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大沽河博物馆展陈大纲.doc - 青岛政务.doc_第1页
附件1:大沽河博物馆展陈大纲.doc - 青岛政务.doc_第2页
附件1:大沽河博物馆展陈大纲.doc - 青岛政务.doc_第3页
附件1:大沽河博物馆展陈大纲.doc - 青岛政务.doc_第4页
附件1:大沽河博物馆展陈大纲.doc - 青岛政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大沽河博物馆展陈大纲序厅一、主题墙:沽河风华二、前言:走进大沽河时代走进大沽河时代美丽的大沽河,迂回曲折,滋润沃土,奔向大海。几千年来,大沽河水滋润了两岸土地,哺育了两岸人民,孕育了整个胶东地区的历史文明。大沽河流域资源丰富,风光旖旎,见证了先民的奋发图强;大沽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包容了民众的人文成果;大沽河流域催生仁人,孕育志士,成就了历代的求索追梦;大沽河流域商贸繁荣,农工业兴,满足了区域的发展需求。城以河生,河靠城兴。作为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大沽河恰好处于青岛的地理版图中轴线上,关联着大青岛尤其是大青岛北部的发展进步,既是青岛市域城乡统筹的“核心中轴”,也是青岛全域的“绿色脊梁”。大沽河就像青岛的大动脉,覆盖青岛近一半的市域面积,与其他支流共同供养着青岛这个躯体,她是青岛名副其实的母亲河。精心保护母亲河、彻底治理母亲河是大沽河两岸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多年来的梦想。随着大沽河治理工程的实施,大沽河的治理与开发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条“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大沽河,大沽河流域将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希望之域!自然篇前言大沽河在青岛市域内流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约占青岛市域总面积的45%。大沽河水资源丰富,两岸风景秀丽、气候适宜、自然物种多样。该流域在净化环境、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构建青岛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本单元通过大量的照片、标本、模型和实物等多种展陈形式展现大沽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土壤植被、物种等生态情况,为人们展现大沽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画卷,打开认识大沽河自然世界的窗口。一、地形地貌(一)文字描述:大沽河流域位于胶东半岛西部,约在东经1194012039,北纬35543722之间,发源于山东烟台招远市阜山西麓,在胶州市九龙办事处码头村南流入胶州湾。干流全长179.9公里,其中青岛市域内干流长约140余公里。流域总面积6131.3平方公里,河道均宽460米,总落差约200米。大沽河流域北部为山区和浅山丘陵区,南部为山麓平原和平原洼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坡度由北向南逐渐变缓。流域的4/5为沉积地貌,1/5为大山地貌,大致可分为山区、丘陵、平原三个地貌单元。(二)展陈内容:1、大沽河流域经纬图。包括经纬度标识、发源地和入海口的标识、干流全长及青岛市域内干流长度标识等要素。2、流域内各河段代表性地形、地貌类型展示。包括山区、丘陵、平原、滩涂等要素。(三)展陈形式:图片、地图、标本、沙盘二、气候物象(一)文字描述:大沽河地处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属海洋性气候。流域温度在-22C38C之间,属华北暖温带沿海湿润季风区,终年无霜期约200天,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678.7毫米(19562010年),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季节性变化明显。大沽河流域和胶州湾、崂山、大小珠山与铁橛山、大泽山共同构筑了青岛市生态格局,成为保障青岛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二)展陈内容(气象局提供具体数据):1、1949-2012年的气象物候图表2、19492012年的降雨量图3、大沽河流域的气象灾害类型(三)展陈形式:资料、风景图片、地图三、河流水系(一)文字描述:大沽河自莱西产芝水库至入海口段,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8条,自上而下分别为洙河、小沽河、五沽河、落药河、流浩河、南胶莱河、桃源河和云溪河。支流走向大约与干流走向相同,这些支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大沽河流域多年(1956年20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20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4.41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2.01亿立方米。大沽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为1.62亿立方米。(二)展陈内容:1、大沽河河道和堤防的自然演变。可加入史前大型动物场景、如恐龙、猛犸象等。