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1页
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2页
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3页
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4页
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物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我国,物流业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物流业呈现出的是国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我国的物流市场虽然很大,但竞争也十分激烈,如何来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流企业建设的关键问题。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着眼于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点,来探讨湖南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了解,湖南物流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其重视度不够,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处在一种表面现象,没有真正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本文在对此问题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及分析归纳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希望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来提高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提高湖南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本文叙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分析了物流企业文化的特性,从而来体现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性。接着,介绍了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性。其次,本文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湖南物流企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湖南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提出湖南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思路,建设的原则,以及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对策。从物流企业现状出发提出发,详细论述了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几个方面,以及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最后,本文着重强调了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强调了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建设。关键词:湖南;物流;企业文化;物流工程再造ABSTRACTLogistics is a promising“sunrise industry”in the 21stcentury.InChina,logistics is at the seedtime.Outstanding enterprise culture is anoverwhelming Strength in the field of competition,which has furthermeaning in reality for Chinese Logistics Companies.However,there hasalways been a blank situation of culture build-up in most of the logisticscompanies at home.And it appear to be dramatically urgent as for how tocope with the reality of lagged-behind enterprise culture as well as thenon-stop flow insid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ogisticscompanies.The paper is studying the st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cultureaccor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ion culture.Through theinvestigation about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 culture,have known that thelogistics company in Hunan i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construction.But they have no more than energy in it;they have noconstruction the content of logistics culture.The papers had studied theculture by investigation,statistics and generalization.The papers analyze the problem that logistics enterprise cultureconstruction had,through investigation.Then the papers gave muchsuggestion to hope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culture,and the competition of central.First,the paper stated the background,and embodied the impotent ofcultur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culture.Following,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heory about company culture.Next to,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station of logistics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 culture.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the paper designs the questioners oflogistics enterprise culture.Then,b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es,the paper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thread and content construction about thelogistics enterprise.In content construction,the paper studies the contentof corporate culture from four levels.The four levels contain spirit culture,institution culture,action cul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At the back,the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step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culture.Finally,thepapers emphasized some sides that need to att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logistics enterprise culture,and emphasized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Key Words:Hunan; logistic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 reengineering of the logistics project目 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011.1选题研究的背景、意义.011.2国内外研究现状.021.3研究思路与方法.071.4本文结构.07第二章 物流企业、企业文化概述.092.1物流企业的概念及特征.092.1.1物流企业的概念.092.1.2物流企业的基本特征.092.2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102.3国内外企业文化主要学说.11第三章 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63.1湖南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163.1.1湖南物流企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状况分析.163.1.2湖南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状况分析.173.2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93.2.1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现状.193.2.2湖南物流企业文化的特点.233.2.3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24第四章 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步骤及对策.284.1湖南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原则.284.2湖南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步骤.284.2.1物流企业文化设计.314.2.2物流企业文化的具体实施.334.3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344.3.1湖南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思路.344.3.2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354.4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5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7参考文献.49第一章 绪论1.1选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物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被业界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在世界范围内已蓬勃兴起。