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流方案1.doc_第1页
交通调流方案1.doc_第2页
交通调流方案1.doc_第3页
交通调流方案1.doc_第4页
交通调流方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调流方案 省道293滨海公路原胶南段(K117+300K128+100)中修工程第二合同段目 录1、工程概况32、交通安全控制具体措施32.1交通安全人员及设施配备32.2交通调流方案及示意图52.3保障交通安全的具体措施82.4保障交通畅通的具体措施93、应急处理具体措施113.1、风险分析113.2、应急领导小组113.3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13.4、预防与预警123.5、信息报告程序133.6、应急响应133.7、处置措施143.8、应急保障153.9、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1617交通调流方案为确保人员、车辆安全及道路畅通,在不停止运营的情况下进行养护维修施工,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与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 )结合施工图设计制订该施工段交通控制方案。 1、工程概况本项目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路面宽度31.5、33.5米,采用整体断面,中间带宽1.5、3、5米,行车道宽3* 3* 3.75米,硬路肩宽2 *3.75米。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坡为2%。该路段于2001、2002、2004年陆续建成,之后没有经过大中修只进行过小修保养。本次维修范围为:K117+300-K128+100,计划于2014年10月20日开工。2、交通安全控制具体措施2.1交通安全人员及设施配备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在交通安全作业中拟配备以下安全人员及设施:1、人员配备施工现场交通管制设4人,专职安全人员1名。2、设施配备序号物资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反光锥个9002爆闪灯个23“前方施工”提示牌(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个64向右导向标志个45向左导向标志个26限速标志个47解除限速标志个48车辆慢行个69红色警示灯个2 10道路施工,请绕行个511禁止停车个412附设施工警示灯护栏个613左侧绕行个214右侧绕行个215向左改道个216向右改道个42.2交通调流方案及示意图本工程计划在正常路段施工时采用“半幅路面封闭施工,另半幅路面双向通行”的交通布控方式采取分段施工,各段之间以城市道路与滨海公路交叉口为分节点,距离为1-2KM。 上下行部分路段半幅封闭施工安全设置方案在中修工程标段的两端终点,右侧路肩处设置:“施工路段,减速慢行”标注限速60,固定式标志牌。1、 距施工封闭区域1600m处,左右两侧路肩设置:“前方施工1600m移动式的标志牌。”2、 距施工封闭区域1200m处,右侧路肩设置:“限速60” 移动式的标志牌。3、 距施工封闭区域800m处,左右两侧路肩设置:“前方施工800m移动式的标志牌”。 4、 距施工封闭区域300m处,左右两侧路肩设置:“前方施工300m移动式的标志牌”5、 距施工封闭区域200m处,右侧路肩设置:“禁止超车” 移动式的标志牌。6、 距施工封闭区域100m处,右侧路肩设置:“向左改道” 移动式的标志牌。7、 在施工封闭区域处,摆放防撞桶、锥形帽,用沙袋进行加固。同时设置:“LED可变信息移动式标志牌、向左行驶移动式标志牌、左侧绕行移动式的标志牌、道路施工禁止驶入移动式标志牌、道路封闭移动式的标志牌。”标志牌用沙袋加固,保证安全设施有效。安排专人手执红旗,指挥来车方向的车辆,向左改道安全通过施工作业区域。8、 在车辆行至施工封闭区域终点,向右改道路口处设置:向右改道移动式标志牌、LED可变信息移动式标志牌、向右行驶移动式标志牌。9、 在施工封闭区域终点右侧路肩设置:“解除禁止超车移动式的标志牌”10、 在作业区域内的运输车辆向摊铺机倒料作业时安排专人指挥,确保施工安全。11、 在作业区域内的铣刨机、运输车辆作业时安排专人指挥,确保施工安全。12、 在作业区域内的所有作业人员,一律穿安全标志服,方可进行作业。 上下行部分路段车辆安全绕行设置方案1、 距左道封闭区域1600m处,左右两侧路肩设置:“前方施工1600m移动式的标志牌。”2、 距左道封闭区域1200m处,右侧路肩设置:“限速60” 移动式的标志牌。3、 距左道封闭区域800m处,右侧路肩设置:“前方施工800m移动式的标志牌”。 4、 距左道封闭区域400m处,右侧路肩设置:“左侧变窄” 移动式的标志牌。5、 距左道封闭区域300m处,右侧路肩设置:“前方施工300m移动式的标志牌”。6、 距左道封闭区域100m处,右侧路肩设置:“右侧绕行” 移动式的标志牌。7、 在左道封闭区域处,摆放防撞桶、锥形帽,用沙袋进行加固。同时设置:“LED可变信息移动式标志牌、向右的诱导移动式标志牌。”标志牌用沙袋加固,保证安全设施有效。安排专人手执红旗,指挥来车方向的车辆,右侧绕行,安全通过左道封闭区域。8、 工程开工后,对施工区域的安全设施24小时不间断巡查,在巡查中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整改,确保施工安全及社会车辆安全绕行,通过施工封闭路段。