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ppt_第1页
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ppt_第2页
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ppt_第3页
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ppt_第4页
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仓储与配送的含义 物流中心及其相关概念 物流中心的类型 物流中心的功能,主要内容,3,第一讲 物流中心概述,#,第一节 仓储与配送,1.仓储定义 仓储实在产地、消费地或者两地之间储存物品(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且向管理者提供有关存储物品的状态、条件和处理情况等信息,它是物流系统的一部分,成为生产者和客户之间的一个主要联系纽带。,5,一、仓储的必要性,#,2.仓储产生的原因 需求无法准确预测 生产不能及时作出反应 运输需要时间 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差异 3.仓储的目的 仓储管理的目的就是利用适宜的仓储活动来实现仓储、生产和运输之间良好的、经济的平衡。,6,#,4.仓储作用 制造支持,7,#,4.仓储作用 合并,8,#,4.仓储作用 分货,9,#,4.仓储作用 组合支持,10,#,二、从战略角度认识仓储,1.很久以前,消费者自行储存 2.储存由家庭转移到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 仓储看作是“必不可少的邪恶” 早期仓库作业:人工 二战:提高仓库的效率 需求的多样化环境组合装运,11,优点:物流成本降低;能够减少流转较慢的产品的存货量。,#,不同时期仓储管理的中心,12,1960s-1970s:注意力在新技术的应用上 1980s:仓库系统的配置和搬运技术上 1990s:灵活性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仓储业务的作用,完成数量更多、金额更小的交易 处理和储存更多的产品 为更多的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加工更多的返还品 为更多的国际订单提供收货和装运出库服务 仅有的物流服务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其他服务,13,#,三、配送的涵义,1.配送的定义 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使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2001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配送的解释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15,#,配送的特点,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 “配”是核心,决定配送水平的关键 “送”是配送的外在的表现,最终通过“送”来与用户见面,完成整个配送活动。 配送以客户为中心,按照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 配送活动受地域和空间限制 配送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16,#,2.运输与配送,运输是指长距离、大量货物的移动; 配送是指短距离、小批量货物的移动。 运输与距离无关,只是据点间的移动; 配送指给顾客送货上门。 运输:货物在区间的移动; 配送:区域内的移动。 运输:一次性把货物运到一个地点随即返回; 配送:逐家分送少量货物。 运输:所有的货物移动; 配送: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17,#,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这样解释配送:与城市之间和物流据点之间的运输相对而言,把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为配送。 运输:较重视效率 配送:以服务为目标,18,第二节 物流中心的概念,一、什么是物流中心,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中心定义为:“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Logistics Centre”一词,这一用法多在亚洲地区使用,欧洲、美国也有使用但比较少,他们多用“Distribution Centre”,即我国所称的“配送中心”,在西方“Distribution Centre”的使用比“Logistics Centre”普遍得多。,#,从事配送业务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2)配送功能健全; (3)辐射范围小; (4)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 (5)主要为末端客户提供配送服务。,19,二、什么是配送中心,#,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指出: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并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日本市场用语词典对配送中心的解释:是一种物流结点,它不以贮藏仓库这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也称作基地、据点或流通中心。,20,与物流中心相关的概念,#,配送中心的形成是物流系统化和大规模化的必然结果。 