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1667-1989 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是中国制定的一项关于居住区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指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简称PM10)的质量标准,旨在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空气污染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该标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镇、工矿企业等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规定。
-
浓度限值:规定了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两个指标。日平均浓度限值为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限值为0.10毫克/立方米。这意味着,在一天内或一年的时间跨度内,居住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不应超过这些数值。
-
监测方法:标准中还提到了监测可吸入颗粒物应采用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这有助于各地环保部门和相关机构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
-
执行与监督:标准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确保居住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此标准要求。同时,鼓励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以改善空气质量。
-
健康指导意义:通过设定这些限值,标准旨在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危害,如哮喘、肺癌、心脏病等疾病风险,保障居民呼吸健康。
-
法律依据:该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为居住区空气质量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违反标准的行为可依法进行管理和处罚。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89-07-24 颁布
- 1990-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居住区大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生标准G B 1 1 66 7 一 8 9H y g i e n i c s t a n d a r d f o r i n h a l a b l e p a r t i c l e s i na mb i e n t a i r o f r e s i d e n t i a l a r e a 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人们经常生活、 居住、 工作、 学习、 休息和进行文娱活动等地点的室外大气环境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城乡居住区大气环境。2 标准值 根据不同直径颗粒物在人体呼吸道的沉降曲线, 本标准制订的颗粒物粒径标准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蕊1 0 p m的可吸入颖粒物 i n h a l a b l e p a r t ic l e s , 简称I P ) , 居住区的大气中I P 的日 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不应 超过。 . 1 5 m g / m % 本标准所列浓度值为2 4 h 连续采样的平均值。3 监督与执行本标准由各级卫生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 9 8 9 一 0 7 一 2 4 批准1 9 9 0 一 0 6 一 0 1 实施GB 116 67 一 8 9附录A( 补 充件)A 1 I P 采样方法A 1 . 1 采样点的设置根据功能分区情况, 按污染程度分别在各地区设点采样。 如: e . 污染严重的工业区; b . 有少数工业的住宅区; 。 卜 没有工业污染的住宅区; d . 商业区; e . 交通枢纽区( 包括火车站) ; f . 清洁对照区( 郊区等) 。 采样点数可依监测目的和条件确定, 分布要有代表性, 有条件可设固定采样点。 采样时间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决定, 有条件可进行长期系统监测。 采样点应设在不受树木或建筑物遮挡的空旷地点, 不受局部污染源的影响。 采样器放置高度距地面3 - 5 m, 如采平行样品, 两台仪器间距为2 mA 1 . 2 采样时间为了观察 I P污染的季节性变化, 在一年四季各进行一次监测, 每次连续监测5 -1 0天。 最好能在2 4 h内连续采样, 每张滤膜采样时间一般为8 -1 2 h采样时间中应包括污染程度最严重、中等和最轻的时刻。A 1 . 3 采样设施采样器的规格应为玩o = 1 0 士1 p m , 人 =1 . 5 士0 . 1 。 采样器的流量用皂膜计进行校准,流量控制在1 3 L / m i n ,A 2 I P分析方法( 重量法) 见居住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质量浓度卫生标准检验方法。A 3 I P 的评价方法A 3 . 1 对 1 P 结果进行分析时, 应计算各采样点的以下基本指标, 并作出综合评价。A 3 . 1 . 1 日平均浓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及日 平均浓度超标率。A 3 . 1 . 2 结合其组分资料对I P 质量进行综合评价。A 3 . 2 为了查明污染规律, 污染原因, 可分析I P 的季节变化及年变化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医科大学、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秉衡、 曹守仁、 肖汉屏、 张全生、 孟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低压实操考试问答题目及答案
- 铁匠考试题及答案
- 天津网约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级钳工基本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财务会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中国外汇交易管理办法
- 课程审核制度管理办法
- 化纤绿色制造技术-洞察及研究
- 上海疫情应急管理办法
- 儿童玩具偏好分析-洞察及研究
- 审核评估线上评估专家联络员培训
- 初一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 含答案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期末考试答案
- 立德树人教育宣讲课件
- 酒店销售技巧及话术培训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参考答案
- 2025-2030中国水上自动驾驶系统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动态预测报告
- 幼儿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融入
- 车辆维修团队管理制度
- 呼吸器官的进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