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视角下苏州寒山寺地区景观视觉评价初探.docx_第1页
城市意象视角下苏州寒山寺地区景观视觉评价初探.docx_第2页
城市意象视角下苏州寒山寺地区景观视觉评价初探.docx_第3页
城市意象视角下苏州寒山寺地区景观视觉评价初探.docx_第4页
城市意象视角下苏州寒山寺地区景观视觉评价初探.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he jiang Con struc tion, Vo l. 27 , No. 11 , Nov. 2010城市意象视角下苏州寒山寺地区景观视觉评价初探Prelim inary Study on V isua l Effect Eva lua tion of the Landscape a tHan shan Tem ple D istr ict w ith a V iew Po in t of Urban Image袁乐 1 ,盛林辉 2YUAN L e, S H EN G L in2hu i( 1.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16; 2. 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江苏 苏州 215011 )摘 要 :综合运用详细描述 、公众偏好等方法对苏州寒山寺地区进行环境景观视觉评价研究 。针对新建的大钟苑 ,运用城市意象的分析方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 ,结果认为 : 寒山寺整个地区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 ,大钟苑的开发建设对原先的环境造成 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大钟楼和天下第一大诗碑的建成使得该景区的标志物认知出现混淆 ; “姑苏城外 、枫桥夜泊 ”的意象主题已 不存在 ; 对景观节点的打造缺乏深入研究 。同时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意象 ;寒山寺 ;环境景观 ;视觉评价中图分类号 : TU986. 4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8 - 3707 ( 2010 ) 11 - 0005 - 051 研究背景和目的苏州寒山寺及周边地区位于苏州城西 3. 5 km处的 大运河畔 ,包括寒山寺 、枫桥古镇等 ,占地约 10 hm2 。范 围东至西环路 ,南至金门路 ,西至京杭大运河 ,北至上 塘河 ,是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07 - 2020) 中确定 的历史保护片区之一 ,也是以寒山古寺 、江枫古桥 、铁 铃古关 、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 ”为主要内容的省级 风景名胜区 ,见图 1。“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 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 使得寒山寺变得家喻户晓 ,并成为苏州的 重要标志和历史保护片区之一 。诗中描写的“月落乌 啼 、江枫渔火 、姑苏城外 、夜半钟声 ”也成为人们对寒山 寺地区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想象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寒山寺周边已经成为 城市的一部分 ,寒山寺及枫桥景区本身也在不断进 行开发 ,特别是 2008年 12月 31日建成开光的大钟 苑 (包括大钟楼和天下第一大诗碑 ) ,使得原有的寒 山寺地区的环境意象 (包括天际线 、标志物 、总体意象等 )正在发生改变 , 这种改变是否符合历史文化图 1 寒山寺地区区域位置街区保护的原则 , 是否与原有环境相协调 , 是否符合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需要 , 这些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 ,也是开展此次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2 研究方法与步骤在广泛阅读和学习景观视觉评价相关理论和案 1 - 7 