁至五岁- 思想,学习,玩耍儿童在不断学习:如何用语言 解释他们的意思 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回答问题 编故事和游戏 数数目 重覆歌谣,诗歌,歌曲和音乐认识别人的感受和要求公平 开始讨价还价,如果我做这些,你会做那些吗? 爱别人,也重视别人给回自己的爱。为自己做很多事情 洗脸 穿鞋 倒水喝 爬进车里记着每一天的事情和盼望着明天跑得快些爬得更高平衡,跳跃,携带和砌拼东西运用他们的想像力 创造想像中的朋友 编故事父母可以帮助: 和你的孩子谈话 听他们讲些什么 回答问题 运用新字句 告诉他们更多的事情 解释事情怎样运作阅读给你的孩子听给予很多机会玩不同的游戏 活动游戏 安静游戏 看书 铅笔画,颜色画,着色画 脏乱的游戏 音乐和响声 户外游戏尽量开阔你孩子的世界 带孩子往公园,购物,游乐场,散步,海滩,图书馆等让孩子帮助你 做简单的家务 在杂货店买东西帮助你的孩子和其他人相处 尽量给你的孩子多些机会去和别的孩子玩 教导他轮候玩耍、分享,交朋友 孩子生气和争吵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三岁至五岁- 既有趣又可以帮助学习的玩具活动游戏所用的玩具 三轮车 球棒,球,跳绳安静游戏所用的玩具 积木 组合性玩具 砌图 简单游戏 有磁性的数字和字母 小车,卡车和人像艺术和手工 粘土 手指画 水彩 安全剪刀 胶水 蜡笔 黑板和粉笔图书音乐玩具模仿和扮成成人游戏所用的东西 放大镜(做侦探) 披肩(做英雄) 洋娃娃 装扮用的衣服 用手套做的木偶简单的急救措施 骨折1、 不要尝试自己去把断骨接好或移动它到不同的位置。2、 保持受伤部位固定。3、 安慰孩子,为他保温,找人帮助。4、 不要给孩子吃或喝任何东西。夹板如果送孩子到医院需要颇长时间,夹板可以帮助固定断骨。很多东西都可以做夹板-木条、木板、折叠的报纸、伞。用毛巾、衣服、毯子垫在皮肤和夹板间。用领带、绳子、围巾、手帕、皮带等把夹板绑好(但不要太紧)。注意:如果你认为颈部或后背受伤,不要移动孩子。为了不让头部移动,用卷起的毛巾围在颈部的周围,尽快求助。 头部碰撞后出现肿块1、用冷毛巾或冰袋减轻肿痛。2、该天晚间每两小时唤醒孩子,看他有没有知觉。3、如果孩子失去知觉,不管是数秒还是数分钟,立即送他去医院。如果你发现以下危险的现象,即使是数天以后,也要带你的孩子去医院。1. 不平常的瞌睡2. 呕吐3. 手臂和腿部不稳定4. 口齿不清5. 头痛厉害6. 抽筋7. 耳鼻出血或有液体流出8. 一只眼的瞳孔比另一只大9. 双眼的眼珠不是同时转动 噎(婴儿)1、 将婴儿脸朝下放在你手臂上,用手托住他的头和颈。2、 用另一只手掌用力击打两肩骨之间的部份五次。3、 或以上动作不起作用,将婴儿的脸向上放在手臂上,用手托住头部。将托住婴儿头的手臂放在大腿上,使婴儿的头不高过他的胸部;在婴儿的两个乳头之间假想一条直线;将两指放在胸骨上,位置在假想直线部位稍下一些;用力急按那些部位五次。4、 如有必要,连续击打背部及按胸部直到噎住的东西吐出来。 噎(孩子)如果孩子可以呼吸,出声或咳嗽,在旁给予帮助。不要尝试把东西拉出来,让孩子尝试自己咳出来。如果孩子脸孔变青,不能呼吸,说不出话或哭不出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1、 做腹部推压 站在孩子身后。 把你的手臂转着孩子的腰部。 用另外一只手去找孩子的肚脐。把拇指放手中心抱成拳,放在肚脐上及胸骨软点这下的地方。 用另外一只手抱住拳头。 向上按压,动作要快及用力。2、 重覆做腹部推压直到塞住东西吐了出来(每次用力按后要放松,致使每一个腹部推压都是分开的)。孩子会将任何的东西放入嘴里。留意口腔里有没有橡皮气球、玻璃弹、玩具胶块、香肠、果仁、爆玉米、生红萝卜、生芹菜、苹果皮、葡萄等。 人工呼吸1、 将面颊靠近孩子的鼻和口,留意观察三至五秒种,看他的胸部有没有起伏。2、 如果没有呼吸,把孩子的头向后仰,以便打开他的空气通道,再次检查他有没有呼吸。3、 用一只手捏紧孩子的鼻子。4、 把你的口紧密盖住孩子的口,密封空气通道。5、 轻轻吹气入孩子的口。6、 移开你的口,让孩子呼出空气。7、 查看孩子胸部有没有起伏。8、 每三秒钟吹入一口气,记着每次吹气后,移开你的口。9、 继续这样做,直至孩子恢复呼吸。回到目录 牵住“自由牌”孩子的鼻子 现在的孩子可以很轻易地对父母说不,并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比起五十年前流行的乖乖牌孩子,现在的孩子有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他们是自由牌的。对父母来说,这究竟是好是坏呢?自由带来了矛盾个案1:欣欣妈妈一直觉得孩子应该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任何事她都鼓励欣欣把她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甚至允许她反驳大人。最近,爷爷奶奶住到了欣欣家,可欣欣一点也不买长辈的帐,一有不满就顶撞爷爷奶奶,把爷爷奶奶气得直怪欣欣妈妈把孩子惯得无法无天,将来到社会上要吃苦头的。欣欣妈妈为此烦恼不已,想给欣欣立点规矩,又怕以前对欣欣的苦心培养付诸东流。个案2:贝贝妈妈一直主张让孩子自由自主,所以贝贝从小是在非常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现在贝贝上了幼儿园,烦恼却也跟着来了。每天,总有老师告状,不是说贝贝总是与小朋友吵架,就是说贝贝因为小朋友如果不按他的意思玩,又吵又闹。贝贝妈妈很犹豫,想给贝贝定些规矩,可又怕这样一来,对孩子限制过多,影响个性的发展。个案3:小鹏是一个特别有主张的孩子,对任何事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小鹏的爸爸妈妈也一直以此为傲。可是最近,他们却受到了挑战。