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1页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2页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3页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4页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2004正第二期赣南师范学院JournalofGannanTeachersCollegeNQ.2Apr.2004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金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上海200041)摘要:校本课程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位进行的课程开发.本文借鉴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家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提出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建立课程政策,加强师训建设,优化课程资源,营造教育氛围,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开发;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4)02003102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它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位,根据一定的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由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代表共同参与决策的,为了满足社区,学校自身特殊需要而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1.20世纪6O年代至70年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民主化运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外部的推动力.美国和英国推行的新课程运动表明,那些由专家负责,缺乏教师参与的课程开发,最终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新课程运动的失败,促使人们对国家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反思.反思的结果之一便是,当被委以决策权的人也是对实施负有责任的人时,权力才能被最有效地运用,要求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充分考虑到学校,社区,学生本人的特定教育需要.2.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在社会发展比较平稳,缓慢的时候,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比较适宜的,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变化发展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其局限性也就越来越明显.实际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可以也应该成为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想空间.3.近几十年来,教师逐渐增长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师职业逐步专业化的需要,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内在的可能与必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具有内在的理性关联,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没有真正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反过来,若不给教师创造条件与机会,让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落空.二,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一)澳大利亚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分析1975年,澳大利亚政府在首都堪培拉建立了课程开发中心(CDC),该中心通过研究,对澳大利亚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界定如下.1.教师参与有关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决策.2.校本课程开发涉及学校的部分工作而不是全部工作.3.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是选择或改编而不是新编.这表明了校本课程开发含义的范围,暗示有些学校的教师可能会进行学校整体课程的新开发,而另一些学校的教师可能满足于选用现有的课程或集中精力于开发特定的课程领域.4.校本课程开发涉及课程决策与责任的下放,而不是将学校与中央教育机构隔离开来.5,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想状态是一个由师生,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6,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各种支持结构.中央,地方和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有不同的地位与责任.7.校本课程开发涉及教师传统角色的转变.澳大利亚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了各种不同程度的课程参与,下表展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种可能形式,可见,校本课程开发的最高程度产生于右上角的一栏中,表示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的新编.而最低程度的校本课程开发发生于左下角,表示只有个别教师参与选择.新编改编选择校本课程开发可能的种类全体教师教师个体少数教师教师小组(二)新世纪日本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进入21世纪,El本学校实行完全的周5El制教育,在这样宽松的教育氛围中,促使学生主体地,自律地投入学习.在高中课程上,将毕业所需学分从80学分降为74学分,将必修课的最低学分从普通高中的38学分,职业高中的35学分降为31学分,以扩大学校和学生的选择范围.各学校可以在综收稿日期:20030314作者简介:金红(1969一),女,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32赣南师范学院2004正合学习时间中展开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同时在校本学科与科目中,设定有特色的学科,创造性地编制学校课程.这些校本课程可以是戏剧,摄影,旅游,职业,技术等特色课程;也可以是跨数学,理科等学科的科学,以及传统表演艺术,传统音乐,茶道,和服,传统工艺为内容的日本文化和以国际关系,多元文化研究,外国语研究为内容的国际等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最大学分可达20学分.比如,综合课程的产业社会与人在1999年的课程修订中明确提示可作为校本课程设置.新的学习指导要领要求各学校在作为校本课程设置产业社会与人时,应注意将促使学生思考产业社会中的自己的生存方式,培养学生为社会积极贡献,投入终身学习的要求与态度等内容作为学科的目标.另外,还应注意导人重视就业体验,参观等体验性学习,调查研究,发表讨论等主体性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职业与生活,日本的产业与社会的变化,未来出路与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展开教学.(三)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美国课程开发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联邦和州的管理职责主要是通过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来体现;各学区则依据相关法律和上级政策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并具体指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有权力根据教学实际,参与本社区和学校的课程开发和具体实施计划的编制.这模式一是体现了依法管理是美国各级各类课程开发的法律保障;二是体现了民主决策是美国地方课程开发的显着特色.例如,美国的社会学科课程方案人类:一门研究课程(Man:ACourseofStudy)就曾为美国各个学区的人类学地方课程开发实践提供了动力和示范;三是体现了教师是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强化了开发者的动机和信心,使课程开发见效快.三,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确保基础教育达到国家规定的共同标准和统一质量的前提基础上,我国开始试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课程决策的部分权力开始逐步下放到地方与学校.如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中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一部分占用课时的20%-25%.200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地方和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周课时累计数的10.8%18.6%,同时学校还需要承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占8.8%)课程的任务.这些从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力与地位.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中央调控加地方自治,课程主要集中在活动课和任意选修课领域.借鉴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应的课程政策.尽快明确中央,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权责分工及界限;明确中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有限责任.例如,制定国家核心课程标准就是中央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2.加强师训建设.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起码的课程意识和必要的课程知识.因此,建议师范院校开设课程设计与开发之类的专门课程,推行教师培训,使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与规范,熟悉各种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技术,学会与课程开发相关的教育研究方法.3.优化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哪一个学校,哪一个教师单独可以做好的,它必须依靠所有中小学的共同合作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做好.它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而且也是课程专家的责任.因此,建议加强中小学与教育研究机构或高等师范院校的联系,使之作为合作伙伴而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参与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4.营造宽松的试验氛围.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尊重学校和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把课程的发展当作教师的发展,把教师的课程专业能力和课程专业自主权同课程改革的实施紧密结合,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使课程开发富有针对性.5.建立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保障教学质量.新的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能满足和体现一个国家集体的意志与共同的要求,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地区,各社区,各学校教育需求的差异,还考虑到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差异.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不光是一个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重新分配问题,更是一个重新思考教育目的或价值取向的问题.责任编辑:李自茂PracticeofForeignSchoolCoursesandItsEnlightmentinChinaJINHong(DepartmentofMoralEducationShanghaiEducationnnmittee.Shanghai200041,Ckina)Abstract:SchoolcoursesarethedesignsbasedonindividualschoolsAccordingtOthepracticeofschoolcoursesdesignedinAustralia,Japan,USAandothercountries,thispaperholdsthat.schoolCOUrSesfor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