配送中心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拓展市场两个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21,#,设置配送中心的目的和必要性,为调整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的时间而进行的保管; 为调整生产和消费的波动而进行的保管; 为以经济的运输批量发货和进货而进行的储存; 把分散保管的库存汇集在一起,并提高包括保管、装卸在内的效率; 从各个方面把多种供应物品集中,或者为向消费者计划运输而将物品集中起来;,22,#,为提高对顾客的配送服务水平,而在靠近消费地区保管; 为维持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平时保持合理的库存; 为降低运输成本,组织批量运输或者设置货物集结点向终端用户配送; 商流和物流活动分开,以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在消费地点进行装配和加工等。,23,#,24,没有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有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二、与配送中心相关的概念,1.仓库与配送中心 仓库:据点,单纯保管,储存时间长,“蓄水池”,追求成本最小化 配送中心:据点,多种功能,储存时间短,“编组站”,实现利润最大化,25,#,2.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 两者来源分析 物流中心:亚洲国家 配送中心:欧美国家 两者概念比较 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 (2)物流功能健全; (3)辐射范围大; (4)存储、吞吐能力强,能为转运和多式联运提供物流支持; (5)对下游配送中心提供物流服务。 物流中心还用于宏观物流领域 配送中心主要用于微观物流领域,26,#,第三节 配送中心的类型与功能,1.按配送中心的隶属关系划分 自有型配送中心 公共型配送中心 2.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划分 以制造商为主的配送中心 以分销商为主的配送中心 以零售商为主的配送中心 以专业物流企业和公共物流站场为主的专业配送中心,27,一、配送中心的类型,#,3.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划分 储存型配送中心 流通型配送中心 加工型配送中心 4.按配送的层次和范围划分 中央配送中心 区域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28,#,5.按配送物品种类划分 日用品配送中心 食品配送中心 生鲜品配送中心 化妆品配送中心 医药品配送中心 图书配送中心 服饰配送中心,29,#,二、配送中心的功能,1集散功能 2衔接功能 3运输功能 4储存功能 5分拣功能 6装卸搬运功能,30,7包装功能 8流通加工功能 9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10结算功能 11需求预测功能 12物流咨询功能,#,三、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从供应链和厂商的角度(以制造企业为例) 配送中心有助于降低销售环节的物流成本 有助于企业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 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配送提高了物资利用率和库存周转率 配送完善了干线运输中心的社会物流功能体系 配送对于整个社会和生态环境来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31,#,三、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从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以连锁店为例) 降低进货成本 改善店铺的库存水平 减少店铺的采购、验收、入库等费用 减少交易费用,降低物流整体成本 促进信息沟通,32,#,集中型配送中心削减存货成本 库存的平方根定律,33,其中:n1现有仓库设施的数量 n2未来仓库设施的数量 X1现有设施中的总库存 X2未来设施中的总库存,#,例子,曼彻斯特的AJT Transport公司计划把它的服务范围向欧洲大陆进一步扩展。目前该公司拥有12个仓库,总存货量价值约为1200万英镑左右,并计划把仓库数量增加到16个。以每年的存货持有成本为20%计算,仓库数量增加后成本将如何变化?,34,#,35,#,第四节 物流配送中心的现状和发展,货运量迅速增加 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工具的发展 道路交通发展的因素 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因素 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 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 交易形式变化的因素,36,一、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的原因,#,二、国外连锁商业配送中心,政府利用政策来规划和投资物流业 配送系统规模大,配送中心数量多 配送中心呈现多样化和高效率的物流结构 为各连锁店铺提供优质服务是配送中心的经营目标之一 流通加工成为配送中心的重要功能 物流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配送高效率的基础,37,#,三、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现状,物流基础设施呈现“瓶颈”现象 物流运作模式粗放,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 物流整合协调能力受到宏观环境的制约,38,#,四、物流配送发展趋势,物流配送的若干观点 “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学说 第三利润源 供应链管理 我国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和现实意义 供应链取代物流 