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系统诊断.ppt_第1页
课件:神经系统诊断.ppt_第2页
课件:神经系统诊断.ppt_第3页
课件:神经系统诊断.ppt_第4页
课件:神经系统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入门简介,疾病诊断的基本技能,一、基础理论 二、基本知识 三、基本技能 1、收集信息、资料(口述、病历)的能力 (1)病史询问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2、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并正确分析其结果的能力 3、临床思辨能力: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收集临床资料信息,采用合理的思维方法,对疾病作出准确诊断的能力,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困难,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结构分布广泛,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到周围神经,向远端传导涉及到神经肌肉接头及骨骼肌,同时涉及到脑血管、脑膜、脑室系统及脑脊液等附属结构。同一种表现可以由不同部位的病变所致,同一个部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也可能多种多样。 定性诊断:由于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的不可再生性,使得临床工作中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有些滞后,很多疾病的名称甚至还是使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掌握。,医学的相关概念,医学:以研究增进健康,治疗和预防疾病为内容的科学。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生物-心理-社会”模式,WHO,1981年)。 医学范畴: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临床医生):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身体结构与学科设置,身体结构 学科分类 科室分类 特殊分类 神经系统 神经病学 神经内(外)科 精神科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科 循环系统 心内科、心胸外科 呼吸系统 呼吸内科心胸外科 消化系统 消化内科、普外科 泌尿生殖系统 肾内科、泌尿外科 妇产科(女性) 运动系统 骨伤科 血液系统 血液内科 免疫系统 风湿免疫科 肿瘤科 皮肤 皮肤科 五官 五官科,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技巧,1、熟悉局部解剖结构(横截面) 2、熟悉各种功能的传导束(纵向联络) 3、寻找“交叉点”(病变部位,“十字交叉点”),感觉传导通路(传入),注意找到起点与终点、三个神经元、一个交叉点 感觉神经传导通路图(痛觉为例,pain) 顶叶(终点) 丘脑(3) 脊髓丘脑侧束 交叉 脊髓后角(2) 脊神经节(1) 感受器(起点),感觉的传导通路(传入),运动传导通路(传出),注意找到起点与终点、2个神经元、1个交叉点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皮质脊髓侧束为例,锥体外系略) 额叶中央前回Betz细胞(1)(起点) 皮质脊髓侧束 交叉 上运动神经元 延髓锥体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前角细胞(2) 下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终点),运动的传导通路(传出),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简介,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间脑) 脑 膜 周围神经系统 脑干(小脑) 锥体束(-) 神经肌肉接头(突触) 脊 髓 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骨骼肌 (入)周围神经(出),NS的工作方式、功能、检查方法与内容,(1)不自主神经(效应器为骨骼肌) 传入信息 发出指令 感受器 中枢神经系统 效应器 感 觉 高级皮质功能 运 动 反 射 (2)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其效应器为腺体,血管、心脏及内脏的平滑肌, 立毛肌(略),神经系统检查内容简介,1、精神状态(高级皮质功能) 意识状态、定向力、言语、情绪、思维、认知能力 2、颅神经 3、运动功能 肌营养状态、肌力、肌张力及不自主运动、共济 4、感觉功能 浅感觉、深感觉、皮层觉 5、反射 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其他 6、植物神经功能,膝反射的反射弧,疾病发生的原因,心理社 心理生 机制 前驱症状 疾病 会刺激 物学过程 早期 遗传 环境 因素 各种相互作用变量,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定性诊断),1、病因明确 遗传性: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 环境因素:先天性疾病、感染、脱髓鞘疾病、外伤、理化与中毒因素、营养不良等 心理社会刺激: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神经性皮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2、多病因:脑血管病、肿瘤、某些系统性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3、病因不明:神经系统变性病,疾病定性诊断的基本原则,一部位、一病理 多部位、一病理 多部位、多病理,从发病形式推测疾病性质,(1) (2) (3) (4),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辅助技术,1、实验室: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神经病理、脑脊液检查 2、仪器 (1)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 (2)超声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超 (3)X影像学检查:CT、MRI、DSA (4)放射性核素技术:SPECT、PET、XeCT 注意:应熟悉检查原理、检查技术、适应症、禁忌症、检查结果的品质参数分析,帕金森病的病理生化改变,1、选择性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丧失(5070);进行性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和死亡 