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糖尿病肾病DiabeicNehroahy.ppt_第1页
课件:糖尿病肾病DiabeicNehroahy.ppt_第2页
课件:糖尿病肾病DiabeicNehroahy.ppt_第3页
课件:糖尿病肾病DiabeicNehroahy.ppt_第4页
课件:糖尿病肾病DiabeicNehroahy.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 尿 病 肾 病 Diabetic Nephropathy,WHO Report 1997.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Geneva 1997,Estimated prevalence (millions),1995,2000,2025,0,10,20,30,40,50,60,70,80,Africa,America,Europe,Southeast Asia,Estimate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in world regions,50,100,World,150,200,250,300,350,流 行 病 学,糖尿病肾病约占糖尿病的 1/3 新诊断的ESRD中糖尿病肾病接近一半 USRDS 2000 Annual Data Report 在 2001年, 41,312 位糖尿病患者因合并终末期肾病开始接受治疗 2001年用于治疗肾衰的花费是$228 亿,Incidence Rates of Reported ESRD by Primary Diagnosis,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USRDS) 2000 Annual Data Report WWW.USRDS.ORG,Diabetes 50%,Hypertension 27%,Glomerulonephritis 13%,Other 10%,Primary Diagnoses for Patients Who Start Dialysis,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USRDS) 2000 Annual Data Report WWW.USRDS.ORG,流 行 病 学,致ESRD病因中糖尿病所占比例 中国 5% 台湾 26% 日本 28%,评估流行病学中存在的问题,既往T2DM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部分患者被归为T1DM 接受了肾移植治疗的T2DM患者中25%患其他慢性肾病 (原有肾病基础者,DM加快其肾病进程),T2DM患者致ESRD升高的可能原因,T2DM患病率高(部分原因是由于人口年龄) 糖尿病诊断延迟 高血糖、高血压控制不理想 心血管死亡率减低,病人生存时间延长 转诊至肾专科医生的比例增高,DN病因及发病机理,多因素综合作用 糖代谢异常 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胞因子的作用 基因背景,发病机理-基因背景,致病基因 易感基因 ACE基因DD型和GLUT1基因XBa-I(-)等位基因与中国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明显相关 不同基因背景导致的钠-锂反转运体活性异常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发病机理-糖代谢异常,多元醇(山梨醇)代谢通路的激活 蛋白激酶C(PKC)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发病机理-血流动力学改变,全身高血压影响 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病机理-细胞因子的作用(1),肾小球血流动力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 细胞肥大 转化生长因子(TGF-)、IGF-1 细胞外基质代谢 TGF-、IGF-1、PDGF,发病机理-细胞因子的作用(2),细胞增殖 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胰岛素信号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TNF-)、IGF-1 细胞凋亡 TNF-、TGF-1,发病机理-TGF-1,TGF-1为细胞因子网络中的核心因子 促使肾脏细胞肥大 增加系膜细胞胞外基质产生;增加基质降解酶抑制物活性、抑制基质降解酶合成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Role of Angiotensin II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Adhesion molecules Chemotactic factors Cell growth Apoptosis TGF-, CTGF PAI-1, Glomerular capillary pressure Single nephron GFR,Macrophage infiltration,Angiotensin II,Mechanical stress Mesangial changes Oxidative stress Proteinuria NF-B activation,Glomerulosclerosis &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Renal disease,Nephron loss,Adapted from Berk B. 2001.,,Angiotensin II: Role in Renal Injury,Angiotensin II,AT1R,AT2R,NF-B,TNFR1,TNFR2,Angiotensinogen,Fibroblasts,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Matrix,FIBROSIS,Inflammation,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Tubule cells,TNF-,+,+,Profibrotic cytokines,,Ang-致DN的可能机制,糖尿病肾病(DN)的自然病程,DN病程中的主要特点是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改变 Mogensen曾根据T1DM的病理生理过程将DN分为5期,它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T2DM,糖尿病肾病期-高功能/肾肥大期,肾脏肥大,RBF、GFR增加 1型 GFR增加20%40% 2型 GFR增加15%(Pima Indian),可能与年龄有关 尿蛋白排泄率正常,应激时(运动、血糖控制不良、发热、高血压)增加 血压正常 胰岛素治疗后,肾脏肥大、高灌注、高GFR可逆转 1型糖尿病GFR150170ml/min者易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期-正常白蛋白尿期,GFR正常或增高 