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39,#,五、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物流企业具有“小、少、弱、散”的特点 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 物流人才稀缺,40,#,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对策 建立以配送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是商品市场发展的产物 加强对物流配送的政府支持 提高信息化程度,41,第一节 物流系统优化概述 我们将通过理论分析获取物流管理优化方案并将该优化方案予以实施的过程称为物流优化,也就是说,物流系统优化是指依据所提出的物流管理优化方案,通过对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计划与控制,使物流组织或物流系统提高实现其物流目标能力的过程。具体地说,是使物流组织或物流系统不断地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过程。,第二讲 物流中心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二、物流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 分析并研究问题 明确决策目标 建立优化模型 收集数据参数 确定计算方法 提出优化方案 初步运行并评价 修改 需要修改 运行得出最优方案,第二节 物流优化的应用领域 一、优化方法在选址决策中的应用 物流网络设计通常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要进行网络分析。通过网络分析,确定网络要素和相互的关系,比如配送中心的位置、分销地点和数量、供应商的数量和位置等;第二步是优化设计,采用有关数学模型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优化决策分析;第三步是组织实施网络设计方案。 局部物流网络设计 全局物流网络设计,二、优化方法在物流运作管理中的运用 运输管理 物料管理 运输工具的选择使用与调度 采购与供应 库存控制的方法与策略。,三、物流优化的其他应用领域 第一层次:配送中心的产品进货计划 第二层次:营销策略与产品的市场需求特征 第三层次:产品的进货价格,第三节 物流优化的基础理论与计算方法 一、规划论 例2-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大宗物资调运,如原材料等在全国有若干生产基地,根据以后的交通网络,制订调运方案,将这些物资运到各消费地点,且总运费最小。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 已知有m个生产基地,Ai (i=1,2,m)可供应某种物资,其供应量分别为ai(i=1,2,m),有n 个销地Bj (j= i=1,2,n), 其需要量分别为bj ( i=1,2,n),从Ai至Bj 运输单位物资的运价(单价)为cij ,这些数据汇总于产销平衡表和单位运价表中。,产销平衡表,单位运价表,若用 表示从Ai到Bj的运量,在产销平衡的条件下,要求得到总运费最小的调运方案,可求解以下数学模型:,这就是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可用单纯行法的简化方法表上作业法来解答,二、排队论 例2-2:有一售票口。以知顾客按照平均2分30妙的时间间隔的负指数分布到达,顾客在售票口前服务平均时间为2分钟。若服务时间也服从负指数分布,求顾客为购票所需的平均逗留时间和等待时间;若经过调查,顾客在售票口前至少要占用1分钟,且认为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是不恰当的,而应服从以下概率密度分布 在这种情况下,再求顾客的逗留时间和等待时间。,解:用 表示单位时间平均到达的顾客数, 表示单位时间内能被服务完成的顾客数, 表示在系统中顾客逗留时间的期望值, 表示在队列中顾客等待时间的期望值, 表示系统中的平均顾客数, 表示在队列中等待的平均顾客数。 适用于相继到达间隔时间为负指数分布、服务时间为一般服务时间分布的单服务台模型。 (1),令y 为服务时间,那么Y=1+X,X服从均值为1的负指数分布,于是EY=2, VarX=1,三、库存论 例2-3:已知仓库最大容量为A,原有贮存量为I,要计划在m个周期内,确定每一个周期的合理进货量与销售量,使总收入最多。已知第i个周期出售一个单位货物的收入为ai ,而定购一个单位的定货费为bi ,(i=1,2,m)。,四、对策论 例2-4:某厂用三种不同的设备 加工三种不同的产品 。已知三种设备分别加工三种产品时,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由表2-4给出。 出现负值是由于设备的消耗大于创造出的价值。在上述条件下,求出一个合理的加工方案。,五、解析方法、启发式方法与仿真方法 所谓解析方法,是指像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动态规划那样能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最优解的方法。 启发式方法能对现实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满意解,但不能保证是最优解。 物流系统仿真是将成本、运输方式与运输批量、库存容量与周转等要素以合理的数量关系加以描述,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运行,通过对模拟结果评估分析,选出最优的方案。