2、大沽河支流分布图表3、饮用水资源、灌溉水资源的相关数据(三)展陈形式:图片、资料、地图、多媒体四、土壤类型(一)文字描述:大沽河流域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等五类。其中,棕壤是流域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是流域内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土壤。流域地处暖温带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光、热、水资源丰富,加之独特的小气候,是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多、植物区系成份最复杂的地带。(二)展陈内容:土壤各类型标本展示(三)展陈形式:实物标本、图片、分布图五、林地湿地(一)文字描述:大沽河流域林地资源丰富。流域林地面积10419.8公顷(15.6万亩),森林覆盖率18.4%。大沽河流域林地在净化环境、减少温室效应、防止噪声污染、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沽河流域湿地类型主要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种。截至2011年12月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湿地面积22.7万亩,湿地率为22.1%。大沽河流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是濒危鸟类、候鸟迁徙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湿地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可以有效地培育和保护该地区的湿地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二)展陈内容:1、林地(1)林地分布图表(2)林地在生态环保中发挥的作用2、湿地(1)湿地分布图表(2)湿地在生态环保中发挥的作用(三)展陈形式:标本、图片、分布图六、动物植物(一)文字描述:大沽河流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大沽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为这些宝贵的动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对保持本地区生物的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动物包括兽类、禽鸟类、鱼类、昆虫类、甲壳类两栖动物等;植被发育茂盛,有多种植物群落和潮滩碱蓬群落,流域湿地范围特有植物为罗布麻。沿河古树名木众多。(二)展陈内容:1、动物种类标本、图片(1)兽类獾、兔、鼬、狐狸等 (2)禽类云雀、百灵、鹌鹑、蜡嘴、红点颏、啄木鸟、猫头鹰、鸽、鹰、隼、雁、燕等;在胶州湾湿地栖息或越冬的珍稀濒危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白鹳、中华秋沙鸭、大天鹅、灰鹤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及世界珍稀水鸟花脸鸭、小青脚鹬、黑翅长脚鹬等。(3)鱼类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有特色的沽河鲻鱼已很少见。(4)昆虫类有蝎、胡蜂、蜻蜓、蝉、螳螂、蟋蟀、金龟子、土元等。(5)甲壳类 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脊尾白虾;蟹类有三疣梭子蟹、河蟹(中华绒螯蟹)。(6)爬虫类(两栖动物)蛇、鳖、蜥蜴、壁虎、蚯蚓、蜗牛、尺蠖等。2、植物种类标本、图片植被发育茂盛,有芦苇、菖蒲、水蓼、水麦冬、荆三棱等多种植物群落和潮滩碱蓬群落,流域湿地范围特有植物为罗布麻。陆生植物主要有:粮食、果品类;白杨、柏树、泡桐等树种;车前草、蒲半夏等野草。菌类主要有:蘑菇、木耳、香菇等(三)展陈形式:标本、图片七、自然矿藏(一)文字描述:大沽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非金属矿为主。有金、锰、水晶、墨晶、花岗岩、大理石、滑石、砖瓦用页岩矿和石墨等。其中,平度和莱西是中国晶质石墨的主要产区。(二)展陈内容:矿藏标本、图片(三)展陈形式:标本、图片八、特色物产(一)文字描述:大沽河流域土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有深厚的农业基础。随着大沽河的综合治理,农林牧渔协调发展,物产丰富,出产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名优产品 ,成为半岛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木材产区,畜牧业养殖基地和河海养殖基地。(二)展陈内容:1、农业(1)文字大沽河流域水质优良,地下水丰沛,为沿岸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流域范围内耕地约348万亩,占市域耕地总面积的45.58%,是青岛市最重要的粮食、果蔬种植区和农业发展的龙头地区、出口创汇示范基地。(2)农作物分布图(3)农业种植种类及产量、产值大青山槐花蜜、莱西韭菜、沽河稻米、蟠桃大姜、马连庄甜瓜、平度大花生、胶州羊角椒、平度西瓜、七级蘑菇、平度辣椒、南村菠菜、湍湾紫皮大蒜、店埠青萝卜、“大黄埠”樱桃西红柿、仁兆蒜薹、祝沟草莓、胶州大白菜、莱西大花生、店埠胡萝卜、仁兆圆葱、姜家埠大葱、芹菜等。2、林业(1)文字大沽河流域已初步形成林、工、商一体化的经济林产业体系雏形,木材储量140万立方米,通过经济林产品的加工、贮藏、流通,产业链得到延长。传统出口林果产品有苹果、梨、板栗、核桃、枣、柿饼、杏仁、山楂等干鲜果品和加工制品,年干果产量8千万吨,出口量逐年增加。