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doc_第1页
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doc_第2页
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doc_第3页
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doc_第4页
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2013-9-3 22:09:27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材料一: 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不畏艰难 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说:“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特别是1928年4月底朱毛会师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频繁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在经济上实行严密而又残酷的封锁。他们设立关卡,出示布告,制定严厉措施,断绝井冈山同外界的任何物资交流和经济往来,妄图把井冈山军民困死、饿死、冻死在山上。为了摆脱根据地的经济困境,毛泽东和湘赣边界党、政府领导井冈山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因陋就简、白手起家。在军需工业方面,先后办起了桃寮被服厂、红军军械处、红军印刷厂等;在农业生产方面,组织红军指战员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展劳力换工和农具耕牛互助;在商业贸易方面,开辟了大陇圩场,改造、繁荣了草林圩场,沟通了赤白贸易,并制定了“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正确工商业政策;在金融方面,创办了红军造币厂,铸造、发行了“工”字银元,调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市场;在医疗卫生方面,办起了茅坪后方医院、小井红军医院。此外,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还开展了群众性的熬硝盐运动,成立了边界竹木委员会、防务委员会,并组织红军将士和群众挑粮上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先士卒,带领广大军民一起共渡难关,唱响了我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艰苦奋斗的壮丽乐章。困难有时真是到了极度。由于湘赣边界割据政权处于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非常缺乏,并成了极大的问题。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在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所写的决议中指出:“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面对艰苦的斗争生活,以毛泽东为首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带领井冈山人民一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不怕困难,团结一心,共渡难关。当年,在井冈山上,由于国民党军事上的“会剿”和经济上的封锁,军民活生产、自力更生,最终克服了困难。曾担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副连长的韩伟在井冈往事一文中回忆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无论是打仗,还是开展群众工作,四军官兵都是在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敌人的军事“进剿”和经济封锁,使困难达到了极点。为了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红四军的后方部队自己搞生产。他所在的第二连在大井的西山脚下的东南角有个仓库,1928年10月间,他们还从宁冈的源头村向山上背运粮食,背运油、盐、干菜、腊肉等,背上来以后,就贮藏起来,以便和敌人作长期的斗争。当时红军官兵一致,吃的都是红糙米、南瓜,有时还把红薯、南瓜切成丝晒干合起来吃,有时吃这样的东西也很困难,一天只能吃一两顿。南瓜汤里既没有油,也没有盐,很难吃下去。穿的、住的也很困难。井冈山的冬天很冷,战士们还是穿两件单衣,后来搞来一点棉花,又缺少布,战士们就在两层单衣里夹点棉花,拿针缝一缝穿上。晚上睡觉也没有被子,盖的是稻草,晚上睡觉的时候连人都看不到,因为人都钻进稻草里去了。在那寒冷的冬天,战士们脚上没有鞋子穿,穿的是自己打的草鞋。当时打草鞋没有麻,大家就把稻草捶软,搓成草绳,再打草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仍精神饱满,热爱红军生活。他们还高兴地唱着:“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干部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朱德在关于练兵与带兵问题一文中讲:“怎样带兵呢?还是要干部以身作则。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讲了很多,这里不重复了。古人说: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者为名将。历史上带兵的能够做到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的很少。红军里的干部各个都是名将,他们都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朱德作为当时红四军的最高军事首长,不仅在战场上率队冲锋陷阵,而且和战士们一道挑粮上山,这像无声的命令,鼓舞着红军在战斗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成长壮大。要守住井冈山,粉碎敌人的进攻,除了构筑工事、练兵以外,还有一桩大事就是储备粮食。可是井冈山上产粮很少,供给山上的群众吃还不够,部队的军粮怎么解决呢?边界党组织决定:由宁冈县委、县政府负责筹集粮食,然后由红军指战员把筹到的粮食挑上山来。因此在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那些日子,“挑粮上坳”便成了红军指战员们的一项经常性工作。1928年10月,为了粉碎湘赣敌军第二次“会剿”,根据地军民掀起了挑粮上山运动。从井冈山茨坪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山高路又陡,实在难行;尤其是从桃寮到黄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着手走也累得难受,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那就更吃力了。每到运粮的日子,毛泽东等领导人和红军指战员们天一亮就出发,赶到装粮的地点,有的用箩筐装,有的用口袋背。工具不够,有的同志索性就脱下条裤子,把裤腿扎紧,满满地装上两裤腿,往肩上一搭。