我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湖南物流业也正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就湖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说,其承东启西,衔接南北,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湖南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铁路、公路、水路,航线等都为湖南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就湖南目前的物流业发展来看,湖南省企业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没有依靠物流系统支持市场营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社会物流服务粗放,供需不平衡矛盾依然存在。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湖南省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物流外包业务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再加上我国以前没有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导致目前多数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运营理念并不能满足目前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企业仍是采用原始的、恶性竞争的手法降价去参与市场。而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除需有完善的设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外,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湖南物流企业都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建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但就实际的行动而言,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是一个起始阶段,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还有待加强,因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物流企业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才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物流行业。湖南物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湖南经济的发展,推进湖南物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目前政府和物流行业人员不容忽视的责任,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打造一流的物流企业品牌,增强物流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物流企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建设物流企业特色文化体系,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内涵。本文就是基于湖南目前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剖析湖南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在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和成果,并以此为主线,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务进行研究,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进展1980年秋,美国商业周刊首先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1981年至1982年期间美国管理学界出现了四部名著,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1981年,美籍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届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分析了美国占多数的A(America)型组织和日本类型的J(Japan)型组织之后,提出了他所设计的“Z型组织”模式,并倡导一种“Z型文化”。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为企业文化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1981年,美国两位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期出版了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却十分有效的企业管理“7s”框架,并认为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必须紧紧抓住7个要素,并且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而绝不是孤立的。1981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特雷斯E迪尔和著名的麦齐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阿伦A肯尼迪出版了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一书。这本书将企业文化作为一门理论加以系统化,对从最深层、最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到最为表象的企业文化仪式、活动,都做了具体而生动的阐述。1982年,美国两位专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尔曼出版了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80年代,企业文化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沙因教授(Edgar H.Schein)为代表的定性化研究,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深层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也曾提出进行现场观察、现场访谈、以及对企业文化评估的步骤等等,但是,由于这种方法难以进行客观的测量,在探讨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时,难以进行比较研究,因而受到批评。另一类是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奎恩教授(Robert Quinn)为代表的定量化研究,他们认为组织文化可以通过一定的特征和不同的维度进行研究,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组织文化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于组织文化的测量、评估和诊断。九十年代以来,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提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研究方法有:实证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综合各学科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建立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模型分析方法等等。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运用企业文化为来塑造企业形象。因此,企业文化研究在80年代理论探讨基础上,自90年代以来,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出现了四个研究方向:(一)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的深入研究1990年,本杰明斯耐得出版了组织气氛与文化,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管理实践,影响组织气氛,进而影响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以及对组织的奉献精神,最终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率。1997年,爱德加沙因的组织文化与领导第二版出版。在这一版中,沙因增加了在组织发展各个阶段如何培育、塑造组织文化,组织主要领导如何应用文化规则,达成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使命等,他还研究了组织中的亚文化。1999年,爱德加沙因与沃瑞本尼斯出版了企业文化生存指南,用大量的案例说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1999年,特瑞斯迪尔和爱兰肯尼迪出版了新企业文化,他们认为稳定的企业文化很重要,探寻企业领导在使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之间维持平衡的途径。(二)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1992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母斯核斯克特教授出版了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在该书中,科特总结了他们在1987一1991年期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列举了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并用一些著名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此外,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还包括1995年R.K.Divedi的组织文化与经营业绩和1997年Danil R.Denison的企业文化与组织效益等。