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242.3-201X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第3部分沸腾钢和.(征求意见稿).pdf_第1页
GBT24242.3-201X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第3部分沸腾钢和.(征求意见稿).pdf_第2页
GBT24242.3-201X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第3部分沸腾钢和.(征求意见稿).pdf_第3页
GBT24242.3-201X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第3部分沸腾钢和.(征求意见稿).pdf_第4页
GBT24242.3-201X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第3部分沸腾钢和.(征求意见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77.140.60 H 4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24242.3201X 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第 3 部分:沸腾钢和 沸腾钢替代品低碳钢盘条 Non-alloy steel wire rods for conversion to wirePart 3: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rimmed and rimmed-substitute, low carbon steel wire rod (ISO 16120-3:201X, MOD) (征求意见稿) 2010-5-27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GB/T 24242.3201X I 前 言 GB/T 24242制丝用非合金盘条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一般用途盘条 第3部分:沸腾钢和沸腾钢替代品低碳钢盘条 第4部分:特殊用途盘条 本部分为GB/T 24242的第3部分,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6120-3:201X(DS 稿)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第3部分:沸腾钢和沸腾钢替代品低碳钢盘条(英文版)。 本部分与ISO 16120-3:201X(DS稿)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规范性引用文件转为引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将盘条的一般要求引用GB/T 24242.1-2009的要求; 沸腾钢替代品盘条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调整为引用GB/T 222; 暂保留规定经供需双方协商,可降低C3D1、C4D1牌号Al含量的上限值。 非金属夹杂物检测方法标准调整为引用GB/T 10561; 暂保留根据需方要求并经供需双方协商可进行晶粒度检验的要求; 将原内部缺陷及表面质量、 表面缺陷允许深度两个条款合并为现行国家标准习惯的表面质量条 款,并对部分缺陷名称做了调整。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和GB/T 20000.2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于201X年X月首次发布。 GB/T 24242.3201X 1 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第 3 部分:沸腾钢和沸腾钢替代品低碳钢盘条 1 范围 GB/T 24242的本部分规定了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中的沸腾钢和沸腾钢替代品低碳钢盘条的尺寸、 外 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订货内容、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等。 本部分适用于拉拔或冷轧钢丝用具有高延性的低碳、 低硅沸腾钢非合金钢盘条以及沸腾钢替代品非 合金钢盘条(以下简称盘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5 钢铁 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5-2008,ISO 4829-1:1996、ISO 4829-2:1998,MOD) GB/T 223.11 钢铁及合金 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GB/T 223.11-2008,ISO 4937:1986,MOD) GB/T 223.1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量 GB/T 223.1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铜量 GB/T 223.23 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度法测定量 GB/T 223.26 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度法 GB/T 223.3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蒸馏分离-靛酚蓝光度法测定氮量 GB/T 223.59 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223.6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 