尿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剧烈运动后可增高 病程大于2年者运动后UAE可明显增加 病程小于2年者UAE无明显增加 血压正常 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糖尿病肾病期-早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10年以上进入早期糖尿病肾病 固定的微量白蛋白尿(尿AER30mg/24h或20g/min) 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系膜基质增宽(最有意义),小动脉壁玻璃样变 GFR升高或正常 血压可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140/90mmHg),夜间血压不降 57年后进入第期,糖尿病肾病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1),糖尿病15年后 大量白蛋白尿,尿AER300mg/24h或蛋白尿500mg/24h 血压升高 肾组织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GFR降低,血肌酐仍正常,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糖尿病肾病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2),经4-6年后发展至晚期糖尿病肾病(期) 肾综水平的蛋白尿 明显高血压 肾功能减退速度受血压高和蛋白尿程度影响 未经治疗者,GFR下降速度约10-12ml/min/year 纠正代谢紊乱和降压治疗后,GFR下降速度约5.3- 5.7ml/min/year,糖尿病肾病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再经13年发展至ESRD 由于肾小球闭锁,尿蛋白可减少,糖尿病肾病伴其他表现(1),肾动脉狭窄(加速型动脉粥样硬化)恶性高血压,应用ACEI后发生ARF 泌尿系反复细菌和真菌感染,可并发肾乳头坏死、肾内或肾周围脓肿 尿潴留(梗阻性肾病、糖尿病性膀胱病变、前列腺肥大),糖尿病肾病伴其他表现(2),高钾血症 型肾小管酸中毒:易发生于原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人,由于低肾素、低醛固醛血症或酮固酮对远端肾小管泌钾部位的作用障碍 容量缺失、ACEI、肝素、NSAID、-B、储钾利尿剂可导致严重高钾血症,糖尿病肾病伴其他表现(3),并发急性肾衰 尿路感染、肾乳头坏死 梗阻性肾病 造影剂肾病: 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者发生率为100% ACEI ,NSAID 血容量、滥用利尿剂、胃肠麻痹致呕吐、自主神经障碍致腹泻、高血压、心力衰竭,功能改变 GFR 可逆性白蛋白尿 肾体积,结构改变 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系膜扩张,DN的自然病程,DN的病理,DN早期(、期,临床静止期) 期 GFR、不伴或极少有肾结构改变 期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扩张 DN临床期 ( 期) 肾结构和功能改变可能被逆转 系膜基质扩张进展、毛细血管腔闭塞形成结节(Kimmelstiel-Wilson)和弥散性肾小球硬化,DN的病理,DN临床晚期(、期) 肾结构和功能改变不可被逆转? 入、出球动脉受累和细胞外蛋白及IgG沉积增多,2019/8/30,34,可编辑,GBM THICKENING MESANGIAL SCLEROIS - DIFFUSE - NODULAR(KWL) FIBRIN CAP/CAPULAR DROP,ARTERIOLAR HYALINOSIS INTERSTITIAL FIBROSIS ISHEAMIC CHANGES PYELONEPHRITIC CHANGES.,DN的病理,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1),DN期 99TC-DTPA(99锝-二乙三胺五乙酸)一次性静脉注射法测定GFR DN期 肾活检是最可靠的方法(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 DN期 微量白蛋白尿(24小时尿mg/24h、阶段尿g/min、随机尿g/ mg肌酐),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2),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作为检测微量白蛋白尿的筛选方法 微量白蛋白尿可以是高血压的表现 30%的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可没有视网膜病变 20%糖尿病肾病病人可同时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糖尿病病人有白蛋白尿而无视网膜病变者应作肾活检 、期糖尿病肾病伴有红细胞管型、白细胞或白细胞管型者需除外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HIV相关性肾病,亦需肾活检,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肾活检的指征,病史小于5年 肾炎性沉积物(异型红细胞、棘红细胞、各种管型、部分为红细胞成分) 无糖尿病肾病史 蛋白尿快速增加(数周内) 蛋白尿5g/24h 有蛋白尿但无视网膜或周围神经病变 不伴蛋白尿但肾功能下降 不明原因的肾功能快速减退,影响糖尿病肾病自然病程的因素,年龄、性别 糖尿病病程 基因(家族和种族) 代谢紊乱的控制 血压 吸烟 蛋白质摄入量 血脂异常 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防治,DN防治措施 控制高血糖 治疗高血压 饮食疗法 保护肾功能(包括减肥、戒烟、纠正血脂紊乱等),控制高血糖,DCCT 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初级预防中可使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降低34%,但仍有16%的病人发生微量白蛋白尿,这些病人血糖控制仍不理想(15030mg/dl),未达到126mg/dl,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UKPDS 严格控制高血糖能使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降低33%,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DN的发生,% relative risk reduction,P=0.03,P0.01,P0.01,P=0.05,P=0.02,UKPDS Group. Lancet. 