(三)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1991年,英国的JAI出版公司的组织变革与发展第5卷刊出了五篇关于组织文化的论文,其中,有关企业文化测量的论文有三篇:(l)“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竞争价值的方法”,主要介绍了竞争价值框架,描述在此框架下所定义的四种主要的文化指向,目的在于探讨竞争价值模型对于研究组织文化的用途;(2)“组织文化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他们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混合研究的范例;(3)“竞争价值文化量表的心理测验和关于组织文化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表明不同文化类型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1997年,Pierre DuBois&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其中包括用于组织分析的模型和用于组织文化研究的步骤。其模型包括七个方面:(1)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竞争等);(2)管理哲学(包括使命、价值观、原则等);(3)对工作情景的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等);(4)对工作情景的知觉(包括对工作的知觉和对管理的知觉);(5)反应:组织行为(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动机和归属感等);(6)企业经营业绩(质和量两方面);(7)个人和组织变量(包括年龄、职位、个人价值观等)。(四)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与评估1992年,Roger Harrison&Herb Stokes出版了诊断企业文化-量表和训练者手册,他们确定了大部分组织共同具有的四种文化,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企业进行相应的变化,这种诊断可用于团队建设、组织发展、提高产量等等。1998年,Kim S.Cameraon&Robert E.Quinn出版了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这部专著为诊断组织文化和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为理解企业文化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改变组织文化和个人行为方式提供了系统的策略和方法。二、国内企业文化的研究进展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初仅仅是对国外一些企业如何研究成果的翻译。从1986年起,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向企业介绍企业文化理论,帮助企业建设本企业的企业文化。随后一系列全国性企业发展研讨会上,企业文化引起更大关注。1988年11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宣告成立,此后山东等省市相继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也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室,掀起了第一次企业文化热潮。90年代中期,以企业形象建设为重点,掀起了第二次企业文化热,涌现出一批形成了先进企业文化模式的企业。作为对企业文化实践和理论的总结,又有一批著作问世。21世纪初,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一大批企业文化研究专著、论文纷纷出版、发布,企业文化研讨会、论坛接踵而至,从而形成了新一论企业文化研究浪潮。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做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进来的,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呈出现过一种误区,如统一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等等,认为这种现象塑告企业文化,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使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种形式下的企业内涵和基础建设,也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建设,因此,形成了一种误导。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这种误导反映出我国企业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人们在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文化实质的关系等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与国外八十年代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到九十年代研究和应用迅猛发展相比,我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薄弱,这表现在:一、我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但大多数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辩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二、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于我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虽然也有专家学者的介入,但由于对该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该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的变革等问题缺少长期深入的研究,所以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同时也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出现三个方面的趋势:一是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探讨我国企业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企业创新的关系等;二是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包括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三是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逐步认识到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不可低估,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完成的作品,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1.3研究思路与方法物流企业目前在我国是一个发展的极好时机,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核心发展力,本文就是通过对湖南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主,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湖南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提出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问卷调查法。进行企业文化设计必须摸清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和基础,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研,是一种比较直接和有效的了解企业文化现状的方法,由此也可以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2、统计分析法。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各类信息进行梳理、分类、统计、分析、鉴别,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数据,为企业文化设计奠定基础。3、分析归纳法。对有关企业文化理论、企业面临的环境及企业文化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企业文化的功能、分类方法、传统文化特征、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因素等,从而为建设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和物流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提供思路。1.4本文结构第二章 物流企业、企业文化概述2.1物流企业的概念及特征物流企业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货运量的增加而相继产生的,是商品供应链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在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1.1物流企业的概念物流企业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其涵义包括:1、物流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单元;2、物流企业是专门从事与实体商品交换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组织;3、物流企业具有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利益目标及其驱动机制;4、物流企业是具有流通服务职能和平等参与竞争的合法地位的法人。物流企业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3PL)和所谓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4PL),即那些与客户企业在某种层面上建立起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关系或合同外包关系的物流服务供应商。2.1.2物流企业的基本特征物流企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1、盈利性。