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儿科诊法概要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ppt_第1页
课件:儿科诊法概要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ppt_第2页
课件:儿科诊法概要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ppt_第3页
课件:儿科诊法概要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ppt_第4页
课件:儿科诊法概要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概述,1.概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为其特征。,2.发病特点: (1)季节:冬春两季。 (2)年龄:3岁以内婴幼儿多见,612个月。 (3)人群:北方南方;工业城市农村;人工喂养母乳喂养。 (4)预后:多良好,部分影响生长发育,或遗留骨骼畸形。 3.中西医互参:夜惊、汗证、鸡胸,二、病因病机,1.胎元失养,孕母调养失宜,胎元失养,肾气不足,喂养不当,脾气亏虚 日久累及于肾,日照 久病体弱,脾肾亏虚,气血亏虚 脾肾 不足,2.乳食失调,3.其他因素,伤及脾胃,脾肾亏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卫气不固,心肝失养,肾虚,骨髓不充,骨骼病变,多汗 易感冒,心神不宁 烦躁、夜惊,肺脾气虚,脾虚肝旺,肾精亏虚,病位:脾肾、累及心、肝、肺,病机关键,西医病因病机 (一)维生素D的来源及代谢 (二)钙磷代谢的调节 (三)病因 (四)发病机制 (五)病理,(一)维生素D的来源及代谢,1.来源,内源性,外源性,皮肤 (7-脱氢胆固醇),紫外线,胆骨化醇(VD3),动物 (肝、蛋、乳),植物 (植物油、蘑菇等),胆骨化醇(VD3),紫外线,骨化醇(VD2),无活性,2.代谢,VD3(VD2),肝细胞,内质网 线粒体 (25-羟化酶),25-羟胆骨化醇 (25-(OH)D3),肾近曲小管上皮,线粒体 ( 1-羟化酶),1,25-羟胆骨化醇(1,25-(OH)2D3),高血磷,(),低血磷,(),高血钙,降钙素,(),低血钙,甲状旁腺素,(),活性,(二)钙磷代谢的调节 1.维生素D的调节 2.甲状旁腺素的调节,1. 维生素D的功能 (1)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肾脏近曲小管对对钙、磷的重吸收。 (3)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旧骨吸收,溶解钙磷 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钙盐沉积。,2. 甲状旁腺的功能 (1)促进小肠钙磷的吸收。 (2)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磷的重吸收。 (3)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使骨质溶解脱钙,抑制成骨细胞作用,血钙,促进旧骨破坏,新骨形成。,血钙,血磷,抑制骨钙化,(三)病因 1.日照不足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3.生长发育速度快 4.疾病影响(肠、肝、肾) 5.药物影响(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四)发病机理,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钙、磷减少,血钙降低,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血钙不能恢复正常,手足搐搦,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磷减少,低血磷,钙、磷乘积降低,骨矿化受阻,佝偻病,破骨细胞作用加强,骨重吸收增加,血钙正常或偏低,(五)病理 1.骨的正常生长 (1)软骨成骨 (2)膜性成骨 2.维生素D缺乏: (1)钙化带模糊、消失; (2)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堆积于骨骺端。,三、临床诊断,(1)有维生素D缺乏史。 (2)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季。 (3)临床表现 (4)理化检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期: 1.初期 2.激期 3.恢复期 4.后遗症期,1.初期: (1)临床表现: 神经兴奋性增高,(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夜啼、多汗等症,并可致枕部脱发而见枕秃。) (2)理化检查: 血生化改变轻微,骨骼X线摄片可无异常,2.激期: (1)临床表现: 骨骼头部:乒乓球感;方颅、臀形颅;囟门较大且闭合延 迟;乳牙萌出迟。 胸部:软骨串珠状;肋软沟;肋下缘外翻;鸡胸; 漏斗胸。 四肢: “手镯”及“脚镯”;开始行走后,(“O”型) 或(“X”型)腿,长骨可发生青枝骨折。 脊柱: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骨盆畸形 肌肉改变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部膨隆如蛙腹。 神经系统发育落后;,枕秃,O 形 腿,鸡胸,漏斗胸,尺桡骨远侧干骺端增宽,边缘不规则模糊,呈杯口状凹陷,骨骺轮廓模糊不清,后遗膝内翻,“O”形畸形。,(2)理化检查: X线:钙化带模糊,干骺端增宽,边缘呈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 血生化检查: .血钙、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30 .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3.恢复期: (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征改善; (2)理化检查:X线临时钙化带重现;生化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1)重症患儿遗留骨骼畸形。 (2)理化检查正常。,鉴别诊断 1.脑积水:前囟头颅进行性增大,且前囟饱满紧张,颅缝分离,两眼下视。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血T4下降、TSH升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脏腑辨证) 1.病在脾:除佝偻病一般表现外,面色欠华、纳呆、便溏、反复呼吸道感染。 2.病在肾:骨骼改变为主。,(二)治疗原则,总治则:调补脾肾,(三)分证论治,1.肺脾气虚(非特异神经精神症状+轻度骨骼改) 证候 常见多汗,烦躁不安、夜惊,发稀枕秃,囟门迟闭或开大,或形体虚胖,肌肉松软,纳呆,大便不实,或反复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软无力。 治法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2.脾虚肝旺 证候 烦躁,夜啼不宁,惊惕不安,甚者抽搐,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力,舌质淡,苔薄,脉细弦。 治法 健脾助运,平肝熄风 方药 益脾镇惊散加减。,3.肾精亏损(明显的骨骼改变) 证候 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骨串珠,手镯、足镯,甚至鸡胸、漏斗胸,龟背,O型或X型腿等,并伴有面白虚烦,多汗,四肢乏力,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 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方药 补肾地黄丸加减。,西医疗法 (1)预防: 维生素D 400IU,每日口服; 多晒太阳; 提倡母乳喂养,多食含维生素D 及钙磷丰富食物。 积极防治慢性疾病。,(2)治疗: 轻证:维生素D 每日20006 000IU 口服, 视临床和X线骨片改善情况于24周 后,改为维生素D预防量。 重症:肌肉注射维生素D3 30万IU,同时加钙剂 一月复查,痊愈改为口服预防量。,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