(2)经济林种类分布图(3)林业木材、林果种类及年产量、产值旧店苹果、王家庄油桃、长乐冬枣、莱西山楂、云山大樱桃、大田薄皮核桃、莱西大板栗等3、牧业(1)文字大沽河流域是青岛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主要分布在平度、莱西、胶州、即墨等区域,已形成生猪、奶牛、肉鸡、蛋鸡、肉牛、肉鸭等六大产业链,区域布局各具特色。(2)畜牧业养殖种类分布图(3)畜牧业养殖种类及产量、产值大沽河流域的畜禽种类有里岔黑猪、胶州奶山羊、平度肉牛、院上肉鸡等。其中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羊等,存养量分别为111.7455万头、1511.5866万只、3143.8734万只、11.5862万头、15.8293万头、18.8572万只。大沽河流域的肉、蛋、奶的产量分别是52.08307万吨/年、19.5455万吨/年、35.4739万吨/年。4、水产(1)文字大沽河水产资源丰富。大沽河入海前,留给河口村民三宝:虾池、盐田、渔船河口淤积的大片湿地造就了8000多亩肥沃的虾池,以及数万亩优质盐田,还提供了天然的渔船码头,这里成了近海最后一块渔业密集区。(2)水产种类分布(3)水产品产量、产值大沽河鲻鱼、胶州湾杂色蛤、河套卤水对虾、蚬子大沽河毛蟹等。(三)展陈形式:实物、标本、图片、分布图九、镇街村落(一)文字描述:大沽河干流主要流经青岛市莱西、平度、即墨、胶州4个县级市和城阳区,流域内共有22个镇(街道办事处)282个村。大沽河流域地区的街镇与人口数量统计表区市干流沿岸的镇(街)人口数(万)流域内其他镇(街)人口数(万)总计莱西沽河*4.11夏格庄3.07水集*16.2姜山镇4.81望城*4.4李权庄3.85经济开发区6.29店埠5.26院上3.72武备3.71孙受3.14日庄4.38南墅4.02马连庄4.22河头店3.84合计63.2911.7375.02平度旧店3.61大田3.4祝沟3.51麻兰4.2云山5.5张戈庄4.7古岘4.6郭庄3仁兆7.04兰底3.75南村6.2合计30.4619.0549.51即墨七级3.19蓝村4.67刘家庄2.61南泉3.95移风店4.79普东3.69灵山2.78华山3.98段泊岚2.9合计10.5921.9732.56胶州营海*3.76北关*3.64胶东*6.1阜安*9.28李哥庄6.57中云*8.24胶莱3.89三里河*6.29云溪*3.17马店3.71胶北3.03胶西5.96合计20.3243.3263.64城阳河套*4.3棘洪滩*5.44上马*4.5合计8.85.4414.24总计133.46101.51234.97注:1.本表根据大沽河流域各地统计局公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莱西、即墨、胶州的人口数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字,平度、城阳为2008年统计数字。2.表中带“*”者为街道办事处,其余为镇。3.本表人口数字未包括大沽河流域招远地区人口数量。(二)展陈内容:1、镇街村落分布图2、镇街人口数量统计表(三)展陈形式:文字、表格、图片治理篇前言历史上,大沽河多次洪水泛滥,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建国前有识之士也做过一些防洪防灾举措。五十年代,除对大沽河进行2次岁修外,主要是动员沿河群众疏河筑堤、护砌险工。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上游兴建蓄水工程,在下游固定河床,建桥设闸,发展农田灌溉。70-80年代,针对堤防矮薄不全、河道设障日多等问题,重点进行了修复加固堤防、清理河道障碍工作。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由沿河各区市分片包干,对大沽河堤防进行了较全面的加固,河道再次清障,大沽河达到了10年一遇防洪标准。1996-2005年,连续10年实施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使其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其中,从2003年开始,分两期对大沽河下游进行综合治理工程,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持续不断加强大沽河治理,在防洪、灌溉、供水,以及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兴利除弊(一)文字描述:历史上,大沽河多次洪水泛滥,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建国前有识之士也做过一些防洪防灾举措。建国后持续不断地对大沽河进行治理,在防洪、灌溉、供水,以及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展陈内容:1、洪涝灾患(1)文字大沽河自古多灾。建国前,沿河两岸虽有堤防,但断续矮薄,河水经常泛滥,水旱灾害严重,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2)洪涝灾患图表:建国前大沽河流域大水灾害年统计表(1569-1949)年 代主要受灾范围年代主要受灾范围公元朝代公元朝代1569明穆宗隆庆三年平度、胶州1859清咸丰九年胶州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平度、胶州、即墨1862清同治元年胶州1613明万历四十一年胶州、即墨、莱西1865清同治四年胶州、即墨、莱西1614明万历四十二年平度、胶州1866清同治五年胶州1647清顺治四年即墨1885清光绪十一年胶州1668清康熙七年胶州、即墨、莱西1888清光绪十四年胶州、莱西、平度1703-1704清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三年全流域1896清光绪二十二年胶州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全流域1719清康熙五十六年全流域1907清光绪三十三年胶州、即墨1730清雍正八年平度、胶州1910清宣统二年平度