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1. 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铁路路堤首次引进CFG桩技术是在2002年,部控科研项目2002G01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试验研究在上海安亭试验工点进行了CFG桩复合地基试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后武广客专、沿海铁路等均采用CFG桩处理土质地基,其设计采用的计算方法主要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广深线采用CFG桩处理涵洞基础、京津城际线在CFG桩顶设置C30钢筋混凝土板的结构型式均可归于刚性基础范畴。但是,目前针对柔性荷载下(指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所承受的荷载是协调变化的,即是一种柔性的加载方式)CFG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计算方法研究甚少,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的需要,理论计算方法中的各参数难以合理确定,导致计算结果无法合理指导工程的实践和实施,这些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高速铁路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工后沉降控制问题。其他建筑地基沉降标准最小为120mm,一般无碴轨道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要求一般不大于15mm,标准远高于民用建筑与一般无碴轨道的地基;(2)承载力确定问题。高速铁路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复合地基处理方式时,其对地基的承载力确定的理论研究还不完善;(3)各参数对荷载分担影响问题。高速铁路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础处理时,CFG桩复合地基的不同影响参数(如桩长、桩径、桩间距、褥垫层厚度等等)对基础桩、土荷载分担和差异沉降等的影响研究还很少;(4)柔性载荷试验模型问题。目前对CFG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过程中对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特点还处于讨论之中,现有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两方面,甚至还未见到柔性荷载条件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相关报道。复合地基整体模型能较好模拟具体工况,但对其各关键组成结构很难详细、深刻模拟分析其作用机理,而单元结构模拟试验能够解决这个矛盾,以往关于加筋网垫复合地基结构的单元试验研究较少。对于加筋网垫复合地基结构,铁路路基荷载条件下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包括以下方面:填土路基的土拱效应、网垫结构及加筋体荷载传递与变形、桩土相互作用以及下卧层的支承作用等,铁路路基柔性基础下的复合地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较少,模型试验围绕这些方面的机理研究将有利于开展复合地基荷载传递和沉降变形特性研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以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问题,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基础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结果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柔性荷载下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特性分析的研究。一方面可优化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指导高速铁路CFG桩设计与施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试验工点的测试,研究分析提出柔性荷载作用下的CFG桩复合地基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原则或验证目前采用设计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编制相关规范提供依据,更好地指导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3 龚晓南.地基处理新技术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4 闫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5 闫明礼.地基处理技术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6 张爱军,谢定义. 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吴慧明,龚晓南. 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1(5):81-83.8 俞建霖,龚晓南,曾开华. 杭宁高速公路浙江段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报告.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2002.9 马时冬.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测试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2(2):48-51.10 龚晓南. 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9411 叶观宝, 赵建忠, 徐超等. 高速公路软基联合处理方法的初步研究J. 地基处理,2003,14(2):8-12.12 李国维,杨涛.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现场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 2005,26(2):265-26913 方磊, 谢永利.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38(5):67-71.14 方磊,谢永利.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模型试验J. 长安大学学报, 2005,25(2): 30-32.15 吴慧明. 不同刚度基础下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0.16 Ekstrom J C, Bemtsson J A, Sallfors G B.Test dills of clays stabilized with cement columns A. Proc. XIII ICSMFEC. New Delhi:1994:1183-1186. 17 邱钰, 钱国超. 刘松玉.粉喷桩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地基内附加应力及沉降计算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1):1-5.18 窦远明. 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特性的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1(1): 80-83.19 饶为国. 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2.20 饶为国, 赵成刚. 桩-网复合地基应力比分析与计算J. 土木工程学报, 2002(2): 386-391.21 李海芳, 龚晓南. 路堤下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有限元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 2005,35(6): 49-51.22 李海芳,温晓贵,龚晓南. 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量的解析算法J. 土木工程学报, 2005,38(3): 77-80.23 李海芳. 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24 龚晓南, 褚航. 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J. 工程力学, 2003, 20(4): 67-73.25 冯瑞玲, 谢永利, 方磊.