因为小鹏对交通规则突然产生了怀疑,不肯老老实实地遵守,爸爸妈妈跟他讲道理,他左耳进右耳出。弄得每次上街,爸爸妈妈都提心吊胆,生怕他遇到危险。不想让孩子做乖乖牌,可当孩子真的变成了自由牌时又觉得不安,这可能是你在这个问题上碰到的一个典型矛盾,让你权衡不定:给孩子立规矩吧,怕影响孩子的发展,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吧,又怕孩子变得无法无天。解决矛盾的关键一:该在哪些方面给孩子立规矩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你要确定到底该给孩子多大的自由?这个度在哪里?该在哪些方面给孩子立规矩?一般来说,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需要你给他自由,这会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有些规则是孩子必须遵守的:生活中的一些必要的准则,如交通规则,孩子必须遵守。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小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危险,在这方面就不能给他过多的自由,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他乖乖地遵守安全规则。所以,小鹏的爸爸妈妈在这一方面不需要心慈手软,一定要让小鹏遵守这些规则,没有他反驳的余地。小朋友之间玩耍时形成的一些游戏规则,孩子必须遵守。这不仅可以保证孩子与同伴和睦相处,也可以为他将来与人交往打下基础。所以贝贝妈妈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和贝贝好好沟通,因为这也是必须遵守的规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范,比如尊敬长辈、不骂人、不随地乱扔垃圾等,也都是你要让孩子必须接受和遵守的。欣欣妈妈虽然不需要太在意爷爷奶奶的抱怨,但是也必须告诉欣欣要尊敬长辈,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要注意态度,同时也可以教欣欣一些具体的做法。孩子必须明白,自由并不是无限的,他必须接受并遵守一些规则。而你也要明白,对孩子进行合理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他会失去自由,反而能让你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分寸。在给孩子立规矩时,如果你能用他愿意接受的形式进行,也许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有3点小建议:用直接的而不要用会刺伤孩子的说法。如不要说:你的房间看上去真乱!而是说请你把玩具收拾好!用明确的而不要用含糊的说法。如不要说:穿得暖和点!而是说把帽子戴上!用正面的而不要用负面的说法。如不要说:不要跑到街上去!而是说在院子里玩!解决矛盾的关键二:哪些事该给幼儿自主权自已进食。孩子想要自己进食时,就由他自行尝试,只要为他系上围兜即可。孩子在练习自己吃饭时常常会弄得满脸、满地都是,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而责怪他,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对衣服样式、颜色的选择。天气冷的时候可以建议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外套,但对于外套里的衣服,则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玩具分享。当孩子不愿将玩具与同伴分享,有争吵行为发生时,别急着介入他们的争执之中,而应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独处的地方。当孩子心情不好或情绪不佳时,有选择独处的自主权,这段时间暂时不要去打扰他。游戏区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决定在哪个地方玩玩具,以不妨碍他人为原则,在这段时间这地方是属于他的游戏区,父母不要去干扰他。哭的权力。当孩子受到挫折、受伤时,让他尽情地发泄。孩子享有哭的权力,此时不要给他任何言语或肢体上的回应,等孩子停止哭泣后,再与他讨论: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恋物情结。孩子对某种物品(如布娃娃、毛巾等)情有独钟时,无论走到哪都要带着它,一旦没了它,孩子的情绪便焦躁不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恋物情结会自然退却,父母不要强求孩子改掉这个习惯。午睡问题。大部分父母(或幼儿园)在午饭后都会安排孩子午睡,如果孩子睡觉时不断想爬起来,不要强迫他继续躺在床上,可以让他呆在房间里,以不干扰别人为原则。牵住自由牌孩子的鼻子也许你会问:每当我让孩子做什么事,他就是不听,该怎么办?这是父母最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如何让自由惯了的孩子接受合理、必须的规则,不让他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里有一些方法,让你在保证给孩子足够自由的前提下,牵住自由牌孩子的鼻子!原则1:规则少既是多你要考虑一下你的教育方向,并和你的伴侣好好商量一下,找出哪些是孩子一定要做到和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晚上上床的时间、餐桌上的行为举止等。