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引言:掌握理论的意义 1.可以使人对许多具体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入地理解 例如“癫痫发作”实验,如果把这一研究和“场论”、“社会作用力论”联系起来,其理解的深度就大不一样 又如“模拟监狱”实验,把它与角色理论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则会进入新的境界。 2.可以对后续研究或行为起定向或参照作 3.推动理论的更新与发展,一、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1.S-R理论 E.L.Thorndike(1874-1949)的试误说: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B.F.Skinner(1904-1990)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反射学说与强化学说 2.模仿论(Imitational theory)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Z.E.Miller和J.Dollard在里程碑式的论文社会学习与模仿(1941)中提到,模仿可以通过延伸S-R关系与强化概念来加以理解。他们认为人类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都可以通过一般学习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模仿也是习得的,它在解释儿童学会社会行为和谈论时占有中心位置。模仿在维持纪律和遵从社会规范方面亦颇为重要。 儿童很小时就会模仿家长的某些动作、言语,当这种行为受到奖赏,就会继续扩大仿效的领域,所以模仿反应也是一种泛化现象(D.Baer and J.Sherman,1964;Baer、Peterson and Sherman,1967)。 后来,这个理论也被用来解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挫折-侵犯,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等现象。,3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 theory),沿着Skinner、Miller和Dollard指出的方向,A.Bandura(1963)等人提出和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的贡献:把学习过程中的获得(acquisition)和执行(performance)加以区别;发展了“强化”的概念(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Bandura还提出了环境、人和行为三者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二、社会交换理论(P85-87),此理论是由G.C.Homans(1958)等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认为:(1)客观上存有适于有机体的规律,如动物与人有寻求最大奖赏、快乐及尽少付出代价、避免痛苦的倾向。因此,人的特定行动受奖越多,就越会表现出这种行为;但奖赏过多,也会使人感到餍足,其价值相对减小,这种行动也会减少。 (2)人的社会行为除服从这种规律外,还服从社会交换规律。社会交换类似商品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商人的行为宗旨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如果产品销售收入(报酬)一成本0就会有利润,于是这种商业行为便会继续下去,否则就会中止。,社会心理学中所讲的社会交换是指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交换。这里的报酬与成本不限于物质财富,成本可能是体力与时间的消耗、放弃享受、忍受惩罚和精神压力等,报酬也可能是心理财富(如精神上的奖励、享受或安慰等)与社会财富(如获得身份、地位与声望等)。如果一个人以行动带给别人以好处,并迫使对方做出互惠的行动,造成一种公平的关系和相互获益,那么这种相互作用的行为与关系就会得到继续与发展,否则就会减少、疏淡或停止。J.Thibaut和H.kelky(1959)还认为,人们彼此接近时,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这种交往行为和关系便会保持下去;如果一方感到得不偿失,这种接近行为和关系就难以持续。这里也都涉及报酬(reward)一代价(cost)=后果(outcome-)这一公式的适用性。如果双方所得的后果都是正的,关系将持续;如果双方或一方所得的后果是负的,关系将出现问题。,特别关注:公平分配原则与公平理论,由此也引出了分配公平原则(principl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并为J.S.Adams(1965)和E.Waister(1978)等发展为公平理论(equity theories)。它认为,每人所得到收益(报酬)与他的投入(代价)遵循一定的比例,即收益越多,投入也越高。但在双方交往中,人若发现自己的收益与自己的投入之比与对方两者之比大致相同,则会认为实现了公平分配,心理上就比较平衡,交往也会继续。如果,他发现自己两者之比低于对方,则会产生抱怨或愤怒等消极情绪,并会采取行动(如减少投入)或中断交往;如果他发现自己两者之比远高于他所应得的或别人的,则会体验到内疚感,于是也会设法采取补偿行为,如将多得的拿出一部分付给对方或充公益之用,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尽管社会交换理论也和整个刺激一反应理论一样忽视中介心理过程的探讨,且不像社会学习论有系统的实验证据,其理论本身把人看得过于实惠,似乎更多地只适用于私有观念较重的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情况,但由此引出的人际相倚作用理论,对策与决策研究、社会比较的探讨, 引起了当代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三、认知理论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格式塔的理论(Gestalt theory)是1912年在德国问世的,强调从整体和关系的角度研究心理和行为。