交通安全布控严格按照GB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与 JTG H30-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中的规定进行,编制的施工作业交通控制方案,在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再实施。施工维修作业控制区分为警告区、上游过度区、缓冲区、维修工作区、下游过度区、终止区六个部分。进行施工时,分别在在进入警告区时设置施工警示牌,在警告区内设置施工标志、限制速度标志和线型诱导标志等,在工作区至下游过渡终点之间按间隔7米的距离放置锥形路标,在上游过渡区按间隔4米距离放置锥形路标,在缓冲区间隔2米放置锥形路标,在缓冲区与工作区交界处布设路栏。警告区的长度1600m 。上游过渡区的长度为90m ,缓冲区锥形交通标渐变长度为50m ,弯道陡坡路段视路面具体情况适当加长,最大限度的满足行车视距要求。在终止区的末段设有解除限速的交通标志,终止区长度为30m 。2.3保障交通安全的具体措施1、施工项目部建立安全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其它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管理人员中安排三人专门负责交通安全封闭的具体工作。2、交通安全封闭安排专门的工人,并在上岗前进行培训指导,在作业区域内全天候24 小时轮流值班,在施工段内,进出口各设置1名交通指挥人员把守指挥,挥动红旗或频闪灯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前方施工,同时指挥进出封闭段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封闭段内设置流动巡逻人员,指挥交通,检查标志、锥标的摆放情况,对歪倒横放的,及时扶正放好,损坏的及时更换。为方便联系,现场交通安全人员配备通信工具,及时向有关各方汇报现场实时交通情况。3、交通标志的具体设置车辆流量大的位置加密锥标的设置间距防止轿车等小型车穿插超越引发交通事故;增加标牌数量,增加人性化提示标牌在维护交通安全的同时树立文明施工良好形象;现场适当设置彩旗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已进入施工路段。每段施工作业区的交通安全控制工作要经过项目部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万无一失。4、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上岗前全部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为每个施工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并签订安全协议,在施工时穿着安全作业服装,严禁越过安全作业区,以确保交通车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5、 施工车辆安全保证措施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驾驶,施工车辆上路时悬挂“施工车辆”的醒目标志牌。车辆在调头时,要看清相向与对向的车辆,在均无车辆时再进行调头,同时礼貌行车,严禁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行驶。6、其他注意安全事项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积极与当地交警、路政人员配合,无条件的听从交警、路政人员的管理。一旦发生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影响道路的通行,可视情况大小灵活解决。如能极易排除,交通安全封闭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帮助解决;对于较大的事故,及时通知当地交警、路政人员,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种类、数量及人员伤亡情况,并帮助交警路政人员清理现场,及时疏通交通。若堵塞过度,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开放作业区进行调流。2.4保障交通畅通的具体措施1、交通分布控分流的总体方针是“提前预告、重点分流、逐级设防、现场处置”。提前预告:即在车辆驶往本区域的各个方向,在可以分流的相关路网的互通立交、收费站等交通枢纽位置,提前设置大型指示牌,提示车辆绕行,提前疏导交通压力。同时,在施工区域的显著位置设置提示标志牌及分流图。重点分流:对具体路况提前预告后,在关键的互通立交、收费站等分流地点,均设专人指挥交通,确保车辆安全顺利通过。逐级设防:在每个分流点前均设置提示牌对过往车辆进行多次提示,以免驾驶人员错过提示标志;在提示标语上,做到简洁明晰,语气从温馨提示逐次加重,确保驾驶人员重视。现场处置:在施工现场安排专职安全人员,对个别驶入重点路段的大型车辆采取及时疏导,使其顺利驶离施工区域。当有车辆在施工区域出现故障时,及时使用施工现场的简易清障车(带拖杆的装载机或配重的其它车辆)将故障车辆先拖至不影响交通的交叉路口,再通知交警或路政部门处理。2、提示标志要清楚、详细,反光效果好,提示标志的设置地点、内容,要经过交警、路政部门的审批。在夜晚、雨天视线不好时,如需要,则配以电子指示牌或安装灯光主动照射指示牌,以指示分流。3、对于绕行提示牌的维护及更换,组织专门的人员及队伍负责,需要更换时,提前告知路政、交警部门,做到快速、准确。4、在正式封路施工前,做好每一施工路段的应急预案,并上报交警、路政部门。通过媒体发布的施工公告、绕行提示,均需要通过交警、路政部门的审批。5、在正式封路施工前,联系交警、路政部门,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在施工时,积极配合交警、路政部门维护交通秩序。