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ppt_第1页
夏商周时期.ppt_第2页
夏商周时期.ppt_第3页
夏商周时期.ppt_第4页
夏商周时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一、夏(前2117世纪) 二、商(前17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前770年 前221年),夏商周简介,夏约前2070年-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自启建国,至桀灭亡,历14代,17王,约470年。 商朝(约前1600年-前1046年)自汤讫纣,历17代,31王,约554年,周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自武王始,幽王至,历13王,275年。前期:武王至昭王;中期:共王至夷王;后期:厉王至幽王。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分三阶段:一、平王东迁-齐桓公称霸;二、北杏会盟-向戌弭兵;三、弭兵条约-春秋结束。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三阶段:魏国强盛,东西对峙,秦统一六国。,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 夏文化的探索,(一)夏朝的建立和发展 夏:自禹至桀传17君,14世,约471年。 禹死后,启废禅让,夺位,确立家天下的政治格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中国文明的开端。 夏朝的国家机构: 1.夏王为最高统治者,王下设百官, 2.典章制度:夏礼,夏训 3.建军队,建监狱“夏台” 4.分九州,按地域统治,组织国民,治水社会?,美 卡尔魏特夫 著,(二)二里头文化 1953年,河南登封县玉村遗址,揭开夏代考古序幕。 1959年,河南偃师县发现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 1.兵器、礼器出现 2.青铜铸造技术达一定水平 3.陶制酒器甚多,说明当时粮食产量较高 4.二里头文化遗址反映阶级分化情况,二里头文化看作夏文化的依据: 1.地域:豫西、晋南 2.时间:与夏年代吻合 3.文化发展系列:上承河南龙山文化,下启早商文化 4.文化面貌:包含阶级压迫、国家建立及青铜器出现,夏,周,商, 夏商周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 关键。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 国之间的关系。 夏商周在文化上是一系的,亦即都是中国文化,但彼此之间有地 域性的差异。 张光直 在夏商周时代被认为是正统的国家只有一个。 谢维扬 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周易革卦:“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二、商朝的国家机构和阶级关系,(一)商的起源及发展 起源于东方,黄河下游的豫、鲁地区是商人活动中心 商朝自汤创立,至纣,共传31王,17世,约554年,其疆域西达陕西,北至河北,南至湖北。,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史记殷本纪 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征而西夷怨,南面征而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如大旱之望雨也 孟子滕文公下,桀逃至鸣条(一说今河南中部,或今山西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县)并死于此处(淮南子修务训稍有不同,说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鸣条之战,夏室覆灭,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汤在亳(今河南商丘)称“王”。,邹衡提出新的”郑“亳说:河南郑州商城为成汤所居亳都 盘庚迁殷:奄(今山东曲阜)河南安阳小屯“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迎来了商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灿烂新时期 墓葬反映出阶级分化的情况:各级贵族构成的统治阶级(称“百姓”)与奴隶、平民,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 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尚书 盘庚下,武丁中兴(前1250年-前1192年)表现: 1.治国,广集意见 2.重用贤臣 3.对外用兵,(二)商朝的国家机构 1.商王为最高统治者,实行兄终弟及制与传子制 2.官职分文职官、武职官、宗教官 3.征兵;兵种:步兵和车兵,车战为主 4.刑法完备:刑三百,五刑,在各地设监狱 5.统治格局分内服和外服 6.方国林立,实行班爵制度(侯、伯、子、男) 方国职责:朝贡,提供力役,奉命征伐,遵守法度,在地方上:建地方机构,组织军队,设监狱,征赋税。,(三)商代社会阶级 统治阶级:由商王为首的贵族组成,贵族集团分同姓贵族与异姓贵族(“百姓”) 下层:奴隶,平民 商朝盛行人殉和人祭,三、西周的重要政治经济制度,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殷周制度论,王国维先生(18771927),(一)西周的建立与巩固,有邰氏之女姜嫄生“弃”,号曰“后稷”; 弃四世孙公刘迁居于豳(bin); 古公亶父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 周文王徙都“丰”; 周武王建都于镐京(“宗周”西都),正式建立西周王朝; 周公旦营建东都洛邑(“成周”),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孟子尽心下 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淮南子泰族,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 逸周书世俘载武王战果(据顾颉刚校定本): 馘 177 779人 俘 300 230人 灭国 99,服国 562 狩猎动物 10 223头 缴获玉 180 000块,周公曰: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弗敬?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 尚书召诰 周公说:唉,皇天上帝把他的大儿子也就是这个大国殷所授的天命收回了,现在把天命授给了王!王承受了天命,说到吉庆是无穷尽的,说到忧虑也是无穷尽的。