223.6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 (钾) 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 223.63-1998, ISO 629,NEQ) GB/T 223.6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 GB/T 223.7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非化合碳含量的测定 GB/T 228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ISO 6892:1998,EQV) GB/T 2101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2975-1998,ISO 377:1997,EQV) 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 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 1056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561-2005,ISO 4967:1998,IDT) GB/T 14981 热轧圆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4981-2009,ISO 16124:2004,MOD) GB/T 20066 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 20066-2006,ISO 14284:1996,IDT) GB/T 24242.3201X 2 GB/T 20123 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 20213-2006,ISO 15350:2000,IDT) GB/T 24242.1-2009 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24242.1-2009,ISO 16120:2001,MOD) YB/T 081 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据的判定原则 3 术语和牌号表示方法 3.1 沸腾钢替代品(rimmed substitute) 拉拔和成形性能与沸腾钢相当的连铸钢,它能替代沸腾钢使用。 3.2 牌号表示方法 盘条的牌号由Carbon、Drawn英文首字母和平均含碳量、用途分类三部分组成。例如C2D1。 其中:X平均碳含量; C、D分别为Carbon、Drawing的第一个字母; 1代表沸腾钢和沸腾钢替代品。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盘条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订货内容、冶炼方法、交货状态、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 质量证明书等一般要求应符合GB/T 24242.1的规定。 4.2 牌号和化学成分 4.2.1 盘条的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4.2.2 沸腾钢替代品盘条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222 的规定。 4.2.3 除冶炼所需元素外,表 1 中未列入的各元素未经需方同意不得有意加入钢中。 4.2.4 铬、镍、铜含量的总和满足如下关系: C2D1钢:Cr+Ni+Cu0.25%;C3D1钢:Cr+Ni+Cu0.30%;C4D1钢:Cr+Ni+Cu0.35%。 4.2.5 经供需双方协商,可降低 C3D1、C4D1 牌号 Al 含量的上限值。 4.2.6 经供需双方协商,可降低 Si 含量的上限值。 表1 盘条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牌 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Si Mn P S Cr Ni Mo Cu Al N C2D1 0.03 0.05 0.100.35 0.020 0.0200.10 0.10 0.03 0.10 0.01 0.007 C3D1 0.05 0.05 0.200.40 0.025 0.0250.10 0.10 0.03 0.15 0.05 C4D1 0.06 0.10 0.200.45 0.025 0.0250.15 0.15 0.03 0.15 0.05 GB/T 24242.3201X 3 4.3 力学性能 盘条应进行力学性能检验,除非在订货时另有规定,5.5mm及以上规格的盘条,其最大抗拉强度应 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盘条的力学性能要求 牌号 抗拉强度 Rm /MPa C2D1 360 C3D1 390 C4D1 供需双方协商 4.4 非金属夹杂物 盘条应进行非金属夹杂物检验,非金属夹杂物的级别按GB/T 10561进行评定,合格级别由供需双方 协商确定。 4.5 晶粒度 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可进行奥氏体晶粒度检验,具体允许级别在订货时商定。 4.6 表面质量 4.6.1 盘条应将头尾有害缺陷部分切除,其截面不得有缩孔、分层及夹杂。 4.6.2 盘条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折叠、耳子、结疤等有害缺陷,允许有压痕及局部的凸块、划 痕、麻面,其深度或高度(从实际尺寸算起,即由产品实际表面沿径向测量所得尺寸)、长度不得超过表 3 规定的范围。其深度和长度的测量方法采用目视法或本标准附录 A 中的金相法。仲裁时采用金相法。 4.6.3 盘条不得有影响后续加工和最终使用的擦伤存在(擦伤包括盘卷之间、盘卷与地面之间以及盘 卷在装运、堆垛过程中与机械设备之间的擦伤三类)。擦伤的可接收级别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机械损 伤的图示说明见本标准附录 B。 