,第四节 优化方法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难点分析 一、优化方法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二、优化方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难点分析 对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理解与把握 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技术 物流优化方案的有效实施与不断改进,第3讲 物流中心选址与布局,主要内容,选址与布局的考虑因素 物流网络布局优化的内容 单设施选址 多设施选址(布局),选址与布局的考虑因素,经营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基础设施状况 其他因素,经营环境因素,经济效益 费用 时间 服务水平 货物特征,自然环境因素,地质 气象 地形 水文,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港口、主干道枢纽、铁路站、机场) 公共设施状况(水、电、道路、通信等),其他因素,土地资源 环境保护 周边状况,物流中心选址的决策步骤,(一)收集整理历史资料 (二)选定备选地址 (三)优化备选地址 (四)优化结果复查 (五)确定最终方案,网络布局优化的内容,物流节点的数量 网点的地理位置 各网点的规模 各网点的进货与供货关系 中转供货与直达供货的比例,网点布局的目标,系统总成本最低 总成本包括: 网点建设投资 建成后固定费用 经营费用 运杂费,网点布局的步骤,分析目标与约束条件 建立模型 求解 方案评估,一元网点布局问题,因素评分法(综合因素分析法、AHP法等) 重心法 微分法,重心法 选址时,在生产成本中运输费用占有较大的情况下,由一个工厂向多个配送中心或仓库发货,或由一个配送中心或仓库向多个销售点运货,都适宜于采用精确重心法。应用此方法时运输费用等于货物运输量与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费率的乘积。,微分法 微分法考虑影响因素较少,模型简单,主要适用于单个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物流网络选址的其他方法综合因素评价法 综合因素评价法是一种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各影响因素重要性的不同对方案进行评价、打分,以找出最优的选址方案。 综合因素评价法具体包括分级评分法、积点法、因次分析法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各选址影响因素根据其不同的影响程度分别考虑,综合评价各个影响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方案更加可行。,(一)分级评分法 第一步,针对设施选择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列出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第二步,根据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分别规定相应权重。 第三步,对每个方案进行审查,并按每个因素的优劣排出各个方案中该因素的等级系数。 第四步,把每个方案的每个因素的等级系数与权重乘积相加,得出每一个方案的总分数,所有方案中总分数最高者最佳。,例:对某一设施的选址有A,B,C,D四种方案,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有有7项,设每个因素在方案中的排对等级为A,E,I,O和U五个等级。现设定:A=4分,E=3分,I=2分,O=1分,U=0分。各原始数据及评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二)积点法 第一步,确定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范围最好在515个之间。 第二步,确定某一备选方案可能得到的最高积点。通常总最高积点为500或1000点。 第三步,确定每一因素的最高积点。确定原则是将某一备选方案中各因素按重要性排列,积点数与因素重要性成正比,各因素的最高积点数之和等于该方案总最高积点数。 第四步,针对每一因素,比较各备选方案,依次给予适当的积点。注意赋予积点时,该因素要按照优劣不同赋予不同积点数,并且最佳方案中该因素的值不能超过上面所确定的最高限度。 第五步,就每一备选方案,可将其每一个因素的所得积点数相加,总积点至最高者最佳。 积点法与分级评分法很相似,只是在对每一因素赋值时略有不同,积点法要求按因素优劣程度的比例分配积点,这一点比分级评分法的相应做法更客观一些。,(三)因次分析法 例:某公司拟建一个配送中心,有三处待选场址A、B、C,重要经济因素年总成本分别为375、360、365,非经济因素主要考虑政策法规、气候因素和安全因素。就政策而言,A地最宽松,B地次之,C地最次;就气候而言,A地,B地相平,C地次之;就安全而言,C地最好,A地最差。据专家评估,三种非经济因素比重为0.5,0.3和0.2。要求用因次分析法确定最佳场址。,多元网点布局问题,多元单品种 多元多品种 精确重心法 集覆盖模型 最大集覆盖模型,多元网点布局,m个资源点,i=1,.,m n个需求点,j=1,n q个备选网点,k=1,q,多元单品种物流网点布局,目标函数:成本最小化 供货路径:X,从资源地i到中转地k, Y,从中转地k到需求地j, Z,从资源地i到需求地j, 成本=采购费用+仓储费用+基建投资,多元单品种物流网点布局,约束条件: 资源点i调出商品总量不大于资源点i产量 各需求点j调入商品总量不小于它的需求量 物流节点k的调入商品总量等于调出商品总量 当备选节点被淘汰时,流量为0,如果考虑多品种问题,又应建立怎样的模型?,练习:现在三个顾客需要两种产品,但每个顾客只能由同一个仓库供货。这就需要在两个仓库之间进行选择。仓库1的货物搬运处理成本上升为每公斤2元,如果投入营运,该仓库的固定成本为每年 10万元,仓库的处理能力为每年11万公斤。仓库2的货物搬运处理成本每公斤为1元,固定成本为50万元,处理能力无限制,不存在维持仓库运营的最低数量限制。有两个工厂为仓库提供产品。每个工厂都可以生产其中任何一种产品,但每种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是不同的,工厂1的生产能力有限制(每年可能产6万公斤产品1和5万公斤产品2)。工厂2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都没有生产能力的限制。我们的任务是弄清该使用哪些仓库,怎样将顾客需求分配给它们,各工厂应该向每个仓库提供多少货物? 按给定数据,写出该例的数学模型。,有哪些变量? 有哪些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怎么写? 如何求解?,精确重心法,将起讫点分群,运用精确重心法找出各群落的精确重心,作为初步方案 按距离最近原则重新分配起讫点,形成新的群落 重新计算重心 重复第二步,直至无变化。