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海口市荣山河那甲河支流(荣山村至富力盈溪谷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海口美丽村庄投资有限公司(盖章)编制日期: 2019年9月生态环境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海口市荣山河那甲河支流(荣山村至富力盈溪谷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海口美丽村庄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570300建设地点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那甲河立项审批部门海南省水务厅批准文号琼水规计2019139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河湖治理及防洪设施工程建筑E4822占地面积(平方米)48909.11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998.6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2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7.57%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年5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庆祝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海南水务工作按照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原则,大力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完善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荣山河流域控制着海口市金沙湾片区、粤海片区、西海岸南片区90%以上的水域面积,是区域主要的行洪排涝通道。那甲河是荣山河流域内主要河流之一,总长约17.7km,由东南流向西北。其上游富力盈溪谷段由房地产开发商自行进行了治理(生态景观形式),具备1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能力。下游荣山河荣山村段约660m范围内也在海口市荣山河防洪治理工程进行过治理(重力式浆砌石挡墙形式),经水文计算复核,此段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少量岸段有过护岸治理,但结构已老化,河道断面未能达到防洪要求。项目区段河床较窄,淤积杂草较多,荣山村段河堤薄弱,每当暴雨来时,排水系统不通畅,加上荣山河水位的顶托,常常造成堵塞壅水,给荣山村带来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了区域内的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解决地区洪涝灾害问题,海南省水务厅将那甲河列入2019年中小河流治理范围。本次治理工程拟整治那甲河荣山村富力盈溪谷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 第44号)(自2018年4月28日起施行)及其修改单,本项目属于“四十六、水利第145类别河湖整治”中“其他”环评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海口美丽村庄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委托海南琼州环境评价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在现场踏勘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在区域规划要求及其环境的具体情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项目概况: 项目内容及规模:工程位于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境内,治理范围为荣山村至富力盈溪谷段,起于那甲河下游往荣山河100m处,终于富力盈溪谷处过水箱涵。综合治理长度为4290m。