路易氏(Lewy)小体:含大量突触核蛋白;胶质细胞增生 2、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 80 99 );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电检查脑电图技术,电检查肌电图技术,电检查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电检查视觉诱发电位,脑血管检查技术简介,B-mode(灰阶)超声显像,颈部血管超声与DSA比较,脑动脉螺旋CT检查,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梗阻,左侧MCA区梗死(DWI),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DSA),脑实质病变的检查,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类型,脑出血,2019/8/20,38,可编辑,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白质病变的MRI表现,脑灌注量的检查技术简介 (脑供血不足),SPECT(上)与PET(下),Xe-CT与PCT,功能磁共振的检查,脑血管病的相关概念,动脉 (脑卒中,其他) 血管性质 毛细血管 静脉 急性:脑卒中 起病方式 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 脑血管病 慢性 血管性痴呆 病理性质(出血性、缺血性、占位性) 严重程度(大卒中、小卒中、静息性卒中) 严重程度小卒中大卒中静息性卒中,不同病理形式的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异常栓子、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学异常、血管畸形、外伤、肿瘤(或机械压迫)、炎症 梗死、出血、占位,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有效治疗,DSA双侧VA(2-13日),DSA双侧VA(2-16日) 病情突然加重,LVA内溶栓后(2-16日),LVA支架置入术(3-2日)后复查(4-20日),“头晕”是 “ 脑供血不足” 吗?,头晕的分类 眩晕:前庭神经中枢及周围传导通路的病变(血管源性则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自身与外周环境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晕厥:脑灌注不足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脑动脉源性、心源性、迷走反射性、血液成份异常,如低血糖、一氧化碳中毒等),此项有诊断泛化的趋势。 平衡障碍(颅内器质性病变) 难以确定(心理情绪),眩晕:后循环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病例总数:117例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头部MRI与DWI 临床表现:有眩晕症状者占61.5 单纯眩晕:9例,其中小脑梗死4例;脑桥 梗死3例;多部位梗死病灶2例 (均涉及到小脑) 特别是高龄老人,后循环缺血很不典型,晕厥:大脑低灌注状态,颈椎压迫椎动脉(Rotational VB ischemia) 颈动脉严重狭窄 (1)仅有低灌注 (2)TIA (3)分水岭梗死(血压过低) :Neurosurgery 56:36-45,2005. 缺血缺氧性脑病(麻醉意外、心跳猝停等),颈椎压迫椎动脉 (Rotational VB ischemia),DSA检查结果,Rotational VB ischemia,Syncope, near syncope, dizziness with head turn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with head turning PCA velocity drop more than 60% Hyperemic response of more than 10% Symptoms are well reproducible,Rotational VB ischemia,TCD动态检查结果,颈动脉严重狭窄(70)或梗阻-2 (TIA支架置入术前后),保护网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颈动脉严重狭窄(70)或梗阻-1,临床表现 例数 百分率(%) 致残性stroke # 7 29.2 非致残stroke 5 20.8 TIA 7 29.2 认知功能下降 4 16.7 头晕* 1 4.2 合计 24 100.0 注: # 5例病灶相应侧ICA梗阻,1例双侧狭窄,1例双侧ICA梗阻; * 单纯以头晕为表现,颈动脉严重狭窄(70)或梗阻-3(分水岭梗死),结 论,在临床工作中,的确存在“脑供血不足”(脑低灌注)的问题,而且有进一步发展为缺血性卒中(包括TIA)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脑供血不足”(包括急性和慢性)的概念应该重新认识。 概念的确定:对于非急性起病者可考虑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循环不全症”(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值得商榷。,重症肌无力的概念,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电镜),MG病变部位 【神经-肌肉接头(突触)】,MG的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青壮年多见,两个年龄高峰:20-30岁,女性多见;40-50岁,男性或合并胸腺瘤者多见(北京医院850例:14岁以前儿童43,14岁以后成年人57,男女之比为11.60) 症状学: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常见于眼外肌(可交替受累)、表情肌、咀嚼肌、呼吸肌、颈肌、肢带肌。 药理学: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或对溴吡斯的明治疗有效,箭毒类药物实质加重 免疫学: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增高;其他实验室检查新进展(见后面),MG的诊断要点-2,电生理:低频(5Hz)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波幅递减( 15%);单纤维肌电图(SFEMG):颤抖明显增宽,严重时出现阻滞,纤维密度一般正常。 免疫病理学:神经肌肉接头处活检可见突触后膜皱折减少、变平坦和其上AchR数目减少;胸腺病变:胸腺肿瘤(15%)或胸腺增生(85%)。 其他自身免疫学异常证据:伴有甲状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