,集合覆盖模型,目标:用尽可能少的设施去覆盖所有的需求点,最大覆盖模型,目标:在给定数量的设施下,覆盖尽可能多的需求点,第一节 物流中心的规划流程,第四讲 物流中心系统规划分析,第二节 物流中心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 系统工程原则 价值工程原则 软件先进、硬件适度的原则 发展的原则,第三节 物流中心规划分析方法,一、物流配送中心功能模组 (一)实体功能模组,(二)信息功能模组,二、顾客需求分析,顾客需求分析,定量化的分析,如: (1) 品项I与数量Q分析 (2) 物品特性分析(性质、单品规格、包装单位规格等) (3) 需求变动预测分析 (4) 储运单位(PCB)与数量分析 P:托盘 C:箱 B:单品,定性化的分析,如: (1) 作业时序分析 (2) 人力需求分析 (3)作业流程分析 (4)作业功能需求分析 (5)事务流程分析,一般规划分析者最容易犯的错误,通常在于无法确定分析的目的,仅将搜集获得的资料作一番整理及统计计算处理,而最后只得到一堆无用的数据与报表,却无法与规划设计的需求相结合。因此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建立计划性的分析步骤并有效地掌握分析数据,为计划成功的重要关键。,配送中心在进出货量的特性上,常有出货日程不确定、前置时间短、出货量变化大等现象。面对出货品项繁多、订单资料量大的情况,很难分析。 能否采用总量或平均量估计相关需求?,EIQ分析就是利用E、I、Q这三个配送关键因素,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需求特征。 EIQ分析法订单品项数量分析法,订单品项与数量分析,E是指“Entry”,I是指“Item”,Q是指“Quantity”。即从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订货次数等方面出发,进行配送特性和出货特性的分析。EIQ分析的分析项目主要有EN(每张订单的订货品项数量分析)(注:N为日文Nnai意“种类”的首字母),EQ(每张订单的订货数量分析),IQ(每个单品的订货数量分析),IK(每个单品的订货次数分析)(注:K为日文Kasanatsut意“重复”的首字母),订单出货资料的分解,1 取得订单资料(来源?) 2 确定时间范围与单位 3 进行EQ、EN、IQ、IK四个类别的分析,a.订单量(EQ)分析:单张订单出货数量的分析。 b.订货品项数(EN)分析:单张订单出货品项数的分析。 c.品项数量(IQ)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总数量的分析。 d.品项受订次数(IK)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次数的分析,Qij:第i个订单中第j个品项的出货数量 Qi.= Qij(对j求和),订单i的出货数量 Q.j= Qij(对i求和),品项i的出货数量 Kj:第j个品项中出货量0的订单数(计数) Ni:第i个订单中出货量0 的品项数(计数),上表中统计的时间范围是多少? 如上表时间单位为天,如何统计分析一周、一月、一年的出货资料?,资料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柏拉图分析(排序后累计) 次数分布图 ABC分析 交叉分析(ABC分级后交叉), ABC分析图。如将订单或单品品项的出货量的统计值排序后,并将其累积量以曲线表示出来,按原则进行分类。, 次数分布图。欲进一步了解每种产品出货量的分布,可将出货量范围作适当的分组,并计算各品项的出货量出现于各分组范围内的次数,如图。,EIQ分析应用,订单变动趋势分析 图表分析应用,订单变动趋势分析,分析:长期趋势有持续递增的趋向,应配合年周期的成长趋势加以判断 应用:规划时可以中期的需求量为规模依据,若需考虑长期递增的需求,则可以预留空间或考虑设备扩充的弹性,以分阶段投资方式设置,分析:有季节性变动的明显趋势 应用:如果季节变动的差距超过3倍以上,可考虑以部份外包或租用设备方式,以避免设施过多的投资造成平时的闲置;另外在淡季时应争取互补性的商品业务以增加仓储设施利用率,分析:有以一季为单位的周期性变动趋势 应用:如果高低峰差距不大且周期较短,可以周期变动内的最大值规划,后续资料分析可缩至某一周期为单位 以简化分析作业段投资方式设置,分析:无明显规则的变动趋势 应用:系统较难规划,宜规划泛用型的设施,以 增加运用的弹性,仓储格位亦以容易调整及扩充者为宜,以应付可能突增的作业需求量,图表分析应用,EQ分析 IQ分析 EN分析 IK分析 IQ与IK的交叉分析,订单量(EQ)分析,品项数量(IQ)分析,订单品项数(EN)分析, 单一订单出货品项数:计算单一订单中出货量大于0之品项数,就个别订单来看,可视为各订单拣取作业的拣货次数。 总出货品项数:计算所有订单中出货量大于0或出货次数大于0之品项数 (总出货品项数必定大于单一订单的出货品项数) 订单出货品项累计次数:将所有订单出货品项数加总所得数值,订单品项数(EN)分析,IQ及IK交叉分析,先将IQ(品项出货数量)与IK (品项出货次数)分别进行ABC分类。形成3*3矩阵 IK高:宜批量拣货 IK低:宜订单拣货 IQ高:宜靠近出口 IQ低:零星拣货区 IK高IQ高:批量拣货,分拣后分类 IK高IQ低(少量多样):批量拣货,分拣时分类 IK低IQ高(少量大量):订单拣货,靠近出口 IK低IQ低:订单拣货,零星拣货区,物品特性与储运单位分析,进行订单品项与数量分析时,仅针对订单出货资料进行分析,如能配合相关物性、包装规格及特性、储运单位等因素,进行关联及交叉分析,则更易于对仓储及拣货区域进行规划。 结合订单出货资料与物品包装储运单位的EIQ-PCB分析(P=栈板、C=箱子、B=单品),即可将订单资料以PCB的单位加以分类,再依各分类别的资料个别分析。,其它物性资料亦是产品划分组群的参考因素,如依储存保管特性分为干货区、冷冻区及冷藏区,或依产品重量区分重物区、轻物区,亦有依产品价值区分出贵重物品区及一般物品区等。,例 EIQ分析法,任务一 EIQ分析法, EQ分析:可用于决定订单处理的原则、拣货系统的规划,并将影响出货方式及出货区的规划。, 品项数量(IQ)分析。,品项数量(IQ)分析,任务一 EIQ分析法, PCB分析:配送中心的货物保管单位有P托盘、C箱子和B单品。不同的单元,为其配备的储存、拣取和搬运设备也不同。因此需要结合EQ、IQ分析资料,对储运单位(P、C、B)作进一步分析,即所谓的PCB分析。,(1)基本储运单位之规划 经EIQ-PCB的物性分析,应可决定物流中心内基本储运的单元负载单位,其目标即在使储运单位易于量化及转换,并且使不同作业阶段的装载单位逐一确认。 (2) 基本运转能量之规划 包括进货区、仓储区、拣货区、出货区的基本运转能量的估计及规划。除需考虑基本作业需求量以外,亦须配合作业弹性及未来成长趋势,而在此处所估计的运转量为一个初估的参考值,当进入各区域的细部规划时,则将逐步修正至一较实际的数值。 (3)自动化程度之规划 配合自动化程度的分析、作业时数的分析及基本运转能量的规划下,各阶段设备应采取自动化程度之政策,须在此作一界定,以利后续物流系统设备的选用。,三、物流作业流程分析 (一)一般常态性物流作业 进货作业:包括车辆进货、卸载、点收和理货等内容。 储存保管:包括入库和调拨补充等内容。 拣货:包括订单拣取、分货和集货等内容。 发货:包括流通加工、品检、点收和装载等内容。 配送:包括车辆调度、路线安排和交货等内容。 仓储管理:包括盘点、抽盘、移仓与储位调整和到期品处理等内容。 (二)非常态性物流作业 退货:包括退货卸载、点收、责任确认,退货良品、瑕疵品和废品处 理等内容。 换补货:包括误差责任确认,零星补货拣取、包装和运送等内容。 配送:包括车辆出入管制、停泊,容器回收、空容器暂存、废料回收处理等内容。,四、作业区域布局分析 (一)仓储区的储运量规划 1. 周转率估计法 年运转量计算 估计周转率 估算仓容量 估计宽放比 2. 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 年运转量计算 估计工作天数 计算平均出货单日的储运量 估计送货频率 估算仓容量 估计宽放比,(二)拣货区的储运量规划 年出货量计算 估计各产品类别出货天数 计算各产品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 ABC分析 ABC交叉分析,(三)物量平衡分析,第四节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方案评估,第一节 物流中心的平面规划 一、关联性分析 (一)定性关联图,第五讲 物流中心设施规划,(二)定量从至图,二、物流中心内货物流动路线分析 (一)货物种类与数量的分析 什么货物? 多大的作业量?,1. 将所处理商品的种类按出、入库批次顺序进行整理,并根据运营时的作业进行分类; 2. 设定所分类的每种商品的作业量; 3. 对于商品的种类和作业,用横坐标P表示种类,纵坐标Q表示数量,按处理量的大小顺序排列成为曲线,并绘制图。,(二)货物流动路线的分析 一般新建的配送中心,按以下的流程进行业务活动:接收货物检验货物进货分类暂时保管按订单分拣配货捆包分类发货场暂存发货。,三、平面区域布置方法,平面区域布置方法 例:已知某配送中心各作业区域的物流从至表如下所示,表中的列为发出物流量的各作业单位,行为相应接收物料的各单位,表中的数据为各单位由始发点流向到达点的物流量。另已知物流强度等级划分标准。 (1)试对配送中心各作业单位进行物流强度分析,绘制物流相关表; (2)若只考虑物流关系进行作业单位布置,试绘制作业单位位置平面相关图与面积相关图。,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单向物流从至表,解:第一步,首先在从至表的基础上将顺行的物流量与逆行的物流量相加,得对流物流量,如下表:,第二步,有了物流量,根据对物流量的大小顺序,作物流强度分析,确定各单位之间的物流密切强度等级,如下表:,第三步,在行与列的相交方格中填入行作业单位与列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得物流原始相关表,如下表所示:,第四步,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物流等级分值A=4,E=3,I=2,O=1,U=0,第五步,根据物流原始相关表计算的各作业单位物流强度分值TCR,对作业单位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绘制接近程度排序表,如图所示:,第六步,绘制出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 布置思路:按TCR指大小排序先布置A级关系,然后E、I、O、U级关系。 最后可绘制出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如下:,第七步,考虑面积因素对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进行修正,可得作业单位平面位置面积相关图,如图所示:,第二节 物流配送中心空间规划 一 配送中心区域空间规划的基本要素,二、 存储区空间规划 (一) 存储方式 (二)计算存储的面积需求 (三) 多层高托盘地面存储系统面积需求 (四) 使用托盘货架储放 (五) 货架存储区域的货架排列,三、进出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一)进出货码头配置形式的规划 码头设施位置能使车辆快速安全地进出配送中心,不产生交叉会车; 码头尺寸须尽可能兼顾主要车辆规格; 选用码头设备使作业员能安全地装卸货物; 规划码头内部暂存区,使货物能有效地在码头与存储区之间移动。,(二)码头规划与设计要素,(三)码头分类 1. 按出入口的配置分类,2按码头与仓库的位置关系分类,3按码头与作业方式的关系分类 直线式和锯齿式(以月台形式划分) 地面式和平台式(以月台高度划分) 尾端卸货和侧部卸货(以车辆的卸货位置划分),(四) 进出货平台的规划 (1)内围式 (2)齐平式 (3)开放式 (五) 月台数量的计算 (六)仓储区的作业空间规划,(七)拣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1. 储存区与拣货区共享托盘货架的拣取模式 2. 储存区与拣货区共享的零星拣货模式 (1)流动货架的拣货模式 (2)一般货架的拣货模式 (3)利用积层式货架的作业模式 3. 储存与拣货区分开的零星拣货模式 4. 分段拣取的少量拣货模块,(八)集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九)行政劳务区的空间规划 (十)库区作业空间规划,四、 配送中心作业区规划时的注意事项 (一)进货。进货车辆数和车种类型,进货数量(吨数、箱数、托盘数等)和各商品部门的品种数,不同单位的交货点数。 (二)检验。货单张数,每张货单商品种类数和箱数,缺货数量及出错率。 (三)库保管。不同保管条件(温度和商品特性),所保管的数量(箱数和单品保管数)和商品的品种数。 (四)分拣。每月订货件数,每周顾客数,每天订货截止时间,每时间段中的货箱分拣和计件分拣,每张订单品种及件数、个数等。 (五)流通加工。不同季节中注明商品个数,必要的顾客数,按照商品分组注明品种数,不同店铺组套的个数,按进货店铺数进行分类。 (六)捆包、发货。发货托盘数,发货的箱数,装箱发货数,单品发货数,发货方向数,发货汽车辆数及路线等。 (七)退货。退货数量,退货需用汽车数量,退货地点数等。 (八)信息处理。 (九)其他作业。捆包、废弃材料处理、集装箱清洗等。,第一节 进货作业 第二节 储存作业 第三节 搬运作业 第四节 订单处理 第五节 拣货与补货作业 第六节 配货作业 第七节 送货作业 第七节 直接转运,第六讲 物流中心作业管理,一、进货作业的基本流程 进货作业包括把货品等物资做实体上的领取,从货车上将货物卸下、开箱,检查其数量、质量,然后将有关信息书面化等一系列工作。 在进货作业流程中,要确定进货目标的内容,它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掌握货物的到达日期、品种、数量; (2)预先计划临时存放位置; (3)尽可能准确预测送货车的到达日程; (4)配合停泊信息协调进出货车的交通问题; (5)为了方便卸货及搬运,计划好货车的停车位置。,第一节 进货作业,二、进货流程安排 (一)进货流程安排的原则 (1)多利用配送车司机卸货,以减少公司作业人员,避免卸货作业的拖延; (2)尽可能平衡停泊码头或车站的配车调用,例如按进出货需求状况制订配车排程,或分散安排部分耗时的进货作业,尽量避开进货高峰期; (3)尽可能将多样活动集中在同一工作站,以节省必要的空间; (4)在进货高峰期使货品能维持正常速率的移动; (5)码头、车站至储区的活动应尽量保持直线流动; (6)依据相关性安排括动,以达到距离最小化; (7)详细记录进货资料,以备后续存取核查; (8)尽量使用同样的容器,节省更换容器的时间; (9)在进出货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货品搬运及储存。,第一节 进货作业,二、进货流程安排 (一)进货考虑的因素 (1)进货对象及供应厂商的总数、地理分布、交通运输情况; (2)进货车种与车辆台数; (3)商品种类与数量; (4)商品的形状、特性(包括散货、单元的尺寸及重量、包装形态、有无危 险性、托盘堆放的可能性、人工搬运或机械搬运、产品的保存期等); (5)每一车的卸(进)货时间; (6)进货所需的工作人员数; (7)配合储存作业的处理方式; (8)在进货时间内流经的车辆数调查。,第一节 进货作业,三、货物编码 (一)货物编码的原则 (1)简易性:编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尽量短,这不仅便于记忆,也可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减少代码处理小的差错,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2)单一性:每一个编码只对应一种货物; (3)完全性:每种货物都有一种代码表示; (4)充足性:采用的文字、记号或数字应足够用来编码; (5)一贯性:编码要统一,有连贯性; (6)适应性:编码应尽可能反映商品的特点,易于记忆、暗示或联想; (7)可扩充性:为未来货物的扩展及产品规格的增加留有扩充的余地,使其可因需要而自由延伸,或随时从中插入; (8)组织性:编码应有组织性,以便存档或查找账卡及相关资料; (9)应用性:管理计算机化已成为目前趋势,编码应与计算机配合; (10)分类展开性:若货物过于繁多、复杂,使得编码庞大,则应使用渐近分类的方式来进行编码。,第一节 进货作业,三、货物编码 (二)货物编码的方法 (1)顺序码。顺序码又称流水编号法,即将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按顺序往下编码,常用于账号及发票编号等。在少品种多批量配送中心也可用于货物编码,但为了使用方便,常与编码索引配合使用。 (2)分组编码。分组编码方法是按货物特性将数字组成多个数组,每个数组代表货物的一种特性的编号方法。例如,第一组代表货物的种类,第二组代表货物的形状,第三组代表货物供应商,第四组代表货物尺寸等。至于每一个数组的具体位数应视实际需要而定。 (3)数字分段码。把数字进行分段,每一段数字代表具有同一共性的一类货物。 (4)实际意义编码。实际意义编码,指按照货物的名称、重量、尺寸、分区、储位、保存期限或其他特性等实际情况来编号。此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货物质编号就可知货物的内容及相关信息。 (5)暗示编码。用数字与文字的组合进行编号,编号本身虽不直接指明货物的实际情况,但却能暗示货物的内容。此法容易记忆又不易让外人知道。,第一节 进货作业,一、储存作业的内容 (一)计划管理 储存计划一般包括入库计划、出库汁划、保管养护计划、劳动力组织计划和储存费用计划等内容。 (二)入库管理 入库工作是储存业务活动的开始,也是储存作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货物入库是根据入库计划和供货合同规定进行作业的。,第二节 储存作业,一、储存作业的内容 (三)在库管理 货物在库保管作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仓库利用率。根据不同商品的性能、包装形状,采用不同的堆码方法,正确使用堆码工具,改进堆码技术,充分利用货位空间。 (2)分区分类,合理摆放。根据储存商品的不同品种、规格、特点和要求,合理划分保管区,不同货物适当存放在相应货位。 (3)固定货位,统一编号。推行货位管理制度,把储存货物按储存地点、排列位置,采用统标记,顺序编号,并绘制仓库平面图。 (4)建立相应的盘点制度。仓库针对大宗货物管理难的特点,要建立相应的盘点制度,其内容包括货物盘点的方式、盘点的程序、盘点职责和要求以及盘点发现问题的处理办法。根据具体内容应逐一执行,力求做到仓库内所有货物“账、卡、物”三一致,达到万无一失的目的。,第二节 储存作业,一、储存作业的内容 (四)出库管理 出库时仓库一般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核对出库凭证。仓库发货员根据出库凭证,仔细核对出库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及其有关事项,经核对无误后方能发货。防止发生差错,保证发货的正确性。 ()备货。核对完毕无误后,按出库单备齐货物,准备出库。 ()核对实物。按出库单所列出的货物,一一核对,如无问题,再行付货,完成出库任务。 ()登账。登账是货物出库作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发货完毕之后,仓库管理人员根据有效的发货凭证,确实做好发货登记工作。