、胶州1746清乾隆十一年平度、胶州、即墨1911清宣统三年平度、胶州1747清乾隆十二年平度、胶州、即墨1912民国元年平度、即墨1748清乾隆十三年胶州、即墨1914民国三年全流域1757清乾隆二十二年平度、即墨1915民国四年胶州、即墨1759清乾隆二十四年平度、即墨1925民国十四年平度、胶州1790清乾隆五十五年即墨1936民国二十五年胶州、即墨1791清乾隆五十六年即墨、莱西1940民国二十九年胶州、即墨1811-1812清嘉庆十六年至十七年全流域1942民国三十一年胶州1945民国三十四年平度、胶州1835清道光十五年平度、胶州、即墨1946民国三十五年胶州、平度、莱西1847清道光二十七年胶州、即墨1949民国三十八年胶州、即墨1848清道光二十八年胶州注:资料来源于青岛水利志及沿河各区市水利志建国后大沽河流域大水灾害年代受灾范围1952即墨1953全流域1955平度1985全流域2001胶州注:资料来源于青岛水利志及沿河各区市水利志(3)洪涝灾患场景再现2、治理改造(1)文字大沽河历史上是一条经常泛滥的河道,沿河人民与洪水灾害进行过无数次的抗争,多次进行了筑堤工程,大多是“因岸培土,略似形耳”,因而防洪能力较低。建国后,大沽河被列为省辖重点河道,50-60年代除对干流进行了2次较大规模的岁修外,还先后治理了主要支流,并在流域内兴建了9座大中型水库以及若干小型水库。70-80年代沿河各县市均对辖区内河段进行了险工护砌、堤防灌浆、河道清障工程。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青岛市政府把大沽河培堤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组织沿河各市进行了全面培堤,使防洪能力达到 20年一遇,部分可达五十年一遇。(2)治理改造场景再现(3)治理改造大事记图表大沽河治理改造大事记建国前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平度知州胡尚礼筑大沽河堤。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莱阳知县程子侃筑大沽河堤。这是青岛地区历史上第一次由官府投资的大规模治河工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巡抚李公辅倡捐筑堤(胶州段),延壕10公里。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即墨沽河堤决,知县赵可行重修。清康熙四十三年、四十五年(1704、1706年),戴君佐出资修大沽河堤。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知州周于智在李公堤原有的基础上增筑堤防,绵延25公里。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知州李瀚智导诸河入海以息患,增筑沽河堤25公里。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度知州王华南疏导大沽河支流落药河。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即墨龙湾、女儿等口数处决,知县谭文谟配定,以栾村、古城、张院、北住四社合修南堤,张柄、移风、大召、丰台、綦家等五舍合修北堤。清同治五年(1866年),即墨决三湾口,致讼,委员会审断定,仍张柄、移风、大召、丰台、綦家等五舍合修北堤。清宣统三年(1911年),山东省曾派林委员到胶州修大沽河堤。1915年,胶州知事易扬远修大沽河堤,南起胶州李哥庄,北至平度沙梁。1949年1980年50-60年代,对干流进行了2次较大规模的岁修,先后治理主要支流,并在流域内兴建了9座大中型水库以及若干小型水库。1950年,为响应水利部治理方针,青岛市先后对包括大沽河在内的20余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初步治理。11月,大沽河上游七星河沿岸38个村3500名群众梳理该河河道。1951年春,胶县组织4万民工用了52万工日,修筑大沽河防洪堤坝。11月,胶县、即墨县组织区、乡、村干部3000余人以及民工4万人疏浚桃源河。1952年,青岛开展对大沽河的治理工程,以培堤为主,护岸护险。19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来胶视察大沽河和调查制定治理方案。1955年,由大沽河工程委员会领导,组织平度、莱西、即墨、胶县近20万人,在1952年基础上再次对大沽河开展治理工程,是建国初期青岛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1968年12月,青岛市实施大沽河开渠引水工程。至1969年3月底开始送水。70-80年代,沿河各县市均对辖区内河段进行了险工护砌、堤防灌浆、河道清障工程。1976年5月,胶县动员全县1万余民工投入大沽河15千米堤防加固工程。12天完成土方21.4万立方米,用工12.6万个。19791983年,为缓解市区供水危机,在大沽河流域进行了4次供水应急工程,建设了青岛城市供水基地大沽河水源管理处。1981年2010年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青岛市政府把大沽河培堤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组织沿河各市进行了全面培堤。1983年7月,胶县人民政府组织万人抢修大沽河断裂河堤。1986年,公布实施青岛市大沽河管理暂行条例,历经3年余,筹措资金9.6亿元完成了山东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引水工程“引黄济青”。1991年,胶州市对大沽河胶州段堤防进行培修。1992年,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大沽河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1996年5月2日至6月9日,胶州市完成大沽河第一期险工护砌工程。1996年,大沽河地下水库工程队开工建设。