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临床毒物检验.ppt_第1页
课件:临床毒物检验.ppt_第2页
课件:临床毒物检验.ppt_第3页
课件:临床毒物检验.ppt_第4页
课件:临床毒物检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毒物检验,临检教研室 龚晓华,掌握:有机磷、酒精、砷、铅、一氧化碳中毒检测 熟悉:水杨酸、汞、铬、氰化物中毒检测 了解:其他毒物检测,本章教学要求:,2,第一节 概述,临床毒物学:是毒物学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分析人体体液和组织中的药物、金属和其他化学物质为人类健康服务。 临床毒物检验:以临床诊断为目的,对人体内体液或组织中的毒物成分进行分析。,3,一、有毒有机物,是指具有毒性、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能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生态食物链毒理学效应,对人类健康课产生长远危害和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C)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4,临床常见有毒有机物,5,二、临床药物,毒物和药物的概念是相对的,其中关键是剂量。任何药物一旦用过了量,都可称为毒物。 临床药物中毒:药剂量超过极量而引起的中毒 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免疫学方法,6,三、成瘾性物质,是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能使人成瘾的一类化学物,又称精神活性物质。 通常分为违禁性和非违禁性两种 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免疫学方法,7,四、有毒金属,是指那些有毒性的无机元素,少量就会引起人的功能损伤和器官改变。 把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有毒金属一般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等。类金属砷的生物毒性也很强。 检测方法:化学法、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8,第二节 临床毒物生化检验,一、有毒有机物,(一)鹅高毒肽,检测方法:HPLC-电喷雾离子化-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是首选方法 临床意义:诊断毒蘑菇中毒,9,10,11,(二)有机磷农药,中毒机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积聚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首选方法 临床意义:评估是否接触有机磷农药和是否中毒,12,13,14,胆碱酯酶(ChE) P185,Ch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的水解酶。一般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AChE)和假性胆碱脂酶(PChE)。真性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PChE又称血清胆碱酯酶。临床上测定的ChE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另外,含有有机磷的杀虫剂能抑制红细胞内的AChE和血清中的PChE。,15,(一)检测方法,丁酰硫代胆碱法,(二)参考区间,5000-12000U/L,16,(三)临床意义,1、有机磷和甲丙氨酯类杀虫剂中毒时,血清ChE活性明显降低,并与临床症状相一致。 2、评价肝细胞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慢性肝病,如肝炎、肝脓肿、肝硬化患者中,约有50%患者ChE活性降低。 3、羊水中AChE的测定可以用于神经管缺陷的产前诊断。,(三)苯,检测项目:苯、甲苯、乙苯、苯乙烯、二甲苯、苯酚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是首选方法 职业接触限(尿液):20mg/L 临床意义:评价芳香烃类物质对人体危害程度。,17,18,(四)三氯乙烯,检测项目:血液中三氯乙烯,尿液中三氯醋酸和三氯乙醇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是首选方法 职业接触限(尿液):三氯醋酸50mg/L 临床意义:三氯乙烯中毒的预防和诊断,19,20,二、临床药物中毒,(一)对乙酰氨基酚,检测项目:是一种常用的退热和止痛药物,中毒主要表现为药物性肝炎或爆发性肝衰。 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首选方法 参考区间:阴性,990umol/L为中毒 临床意义: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诊断,21,22,(二)水杨酸,检测项目:阿司匹林,称乙酰水杨酸,最小致死量为0.3-0.4g/Kg。水杨酸钠最小致死量为0.15g/Kg。 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首选方法 参考区间:轻度中毒 2.16-2.88mmol/L 中度中毒:2.88-4.22mmol/L 严重中毒:4.32mmol/L 临床意义:中毒的诊断,23,24,(三)吩噻嗪类,检测项目:分为三类,以氯丙嗪使用最广泛 检测方法:LC-MS是首选方法 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吩噻嗪类药物中毒的诊断和监测,25,26,(四)抗组胺类药物,检测项目: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检测方法:LC-MS是首选方法 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抗组胺药物中毒的诊断和监测,27,28,29,可编辑,三、成瘾性物质,(一)乙醇,检测项目:俗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饮酒后,乙醇很快通过胃和小肠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血液中酒精水平超过1000mg/L时,通常会引起明显的中毒。在体内,乙醇先经乙醇脱氢酶作用氧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生成醋酸,最后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29,31,32,检测方法,血液乙醇:气相色谱法、酶速率终点法、化学发光法、干化学法等。