它最初侧重于研究知觉现象(如似动现象、对象与背景、常性、定势等),接着又考察动物的顿悟(insight)学习与人的创造性思维,后来又提出“心理物理场”的概念去研究社会行为和人格问题。或说,它是从“整体不决定于部分,而部分却决定于整体”这个公式出发,把完形的观点广泛地运用于心理学全野的理论体系,而它的着眼点是认知(cognition),即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核心是认知问题。因此,它也成为对当代认知心理学最有影响的学派。早期代表有M.Wertheimer(1880-1943)、W.Kohler(1887-1967)和K.Koffka(1886-1941)等。,格式塔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它是通过心理物理场(psychophysical field)、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integration)而作出的。什么是心理物理场?在Koffka看来,心理物理场包括环境与自我两个方面。环境可分为地理环境与行为环境,前者是实际的环境,后者是指意想中环境,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比如,覆盖着冰雪的湖面是地理环境,但夜骑者竟把它看成是可以行走的平原,从而驰骋而过,知情后才感害怕;又如一片平原上的小丘(地理环境)常被侵略者当作是埋地雷或有陷阱的伪装地(行为环境),因而踌躇不前或绕弯而行,后面的行为都是依据行为环境(而不是地理环境)而发生的。而自我则是一个人以自己为中心,跟个人的需要、希望、认知、情绪与态度等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人格系统。不同的人在同一地理环境中往往采取不同的行动,这取决于他们的行为环境与自我两方面力量的交互作用,或称作“对象一自我”的关系。,Koffka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举过一个例子:两个人在路上行走遇到一个暴徒,地理环境相同,而采取了不同的行动。一位是文弱的作家,他通过面相(physiognomy)在心理物理场中出现了一个可畏的对象或有威胁性的行为环境,同时在自我中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懦弱的人,如果抵抗就会吃亏,由于这两种应力的交互作用,产生了负诱发力,于是他出现了回避意向和采取逃走行为。而另一位是个拳师,他则给对方迎头一击,因为在他的心理物理场中,自我是一个魁伟有力的人,其行为环境是遇到了一个不堪一击的小人物和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局面,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正诱发力。,2019/8/24,11,可编辑,视窗2-1 场论与群体动力学,应用格式塔原理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著名人物是K.Lewin(1890-1947)。Lewin认为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它在外部环境的包围与影响下存在着一个由E和P构成的心理生活空间,这个心理生活空间是一个心理动力场。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外部环境通过人的自我状态(P)和心理环境(E)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心理动力场而发生的。即:B=fP,E=f(LSP),即行为是环境与人的函数,或说是心理生活空间的函数。也就是说,行为既受到个体特征(如能力、人格、遗传素质等)的影响,也受到个体所感知的社会环境的影响。,Lewin把上述公式加以推广来对群体过程进行研究。他把P看成是许多人,把E理解为准社会的心理环境,这样就构成了群体的生活空间。由于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交互作用,群体为满足共同的需要也在寻求与确定各种准社会的目标,于是便会出现各种能量的汇聚、冲突、平衡与失衡以及群体行为的趋向和拒斥等现象,即群体的心理动力场。个人在群体中生活,其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空间(LSP),而且也受群体心理动力场(如人际关系、群体决策、舆论、气氛等)的制约。,从1939年起,Lewin先后对群体中的动力现象,如领导与群体生活、社会风气与侵犯行为等现象开展实验研究,并把它称之为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群体动力学基于整体比部分重要的观点,认为群体作为一种由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互不相干的个体。一个已经建立的群体(团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价值标准,因此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纽带把各个成员凝聚在一起,使个体的动机和群体的目标混为一体,所以,引起群体变化而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习惯比直接一个个地去改变个体要容易得多;只要群体价值观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群体标准来改变原有的主见。,Lewin及其同事还通过实验,试图既能解决社会问题又能印证其理论。比如,1947年,进行“群体决策与社会改变”的实验:因战时物资缺乏为动员人们少食牛肉多食牛内脏,他把家庭主妇分为六组,前三组采用专家演讲与说服法由个人自愿执行,后三组采用群体讨论,并要求作出执行的决策,使其改变饮食习惯。