1997年,青岛市开始讲桃源河治理列入重点治河工程,按年度分批实施。4月份,胶州市、城阳区共同完成桃源河一期治理工程。次年,完成二期治理工程,至1999年4月,完成三期治理工程。1997年3月10日至6月9日,胶州市完成大沽河第二期险工护砌工程。1997年8月25日至10月15日,胶州市对大沽河左岸李哥庄镇双京村西至贾疃村东南段实施第一期灌浆工程。1997年12月,胶州市对大沽河下游实施截渗墙工程。1998年3月20日至6月5日,胶州市完成大沽河第三期险工护砌工程。1998年9月25日至11月22日,胶州市对大沽河右岸胶莱镇小王疃村前至胶东镇刘家店村后段,实施第二期灌浆工程。1998年10月10日至12月10日,胶州市完成大沽河左岸纪家庄村北、小辛疃村西、周家村村西、孙家村村西,右岸刘家店村全长4695米的退堤工程。1999年3月5日至5月31日,胶州市完成大沽河第四期险工护砌工程。1999年3月,胶州市修建大沽河贾疃拦河坝。2000年7月7日至9月2日,胶州市完成大沽河第五期险工护砌工程。2000年8月25日至11月30日,胶州市完成小辛河泄洪闸工程。2001年3月22日至5月30日,胶州再次实施大沽河退堤工程,共完成扶堤长度8公里,退堤长度670米,完成工程量75.62万立方米。2002年4月10日至6月10日,胶州市完成大沽河第六期险工护砌工程。(4)水库图表大沽河流域水库工程情况统计表水库名称规模位置集水面积(Km2)库容(万m3)调洪库容建成时间总库容兴利库容产芝水库大(2型莱西市梅花山街道办处879.03798021600194801959.9尹府水库大(2型平度市云山镇172.014458738063581960.6黄同水库中型平度市祝沟镇122.05274245026841959.6北墅水库中型莱西市南墅镇301.04961223727241974.4高格庄库中型莱西市河头店镇129.0196178814481959.6堤湾水库中型莱西市姜山镇25.020609604551960.6宋化泉库中型即墨市北安街道办事处41.0246115258161960.8挪城水库中型即墨市南泉镇30.0132310522111960.8青年水库中型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办处25.610487202771958.10合计1724.6#3871234453(5)拦河闸坝图表大沽河拦河闸坝选型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桩号闸坝型式1国道309拦河坝4+089连拱型砌石堰2早朝拦河闸工程15+800底横轴翻转闸3孙受拦河闸工程19+400液压翻板闸4许村拦河坝工程24+790“一”型充气橡胶坝5庄头拦河坝工程31+850“S”型充气橡胶坝6程家小里拦河闸工程35+900液压弧形闸7孙洲庄拦河闸工程41+070液压下卧式水闸8移风橡胶坝改建工程57+400环形闸(护境门)9大坝拦河坝工程67+105“C”型充气橡胶坝(6)年供水量图表(略)(三)展陈形式:图片、实物、场景再现、多媒体演示二、盛世华章(一)文字描述:青岛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发展思路,大沽河被作为重要的保护开发流域。实施大沽河治理将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大沽河对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保障力和拉动力,带动辖区流域范围内50个镇(街道)、2513个村庄、240万人口的发展,缩小长期困扰青岛发展的南北差距问题。(二)展陈内容:1、目标定位(1)文字统筹考虑防洪、蓄水、生态、环保、交通、景观、人居、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重点实施防洪、水源开发、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等“七大工程”,使河道全线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和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2)相关文件原件、会议照片、领导调度照片(水利部部长陈雷视察大沽河治理胶州段等)(3)治理口号、先进理念青岛市大沽河堤防工程(胶州市)右三标段23+68527+900段护岸形式名称序号滩地护坡桩号名称(23+68527+900)工程名称长度投标单价(元)123+68524+100麻椰固土毯斜坡护岸400m493223.56224+10024+400生物毯护岸300m570015.72324+40024+700生态袋护岸300m761581.46424+70025+200绿格魔术袋护岸400m1511099.1525+20025+600联锁式砌块斜坡护岸500m884235.56625+60025+900格宾石笼斜坡护岸300m1047518.6725+90026+300现浇绿化砼框格斜坡护岸400m1216534.39826+30026+800六角块式生态砼护岸500m1386519.49926+80027+100松木桩抛石斜坡护岸300m194919.481027+10027+500抗冲生物毯+生态砼砌块复合护岸400m1186552.931127+50027+900抗冲生物毯+自嵌式砌块挡墙复合护岸400m1264447.791227+900-28+400无锈熔接网挡墙+格宾石笼斜坡复合护岸500 m1328+400-28+728格宾石笼挡墙护岸328 m2、三年行动(1)文字大沽河治理是一项涉及水利、交通、林业等多领域的系统性惠民工程,是青岛市治河史上以水利为主体最大的综合性基础建设项目,该工程规划起点高、治理范围大、建设标准高、涉及区域广,承载了防洪除涝、水源开发、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等综合性功能。具有工期时间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多项工程交叉施工、跨汛施工)等复杂性。