3、应急预案3.1、风险分析1、道路拥堵;发生原因:车行道施工未合理安排时间、导流指示标牌未设置到位、随意占用车行道等;2、交通事故;发生原因:车行道施工前安全保护措施未到位、作业人员违章进入车行道施工、施工机具、物资侵入车行道等。3.2、应急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及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调流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办,联系人:,电话组长:崔玉社副组长:于东波组员:各部门负责人3.3、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服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上级单位领导指示,贯彻执行其相关的交通安全措施、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2、组建应急队伍,负责预案制定、修订,并组织培训、应急演练;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物资、装备。3、检查、督促、落实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4、发生事件、事故,根据事件、事故的发生情况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同时组织有关力量,全力支援现场应急救援。5、必要时组织疏散人员,尽可能控制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6、事件、事故后,做好受灾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工作;3.4、预防与预警预警行动(1)、预警条件无信号灯区域施工处,当交通拥堵造成车辆在10分钟内未使出终止区;有信号灯区域施工处,当交通拥堵造成路口车辆在3个信号周期未通过时;交通事故发生时。(2)、预警方式、方法交通拥堵(车辆在3个信号灯周期未通过)或车辆在10分钟内未使出终止区:立即通知交警,协助进行分流;交通事故:立即通知交警,并做好现场保护,对现场相关证据进行拍照;第三方应急、救援联系方法: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治安110;交警122。3.5、信息报告程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实行现场公布,发现符合预警条件时,第一时间要及时告知现场专职安全员,并通知应急援领导小组,严禁继续工作,应急小组组长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时上报监理、业主、交警,发生人员伤亡时必须在1小时内上报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3.6、应急响应1、当发生道路拥堵时启动级响应,当发生交通事故(无人员伤亡)时,启动级响应;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启动级响应。应急响应的分工:当发生道路拥堵级响应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通知交警并协助交警进行分流。当发生无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级响应时必须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监理、业主、交警报告,并拍照作为证据。当发生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级时响应必须立即向监理、业主、交警报告,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应急响应程序:信息网络开通人员救助事故发生报警警情判断响应级别响应级别信息反馈中心人员到位NY应急启动工程抢险Y应急资源调配警戒与交通管制现场指挥到位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医疗救治人群疏散事故控制申请增援N环境保护现场监测Y解除警戒应急恢复善后处理总结评审应急结束事故调查3.7、处置措施险情一:道路拥堵根据施工作业段位置,在警告区上游方向T型路口或十字路口交叉口设置交通分流标志,引导车辆提前绕行,若车辆已驶入路口至警告区域之间则把硬路肩作为常备小型车辆分流通道,所有设备、材料禁止停放硬路肩,一旦发生交通拥堵,现场安全人员立即指挥小型车辆从硬路肩通行分流。当出现较严重交通拥堵情况,比如并道行驶路段出现车辆故障或交通事故,致使车辆完全不能通行,在确认1小时内不能处理完毕后,动员所有施工人员,在30分钟内摆好锥标,用现场备好的沙袋填平超车道深度较深的坑槽恢复超车道为应急车道,对车辆进行放行分流。如有特殊情况,则及时报告交警、路政部门,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协助实施。险情二:交通事故(人员伤亡)1、立即通知交警,对现场取证,在征得交警同意后启动自救程序,首先对伤员进行简易的包扎和消毒,并将伤员抬上担架,转移至急救车辆能够到达的地方。2、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社会援助。3、如伤员伴有呼吸困难时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微弱进行胸外挤压进行抢救,直至120医疗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