物流企业必须以盈利为经营目标,通过市场竞争,以自己经营的成果,确保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2、流通性。物流企业主要属于流通性行业领域,伴随着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实体商品的流通工作。3、专业性。社会分工导致了专业化,导致了物流专业的形成。物流专业化本身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企业中,物流管理作为企业一个专门部门独立地保存着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可能从企业中游离出去成为社会性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性专业化的物流企业。4、服务性。服务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服务功能或内容的专业化,提供简单化、功能化的、专一的或单一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是服务对象或行业的专业化,也就是说物流企业面向某个行业或者某种类型的企业开展物流服务。5、合法性。物流企业合法性首先要求依法成立物流企业。其次是物流规范化,指在企业范围内建立了各种规范,包括物流企业对外部的各种规范、物流企业内部的各种物流规范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等。再者是物流法制化,要求物流企业遵循有关物流产业的各种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企业物流法律体系,以及在相关的法律中对物流做出相应的规定。2.2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软工具,它不同于企业的生产服务设施,也不同于企业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规则,它不能目视、不能手触,但它却有独特的经济意义,承担管理的部分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作用。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对发展中的企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1.企业文化可以为物流企业节约成本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追求利润的独立体,必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内部的交易费用以减少成本。仅仅用法律、制度规范来监督契约的执行必使成本高昂。而企业文化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统一的价值取向、具备专业精神的工作群体,可以换得产权界定、监督的费用的减少,直接导致管理成本的降低。这是企业文化的普遍作用,在物流企业里同样具有这样的经济效果。2.企业文化可以改善物流企业的管理今时今日的企业,讲求的是团队合作。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团队生产的效能要比多个个体效能简单相加要大,而且管理成本也相对低。物流企业实质上就是一种团队的生产方式。提倡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成为物流这一合作性生产服务的精神土壤,最大可能杜绝了各立门户,互相推委的工作作风,实现联合劳动的高效能。而这样的文化氛围,相当于企业有力的信号,向人才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环境,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获得优势。3.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员工具有激励作用企业内部的文化,实际上是巨大的“无形资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组“通过教育和模仿而传承下来的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正规约束的替代。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可在企业内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和评价参照系。这些框架和参照系,可以推动企业员工的创新和进取精神,指导员工妥当处理资源分配问题和调整人际关系,同时还提供了物质报酬以外的报酬形式精神激励和集体认同。简单来说,企业文化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在纷繁的市场环境中树立独特的企业品牌,凝聚员工,激励员工同心同德,共同发展企业,使企业焕发恒久的生机。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系统化,促进企业可持续性战略的实现。成功的企业总会团结所有的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形成独有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成本、质量、营销等都能实现现代化管理。2.3国内外企业文化主要学说1、文化差异四指标说霍夫斯坦特根据他对40个国家的企业工作人员所作的大量问卷调查,写了文化的结局一书,他认为,所谓文化就是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并非某一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生活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共有的心理程序。通过对众多调查数据的分析,他给出了四个表现文化差异的指标:权力差距、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防止不确定性、男性化与女性化。他认为这四个文化差异指标对管理中的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和激励内容有着重大的影响。他明确指出,管理者必须具有“文化敏感性”,管理学可以称为“管理人类学”或“组织人类学”。2、企业文化五因素、四类型说特雷斯E狄尔和阿伦A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不仅把企业管理的成功归结为企业文化,还开创了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提出了企业文化五因素、四类型说。他们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等五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文化的类型有四种:强文化、攻坚文化、努力工作及尽情享乐文化、过程文化。企业文化的类型取决于市场的两种因素:其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其二是企业及其雇员工作绩效的反馈速度。3、Z理论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Z性文化”、“Z性组织”的概念。他把典型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称为A型,把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称为J型,而把美国少数几个自然发展起来的、与J型具有许多相似特点的企业管理模式称为Z型,强调美国企业需要汲取与充满日本企业的信任感、亲密度和凝聚力,实现管理模式从A型向Z型转变。Z理论的核心是信任、微妙性,他认为要想使一个企业增加信任、微妙性,可以通过制定明确而又被普遍接受的企业宗旨来实现。因此,企业宗旨就成为Z理论的重点研究对象。4、7S管理框架该理论是由R帕斯卡尔和A阿索斯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经麦肯锡公司完善和推广的,因此也称为“麦肯斯7S框架”。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明智的管理都涉及七个变量,并且必须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这七个变量是结构、战略、体制、人员、作风、技巧、共同的价值观。在7S框架中,共同的价值观处于中心地位,把其他六个要素粘合成整体,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要素。如图2-l示。5、学习型组织说学习型组织说,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合作研究所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他们研究的结晶体现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成功的公司是那些具有学习型组织的公司。他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真正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他给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的五项修炼,这五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是一个小的系统,不可或缺,必须将其有机的融合起来。6、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紧密说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P科特教授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教授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肯定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紧密,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他们提出了三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的理论:强理性文化理论认为,力量雄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的优秀业绩相联系策略合理性文化理论认为只有当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适应时,这种文化才是好的、有效的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联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与企业环境、企业经营策略相适应的文化;灵活适应性文化理论认为,只有那些能够使企业适应经营环境时常变化并在这一适应过程中领先于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才会在较长时间与企业经营业绩相互联系。企业文化理论大约在1984年左右传入我国。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文化在我国理论界与企业界开始受到重视。