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详细描述法 (亦称专家学派 ) 、公众偏好法 (亦称心理学派 、认知学派 )和综合 法 (亦称心理物理学派 )的方法开展研究 ,具体的研收稿日期 : 2010 - 06 - 21作者简介 :袁 乐 ( 1979 ) ,男 ,江苏江都人 ,讲师 ,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6浙 江建 筑2010年 第 27卷究步骤如下 :( 1 )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方法 , 请人画心智地 图 ,了解人们心目中的寒山寺的图像 。( 2 )运用专家学派的方法 , 请没有来过寒山寺 的朋友 、同学作为专家 ,对大钟楼和大诗碑建设前后 的两组寒山寺照片进行选择和评价 。( 3 )运用公众偏好法 , 设计调查问卷对游客和 居民进行现场调查和访谈 ,了解他们的意愿和感受 。( 4 )运用城市意象的分析方法 , 对以上三方面 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 、分析 、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 ,提 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这一点也可以从对景区总体意象的调查统计分析中得到证明 ,如图 5所示 ,无论是来过还是没来过 寒山寺的受访者都把寒山钟声 、江枫渔火 、丛林古刹作为寒山寺地区最主要的环境意象 。3 基于城市意象视角的研究分析3. 1 受访人群分析我们于 2010年 3 月 30 日至 31 日开展了问卷 调查工作 ,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共 84 份 ,其中现场 调查访谈 36份 ,网上调查 48 份 。 84 份问卷中来过 寒山寺的 51 人 , 未来过的 33 人 ; 年龄主 要 集中 于19 40 岁 之 间 , 有 73 人 ; 学 历 以 本 科 居 多 , 有 45 人 ;地区分布包括苏州本地 、江苏省内 、大陆其它地 区和港澳台地区 ,见图 2。图 2 受访人员构成分析3. 2 总体意象分析如图 3所示 ,我们请了几位未来过寒山寺的初二 学生根据枫桥夜泊 画了几幅画 ,经过分析可以看 到 ,河 、船 、塔 、桥是他们对这个地区拥有的共同图像 。而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 ,受访人中最早关于寒 山寺 的 认 识 有 95 %都 是 来 自枫 桥 夜 泊 这首诗 ,见图 4 ,可以说这首诗中的描写代表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寒山寺的共同意象 。3. 3 区域和节点意象分析区域是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范围 ,决 定区域的物质特 征 是其 主题 的 连续 性 。如 图 6 所 示 ,整个寒山寺地区由枫桥景区和以寒舍 、智园两个 以低层住宅为主的建设控制和环境协调区构成了一个区域整体 ,具有相对统一的环境意象 。第 11期7袁 乐等 :城市意象视角下苏州寒山寺地区景观视觉评价初探关于节 点 的 分 析 我 们 可 以 从 调 查 问 卷 的 统 计中得到 映 证 。寒 山 寺 景 区 留 给 游 客 印 象 最 深 刻 的地方 , 也 就 是 重 要 景 观 节 点 依 次 是 枫 桥 夜 泊处 、寒山寺正门口 、惊虹 渡 口 与 运 河 及 大 钟 苑 , 见 图 9。图 6 寒山寺地区总体区域分析而寒山寺景 区 原 本 只 有“江 枫 渔 火 ”和“寒 山寺 ”两个区域 ,但在实际的旅游开发过程中 ,由于开 发主体的不同 ,在各类边界要素的分隔下 ,枫桥景区被割裂成寒山寺 、大钟苑 、江枫洲 、大钟苑西侧绿地(此处虽然是江枫洲景区的一部分 ,但由于其与江枫 洲由枫江分隔 ,且今后不知是否划归大钟苑 ,在本研 究中暂且将它作为一个独立区域 )和北部小商品街五个区域 ,区域之间缺乏联系和主题呼应 (见图 7) 。 节点是能够进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点 ,在城市旅游景区中往往是主要景点集中处或是景区出入口等 人流汇集处 ,形式可能是大广场 ,也有可能是线状 。枫桥景区目前最能够称之为节点的只有枫桥一处 ,见图 8。包括了铁岭古关 、古诗石碑 、夜泊处 、枫 桥 、听钟桥等景点 ,且有大小两片广场 ,游客停留较 多 。江村桥可为次要节点 ,两侧有寒山寺山门 、和合 井 、吴门古韵戏台 、漕运展示馆等景点 。