大沽河治理总投资55.75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27亿元,水源开发利用工程投资5.75亿元,堤顶道路及跨支流桥梁工程投资11亿元,堤防绿化工程投资12亿元。在建设过程中,市、区(市)两级指挥部注重把握和体现出上级支持、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的和谐性,以及在指挥调度、组织协调、质量控制、安全保障、科学施工及工作推进等方面的创新性。目前,大沽河新建的9座大坝已经正式完工,加上原来的10座大坝,河道水面由21平方公里增加到40平方公里,新增拦蓄水量4300万立方米,总蓄水量可达到8700万立方米。防洪大堤顶宽也由46米扩展到14米,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大沽河的治理还进一步推动解决了大沽河流域内饮水安全问题。2014年,估算投资5.05亿元,解决单村供水村庄712个、人口52万人,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将达到85%。2015年是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的收官之年,计划再实施28处项目,解决550个村庄、46万人口规模化供水问题,实现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的规划目标。(2)相关文件原件、会议照片、领导调度照片(3)复原改造前后场景对比、包括河道、闸坝、堤防、村庄等(4)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包括机械设备、闸坝改造、堤防等的还原(5)治理工具、工作服、标语条幅等,包括铁锨、水壶、推车等(6)治理场景复原(三)展陈形式:图片、实物、场景再现、多媒体三、美好愿景(一)文字描述:大沽河治理的成效可概括为:三区五湖九湿地、绿道联通十五点、二十二桥跨两岸、二十五闸水相连。1、强水利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保障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同时,进一步涵养水源,增加可利用水量6800万立方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成为两岸灌溉和青岛市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2、美生态规划大沽河区域湿地、林地,形成一面、一轴、三带、四区、八园的布局,将大沽河区域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景观长廊和生态旅游区。大沽河两岸将成为森林覆盖率高、湿地范围广、生物品种丰富、“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宜游生态廊道。3、全交通“堤路一体”,河道变坦途。221公里的大沽河堤顶道路将全线跑车,在坝顶道路线上规划建设7个服务区。“二十二桥”,一桥一景色。堤坝跨支流桥梁共14座,与横向国省道平交口 24处。增强河流两侧区域(镇)之间相互联系,建设19条跨河道路。4、大农业实施大沽河流域农业八大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产业结构优化工程、名优品牌创建工程、科技创新示范工、经营方式转变工程、产业化经营推进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民增收促进工程。5、新农村大沽河流域总人口近240万人,其中70%左右为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达到168万,占青岛市农村人口的53左右。在进行环境治理的同时,形成由“城市、特色镇、新型农村社区”组成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形成“次级中心城市小城市重点镇、特色镇新型农村社区”区域城镇化四级结构。(二)展陈内容:水利、生态、交通、农业、新农村的美好前景的大场景展示(三)展陈形式:图片、多媒体历史篇大沽河古称“姑水”、“沽尤”,最早记载“沽尤”名称出自春秋左氏传。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大沽河水滋润了两岸土地,哺育了两岸人民。大沽河流域是孕育青岛历史文明、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的摇篮。大沽河流域内历史人文古迹、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非常丰富,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包括平度市古岘镇即墨故城、六曲山古墓群、平度市南村的文昌阁、双塔民俗园、平度旧店冰石涧、胶州营海翅碱蓬红地毯等,是青岛文明的发源地,大沽河是一条有生机活力的历史文化河流。此外,胶州湾海口自古便是南北海船航行的必经之路,其海口外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是航海者最适宜的避风港。在水系发达,河道畅通的情况下,水路运输必然成为漕运、商贸、渔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自唐宋起,北方唯一贸易大港的地位优势,使得胶州南通江浙闽粤,北达辽东平津,东渡可去朝鲜、日本,海运便利,市肆繁荣,云溪河、胶莱河等各大水系更成为连接口岸与城内的条条通道。一、文明之光(一)文字描述:大沽河流域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证明,在新时期时代早期即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是胶东半岛历史文明的源头和摇篮。目前流域内已发现多处历史文化遗址,代表了大沽河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研究大沽河流域丰富的历史内涵的有力证据。