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 2003, 16(1): 40-42.26 冯瑞玲.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 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27 冯瑞玲, 谢永利. 柔性基础下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J. 土木工程学报, 2005,5.28 朱云升, 胡幼常, 丘作中等.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有限元分析J. 岩土力学, 2003, 24(3): 395-400.29 郭兵. 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D.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6.30 刘吉福. 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22(4): 674-677.31 陈仁朋, 许峰, 陈云敏等. 软土地基上刚性桩路堤共同作用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 2005, 18(3): 7-13.32 陈仁朋, 贾宁, 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机理及沉降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 24(23): 4358-4367.33 雷金波, 姜弘道. 带帽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11): 1300-1305.34 雷金波, 姜弘道等.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和展望J. 金属矿山, 2005(3): 15-19.35 杨涛. 路堤荷载下柔性悬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0,22(6): 741-743.36 杨涛.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特性的数值分析J. 岩土力学, 2003, 24(1): 53-56.37 郑东明, 吕镇江. CFG桩复合地基褥垫层效用的有限元分析J. 地下空间, 1999, 19(2): 89-92.38 刘杰, 张可能. 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及变形计算J. 中国公路学报, 2004,17(1):20-23.39 刘杰, 张可能. 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变形及荷载传递规律研究J. 铁道学报, 2003,25(3): 107-111.40 刘杰, 张可能. 柔性基础下群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及计算J. 岩土力学, 2003,24(2): 178-182.41 张忠坤, 殷宗泽, 曹正康. 复合地基临界桩长的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1999,21(2): 184-188.42 张忠坤, 侯学渊, 殷宗泽等. 路堤下复合地基沉降发展的计算方法探讨J. 公路, 1998,10: 31-36.43 王律明, 陆华东, 吴慧明.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沉降计算J. 中南公路工程, 2005,3.44 刘义怀, 朱志铎, 刘松玉. 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2, 19(5): 11-13.45 张仪萍, 徐栋. 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 (01).46 张忠苗, 陈洪, 吴慧明. 柔性承台下复合地基应力和沉降计算研究J. 岩土力学, 2004 25(3): 451-454.47 王炳龙, 宫全美.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地基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J. 铁道建筑,2009(7): 24-26.48 孙晓科, 王炳龙, 周顺华. 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稳定性计算理论J. 铁道建筑, 2009(7):36-39.49 刘俊飞, 赵国堂. 路基工程中CFG桩桩筏复合地基与桩网复合地基对比J. 铁道建筑, 2009(7): 31-35.50 叶阳升, 蔡德钩, 闫宏业等. 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模型试验方法J. 铁道建筑, 2009(7):40-43.51 闫宏业, 叶阳升, 蔡德钩等. CFG桩复合地基持力层模型试验研究J. 铁道建筑, 2009(7):44-48.52 蔡德钩,闫宏业,叶阳升等,桩网支承路基结构中边坡推理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J. 铁道建筑,2009(7):49-52.53 Kumar,Jyant. rough strip footing using the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sJ.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03,40(3):699-674.54 D.Yzhu,C.F.Lee,H.D.Jiang. An numerical study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factor N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01,38(10):1090-1096.55 Vineenzo, Silvestri, A limit equilibrium solution for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undations on sand,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03, 40(3):351-361.2.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2.1 研究内容本课题以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下内容展开深入研究:2.1.1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特性现场监测试验该部分研究目的是对比分析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桩筏复合地基与桩帽网复合地基中桩(帽)、桩间土处的沉降变形与受力特征的差异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CFG桩桩筏和桩网复合地基沉降特性对比试验研究;(2)CFG桩桩筏和桩网复合地基受力特性对比研究,包括:1)CFG桩桩筏和桩网复合地基应力特性对比研究,分为:a)桩、桩帽顶应力对比分析;b)桩间土应力对比分析;c)桩帽边缘、桩顶偏心处应力对比分析。2)CFG桩桩筏和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对比研究。2.1.2 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荷载分担与承载力现场载荷模拟试验该部分研究目的是通过柔性加载方式基础下的有帽与无帽CFG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研究柔性荷载条件下复合地基桩土沉降、荷载分担、承载力发挥系数等特性,以及褥垫层厚度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概念,包括:1)柔性荷载及形成条件;2)柔性荷载下复合地基荷载分担比、荷载发挥系数;3)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2)试验研究方案及试验标准,包括:1)试验研究方案;2)柔性介质材料的选取;3)试验设备及现场测试;4)CFG桩单桩承载力确定。(3)柔性荷载与刚性承压板下CFG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比分析,包括:1)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对比分析,分为:a)无帽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对比分析;b)带帽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对比分析。2)CFG桩复合地基荷载分担对比分析。