表3 盘条表面缺陷最大允许值 盘条公称直径D/mm 表面缺陷最大允许深度 a/mm 表面缺陷最大允许长度 a/mm 513 0.20 0.25 1330 0.25 0.30 5 试验方法 盘条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及部位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盘条取样、检验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 取样方法及部位 试验方法 1 化学成分 1/炉 GB/T 20066 GB/T 223(仲裁) 、GB/T 4336 2 拉伸试验 2/批 GB/T 2975、不同根盘条 GB/T 228 3 晶粒度 2/批 不同根盘条 GB/T 6394 4 非金属夹杂物 2/批 不同根盘条 GB/T 10561 GB/T 24242.3201X 4 表 4(续) 序号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 取样方法及部位 试验方法 5 外形尺寸 逐盘 千分尺、游标卡尺 6 表面质量 逐盘 目测、金相法(本部分附录 A) 、 本部分附录 B 2001 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GB/T 24242.3201X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表面缺陷的测量 注:本附录等同采用ISO 16120-1:201X(DS稿)的附录B。 A.1 概述 本附录介绍了采用微观方法测定和评估如下条款中描述的表面缺陷。适用于GB/T 24242.3和GB/T 24242.4涉及的所有钢种。 A.2 术语及定义 表面缺陷指的是盘条表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可测量的缺陷。 A.3 总则 此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盘条经浸蚀的抛光截面上的表面缺陷。 A.4 试样的准备 A.4.1 切取试样 待检查表面应为横向截面。 A.4.2 抛光 在分等级的金刚砂纸上逐级对试样进行研磨,用细金刚石研膏进行抛光。在抛光成镜面后,将试样 用清水小心冲洗、用酒精擦拭并干燥。 A.4.3 浸蚀 可在浸蚀过或未经浸蚀的试样上进行检查。如需浸蚀,浸蚀溶液采用100ml乙醇中含2ml硝酸( =1.33g/ml)的硝酸酒精溶液。在室温下对抛光表面进行浸蚀,时间至少为10秒直至表面被清晰地浸蚀。 浸蚀后,试样表面用酒精擦拭并干燥。 A.4.4 表面缺陷深度的评定 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到约为试样直径或缺陷深度时观察试样表面。应观察试样的整个周围。 A.4.5 检查结果的报告 检查结果用两种形式进行报告,即“径向深度”或“实际长度”。 径向深度 径向深度指的是缺陷根部与盘条表面之间的沿着半径方向的径向距离,如图A.1所示。 GB/T 24242.3201X 6 实际长度 实际长度指的是缺陷从表面破坏点算起至缺陷末尾点两点之间的距离,见图A.2。在缺陷是非线性 的情况下,理论上将缺陷分成若干个线性部分,然后对每一段的长度进行加和,见图A.3。 图A.1 第一种情况下表面缺陷的测量 图A.2 第二种情况下表面缺陷的测量 图A.3 第三种情况下表面缺陷的测量 GB/T 24242.3201X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机械损伤 注:本附录等同采用ISO 16120-1:201X(DS稿)的附录C。 B.1 概述 本附录旨在提供关于盘条表面机械损伤的类型和表观等信息, 这些损伤严重的话, 将导致拉拔或在 后续的加工过程中的断裂或失败。 B.2 术语及定义 机械损伤用于描述盘条在轧后或集卷操作过程中, 如在后续的盘卷吊运接触产生的任何可辨别的表 面划痕。 这种接触可导致磨损或撞伤, 可产生于盘卷与盘卷之间或盘卷与其它可诱导损伤的材料之间 (如 混凝土、钢或其它材料)。 B.3 机械损伤实例和后果 B.3.1 损伤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 图B.1 盘卷与盘卷之间的磨蚀 GB/T 24242.3201X 8 图B.2 盘卷与混凝土地面之间的磨蚀接触导致的损伤 图B.3 在堆垛过程中盘卷与盘卷接触导致的损伤 B.3.2 机械损伤的后果 图B.4给出了可作为断裂源的盘条表面机械损伤(箭头所示处)。图B.5和图B.6的微观照片(分别 放大X18和X118倍) 显示, 盘条表面与具有更高硬度的材料相互接触磨蚀造成的机械损伤与马氏体有关。 GB/T 24242.3201X 9 图B.4 机械损伤裂纹源 图B.5 机械损伤显微照片(放大 X18 倍) 图B.6 机械损伤显微照片(放大 X118 倍) GB/T 24242.3201X 10 B.4 机械损伤的避免 在盘卷从生产线上下卷后的各种不同阶段,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法避免机械损伤。 盘卷的运输(如起吊、装货、卸货) a) 搬运设备(C 形钩或叉车)与盘卷接触的表面应使用软钢材料制成,或配有内置的铝或其 它软的材料。 b) 起吊盘卷应垂直,避免在地面、钢架或其它盘卷拉拽。 c) 吊索应为纤维品或其它非金属材料。 如不可避免地使用链条或绳索, 需用塑料或其它无害 的材料包覆或环套。 盘卷的贮存 a) 盘卷的贮存应放在木头、橡胶栅网或其它软材料上。应在盘卷间放置软间隔基(用硬板或 卡板制成)。 b) 当在盘卷的每一层上堆垛另外的盘卷时,应在盘卷层间放置软间隔基(用硬板或卡板制 成)。 c) 当部分钢种对盘条的表面质量要求极高时,应单层堆放,不得堆垛。 运输 a) 卡车或货车被誉为最理想的为特定目的设定的运输工具, 这种运输工具可防止盘卷在运输 过程中的移动,可防止与其它盘卷之间的接触。 b) 为使机械损伤降低到最小,卡车、货车、船的地板应铺设木头或其它无害的材料或用同样 的材料进行保护。 c) 应在盘卷之间垂直放置软间隔基 (用硬板或卡板制成) 以避免盘卷和盘卷之间的磨蚀。 (如 果不用此法的话,运输过程中盘卷的移动可能导致磨蚀损伤)。 d) 当盘卷需要捆扎在固定位置以保证运输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