但此处由于 寒山寺和江枫洲分设售票口 ,大大减弱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同时由于枫江开发不够 ,成为分隔两边的边界 而非联系的路径 ,使得此处节点的凝聚力比较薄弱 。 另外一处有可能形成节点的地方是在寒山寺的南偏 门与大钟苑的正门联结处 ,目前尚在建设之中 。图 9 寒山寺地区重要节点认知分析3. 4 标志物意象分析标志物是一个城市地区或旅游景区的控制性要 素 ,应该在很远处许多地点都可以看到 。经过调查 统计分析发现 ,寒山寺地区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 景点主要有枫桥 、寺内老钟楼 、京杭大运河 、普明宝塔等 ,见图 10。而对于标志物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普 明宝塔和枫桥 ,但随着大钟苑的建成 ,大钟楼和天下 第一大诗碑也开始进入标志物的行列 (见图 11 和 图 12 ) 。8浙江建筑2010年第 27卷原先普明宝塔无疑是寒山寺景区乃至这一 城市地区的最主要标志物 。但现在大钟苑的开 发 ,大 钟 楼 和“天 下 第 一大诗碑 ”的建 成给 这 个地区标志物的判断带 来了困 惑 , 也给 其 环 境意 象 的 构 建 带 来 了 混 乱 , 标 志物 太多 等 于 没 有标志物 。如图 13 所示 ,我们 把天下第一大诗碑作为A、大钟楼作 为 B、普 明 宝塔作 为 C、三 个 整 体图 12 寒山寺地区标志物分析作为 D ,请没有来过寒山寺的朋友对标志物进行选择 ,可以看到受访者选择非常分散 ,并且更为让人担 忧的是有 37 %的受访者把位于中间 、体量最大的新建的大钟楼看成了标志物 。真不知这是否是大钟苑 建设者的初衷 ?图 13 寒山寺地区标志物意象偏好调查分析3. 5 公众偏好分析大钟楼和大诗碑的建设给寒山寺景区的视觉标 志带来了混乱 ,也给人们对寒山寺的认知带来了混 乱 ,调查统计发现 ,人们对寒山寺的视觉总体意象出现了对立 ,如图 14 ,选 A 和选 B 的几乎相等 ; 图 15更是显示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大诗碑更符合心中 的想象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有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寺内老钟楼更符合他们对钟楼的想像 (见 图 16 ) ,同时更是有 85 %的游客表示更愿意在寺内的老钟楼撞钟祈福 (见图 17 ) ,可以说老钟楼乃至其 发出的深远的钟声已经是寒山寺地区一个难以替代 的无形的“标志物 ”。而对于寒山寺地区整体环境意象的营造及大钟苑修建是 否 与 周 边 环 境 融 合 的 调 查 结 果 见 图 18。 统计显示有 40 %的受访者认为寒山寺的景区现状与自己想像基本符合 ,有 30 %的受访者表示相差太 远 ,还有 28 %的表示说不清楚 。对于大钟苑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基本符合 ,另有一半认为造成破坏或 说不清楚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是调查中年龄和学历相对较高的人群对大钟苑的不 认可 度 程度 相对 较 高 ,包括从台湾来的一位游客更是强烈地向调查人 员表达了他的失望之情 。甚至有受访者在调查问卷中写道“天下第一大有钱就可以建 , 而寒山寺千年的历史文化是金钱买不来的 ”。第 11期9袁 乐等 :城市意象视角下苏州寒山寺地区景观视觉评价初探低于预期 。( 2 )整个景区划分过细 ,收门票的地方太多 ,严 重影响了游客对寒山寺地区的整体了解 。边界是线性要素 ,是连续过程中的线形中断 。寒山寺景区的 边界主要有运河及枫江岸线 、寒山寺及大钟苑的围 墙 、内部部分道路等构成 (见图 21 ) 。可以看出 ,过 多的边界致使整个景区破碎化 ,环境意象不连续 ,边 界成为隔离的屏障 。图 18 寒山寺地区和大钟苑环境满意度及融合度调查分析与此相对应的是 ,有超过 50 %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购票游览 大钟 苑 (见 图 19 ) , 前面 也提 到 有超 过85 %的人还是愿意在寺内老钟楼撞钟祈福 ,这些公 众偏好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图 19 购票游览大钟苑意愿调查分析4 研究初步结论通过以上的 调 查和 分析 (见 图 20 ) , 经 研 究 讨 论 ,关于苏州寒山寺及周边地区环境景观视觉评价 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图 21 寒山寺地区边界分析( 3 )“姑苏城外 、枫桥夜泊 ”的意象主题已经不存 ,未能将景区开发与大运河有效联系 ,需要重新研 究 ,开发新的项目 。