为了提高登账工作质量,必须做到“日账日清”,为编制仓库货物统计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节 储存作业,二、储存作业安全管理 (一)劳动安全 ()制度化开展劳动安全条例的教育与学习、考核。 ()对业务操作的机械设备和设施经常检查和维修保养,严格遵循使用者、维修保养者和检查者分离制度,并切实做好相关记录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安全操作技能竞赛以及业务安全操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重时可以采取相应行政手段,直至消除隐患。,第二节 储存作业,二、储存作业安全管理 (二)治安保卫 ()建立和完善仓库出入库制度和日常安全检查制度。 ()经常性、制度化开展法制宣传。 ()加强库区的巡逻检查。 ()仓库内部重要部位和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场所,要指定专人负责并加强检查。 ()仓库管理人员一旦发现货物有任何异状应当立即组织检查,并做好现场记录,直到弄清为止。 ()重要库房应配备电子报警装置,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确保仓库安全。,第二节 储存作业,二、储存作业安全管理 (三)消防保卫 ()建立消防设备和系统,保障消防通道、安全门、走道畅通无阻。 ()加强防火宣传和教育,普及灭火基本科学知识。 ()任何形式的明火或明火操作,必须经消防部门或安全部门审查批准,并配置防火安全措施,方能实施。 ()加强火种管理,严禁任何形式的火种进入库区。 ()保护电器设备的完整性,对避雷和静电装置要经常检查,工作结束后要切断所有电源。 ()发生任何火警和爆炸事故,必须立即通知公安消防部门,认真调查事故原因,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第二节 储存作业,三、储存作业组织 ()空间组织:空间组织是指确定储存保管作业过程在空间的运动形式,即划分作业及确定它们在一定平面上的布置,以求得劳动对象在空间上运动的路线最短,避免往返运转。 ()时间组织:时间组织是研究劳动对象(储存物品)在整个储存保管过程中所处的各个阶段,如何在时间上得到合理的安排,保证作业连续不断地进行,并且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工人和设备的停工时间。,第二节 储存作业,四、储存作业经济指标 (一)货物储存量指标 (1)吞吐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实际进出仓的吨数。它反映仓储工作的强度,并影响和决定其他指标。它取决于仓库的面积、设备和劳动力等因素。可分为月、季、年吞吐量。 吞吐量总入库量+总出库量(吨期) (2)单位面积储存量。是指仓库每平方米的实际储存面积所储存货物的吨数。它反映仓库利用程度。由于受所存货物的影响,所以这一指标必须结合具体商品进行考核。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面积储存量日平均储存量仓库实际面积。,第二节 储存作业,四、储存作业经济指标 (二)货物储存质量指标 ()平均货物保管损失。这是指按平均储存每吨货物计算的保管损失金额。货物保管损失的计算范围包括:因保管养护不善造成的商品霉变残损、丢失短少、超定额损耗及不按规定验收入库或错收错付等造成的损失。 平均保管损失计算期保管损失总额同期平均存储量 ()仓库利用率。这是衡量和考核仓库储存面积利用程度的指标。是反映仓库管理工作水平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这一指标的考核,可以反映货物储存面积与仓库实际面积的对比关系以及仓库面积利用的合理程度,它为有效使用仓容,提高仓库利用率提供了量化依据。 仓库利用率货物堆放占用面积仓库实际面积 ,第二节 储存作业,四、储存作业经济指标 (二)货物储存质量指标 ()货物损耗率。这是指货物在库保管期间自然损耗量占该种货物入库量的比率。货物损耗率可反映货物在库保管与在库养护的实际状况。通过对比,可以促使保管养护人员尽量采用降低商品损耗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仓耗。 货物损耗率货物消耗金额平均库存货物金额 100 ()平均收、发货时间。这是指收、发每笔货物(即每一张出入库单据上的货物)平均所用时间。它是一项反映存储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指标。制定和考核平均收、发货时间的目的,是为了缩短仓库收、发货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和仓库使用率,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平均收、发货时间收、发货时间总和收、发货总笔数(小时笔),第二节 储存作业,四、储存作业经济指标 (三)人均工作量 收发货物吨数计算期平均收发货吨数同期平均收发货人数 收发保管吨数计算期平均储存量同期平均收保管人数 (四)平均保管费用 平均保管费用计算期保管费用金额同期平均储存量(元吨),第二节 储存作业,一、搬运作业的指导原则 (一)降低搬运作业次数的原则 (二)提高搬运活性的原则 (三)集装单元化原则 (四)移动距离(时间)最小化原则 (五)机械化原则 (六)系统化原则 (七)利用重力的原则 (八)搬运的顺畅原则,第三节 搬运作业,二、搬运作业合理化 (一)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1)尽量减少搬运次数 2)包装要适宜 3)提高被搬运物料的纯度 4)缩短搬运作业的距离 (二)充分利用重力 (三)提高搬运活性,第三节 搬运作业,二、搬运作业合理化 (四)合理组织搬运作业设备 1)确定搬运任务量 2)根据搬运任务和装卸设备的生产率,确定搬运设备需用的台数和技术特征 3)根据搬运任务、搬运设备的生产率和需用的台数,编制搬运作业进度计划 4)下达搬运作业进度计划,安排劳动力和作业班次 5))统计和分析装卸作业成果,评价搬运作业的经济效益 (五)合理安排搬运作业过程,第三节 搬运作业,一、订单处理含义 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到着手准备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