(二)展陈内容:1、各遗址分布图表。包括:即墨北阡遗址、胶州三里河遗址、罗家遗址、葛家埠遗址、徐家沟遗址、沙梁遗址、良家遗址、鲁戈庄遗址、西沙埠遗址、南岚遗址、左家苑遗址、即墨故城、六曲山墓群、文昌阁、张家埠墓群、陈村镇遗址、太平寺遗址、韩信驿道、七级双塔、马店砖塔、莒国都城、城隍庙、板桥镇遗址、塔埠头遗址2、重点遗址文化层展示3、古人生活场景展示4、出土文物展示(三)展陈形式:实物、图片、分布图二、航运之路(一)文字描述: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在板桥镇(今胶州市内)设市舶司,管理内外航务和中外商人的海上贸易,此时的板桥镇唐湾港海舶麇集,商贾辐辏。宋金时期,在胶西县(今胶州市)设板桥榷场。期间,胶莱运河的开通使得胶州湾航运贸易再度兴盛,胶州湾内船舶云屯,帆樯林立。又有塔埠头港、金口港等港口,分别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港口。(二)展陈内容:1、商贸流通(1)古代港口唐湾港胶州在唐宋时期为板桥镇,属密州。板桥镇港位于镇治东南云溪河畔的唐湾,故又称唐湾港,与海相通,其海运和贸易相当发达,与中东、近东诸国常有贸易往来。塔埠头港元代开凿胶莱运河,南粮北运,位于大沽河入海口处的塔埠头港逐渐取代原来的板桥镇唐湾港,成为胶州湾内大小粮船的集散港口。漕运的开辟带动了大沽河与胶莱运河沿岸商业的繁荣,塔埠头港逐渐演化成漕粮驳运站、货物中转站、商贸枢纽,体现了其重要的区位优势。金口港金口港也叫金家口港,位于即墨东北的丁字湾畔,曾是北方著名港口。到清代的乾隆时期,金口发展成为胶东城区乃至整个山东的第一大海港,呈现出一派“商贾云集、商船林立”的繁荣景象。石拉子码头明朝嘉靖四十四年进士赵慎修,胶州人,任杨州知府等职,为政“有廉明声”。他续订的明代胶州嘉靖八景中有“石濑秋吟”一大景观。(2)板桥市舶司元丰五年(1082年),密州知州范鹗上书要求在板桥镇设立市舶司。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范鹗又以金部员外郎的身份,会同京东转运司再次上书,重申旧议:“若板桥市舶司法行,则海外诸物积于府库者,必倍于杭、明二州。”这一次宋廷采纳了他的建议,设置了板桥市舶司,抽取贸易关税,税率为10%。直到宋徽宗大观、政和年间(11071117)年,板桥镇“海舶糜至,多异国珍宝”,成为宋代北方唯一设立市舶司的贸易港口。(3)胶西榷场(商贸集市)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金政府在胶西板桥镇设立板桥榷场榷场,与南宋互市后改为胶西榷场,即今天的胶城西关,民间成为“土城口”。这样,金与南宋便开始了贸易活动。北方女真族需要南方的茶叶、香料、药材等物品,南方的汉族也需要北方的马匹、皮毛、人参等物品。胶西榷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贸易活动中,不仅增加了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融合,也丰富了双方的生活内容,繁荣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文化。(4)漕运(胶莱运河南粮北运)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莱州人姚演建议开凿胶莱运河,以缩短千里海程,利于南粮北运。至元十九年(1282)八月,在原胶河和胶莱北河的基础上开通了从胶州湾麻湾口到莱州湾海仓口的胶莱运河。元二十年(1283年)六月,元世祖再令阿八赤等广开新河,北引平度之白沙河水,南引平度南村东之沽河水,导入新河,以壮其水势,这样大大提高了胶莱运河的航运能力。至元二十一年(1284),河道运粮规模已很可观,通过这条运河运粮达3600万公斤,“其水手、军人等二万,船千艘”(胡敬辑大元海运记),占该年江淮漕粮的60%,是海运的六倍(元史 世祖本记)。因大型粮船不能直接驶入运河,必须在塔埠头过驳中转,由是胶州湾内船舶云集,码头岸边仓廒棋布,是为胶州湾航运空前繁荣的一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献致力于胶莱运河的全面疏浚工程,引张鲁河、白河、现河、五龙河诸水,以增加胶莱运河的水势。同时建海仓口、新河、杨家圈、玉皇庙、周家、亭口、窝铺、吴家口、陈村九闸,以调节河道水位,并“置浮梁,建官署以守”(胶州志)。2、外交往来(1)杨景略出使高丽宋元丰六年(1083)年,高丽王逝世,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左谏议大夫杨景略为祭奠使出使高丽,杨景略一行是从密州板桥镇出发的。这一事件记载在宋史高丽传:“元丰六年,高丽王徽卒。讣闻,神宗诏明州修浮屠(佛塔)供一月,遣杨景略、王舜封祭奠。”又据胶州志:“元丰六年,起居郎杨景略使高丽还,请立海神庙与板桥镇。显然,元丰六年,宋朝使高丽的主要海港是板桥镇。(2)平简外交故事活跃在东路航线的密州商人平简,堪称民间外交家。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元丰七年冬十月癸未,密州商人平简为三班差使,以三往高丽通国信也。”平简走的就是密州高丽道,他曾不顾政府禁令,多次私自去高丽,并为两国政府传递信息,往来联络,使一时紧张的两国关系得以缓和。因平简有功于两国外交,所以宋政府曾授予其“三班差使”的头衔。(3)义天大师入宋求法义天是朝鲜高丽王朝天台宗的代表人物,名王煦,字义天,因避宋哲宗皇帝讳,以字相称,是高丽文宗王徽和仁睿后李氏所生的第四子。11岁时,顺父王之愿,发心出家为僧,15岁被封为“广智开宗弘真佑世僧统。”义天在宣宗二年(1085)四月八日佛诞日,乘宣宗南巡之机,携弟子寿介等人微服潜行,乘宋商林宁之船渡海入宋,于同年五月二日抵达宋密州板桥镇,历时24天。义天国师抵达宋境后,即向密州及知高密县致状,表明入宋理由,并上表宋哲宗皇帝。在密州期间,受到密州朝奉郎范锷的热情款待,并拜访板桥镇圣寿院和密州资福寺。朝廷得知义天僧统到达的消息,于五月八日派遣朝奉郎守尚书主客郎中苏注引伴义天国师入京,五月二十一日离开密州去往杭州拜谒净源禅师。