( 4 )对于景观节点的打造缺乏深入研究 , 未能 对枫江进行有效的开发 。( 5 )现行景区运行过程中商业化氛围太浓 ,且存在经营不规范 、欺客等现象 ,需要加强管理和协调 。5 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我们认为寒山寺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可以借鉴常 州市红梅公园天宁寺景区及东坡公园景区的开发开 放的经验 ,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 1 )寒山寺是 苏 州 城 宝 贵 的 文 化 遗 产 和 旅 游 景点 ,它的开发建设 不 能 是 单 纯 的 开 发 和 对 自 然 环 境 的 利 用 , 而 应 该 统 筹 规 划 , 把 寒 山 寺 景 区 放 到苏州古城的文化 遗 产 保 护 的 大 体 系 之 中 , 不 仅 要 做 到 别 具 江 南 特 色 与 周 边 环 境 融 合 的 游 人 集聚 点 , 更 要 从 长 远 利 益 出 发 , 做 到 生 态 环 境 保 护(下 转 第 1 5 页 )图 20 寒山寺地区环境景观存在问题调查分析( 1 )整个地区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 , 将使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功能让位于眼前的经济利益 。大钟 苑的开发建设对原先的环境造 成了 一定 程 度的 破 坏 。大钟楼和天下第一大诗碑的建成使得寒山寺地区的标志物认知出现混淆 ,同时过于庞大的体量以 及所谓的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与人们心目中的寒山 寺的寒山钟声 、江枫 渔 火 、丛 林 古刹 的认 知 很不 一 致 。愿意购票游览及到新大钟楼撞钟的比例也明显第 11期15李 晖 :高层住宅中小户型的设计与思考( 3 )近年来 ,挑高两层阳台 、入户花园 、飘窗等设计手法非常流行 ,由于挑高两层阳台可以不计面积 ,入户 花园算一半面积 ,往往作为市场卖点被大量应用 ,但笔者认为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应用要相对慎重些 。 由于中小户型受面积空间制约 ,各户之间须并排紧连 ,挑高阳台等手法势必会引起上下层之间 、平 层相邻户型之间对视 、视线交叉干扰等问题 ,加之自 身固有的空间较局促 ,居住的私密性大大降低 。同时挑高阳台由于层高过高 ,风雨天雨水容易进户 ,影 响晒衣等生活实用功能 ,这类情况在已建成的大户 型住宅中已经有所显露 。因此在中小户型设计中 , 应从户型标准层平面的整体入手 ,做好户型各功能 要素的组合和加法 ,而不应简单的以挑高露台等手法作为户型设计 、面积增加取舍的主要手段 。( 4 )重视内天井的自然通风与采光 。由于多户型并排布置 ,中间套户型的北向房间大都采用内挖 天井的做法 ,来争取采光和通风 。内天井的设置采用半开敞空间 ,一要注意平面大小合理 ,有比较顺畅 的空气流通和自然采光 ,二要注意各户之间的视线 干扰 、防火距离和隔音要求 。3 结语综上所述 ,中小户型的设计是一个精细慎密 ,不 断推敲完善的过程 ,是针对不同的户型要求 ,设计从 中摸索规律并加以实践的过程 。随着设计实践的不 断丰富和成熟 ,住宅科技产业的发展 ,同时节能环保 设计理念的深入推广 ,相信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会与 时俱进 ,不断推陈出新 。(上接第 9页 )与古城开 发 齐 头 并 进 , 形 成 运 河 、钟 楼 、古 城 相 得 益彰 的 江 南 特 色 景 区 (本 段 全 文 摘 自 一 受 访 者 建议 ) 。( 2 ) 加 强 寒 山 寺 景 区 与 大 运 河 的 联 系 , 打 造 “古运河畔 、寒山古寺 、和合钟声 ”的主题意象 。抓 住大运河 申 遗 的 契 机 , 加 强 相 关 旅 游 产 品 如 苏 州 运河博物 馆 等 的 开 发 , 将 其 打 造 成 运 河 沿 线 的 重 要一站 。( 3 )加强整体开发 , 将寒山寺景区开发成开放 性城市公园 ,取消围墙 ,将道路 、水岸等设计成凝聚 的缝合线 ,通过吸引人流 ,发展服务业来保证景区运 营 ,形成良性循环 。( 4 )加强对枫江及水上游憩资源的开发 , 将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