这样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过坳,直到天黑才回到山上。军长朱德已经42岁了,在红四军中算是“高龄”了,也提出要亲自去挑粮。他要军需处长范树德给他做了一根扁担。运粮时,他穿着草鞋,戴顶斗笠,和小伙子们一样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上路。战士们心疼朱军长。有的战士劝说道:“军长,你那么忙,年龄又比我们大,就不要挑粮。”还有的战士说:“军长,你晚上要开会研究作战大事,白天还要参加运粮劳动,别把身子骨累坏了。我们每人多挑一点,就把你的任务完成了。”朱德回答说:“挑粮是件大事,我身体好,军事工作可以安排早晚时间处理,挑粮不能不去,再说,垮不了。”战士们的劝说,并没有动摇朱德挑粮的决心,他坚持和战士一道挑粮。为了照顾朱德的工作和休息,红军战士把他的扁担“偷”藏起来。朱德明知战士们关心他,有意不让他参加挑粮。但是他继续参加挑粮的决心没有变,用毛竹重新削了根扁担,并在上面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第二天,朱德又照样和大家一起挑粮。路过黄洋界,在荷树下休息时,朱德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再要“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了。说得战士们哈哈大笑。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有人敢“偷”了。军长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大大增强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挑粮的积极性也更高了。你追我赶,奋勇当先。大家虽然热汗淋漓,但格外高兴,有的战士还编写了这样一首歌谣:“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也伴随着这首歌谣流传开来,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艰苦奋斗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取向的继承和发扬。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者: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党史教学研究中心)材料二: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还培育了许多熠熠生辉、影响深远的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具有共同性,一脉相承,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的。但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些革命精神,一直是教育全党、凝聚全党、鼓舞全党,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有力武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我个人认为,井冈山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有两点。第一,是勇于创新,敢于开辟新路子的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该怎么办?怎样继续革命?这是摆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头等大事。走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这是当时中共许多领导人所主张的。因为有例可循,而且是上了书的。毛泽东则不然。他敢于闯新路,另辟蹊径,上山打游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同十月革命的方式截然不同。可以想象,这在当时是需要多大的勇气!这勇气从哪里来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迷信书本,又不照抄外国,走自己的路。几十年以后,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沿着这个思路创造出新的奇迹。第二,是革命的坚定性,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当小小的红色政权处于强大敌人四面包围的极端严峻的形势下,在党内产生了一种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像林彪这样重要的红军领导人都发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定性。他斩钉截铁地说:“红军必须在边界这等地方,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这种革命坚定性,不是建立在盲目性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对全国形势所作的科学分析上面的。事实最终证明了毛泽东关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预见。后来,毛泽东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他说:“世界上出现过许多类似的情况,在紧要的关头,就看你坚定不坚定,坚持不坚持。你咬紧牙关坚持一下,就可以取得胜利。对方熬不下去,挺不住了,他就失败了。我自己就经历过许多这样的情况。”说到这里,我自然联想到今天的现实。自从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以后,有些共产党员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的甚至走向相反的道路。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出来说话,他深刻地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了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的话坚定了全党的信念。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越来越强大。毛泽东对井冈山那段艰苦斗争的历史,似乎有着特殊的感情,总是念念不忘。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已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有着显著改善。他就提出:“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奠定了基础。再谈谈延安精神。多年来,对延安精神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问世,党的几代主要领导人对延安精神都有过精辟论述。早在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给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中就指出:“要保持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民主作风是个党风问题、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