我国的许多企业,如鞍钢、海尔等都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此,理论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与企业界共同将企业文化的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与此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7、同心圆说持有同心圆学说的学者们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同心圆,外圆为企业的物质文化,中间圆为企业的制度文化,内圆为企业的精神文化,三者结合便形成了企业的文化。如图2-2示:8、力量说该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所形成的某种特定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历史传统或文化观念等。企业内的这些意识形态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持久力。9、总和说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是企业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通过企业的厂房设备、原材料、产品等所表现出来的是企业的外显文化;通过企业的管理制度、行为模式等以人的精神世界为依托所表现出来的是企业的隐性文化。10、四层次说同心圆说把企业文化分成了三个层次,而在中国,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和特点,根据企业文化的内容,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1)精神层。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企业环境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企业愿景(企业最高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使命、经营理念、企业风气、企业道德、企业宗旨、管理模式。(2)制度层。是企业协调员工的力量,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本手段,规定了企业员工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般制度:是指企业中存在的带普遍意义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特殊制度:主要是指企业的非程序化制度,如员工评议干部制度、总结表彰会制度等。企业风俗:是指企业长期相沿、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3)行为层。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人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公共关系、企业服务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实践文化,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折射和反映。(4)物质层。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载体,也是企业精神文化作用的结果和实现。主要由企业视识别要素、企业物质环境、企业产品造型包装和企业文化传播网络等组成。第三章 湖南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产业还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初级阶段,与国际物流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湖南的物流业正茁壮成长,而且在一些领域表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和潜力。3.1湖南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物流市场人才供需存在巨大缺口,物流业正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状况,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湖南省以长沙物流建设的现状为例,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政策措施的引导和支持,目前还没有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物流服务滞后、市场需求不足。被现代制造企业称为“第三大利润源泉”的物流产业,在长沙方兴未艾,各大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3.1.1湖南物流企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状况分析1经济快速发展,物流需求不断扩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省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1991-2006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0.3%。2006年,湖南省GDP总量达到756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刺激了物流需求的扩大。工商企业作为物流市场的主要需求者,有效承接了不断扩大的物流规模。2006年湖南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5968.67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为5302.1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73.53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8.39倍、6.68倍、4.34倍,年均分别增长16.1%、14.6%、11.8%。随着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地发展,这种需求仍将持续扩大。2全省货物运输量增长明显,物流需求快速上升湖南省物流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初具规模,但总体上看,物流产业还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型的初级阶段,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货物运输量明显增长,物流需求快速上升。经测算,2005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发送达到7.85亿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铁路5217.7万吨,公路67039万吨,水运4954万吨,民航3.3万吨,管道603.9万吨。货物周转量166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6%;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236万吨,比上年增长8.4%,集装箱吞吐量15.4万标箱,比上年增长29.3%。2006年,货运发送量8.53亿吨,其中,铁路85287.86万吨,公路72296万吨,水运6894万吨,民航3.74万吨,管道479.82万吨。3区域合作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泛珠大潮的涌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湖南与(9+2)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区域合作。主要包括积极承接广东、香港、澳门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市场连接,消除各种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创造更加有效、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湖南投资;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主动对接香港、澳门、广东,鼓励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吸引更多的私募资金来湖南投资。通过区域合作,将为湖南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和更广阔的市场。3.1.2湖南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状况分析1.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湖南北靠长江,南临粤港澳,经济发展腹地广阔,处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开放带之间,形成了以铁路、公路为主干,民航、水运为补充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一是铁路布局渐趋合理,运输网络不断优化,湖南有京广、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淅赣、湘黔、湘杜、石长铁路连接东西。境内还有地方铁路醴(陵)浏(阳)铁路、郴(州)嘉(禾)铁路、益阳铁路和专用铁路1200余公里,并与国家铁路相连接,在株洲、怀化建有大型货运站。二是公路运输网络逐步完善。湖南现有4条纵向、3条横向国道经过省境与70多条省道和多条县、乡(镇)公路相连接。三是民航和水运发展迅速。湖南省扩建千吨级泊位及修建机场、管道。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加快,公路运输量大幅上升而水路运输量逐年减少,并由客运、货运并举,转变为货运为主。2物流园建设快速发展随着湖南工业化的提速,近年来,湖南已着手重点建设以长株潭、怀化、衡阳和岳阳为中心的四大区域物流中心,力争打造一支货畅其流、竞争力强的“物流湘军”,并已形成若干亮点。一是湖南现代粮食物流园已正式奠基。该园区毗领长沙货运北站新址,南靠全国第三家B类保税物流中心,西南临长沙霞凝新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该园区将集“加工、储运、检测、电子商务”四位一体,年货物吞吐量445万吨,码头年中转能力145万吨;规划在五年之内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湖南粮食物流园的投入使用,将改变以往单一的公路运输粮食方式,利用紧临湘江霞凝港的便利,加大小路运输,水陆联运后,粮食运价将可大大降低。二是新一佳“华中物流配送中心”已正式启用。该物流中心将为其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三省30余家大型综合超市,提供先进、快速、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该物流配送中心总建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日均进出货品件数高达万件,将使用无线手持终端收货,实现集中收货、集中配送、集中结算的一站式服务,可为供应商在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上创造大幅节约的空间,从而降低商品成本,实现顾客,供应商和零售商“三赢”的目的。三是中国首家仓储式连锁企业博港工业品超市已投入建设。该项目由美林(中国)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