(4)苏东坡与高丽亭馆北宋与高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及贸易往来,两国不断的互派使节。当时高丽对宋廷的使节非常尊重,设置了豪华宾馆招待。中国也得做出对等的应酬。当时除京都开封的“同文馆”外,各大重镇各大市舶司都设有“高丽亭馆”。这高丽亭馆是中国出资建造、由中国人管理的专门接待、送迎高丽使节的宾馆,也兼招待高丽的巨商。苏轼在元丰八年自密州调任登州途中,到板桥镇,看到高丽亭馆的穷极奢华,不免感慨地写了一首诗:“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馀。尽赐昆邪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3、军事战争北宋时期,板桥镇作为江北最大的通商口岸,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南宋,宋皇室南迁,北方板桥镇港口作为南北交通要道,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被金政权占领,一度成为金的军事港口。金与宋的战争中,海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1)唐王东征史载,唐王东征海路部队出山东半岛,袭取辽东半岛南端之金州地区。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途中,大军曾进驻艾山,为解口渴,令士兵用枪掘地为泉,幸得一眼泉井相滋润,随视之为福地。艾山另有“天泽泉”一眼,亦映照出一段唐朝旧事的历史心境。后人为纪念唐太宗东征平叛,在当年大军驻扎地建起了唐王殿,殿内供奉李世民的神像,秦琼和尉迟恭塑像拱卫其左右。后因战争动乱,唐王殿被毁。(2)宋金海战(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海战)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61),宋军舟师于胶西(今山东胶州)陈家岛海域,全歼金朝攻宋水军的大规模海战。绍兴二十九年,金帝完颜亮不听劝阻,兴师攻宋,将都城由中都大兴府(今北京)迁至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立攻宋基地,大力扩充军备。宋廷获悉金军企图,命李宝为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兼副提督,赴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编练水军。绍兴九月,完颜亮分兵四路攻宋,十月下旬,当金军船队驶至密州胶西海域时,因风急浪高停泊陈家岛。时李宝所率舟师也驶至石臼岛,两岛只隔一山,相距30余里。金军水手已发现宋军舟师,但因完颜郑家不谙海道,认为两军距离尚远,未作临战准备。此时李宝从来降的金水军中得悉,金军虽数倍于宋军,但上下离心,不习水战,兵士因晕船多在舱中昏睡。遂当机立断,决定乘其不备,抢先发起进攻。切断金军退路借助风势,以火箭、火砲等火药器,向金军船队猛攻。因金军舰船皆以松木制造,以油绢为帆,又被波涛卷聚一隅,大部舰船被烈火吞没。死伤无数,此战,宋军及时探明金军动向,利用金军战船易燃等弱点,乘其不备,施以火攻,一举全歼数倍于己的金军舰队,成为中国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出处:郑彦平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3)戈船不北侵宋金战争和宋元战争期间,大多情况是金朝军队和蒙元军队南下攻略南宋,很少有南宋军队主动北上进攻的。但是南宋末年动用舟师从海路进攻山东半岛胶州一带,确有其事。据元史记载,至元七年(1270年),“宋兵攻胶州”,镇守胶州的千户贺祉“固守战却之”。元史上还记载,至元八年(1271年),“宋兵攻胶州,千户蒋德等逆战败之,傅统制范广等五十人,获战船百艘。”这两次动用百艘以上的舟师以海路北攻胶州,是南宋趁元军主力围攻襄樊和东线主力较少的机会,以攻为守,企图改变被动挨打的一种策略。此举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当时对胶州乃至山东半岛的百姓震动很大,以致数十年后诗人张之翰特意写诗咏诵:“天马平南后,戈船不北侵。只知烹海利,谁识撅河心?地本连齐俗,人全带楚音。城中谁守令,德化正须深。”出处:胶州历史文化初探(4)胶州湾事件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省曹州府巨野县被杀,这就是巨野教案。以此为由,1897年11月14日,依照旧历是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廿日。黎明时分,“鸬鹚”号放下几艘小船,船上所载的100余名德国士兵,趁着未散的晨雾,一举占领了清军后海营房和不远处火药库。在得到“鸬鹚”号得手的消息后,迪特里希命令舰队实施登陆。 德军登陆后,立即按照预先部署的计划,分兵抢占制高点和沿海炮台,并包围总兵衙门和各处营房,并切断各营之间的联系。迪特里希在衙门大堂内宣布占领胶州湾及附近一切海岛与陆地,并称倘有中国人敢滋事端,定加严惩。新的临时政府也同时成立。随后,德军还派遣了一支分遣队,前往最近的即墨县城,但在德国人达到之前,驻守的清军就望风而逃了。随后,这支部队继续向胶州前进,追击溃退的清军。1898年3月6日,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1914年8月,中国政府废除了该条约。之后胶州湾被日本占领。(三)展陈形式:实物、图片、分布图、多媒体三、古代工业(一)文字描述(二)展陈内容:1、船舶制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唐代,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2、桥梁制造(1)古代船的主要类型:渔船、渡轮、货船、大型帆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