唉,王啊,你怎么可以不加警惕呢?我们看看前人夏代,原先是受到老天爷的信任和保佑的,后来因为违背了天道,也就丧失了天命。我们就今再看看殷代,原先也是受到老天爷的信任和保佑的,后来因为违背了天道,也就把天命丧失了。唉,王啊,你虽然年轻,却是上帝的大儿子啊!你能够使小民跟你和谐,上帝就会保佑你了。王不要轻看这些小民啊,王心里应该时时警惕着,小民是很可怕的啊!,(二)分封制 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亲戚,元老重臣,古代圣王后裔 封国职责:1、实行王室政令,随时报告 2、随王出征 3、朝觐述职 4、交纳贡品,派人为王室服役 分封制作用: 1、加强对四方疆土的控制,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2、密切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边远地区的开发。 弊端: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本身蕴含分裂割据的因素,到春秋时期形成诸侯割据,(三)宗法制 宗法制是处理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 内容:制定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不同等级,嫡长子继承制,通行于百姓贵族间,是分封制实行的理论基础,与分封制结合,产生公、侯、伯、子、男等爵位,构成贵族等级制度。 作用:1、避免贵族子孙之间的矛盾冲突 2、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3、强化政权,加强西周统治,周以上千八百諸侯,其長伯為君,次仲、叔、季為卿大夫,支屬為士、庶子,皆世官位。 漢舊儀 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 尚書呂刑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尚書堯典,(四)礼乐制 西周时礼乐制发展的鼎盛时期 西周礼仪: 五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丧服制度,仪礼十七篇 1.士冠礼 2.士昏礼 3.士相见礼 4.乡饮酒礼 5.乡射礼 6.燕礼 7.大射礼 8.聘礼 9.公食大夫礼 10.觐礼 11.丧服 12.士丧礼 13.既夕 14.士虞礼 15.特牲馈食礼 16.少牢馈食礼 17.有司彻,仪礼:大约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礼仪职业手册。早期五经中的礼经专指此书。 周礼:原名周官,一部理想化的官制著作,分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分。或以为“周公致太平之书”,或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或以为西汉刘歆为佐王莽篡位伪造之书。 礼记:战国至秦汉儒家所作礼制资料汇编,共49篇。或记制度,或述思想,内容较杂。后代五经中的礼经指此书。,(五)井田制 性质:国家土地所有制 内容: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分公田、私田,公田收获交国家,私田收获归公社成员,四、商周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 1、商代 农具以石器为主 农作物品种繁多 农业技术发展,施肥技术 2、西周 农业生产工具进步 农业技术有了明显进步:休耕制,人工灌溉 农作物种类多,(二)手工业 商代特点:分工细,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门类繁多 1、青铜器:礼器,兵器 2、制陶业,主要陶系是灰陶,晚商出现白陶 3、骨器制造业:装制品、工具、武器 4、玉器制造:礼器和贵族饰品 西周: 官府设工正、陶正、车正,出现“工商食官” 青铜铸造业发达,数量明显增加,掌握焊接技术, 品种趋向轻巧,简朴,实用 制陶技术,釉陶技术的改进,出现陶瓦 制车技术,形制精巧,应用广泛,种类增加,商代手工业,最能反映商代特点和工艺水平的是青铜铸造业。 司母戊鼎的铸造为铜锡合金,比列符合科学要求,反映出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技术水平。 商代青铜种类繁多,多为礼器和兵器。,(三)商业 商代:出现专事商业的商人 货币:贝 西周:贵族经营商业,国家设专职官吏管理市场 货币:以“朋”为单位的贝,铜(金)也被用作交换的手段,五、西周的衰亡与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一)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 1、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田里不鬻”的格局被打破,出 现土地赠送、赔偿、交换、抵押和典当的现象。西周中后期,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2、社会矛盾激化 形式:贵族内部之间 平民与贵族之间 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与贵族之间 3、与周边矛盾的尖锐化 较早发生军事冲突的是南方的“荆楚”,“昭王南征而不复”,自此,周失去对南方的控制 西方地区犬戎诸部,(二)从国人暴动到西周灭亡 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临时主持政事,称“共和行政” 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它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根基,从此,西周统治江河日下,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励精图治,史称“宣王中兴 宣王利用暂兴机会,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 公元前789年宣王与姜戎战于千亩,败北,这一战沉重打击宣王统治,敲响中兴丧钟。 西周末年,宣王废除籍田制度 公元前782年,宣王死,幽王即位。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骊山烽火台遗址 陕西临潼县南,(三)东周王室的衰微 公元前770年,平王在郑、晋、秦、卫的护卫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 王室衰微的主要表现:第一,王畿缩小;第二,兵力衰弱;第三,财力穷困;第四,权威迭落。