(4)柔性荷载下无帽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与荷载分担研究,包括:1)不同褥垫层厚度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对比分析;2)不同褥垫层厚度CFG桩复合地基荷载分担对比分析。(5)柔性荷载下带帽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与荷载分担研究,包括:1)不同褥垫层厚度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对比分析;2)不同褥垫层厚度CFG桩复合地基荷载分担对比分析。(6)柔性荷载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包括:1)无帽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2)带帽CFG桩复合地基桩帽的极限承载力的判定。2.1.3 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该部分研究基于相似理论,开展加筋网垫、边坡垫层、单桩、持力层单元试验和整体结构试验模拟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各关键结构的受力变形机理,系统分析在铁路路基荷载条件下柔性基础垫层条件的复合地基中桩、土、网垫、路基之间相互作用特性,分析桩间距、桩帽尺寸、格栅模量、填土性质等关键参数对复合地基的影响特性,为建立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提供参考;(1)测试分析不同桩净距、格栅模量、格栅初始状态和填料性质等参数条件下桩土荷载分布、垫层上部路基和加筋网垫的受力变形特性;(2)测试分析不同桩净距和填料性质条件下路基边坡处垫层受力特性;(3)测试分析不同桩长、桩帽和垫层等参数条件下单桩的受力变形特性;(4)测试分析桩底应力不均匀比条件持力层土体的受力变形特性;(5)结合上述单元结构试验的结果,通过整体结构试验,分析CFG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2.1.4 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特性分析该部分研究目的是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CFG桩群桩复合地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桩(帽)强度、桩径、桩长、桩间距、桩帽直径、褥垫层厚度等因素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与受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有限单元法原理;(2)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模型建立,包括:1)模型计算参数;2)几何模型和计算方案;3)模型网格和边界条件;4)模型施工阶段;5)模型计算可靠度分析。(3)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影响分析,包括:1)桩、帽强度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荷载分担影响分析;2)桩长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影响分析;3)桩径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影响分析;4)桩间距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影响分析;5)桩帽厚度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影响分析;6)桩帽直径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影响分析;7)褥垫层厚度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影响分析;8)施工阶段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影响分析。2.1.5 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该部分研究目的是根据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的原则与思路,结合工后沉降与桩帽、桩间土的强度利用率的要求标准,最终提出最佳设计方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原则和思路,包括:1)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原则;2)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思路;(2)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优化影响因素,包括:1)桩、桩帽强度对复合地基设计优化的影响;2)桩长对复合地基设计优化的影响;3)桩径对复合地基设计优化的影响;4)桩间距对复合地基设计优化的影响;5)桩帽直径对复合地基设计优化的影响;6)桩帽厚度对复合地基设计优化的影响;7)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设计优化的影响。(3)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优化方案;(4)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经济对比研究。2.2 研究目标拟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模型试验及现场测试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柔性荷载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和作用机理,提出柔性荷载下复合地基荷载分担比、荷载发挥系数和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全面、系统的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地基土特性,获取较为准确的地基土参数;通过现场监测与载荷试验,对比分析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桩筏复合地基与桩帽网复合地基中桩(帽)、桩间土处的沉降变形与受力特征的差异性,深入研究柔性荷载条件下复合地基桩土沉降、荷载分担、承载力发挥系数等特性,以及褥垫层厚度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系统分析柔性荷载条件下复合地基中桩、土、网垫、路基之间相互作用特性,分析桩间距、桩帽尺寸、格栅模量、填土性质等关键参数对复合地基的影响特性,为提出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提供参考;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桩(帽)强度、桩径、桩长、桩间距、桩帽直径、褥垫层厚度等因素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与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的影响;根据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的原则与思路,结合工后沉降与桩帽、桩间土的强度利用率的要求标准,最终提出最佳设计方案,为指导施工、节约成本、合理设计提供重要参考。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柔性荷载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必备条件,以及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2)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机理与破坏模式研究;(3)现场柔性载荷试验设备的研制,以模拟高速铁路填筑过程对复合地基柔性施加荷载的方式,提出采用柔性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的试验方法,分析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的各个影响因素;(4)基于相似理论的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的研究,模拟分析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各关键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5)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三维复合计算模型的建立与程序实现,研究不同桩(帽)强度、桩径、桩长、桩间距、桩帽直径、褥垫层厚度等因素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与受力特性的影响,难点是考虑固结和桩土相互作用的复合地基桩与桩间土沉降变形、荷载分担的变化规律研究;(6)对满足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和复合地基桩帽、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的设计方案的优化研究。