工程主要由河道疏浚工程(SJ0+000SJ0+800)、堤防工程(M0+000M3+490)、排涝工程组成。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堤防工程总长5420.71m(右岸2498.71m、左岸2922m),左岸护岸工程总长451.74m,疏浚工程总长800m。同时建有引水管1座、排涝涵管21座、排涝泵站1座、步级11座、机耕桥1座。项目上游至富力盈溪谷过水箱涵处河段已由房地产开发商自行进行了治理(生态景观形式),具备1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能力。下游荣山河荣山村段约660m范围内也在海口市荣山河防洪治理工程进行过治理(重力式浆砌石挡墙形式),经水文计算复核,此段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3、工程布置及主要构筑物工程级别及建筑物等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的规定,那甲河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工程等级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性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堤防级别为5级;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24h暴雨产生的净雨2d排至耐淹水深;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值为0.3g。堤防设计堤防结构比选根据现场踏勘与航拍资料显示,治理段那甲河两岸呈现出三种典型的分布特征:1) 桩号M0+000M0+620段(荣山村段),两侧为城镇区,居民楼沿河分布;2) 桩号M0+620M1+600段(荣山村粤海大道),两侧基本为养殖塘;3) 桩号M1+600M3+490段(粤海大道富力盈溪谷),两侧基本为荒地、草地。根据方案比选,项目分段堤防结构选取如下:1)桩号M0+000M0+620段选用自嵌式植生挡墙结构,自嵌式植生挡墙结采用60cm厚抛石碾压基础(防冲刷兼做护脚),基础顶为宽2m、高60cmC20砼底板,临水面为自嵌式植生砌块挡墙,倾角12(砌块规格为400x305x150mm),墙后填有30cm厚碎石垫层以及300g/m2土工布反滤层,每60cm高布置一层土工格栅(双向强度为60KN)作为拉筋,砌块顶30x50cmC25砼压顶,墙总高3.8m。墙顶布置高90cm钢筋砼仿木栏杆,堤顶铺设1.5m宽彩色行人透水砖,堤顶宽根据现状条件控制在23.5m,背水坡为1:1.5草皮护坡。2)桩号M0+620M1+600段选用固滨笼挡墙+三维水土保护毯护坡结构,固滨笼挡墙+三维水土保护毯护坡结构采用60cm厚抛石碾压基础(防冲刷兼做护脚),基础顶为宽1.8m、高0.5mC20砼底板,临水面为3级固滨笼挡墙(每级50cm高),挡墙设C25砼压顶,压顶后为1.3m宽彩色透水砖亲水栈道,墙后为1:2三维水土保护毯绿化斜坡,堤顶留有宽3.5m宽防汛通道(本次仅种植草皮,今后可硬化作为堤顶道路),背水坡为1:1.5草皮护坡。3)桩号M1+600M3+490段结合堤岸现状地形,堤身处低洼段选择松木桩+箱型砌块景观型结构,该结构在常水位高程处布置一排松木桩,桩长2m,梢径15cm,桩顶设半圆状松木桩压顶;水下部分为1:2 天然土坡及80cm 宽水生植被种植带;木桩后为27m 宽湿地或绿化带(根据地形较高处绿化,较低处为湿地),绿化带后为高1.5m箱型砌块挡墙,挡墙后为1:2草皮护坡至堤顶,堤顶宽3.5m,背水坡为1:1.5,草皮护坡;堤身处地势较高则选择松木桩+三维水土保护毯结构,该结构在常水位高程处布置一排松木桩,桩长2m,梢径15cm,桩顶设半圆状松木桩压顶;水下部分为1:2天然土坡及80cm宽水生植被种植带;水上部分为1:2坡度的三维水土保护毯绿化护坡至堤顶,堤顶宽3.5m,背水坡为1:1.5草皮护坡。两种结构搭配使用。图1-1 自嵌式植生挡墙结构横断面图图1-2 固滨笼挡墙+三维水土保护毯护坡结构横断面图图1-3 松木桩+箱型砌块景观型结构横断面图图1-4 松木桩+三维水土保护毯结构横断面图堤线布置1)桩号M0+000M0+420段,堤轴线下游段衔接至现状已建堤轴,上游段衔接至海榆西线桥孔处;左岸由于房子较多,以不拆迁为原则布置轴线,右岸则以满足过流为原则布置轴线,堤距约25m。2)桩号M0+420M1+570段,堤轴线下游段衔接至海榆西线桥孔处,上游段衔接至粤海大道桥孔处;此段两侧多为鱼塘,以少破坏、“占一边,保一边”的原则布置轴线。