周郑交质,周郑交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五霸,(四)大国争霸: 齐桓公始霸,管仲改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1、改革行政机构,推行“叁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 2、任贤使能; 3、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相地而衰征”; 4、改革兵制,实行“寓兵于农”,军政合一; 5、设“轻重九府”,通鱼盐之利。,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南征而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 鲁僖公四年,宋襄公图霸: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 晋文公(前671年前628年)称霸: 1、重耳回国 2、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3、践土之盟: 4、前627年,崤(xiao)山之战,晋胜秦; 5、前597年,邲之战,楚胜晋; 6、前589年,殽(yao)之战,晋胜齐; 7、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楚;,楚庄王称霸: 1、楚庄王“问鼎”; 2、晋楚邲(bi)之战; 3、蜀(今山东泰安西)之盟,楚国霸主地位确认。,秦穆公称霸西戎 弭兵之会(宋国发起,前579年;前546年) 吴越争霸: 1、吴王阖闾、夫差;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历史进步的客观效果。争霸战争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六、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新变动,(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 (1)生产工具的进步:铁制工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铁制工具的使用:1、促进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2、为开荒创造了条件 (2)春秋手工业的发展:煮盐业以齐国最发达,漆器以楚地最为著名 (3)商业活跃,出现许多大商人,“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金属铸币增多,(二)井田制瓦解与赋税制度的变革 1、井田制瓦解原因:村社成员消极怠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个体小农迅速发展;私田增多;出现土地买卖,它直接导致了土地私有的确立;公田不断被侵夺。 2、春秋赋税改革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 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公元前548年,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 公元前538年,郑国“作丘赋” 公元前408年,秦国实行“初租禾”,(三)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社会矛盾的激化 春秋时期:地主阶级产生,分军功地主和商人地主;依附农民大量出现;个体农民大量出现 激化原因:贵族糜烂的生活和腐朽统治;繁重的徭役和苛虐的暴政;国人暴动此起彼伏,(四)强卿政治 与诸侯国格局的变化,1.鲁国“三桓”:鲁国的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分公室,四分公室。 2.田氏代齐:公元前391年,田常的曾孙田和将齐君放逐海上,田和成齐国实际国君,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封为诸侯。 3.晋国六卿专政:晋室公室日弱,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政 4.公元前377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斗,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书录,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廷,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前536年 郑国铸刑书 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左传昭公六年 前513年 晋国铸刑鼎 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吕氏春秋离谓: 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绔,民之献衣襦绔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谖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 淮南子诠言训:邓析巧辩而乱法。 高诱注:邓析教郑人以讼,讼俱不厄,子产诛之也。,七、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变革,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13周末风俗,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一)各国的变法运动 1、魏国李悝变法: 主要内容: 第一,“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di)法”; 第二,“食有劳而禄有功”; 第三,制定法经 2、楚国吴起变法: 主要内容:第一,限制封君;第二,精简机构,裁汰官员,削减官俸;第三,强兵,建立武卒制。 