当你把这些规则一条条地列出来后,再仔细看看哪几条是你特别关注的,就从这几条着手,有针对性对孩子进行规范。一旦你定下了规则,就要坚持到底,必须让孩子做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要知道,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规定孩子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把他的玩具整理好,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就必须这样要求他,等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后,他就不会再故意耍赖或找借口不遵守了。注意,规则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规矩多只会带给孩子压力,甚至遭到他的反抗。如果循序渐进,从执行几条简单但关键的规则开始,孩子比较容易掌握并遵守,效果也更好。此外,请不要不分时间场合,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否则到最后,孩子不是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就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记住,少既是多!原则2:不要无休止地和孩子讨价还价有些妈妈说,我每次都向孩子解释得很清楚,为什么有些事情他不能做,而有些事他必须做。这是不是就可以保证成功?遗憾地告诉你,这个模式并不是永远灵验的。很多妈妈都承认,尽管她们每次都给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孩子还是不肯放弃他的想法,最后常常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中,有时为了一些小事就会缠磨很久,比如每天要不要刷两次牙。向孩子解释原因、顾及孩子的想法肯定要比简单地命令孩子好,但好言相劝也不能没完没了,孩子会利用这样的场合进行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如果你首先表现出犹豫,孩子就会乘胜追击,最后往往使你定出的规则顺着孩子的心意转换。所以,你既要允许孩子提出反对意见,又不能对他所有的意见都遵照执行。因为并不是所有规则都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并讨价还价的。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就没有孩子反驳的余地。此外,当时间很紧或你耐心不够时,也无法与孩子继续缠磨下去。这时,你只要对孩子清楚地说一遍:现在结束讨论,就这样做!就行了,不要有丝毫的犹豫。如果孩子发觉你是很严肃地说这件事的话,一般都会照你的话去做。原则3:尽力而为如果上面两条原则行不通的话,怎么办?大多数父母会给孩子一个结论以结束讨论。这些结论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如果你将东西整理好,我就给你吃个冰淇淋。或你如果再不整理好东西,我就把你的玩具扔到垃圾筒里。哪个做父母的没有这样对孩子说过?因为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我们已经发现有时一个奖励或一个惩罚比一千句话都管用。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方法一般只能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否则孩子遵守规则动力,可能只是随之而来的奖励或惩罚,而非规则本身的意义。但是,一旦孩子非常不听话,做父母的又能有几个马上想出合适的、符合教育法则的好办法来对付他呢?这对你来说,只能尽力而为,在决定给孩子奖励或惩罚时,尽量与他要遵守的规则结合起来,让孩子把规则记在心上。比如,你为孩子制定了每天只能吃两颗巧克力和每天睡觉前都要把玩具整理好的规则,如果孩子没有遵守,你可以对他说:如果你不把玩具整理好,那么明天你一颗巧克力都不能吃。回到目录 帮助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 专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的必要条件;而专注的先决要素就是-静、定。静心、定心、对孩子在学业及情绪管理上,有莫大的帮助。孩子无法静,必定无法定,心无法定,哪能专注 古今中外大师们的明训,智慧只有在静、定的状态下才能开启。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及曾子所著大学中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能后虑,虑而后能得。指的也是这个道理,其中的科学道理是非常深刻的。 成人都以为儿童是好动、喜欢热闹而很难安静下来。于是家长老师们任凭儿童在强烈节奏的音乐中唱歌、跳舞、高声欢呼、喝采等等。外加电视与电脑的普遍,使儿童虽然很感兴趣,但性格也容易变得急躁不安,而较难长时间地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畋,令人心发狂。 其实儿童的天性是宁静的,儿童也是最能欣赏宁静的。新生儿能吮著脚趾头凝望天空、沉思几个小时,就是很好的明证,只是因为我们成人误导,反使儿童成为了受害者。 本书即是指导老师、家长通过游戏引导儿童将身心静定下来,让儿童与天地、自然混而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