3)桩号M1+570M3+490段,此段两侧地势较低,土地多为草地荒地,轴线则以规划蓝线与多规合一水面控制线为依据,以河道先占地为原则,以减少土方大挖大填为措施布置。堤顶超高确定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堤顶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堤顶超高由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公式7.3.1确定:y=R+e+A 式中:R设计波浪爬高(m); e设计风壅增水高度(m); A安全超高(m)按规范3.2.1 确定为0.3m。经计算,本工程直立挡墙段堤顶超高取为0.4m,其余斜坡段堤顶超高取为0.45m。本次项目参照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的要求,堤防工程的堤顶超高值根据规范计算确定,一般不宜大于1.0m,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按照允许越浪计算堤顶超高值满足指导意见要求。堤防结构分析1)挡墙稳定分析根据初步设计方案挡墙稳定计算成果表,抗滑安全系数为1.66(规范值为1.20)、抗颠覆安全系数为4.48(规范值1.50)、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1.7(规范值1.20),计算结果均大于规范值,可知挡墙整体抗滑、抗颠覆、地基承载力、内部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2)边坡稳定分析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边坡稳定计算成结果可知,河道护岸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边坡整体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边坡稳定计算结果见下表:表1-1 结构边坡整体稳定计算结果位置最小安全系数稳渗期背水坡骤降期迎水坡施工期迎水坡R0+050处1.851.481.88R0+550处1.321.4481.95L1+650处1.121.421.41堤防施工方案项目堤防施工采用纵向围堰束窄河床过水的导流方式,围堰布置充分利用现状河岸,纵向围堰布置总长2980m,其中利用现状堤岸总长1830m,需填筑纵向围堰总长1150m;横向围堰每500m布置一道,共布置6道,总长150m,按现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左右岸施工。排涝工程本工程排涝总面积2.93km2,共有23个分区,其中农田区包含17个分区,城镇区包含6个分区。排涝分区见图1-5,各分区流量见表1-2。图1-5 排涝分区图表1-2 分区流量表序号分区面积(km2)备注11#排涝管0.048城镇区22#排涝涵0.085城镇区33#排涝管0.065城镇区44#排涝管0.056农田区55#排涝管0.079农田区66#排涝管0.061农田区77#排涝管0.162农田区88#排涝管0.208农田区99#排涝管0.21农田区1010#排涝管0.034农田区1111#排涝管0.076农田区1212#排涝管0.063城镇区1313#排涝管0.16城镇区1414#排涝管0.365农田区1515#排涝管0.27农田区1616#排涝管0.136农田区1717#排涝管0.093农田区1818#排涝管0.102农田区1919#排涝管0.081农田区2020#排涝管0.076农田区2121#排涝管0.095农田区2222#排涝管0.056农田区23排涝泵站0.047城镇区排涝管设计1)设计流量根据初步设计方案中排涝流量计算,可知各个排涝管与排涝涵设计流量,设计流量见下表1-3、1-4。表1-3 农田区排涝流量表分区排涝面积(km2)设计排涝模数(m3/skm2)设计流量(m3/s)备注4#排涝管0.0560.2160.125#排涝管0.0790.2160.176#排涝管0.0610.2160.137#排涝管0.1620.2160.358#排涝管0.2080.2160.459#排涝管0.210.2160.4510#排涝管0.0340.2160.0711#排涝管0.0760.2160.1614#排涝管0.3650.2160.7915#排涝管0.270.2160.5816#排涝管0.1360.2160.2917#排涝管0.0930.2160.2018#排涝管0.1020.2160.2219#排涝管0.0810.2160.1720#排涝管0.0760.2160.1621#排涝管0.0950.2160.2022#排涝管0.0560.2160.12表1-4 城镇区排涝流量表分区集雨面积(km2)降雨历时t重现期(a)径流系数暴雨强度(1/shm2)设计流量(m3/s)1#排涝管0.0485010.60.2070.52#排涝涵0.0855010.60.2070.883#排涝管0.0655010.60.2070.6712#排涝管0.0635010.60.2070.6513#排涝管0.165010.60.2071.65排涝泵站0.0475010.60.2070.49排涝泵站设计因荣山村地势低洼,当那甲河水位较高时给荣山村带来涝灾,拟在R0+190处布置一排涝泵站,洪水期将水排除,解决地区洪涝灾害问题。