3、韩国:任用申不害,主张“术”治理天下,依法办事 4、赵国:改革军制,推行胡服骑射 5、齐国:邹忌改革,整顿吏治,重视武备建设 6、燕国: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士(乐毅),7、秦国商鞅变法: (1)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提高了作战积极性,加强了军事力量,打击旧贵族势力,培植军功地主 (2)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4)推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之法 (5)迁都咸阳,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特点: 1、先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国君名号和职权发生变化 2、以文武分职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建立 3、君主继承制的发展 4、郡县制取代分封采邑制 5、封建法制确立 6、新的官吏管理制度确立,实行俸禄制,(二)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1、重视兴修水利 2、铁农具广泛应用 3、重视施肥 4、耕作技术进步 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个体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商业:1、商品交换扩大,商人活跃 2、城市繁荣 3、金属货币广泛流通 战国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军功地主和商人地主;出现佃农和雇农;奴隶残余,官奴和私奴,(三)兼并战争 战国的兼并战争:具有统一战争的形式,符合民众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的意愿,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统一的原因: 1、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经济发展的内在需 3、秦国的强大决定了由它来完成统一的历史使命。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网罗人才,远交近攻的政策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与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匐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八、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一)婚姻家庭 先秦时期,有钱有权的男子可以一妻多妾 婚礼分六礼 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坏处,实行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二)衣食住行 衣 商代:衣料为麻、丝、棉、皮革 西周:冕服 食 饮食器具种类繁多;进行抓食;谷物为主;成熟的调味理论;饮酒:周公禁酒,后放松;一日两餐,席地而坐。 住 商代:平地和半穴式 西周:贵族宫殿,前朝后寝 行 交通发达,交通工具有车马船,(三)信仰与崇拜 占卜和祭祀 从整体看,先秦时期的信仰与崇拜的发展趋势是对神灵的人格化、世俗化、社会化,这种趋势是对人理性的崇拜,是信仰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九、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一)商周时期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原始宗教形式: 1、自然崇拜:日神崇拜与月神崇拜 2、鬼神崇拜:理论依据:“灵魂不死” 3、图腾崇拜:是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春秋时期:“轻天重民”“民为神主” 商周时期:产生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1、“五行”观念 2、周易,(二)甲骨文与金文 甲骨文:卜官将占卜的过程和结果,刻于兽骨及龟甲上。 六种造字法: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 金文:青铜器的铭文,商代甲骨文,殷人尊神尚鬼,遇事好占卜。 卜官将占卜过程与结果,用文字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称“甲骨文”或“甲骨卜辞”。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使用最多的是象形、会意、形声、假借四种造字方法。 甲骨文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是研究周朝历史的宝贵资料。,卜辞举例 贞:我受黍年?贞:我不其受黍年?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庚子卜,争贞:翌辛丑,启?贞:翌辛丑,不其启?王固曰:今夕其雨,翌辛丑启。之夕允雨,辛丑启。 郭沫若殷契粹编: “殷人一事必数卜,或卜其正,或卜其反,或卜如此,或卜如彼。”,(三)老子及孔子 1老子及其思想 老子即老聃,春秋末期楚国人 思想:“无为而治”,“道”,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思想:重视“礼”,重视“仁”,“中庸”的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史记记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六十有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福建泉州老君岩,老子的思想: 1、“无为而治”的治国方案:“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小国寡民”理想社会。 2、“道”本体论:最高范畴和思想核心“道”,“无”就是“道”。识道方法:“静观”和“玄览”。 3、朴素辩证法:矛盾概念;事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对立面之间是相互联结、互为条件的;对立的转化,孔子的思想: 1、重视“礼”(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克己复礼”、“齐之以礼”; 2、“仁”的思想:修己、“爱人”的内在自觉性 仁礼结合:以礼的准则行仁,以仁的自觉复礼 3、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君子而时中”,孔丘对于夏、商、周这三个大时代的历史、文化作了反思。由反思中得出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就成为他的“道”的内容。 “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总的特点。孔丘讲“仁”是对人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人类精神的自觉。可能只是初步的自觉,但有自觉和没有自觉,有很大的差别。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先生,(四)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