1998;352:837-853.,,UKPDS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for Intensive vs Less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Over 10 years, HbA1c was 7.0% (6.2-8.2) in the intensive group (n=2,729) compared with 7.9% (6.9-8.8)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n=1,138).,控制高血压(1),1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多系潜在的糖尿病肾病所致,通常在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后开始逐渐升高 2型糖尿病中约1/3患者在糖尿病诊断之时已有高血压,可能与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或其他继发性因素如肾血管疾患等有关,控制高血压(2),1型糖尿病 收缩压140mmHg,肾功能下降速度为每年6% 收缩压140mmHg,肾功能下降速度为每年1% 2型糖尿病 收缩压140mmHg,肾功能下降速度为每年13.5% 收缩压140mmHg,肾功能下降速度为每年1%,控制高血压(3),高血压促进DN进展的机制 肾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紊乱致肾小球高压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对Ang反应性下降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平滑肌本身GLUT4转位异常,血压轻度升高即可发生严重高滤过,控制高血压(4),UKPDS:严格降压比强化降糖的意义更大 严格控制高血压能明显减少DN患者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控制高血压-降压目标(1),200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 * 尿蛋白1g/d,BP125/75mmHg * 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g/d,BP130/80 mmHg,控制高血压-降压目标(2),美国JNC-:BP130/80 mmHg 2004年ADA降压目标: 对年龄18岁的非妊娠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初步目标是将血压降低并维持在130/80mmHg以下 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且收缩压180mmHg者,治疗的初步目标是按阶段逐步降低收缩压,若达到初步目标且病人能很好耐受,也可以进一步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控制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首选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 钙通道拮抗剂CCBs 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 其他,ACEI作用机制,ACEI可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产生及抑制缓激肽降解来扩张出球动脉,降低肾内压力,从而减轻肾小球损伤 抑制肾组织局部多种细胞因子如PDGF、TGF-1产生 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减少肾小球滤过膜孔径,改善滤过膜电荷分布,减少蛋白尿及尿蛋白排泄对肾小管间质的损伤,血管紧张素与AT1R、AT2R,血管紧张素,血管收缩 醛固酮分泌 水、钠潴留 刺激细胞生长 对抗细胞凋亡 促进纤维化 促进血栓形成 促氧化作用,血管舒张 抑制细胞生长 促进细胞凋亡 促进NO的产生和释放 抑制组织重构 ?纤维化 ?血栓形成 ?氧化还原作用,AT1R,AT2R,糖尿病伴高血压首选药物-ACEI、ARB,降压同时对血糖、血脂均有益处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肾脏保护 IDNT、RENNAL等研究证实:可预防、减少蛋白尿及延缓肾功能减退速度 心脏保护?,ACEI、ARB肾脏保护机制,血流动力学效应 降低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 非血流动力学效应 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性及减少肾脏细胞外基质积聚,ACEI在2型糖尿病的 样本 蛋白尿 GFR下降 ESRD危险性 研究(随访期1 Yr) 总量 减少 减少 下降* Ravid et al Ann Int Med 1993 94 有 有 没有 Lebovitz et al Kid Int 1994 121 有 有 没有 Bakris et al Kid Int 1996 52 有 有 没有 Ahmad et al Diab Care 1996 103 有 有 没有 Nielsen et al Diabetes 1997 43 有 有 没有 UKPDS et al Br Med J 1998 758 有 有 没有 Fogari et al J Hum Hypertens 1999 107 有 有 没有 ABCD Diab Care 2000 470 有 有 没有 Ruggenenti et al (REIN) 352(27)* 没有 有 有* Am J Kid Dis 2000 MICRO-HOPE* Lancet 2000 3577 有 没有 有* sAIPRI Maschio et al N Engl J Med 1996 504 有 有 有,* 终末期肾病的危险性下降 (肾移植或透析) * 352名患者中只有27位 (8%)是 2型糖尿病患者 * 研究中雷米普利与安慰剂相比肾透析的危险性没有减少 (p = 0.70),ACEI对2型糖尿病是否可明显降低ESRD的危险?,ARBs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研究 (ASH 2001),2004年ADA治疗指南(一),1. ACE抑制剂和ARBs可用于治疗白蛋白尿/肾病: l 对有高血压的1型糖尿病伴不同程度白蛋白尿患者,ACE抑制剂能延缓肾病进程。(A) l 对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ACE抑制剂和ARBs均显示能延缓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A) l 2型糖尿病有高血压、大量白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者(Scr1.5mg/dl),ARBs能延缓肾病进程。(A) 2. 如其中一类药物不能耐受,可换用另一类药物。(E),2004年ADA治疗指南(二),3. 有关减缓肾病进展方面,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抑制剂用于初始治疗与安慰剂相比无明显效果;在肾病中使用应限于已用ACE抑制剂或ARBs治疗而需要进一步降低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