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去神经化治疗.pptx_第1页
心律失常的去神经化治疗.pptx_第2页
心律失常的去神经化治疗.pptx_第3页
心律失常的去神经化治疗.pptx_第4页
心律失常的去神经化治疗.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律失常的去神经化治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怀泉,搜狐网上的一则新闻报道,诊断:长QT综合征,治疗: 左侧心交感神经链切除 left cardiac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LCSD),Contents,背景与适应症 生理基础与可能机制 方法与并发症,背景与适应症,1899年,Francois-Frank:切除颈胸交感神经可能是解决心绞痛的良好方案 1916年,Thomas Jonnesco:对一个伴心律失常的心绞痛患者实施了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术后心绞痛和心律失常都消失。随访5年未复发。 引发争议(治标不治本?)。,背景与适应症,美国以及欧洲实施星状神经节切除术治疗心绞痛患者系列研究显示:手术可防止心绞痛复发并改善患者运动负荷试验中的表现 19201970年间,受体阻滞剂的出现且疗效确切,不用手术,优点明显。LCSD逐渐被取代了 仍有部分患者受体阻滞剂无效,背景与适应症,1970年,Moss和McDonald:对一个受体阻滞剂无效的LQTS患者施行LCSD 1973年,Schwartz和Malliani:最大剂量受体阻滞剂后仍发作晕厥和心脏骤停的9岁LQTS患者进行了LCSD。在此后的36年中该患者没有临床症状,N Engl J Med. 1971 Oct 14;285(16):903-4,Am Heart J. 1975 Jan;89(1):45-50,LCSD与受体阻滞剂应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背景与适应症,1991,Schwartz,第一个LCSD治疗LQTS的观察性研究 85例LQTS患者,LSG切除后随访6年,Circulation 1991;84:503,LCSD前,后心脏事件比较,心脏事件发生次数,心脏事件发生频率(次/年),心脏事件发生率从99%降至45%,发生频次从22次/人降至1次/人 5年生存率为94%,LCSD前,后心脏事件比较,Circulation 1991;84:503,背景与适应症,Schwartz PJ, et al. Circulation. 2004;109:1826-1833.,2004年,Schwartz 147例高危LQTS 99%有症状,QTc563(65)ms,48%有过心脏停搏,75%使用最大剂量BB仍反复晕厥 随访8年,91%患者心脏事件减少,QTc缩短39ms,植入ICD患者,放电减少95%,QTc间期缩短39ms 事件率从术前139/141降至77/141(P0.001) 心脏猝死率从65/141降至32/141(P0.046),该研究结论:LCSD可显著降低晕厥事件和猝死率,但不能完全预防心脏性猝死。LCSD适用于受体阻滞后复发晕厥和植入ICD后仍发生心电风暴患者,2009,Ackerman 20例LQTS,12例有明确的基因型,7 LQT1, 2 LQT2, 1 LQT3, 2 LQT1/LQT2 8例有过心血管事件,QTc 549ms 12例无心血管事件,QTc 480ms 随访16.6(9.5)m,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Collura CA, et al. Heart Rhythm. 2009; 6(6):752-9,背景与适应症,第一个适应症:长QT间期综合征(LQTS),2008年Wilde AA报道了LCSD治疗3名CPVT患者,均为RYR2的不同突变,N Engl J Med 2008;358:2024,背景与适应症,病例1:男性,10岁首次发作晕厥,18岁行LCSD,随访20年,未发作晕厥。 病例2:女性,10岁首次发病,17岁行LCSD,无晕厥发作,运动试验诱发的频发室早较术前减少。 病例3:男性,11岁首次发作晕厥,13岁安装ICD但放电频繁,16岁行LCSD,随访10年无症状,无ICD放电。,LCSD术前,运动负荷试验,LCSD术后,运动负荷试验,第一个LCSD治疗CPVT的观察性研究,Circulation. 2015;131:2185,背景与适应症,2015年,第一个LCSD治疗CPVT的观察性研究63例CPVT患者,LCSD术后随访7.8年 63例CPVT患者,LCSD术后随访7.8年,63例CPVT患者, 9例术前无症状者,术后也无症状 54例有症状患者,16例药物治疗有效。 38例药物治疗无效者,LCSD对其中26例有效。,无MACEs:从16人增加至41人 1-4次MACEs:从16人减少至7人 5-14次MACEs:从6人减少至4人 15次MACEs:从16人减少至2人,该研究结论:LCSD是一种治疗CPVT的有效措施。如果优化药物治疗无效,CPVT可作为第二治疗选择,而不是ICD。对于植入ICD患者,CPVT可减少放电,第二个适应症: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新的方法-经皮阻滞星状神经节治疗恶性心律失常,Fudim报道了2例经皮阻滞星状神经节治疗顽固性心衰合并电风暴,4例特发性室颤,LCSD治疗3例有效,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2;5:782-788,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16 Dec;47(3):285-292. Epub 2016 Jun 18,2016,一项回顾性研究。9例冠心病行SGX和胸腔镜像交感切断术。观察术后ES(电风暴-交感风暴)发生率和远期预后。