结果,未组成群体的主妇们只有3%的人发生了行为的改变,而经过群体讨论的主妇们却有32%的人改变了态度与饮食习惯。这说明参与群体的主妇比分散的主妇拥有较大主动性,有较多执行决议的义务感,感受到较大的群体压力,经反复讨论对问题的性质有较多的了解。,1940年他在“领导与群体生活”的实验中使三个8岁儿童群体的领导人分别采取民主、专制与放任的领导方式,发现三组的气氛与孩子的侵犯行为的数量不同;如果把一个孩子从专制型群体转入民主型群体,其攻击行为很快会减少,反之,若把一个孩子从民主型群体转入专制型的群体,其攻击行为也会迅速增多。上述实验不仅说明群体对个体有更大影响力,而且也说明群体内各种力量与因素的互动作用,并决定着群体运作的方式与方向。Lewin于1945年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创建了“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从而推动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特别是群体心理研究领域的发展。,特别关注:认知相符理论(cognitive consistence theory),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上世纪五十年代,W.J.McGuire首先提出认知相符的概念。他认为人有一种动力倾向性,其信念、观点或态度与其他观点或行为有矛盾,只要他意识到,他就会自发地去调整自己原来的观点,去与正常逻辑关系相符。 在这一共同思想的基础上,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展开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统称为认知相符理论。包括:认知不协调理论(L.Festinger,1957);平衡理论(F.Heider,1958;T.Newcomb,1961);归因理论(H.H.Kelley,1967)等等。,视窗2-2 认知情感相符理论,“认知情感相符”理论由R.P.Abelson和M.J.Rosenbery(1958,1960)提出。它主张人们总是试图使其认知与情感相符。Rosenberg给这种主张提供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有争议的证据。研究者先从白人被试那里获知他们对黑人、对种族隔离以及对黑人与白人关系方面全部问题的态度的综合陈述,而后对他们进行催眠,并告诉他们对黑人进入他们社区已有的与先前相反的态度。这就是说研究者在催眠中改变了被试对种族合居的感情。有趣的是,被试从催眠中醒来后,他们有关种族合居的认知紧随催眠中发生的情感而产生戏剧性的变化。(Rosenbery,1960) 看来,正如认知相符理论所预言的,一旦感情发生变化,减少不和谐的压力就会导致各种认知上的变化 。,课外阅读:巴伦:社会心理学P129-140,注意: 心境依赖性记忆与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区别。 为什么情绪低落或痛苦时,我们更容易沉沦?,四、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K.Horney(1885-1952)的文化因素说 Horney认为,人的行为与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本能驱力,而是人在充满敌对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安全的需要,个体行为仅仅是对引起他恐惧的环境的一种反应,其性格的形成是以环境为基础的。她进一步指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着疏离、惧怕、敌视和怨恨的感觉,使人产生一种孤立无援的失落感,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焦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造价咨询实务考试(3D扫描技术在造价复核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化妆品行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农业行业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交通行业城市交通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航空航天行业空中交通管理技术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网约车平台司机准入审核不严整治考核试卷
- 2025年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平台经济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金融监管法规实务应用考核试卷
- 智能工厂库存优化系统规划与设计考核试卷
- 2025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2人(第三批)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某证券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建立方案
- MBEC项目管理标准手册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GB/T 6144-1985合成切削液
- GB/T 13277.4-2015压缩空气第4部分:固体颗粒测量方法
- 人保财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条款
- 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课件
- 《有效沟通与实用写作教程》课件-(11)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检测卷(二)
- IEC61850入门ppt课件
- 钣金车间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