推荐方法为气相色谱法。 呼吸乙醇:运用氧化反应原理,在测试仪内置一种橙色的重铬酸钠(钾)氧化剂。该氧化剂会与被测者呼出的乙醇气体发生反应,产生绿色的醋酸物质。 唾液乙醇:利用酶学原理,将一定量的乙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以及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固定于试剂条上,产生颜色变化。,32,应用评价,酒精急性中毒可以使人丧命,慢性中毒会对消化、呼吸、神经等系统造成危害。 酒精成为“马路杀手”,我国规定: 酒后驾驶:血清酒精浓度20-80mg/mL 醉酒驾驶:血清酒精浓度80mg/mL 酒精滥用会导致酒精性肝病。检测指标:血清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DT)测定、转氨酶、GGT等。,33,(二)咖啡因,检测项目:咖啡因是一种植物生物碱,主要在肝脏代谢,最终经尿液排出体外。 检测方法:筛查采用免疫学方法,确认采用LC/MS-MS法 参考区间:毒性浓度50ug/mL, 治疗浓度3-15ug/mL,34,36,(三)苯丙胺,检测项目:也称安非他明,由化学方法合成。其甲基化产物甲基苯丙胺即为冰毒。 检测方法:筛查采用免疫学方法,确认采用GC-MS法,可用全血或尿液标本。 临床意义:预防和诊断苯丙胺中毒,36,(四)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检测项目:俗称摇头丸,是一种化学合成毒品,属苯丙胺类兴奋剂。 检测方法:筛查采用免疫学方法,确认采用GC-MS法,均采用尿液标本。 临床意义:预防和诊断MDMA中毒,37,(五)大麻素,检测项目:是从印度大麻里发现的一组萜酚类化合物,大麻素类似成分以四氢大麻酚为主。 检测方法:筛查采用免疫学方法,确认采用GC-MS法,均采用尿液标本。 临床意义:预防和诊断大麻中毒,38,四、有毒金属,(一)砷,检测项目:是一种有毒的类金属,砒霜(三氧化二砷)是一种被我们熟知的砷化物。砷及其化合物入血后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分布在肾、肝、脾、肌肉等处。砷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砷对细胞中的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破坏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引起组织损害和机体障碍。,39,检测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首选 参考区间:血液 2-23ug/L 尿液 0-50ug/L 临床意义: (1)砷中毒:三氧化二砷经口服0.01-0.05g即可中毒,0.06-0.2g即可致死,在含砷化氢1mg/L的空气中,呼吸5-10分钟可发生致命性中毒。 (2)砷缺乏:主要表现为生长抑制和生殖异常。,40,(二)铅,检测项目: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很少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理想血浓度是零,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排泄大部分经肾脏随尿液排出。铅中毒的机制是卟啉代谢紊乱,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41,43,检测方法:原子荧光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环境接触限值:血液 0-190ug/L 尿液 50ug/L 临床意义:铅中毒的预防和诊断,43,(三)汞,检测项目:俗称水银,是银白色液态金属。汞及汞化合物只要以蒸汽和粉尘形式通过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侵入人体,主要分布在脑、肾。排泄主要经肾由尿排出,粪便也是重要途径。作用机制是汞与酶的巯基结合,使酶活性丧失,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而出现中毒症状。,44,46,检测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首选 环境接触限值:血液 0-14.9ug/L 尿液 5ug/g肌酐 临床意义:可监控暴露于汞环境时体内的汞水平,防止汞中毒的发生和发展。,46,(四)铬,检测项目:铬广泛存在于身体各组织,以肌肉、肺、肾、肝和胰腺含量最高。可经口、呼吸道、皮肤及肠道吸收,入血后与转铁蛋白结合运至肝脏及全身,组织中铬含量是血铬的10-100倍。主要由尿中排出。主要生理功能是在糖和脂肪代谢中起作用。,47,检测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首选 参考区间:血清:2-3nmol/L; 全血(肝素抗凝):14-538nmol/L 红细胞:384-692nmol/L 24小时尿:1.9-38.4nmol/d,48,临床意义: (1)铬中毒:急性和慢性铬中毒,还见于肾透析患者 (2)铬缺乏:主要是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高血糖、高血脂,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生长停滞、AS、冠心病和神经系统损伤。,49,五、致细胞低氧物,(一)一氧化碳,检测项目: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O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CO与Hb的亲和力比O2与Hb的亲和力高200-300倍,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Hb失去携带O2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缺氧;高浓度的CO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离子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造成组织窒息,50,52,检测方法:测压法、加碱法、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气相色谱法 参考区间:正常人 HbCO : 5%-10% 轻度中毒:10%,中度中毒:30% 重度中毒:50% 临床意义:CO中毒的诊断和治疗,52,(二)氰化物,检测项目:特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其中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三键相连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