,结论:LSCD is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ES and continu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s during long term follow up.,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17,28:446-449,Fudim报道了2例经皮阻滞星状神经节治疗顽固性心衰合并电风暴,箭头提示神经节阻滞后心率下降,室早减少,心电风暴、缺血性心肌病,AVRC,左室致密化不全,肥厚性心肌病等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房颤、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IST)等均有L(R)CSD治疗有效的报道,与交感异常激活密切相关的心律失常,长QT间期综合症(LQTS)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PVT) 交感风暴 心肌缺血或缺血性心肌病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房颤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IST),背景与适应症,生理基础,传入/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中枢心脏表面 传入神经:心包内,心脏表面的神经交联网络,接受感受器(压力、化学)信号 心脏移植和大血管术后改变,生理基础,传出神经 交感/副交感(迷走) 迷走:延髓左右两支上、下、胸支腹部 交感:脑+脊髓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神经节换元:节前纤维/节后纤维(肾髓质除外) 神经递质:NE,生理基础,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 上颈段神经节(C1-C3) 中颈段神经节(C3-C6) 脊椎段神经节(C4-C7) 颈胸段(星状)神经节(C5-T3) 胸段神经节(T2-T6),交感神经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促进细胞外钙内流及肌浆网内钙释放,可使动作电位2相缩短 促进细胞外钠离子快速内流,加快0相除极速率 促进细胞内钾离子外流, 增加了其他离子流的跨膜流动:If(起搏电流),降低窦房结细胞除极阈电位,激活钙电流,加速延缓性整流钾电流(Ik)衰减 能使浦肯野纤维起搏电流幅度增大和阈电位水平下降,自律性增加 降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阈值,增加冠心病猝死的危险性,交感激活导致心电活动不稳定,中枢交感兴奋性增强, 减低室颤阈值 常表现为 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和室上性 猝死,中枢交感激活对心电不稳定的影响,心交感阻断会发生什么?,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由第6 ,7 颈部神经节构成的颈下神经节和第1 胸神经节融合而成 也称颈胸神经节 有时还包括第2 胸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 人为调节心脏功能的最重要神经节,Schwartz, P. J. Nat. Rev. Cardiol. 11, 346353 (2014),星状神经节特点,双侧功能有叠加,但更多表现出单侧特异性,星状神经节阻滞时,左右侧对心律失常影响有何不同?是否右侧阻滞劣于左侧呢?,LSG阻滞抑制室性心动过速,犬冠脉前降支结扎90s致心梗及室速模型 上:结扎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中:LSG阻滞后,室速终止 下:LSG阻滞消除后,出现室早、继而室速、室颤,Schwartz, P. J. Nat. Rev. Cardiol. 11, 346353 (2014),LSG与RSG对室颤阈值的影响,切除LSG提高室颤阈值72 33% 切除RSG降低室颤阈值48 14% 左、右SG对室速的影响不同,RSG切除可能致心律失常,Schwartz, P. J. Nat. Rev. Cardiol. 11, 346353 (2014),星状神经节阻断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星状神经节阻断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星状神经节阻断的心脏电生理变化,与受体阻滞剂的异同,与受体阻滞剂必然存在共同机制,临床效果也证实这一点 对足量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的患者仍有效,二者有不同点 NE可同时作用、受体 左右星状神经节作用的差异,提示交感神经整体与特定部位不均衡 受体呈下调而非上调,其他可能作用机制,影响心室肌电活动的空间离散度 由于降低通常抑制交感张力的传入交感信号而反射性增强迷走张力,方法与并发症,手术方法:LCSD 经皮注射星状神经节阻滞 神经射频消融 肾动脉交感神经去除术,手术方法,传统手术入路 锁骨上入路:LCSD 不开胸 腋路入路:入胸腔,引流 胸腔镜下CSD 后位入路,经皮注射星状神经节阻滞,适应症:,作为反复室速风暴患者,拟心脏移植或左室辅助装置之前的桥接治疗; 电风暴ICD反复放电患者,可减少或终止放电 外科切除之前,评估交感神经阻滞的效果,前侧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 高位侧入穿刺法 侧入路法,效应和并发症,面部:Horner综合征(手术并发症) 上肢:同侧上肢皮温升高(测手温、红外线热成像),并发症:永久Horner症 丑角症(面朝红,对侧多汗) 心血管并发症:双侧、心动过缓、停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