3.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3.1 研究方法本申请项目为应用基础研究,拟采用基础理论分析、室内模型试验、现场试验及数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变形机理与破坏模式理论分析基于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和谢康和的双层地基固结理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路堤荷载作用下不同工况的CFG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通过实例计算分析揭示不同设计参数下CFG桩复合地基固结特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复合地基固结理论,其相关解答可借鉴应用于其它类似的桩体复合地基固结计(1)在试验段现场利用橡胶板模拟路堤填筑这种柔性加载方式基础下的有帽与无帽CFG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研究柔性荷载条件下复合地基桩土沉降、荷载分担、承载力发挥系数等特性;(2)通过对不同褥垫层厚度的有帽与无帽CFG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柔性荷载条件下褥垫层厚度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影响;(3)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CFG桩群桩复合地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桩(帽)强度、桩径、桩长、桩间距、桩帽直径、褥垫层厚度等因素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与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深入研究路堤荷载作用下不同设计参数的CFG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CFG桩桩身应力集中显著,上部荷载通过桩身传递到深层不易压缩的下卧土层,下卧层压缩量在整个复合地基沉降中占有较大比率;桩长对CFG桩身附加应力分布和沉降变形有较大影响;垫层在CFG桩复合地基中的作用较大,设置垫层可以调整桩土应力比;该成果对于CFG桩及其它类似桩体复合地基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3、实验方案整个课题的实验方案由三个子方案构成,分别是模拟柔性基础的橡胶板实验、饱和粘土常规与三轴压缩试验和CFG桩芯样单轴抗压试验。通过橡胶板试验确定其压缩率、回弹率及变形特性等指标,确定合适的厚度与橡胶板规格;通过饱和粘土常规与三轴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指标和应力应变特性,充分了解其变形特性;通过CFG桩芯样单轴抗压试验确定其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同时,实验结果为有限元数值计算提供所需的参数。4、技术路线在京沪高速铁路李窑试验段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载荷试验和路基填筑过程中实测的结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前人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研究,并运用数学手段,研究其形成条件、工作机理、破坏模式,寻求沉降变形、荷载分担、承载力发挥系数等桩土相互作用方面的一般性规律,建立起合理的柔性荷载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理论基础,从而提出柔性荷载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及承载力确定更合理的计算模式和方法。项目对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创新研究,力争在沉降计算、荷载分担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利用数值分析手段的优势,研究不同桩(帽)强度、桩长、桩径、桩间距、桩帽尺寸、褥垫层厚度等因素对CFG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及沉降控制的影响,最终为优化设计提供指导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图1 主要研究技术路线关键技术:1、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模型箱制作;2、模拟试验中传感器的合理选型。传感器的类型和性能是影响测试精度的首要因素,充分考虑其匹配误差;3、模拟试验中力、应力、应变和变形的准确测试;4、CFG桩复合地基各关键结构的受力变形机理分析。4.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提出柔性荷载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必备条件,并明确了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公式;(2)通过自行研制的现场静力柔性载荷试验设备,利用橡胶板模拟高速铁路填筑过程对复合地基桩及土体柔性施加荷载的方式,提出采用柔性载荷试验确定高速铁路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3)较系统的进行有、无桩帽条件下的不同褥垫层厚度的载荷试验,在此基础上分析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变、荷载分担、荷载发挥系数变化规律,并提出较为合适的褥垫层厚度;(4)(5)系统分析了影响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与受力主要影响参数,结合柔性荷载下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原则和思路提出了适合京沪高速铁路的最佳设计方案。5.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1、研究计划2010年9月2010年11月:分析前期课题组已完成的现场监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桩筏复合地基与桩帽网复合地基中桩(帽)、桩间土处沉降变形与受力特征的差异性;2010年12月2011年1月:基于课题组已完成的试验段现场利用橡胶板模拟路堤填筑这种柔性加载方式基础下的有帽与无帽CFG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研究其柔性荷载条件下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度会计硕士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美容化妆人员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应急出口培训课件
- 2025年收银审核员考前冲刺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考试题库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防晒与皮肤癌预防
- 2024-2025学年度注册电气工程师试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旅行中传染病风险评估与防护护理指南
- 《就业指导与实训学习指导与练习》参考答案
- 2025年包头市东河区机关所属事业单位春季引进51名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尿培养的采集
- 具有法律效应的还款协议书6篇
- 东航空乘英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绿植租赁协议(简易版)
- T-AOPA0062-2024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动力电机控制器技术规范
- 《三级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课件-第四课:教学活动策划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诗歌朗诵稿: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卷深度评析及2026年备考策略
- 适老化家装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