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回收系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_第1页
瓦斯回收系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_第2页
瓦斯回收系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_第3页
瓦斯回收系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_第4页
瓦斯回收系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瓦斯回收系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8 页瓦斯回收系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1装置概况瓦斯气是炼油化工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体。它具有如下特点:易燃易爆,常常含有H2、C2H2(乙炔),同时含少量O2,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爆炸性气体。有毒,是酸性腐蚀气体,通常含有H2S、SO2、CO2等有毒腐蚀性气体,同时还含有水或水蒸气,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对一般金属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组分复杂多变,含有C1C6以及H2S、SO2等。沧州炼油厂低压瓦斯回收系统主要包括气柜系统和火炬系统两部分,主要设备有20000m3卷帘型干式气柜、4台活塞式压缩机、PYH-400型火炬自动点火系统等设施。用于回收多余的瓦斯气,在全厂的瓦斯平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为我厂消灭火炬,节能降耗,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与其回收系统的主要危险介质是以低碳混合物形成的燃烧气和氢、硫化氢为代表的易燃、有毒介质,泄漏引起火灾爆炸是瓦斯回收系统的主要危险。燃料气中的氢极易形成火灾爆炸事故,硫化氢易造成人员中毒。2危害因素分析2.1瓦斯气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2.1.1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瓦斯气主要成分为C1、C2和H2,可能还含有少量的H2S等。乙烷、氢及硫化氢的危险特性见表1。表1乙烷、氢及硫化氢的危险特性序号名称引燃温度/最小点火能mJ爆炸极限,火灾危险性危险特性1乙烷4720.313.016.0甲类无色无臭气体。沸点88.6。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2氢4000.0194.174.1甲类氢气爆炸极限范围宽,点火能量很低。若发生泄漏,氢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可发生火灾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时,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3硫化氢2600.0774.046.0甲类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及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2.1.2点火源分析a)明火瓦斯回收系统的工艺过程中没有加热炉等明火设施。明火源主要是在生产区域内违章使用火柴、打火机、灯火等。维修和焊接时的违章动火,也会形成事故的点火源。b)电气火花主要是在生产装置使用非防爆的电气设备或防爆等级不够,以及防爆电气设备和线路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使用过程中发生电气火花所致。c)静电主要是防静电接地设施不落实或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防静电接地。d)雷电主要是未设防雷设施或防雷设施安装不符合要求,雷击时的雷电酿成火灾爆炸事故。2.2毒物危害分析瓦斯回收系统中的毒性物质主要是硫化氢,属于级毒物。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比空气重、易在低洼处积聚。硫化氢作为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虽然为10mg/m3,但在远低于造成危害的浓度之前,人们便可以嗅到其存在。当浓度超过10mg/m3以后,便可以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闻其臭。人们进入0.5mg/m3以上的浓度区域便有可能中毒。当浓度为70150mg/m3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当浓度为700mg/m3时,可以在瞬间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当接触浓度为700mg/m3时,会使人在瞬间失去知觉;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以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2.3噪声危害及其它危害分析瓦斯回收系统的主要噪声源是机泵、电机、压缩机等转动设备。气体的排放也会形成噪声危害。3预防及控制措施3.1火灾爆炸危险预防及控制措施a)避免瓦斯外漏瓦斯气处置操作要密闭。设备、管道以及密封要可靠,防止瓦斯泄漏。b)消除点火源严格管理是杜绝点火源最有力的措施之一。在易燃易爆场所动火,必须按规定事先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作业,严格做到“三不动火”。采用防爆型设备、照明装置及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应防止产生静电,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严禁吸烟等。c)及时采用适当的消防措施现场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堵漏应急处理设备,灭火可采用蒸汽、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发生瓦斯泄漏时,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处,对现场进行防火隔离,切断火源并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应急处理人员应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等。3.2硫化氢中毒预防及控制措施a)严格监护制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b)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加强硫化氢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使职工能够充分了解装置中硫化氢的分布情况及易泄漏引起硫化氢中毒的危险区域。熟练掌握有关特殊防护用品使用、维护及保养要求,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c)采取适当应急措施眼睛接触时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吸入者应迅速使其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送医院救治。发生硫化氢泄漏时,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