泵室设计根据泵站排涝流量0.49m3/s,作用水头在3.5m以内,选用1台流量为0.5m3/s潜水轴流泵(500QZ-100D)。综合考虑泵型、工作通道、设备吊运、对外交通等主要因素,确定泵房主要尺寸及控制高程如下。 采用两孔布置形式,其中一孔用于日常排水,相当于排水箱涵;另一孔用于洪水期开泵排水;孔宽均为1.6m,排水箱涵孔高1.6m,采用方形玻璃钢拍门(1.6x1.7m)防止洪水倒灌,泵室高3.8m(与堤顶同高);泵室总长7.2m,泵室顶设有长宽高为4.1x4.1x3.5m砼框架泵房;在水泵机组泵室顶设一个吊装孔,泵房顶设一起吊环,采用起重葫芦起吊安装或检修,吊装孔采用玻璃钢盖板封闭;泵室进水口设有1.9m高翼墙衔接至现状明渠;出口设有4m长C20钢筋砼消力池。根据水泵设计扬程,确定0.5m3/s流量潜水轴流泵的型号为500QZ-100D,电机功率37kW。水力计算、稳定计算、消能计算根据项目初步设计计算结果,泵站水力计算、稳定计算、消能计算结果情况如下:1)水力计算箱涵过水孔为1.6x1.6m,满足0.88m3/s过水能力;抗渗稳定:闸基地下轮廓线总长15.1mC*H=11.4m(C中砂取6,H水头差,开泵工况,1.9m)。2) 稳定计算表1-5 泵站稳定计算结果一览表计算工况基底应力(kPa)不均匀系数抗滑安全系数抗浮安全系数最大值Pmax最小值Pmin计算值允许值计算值允许值计算值允许值完建期58.248.71.212/正常使用62.1344.51.42.55.781.152.011.053)消能计算自由跌水能量在水垫内扩散完成,水流对护坦冲击速度为:1.36m/s,小于消力池抗冲流速。图1-6 泵房平面布置图机耕桥设计本工程在桩号M2+210处现有一机耕路(土路,宽约3.54m)穿过那甲河,是粤海大道富力盈溪谷河段唯一过河通道。为方便农耕,本次河道扩宽后,将阻水箱涵拆除新建一座机耕桥。机耕桥规模根据使用及现状两侧高程确定,拟定桥净宽为4m,总长19.9m,三跨过河。桥涵安全级别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特大、大、中、小桥及涵洞按单跨径或多跨径总长进行分类,本机耕桥拟定三跨总长19.9m,根据8m L30m,因此新建机耕桥为小桥,其安全等级为三级。设计洪水频率该机耕桥设计以短期过度使用为目的,所处河段整治标准为2年一遇,现状两侧地势较低,机耕桥如定的过高则不仅增加投资、还给两岸衔接带来困难。故采用与河道治理一致的2年一遇洪水水面线做为设计标准,超标准的洪水可以漫过机耕桥。设计荷载公路II级折减,人群 5KN/m2。桥梁布置桥面净宽4m,总宽4.6m。根据河道轴线布置,桥梁总长定为19.9m,三跨过河,每跨6m。采用现浇C30钢筋砼梁板形式,桥板厚30cm。下部结构 桥台采用C25埋石砼重力式挡墙结构,顶宽60cm,高4m,临水侧直立,背水侧坡比为1:0.4,以玄武岩为基础;桥墩采用40cm厚C30钢筋砼结构,采用扩大基础嵌固在玄武岩中。地基承力根据初步设计计算,结果见下表:表1-6 桥墩、桥台计算成果表桥墩桥台最大轴向力N(kN)612324基底最大应力(kPa)10227允许承载力(kPa)500以上500以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地基为玄武岩)桥墩冲刷计算非粘性土河床桥下河槽一般冲刷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e桥下一般冲刷后的最大深度;Qp设计流量(m3/s);Q2桥下河槽部分通过的设计流量(m3/s),当河槽能扩宽至全桥时取用Qp;Qc天然状态下河槽部分设计流量(m3/s);Qt1天然状态下桥下河滩部分设计流量(m3/s);Bc天然状态下河槽宽度(m);Bcg桥长范围内河槽宽度(m),当河槽能扩宽至全桥时取用桥孔总长度;Bz造床流量下的河床宽度(m),对复式河床可取平摊水位时河槽宽度;设计水位下,在Bcg宽度范围内,桥墩阻水总面积与过水面积的比值;桥墩水流侧向压缩系数;hcm河槽最大水深(m);Ad单宽流量集中系数,山前变迁、游荡、宽滩河段当Ad1.8时,Ad可采用1.8;Hz造床流量下的河槽平均水深(m),对复式河床可取平滩水位时河槽平均水深。根据初步设计计算结果,结果如下:表1-7 桥墩冲刷计算结果一览表QcQt1QpQ2BzHzAdBcBcghcmhe159.20159.2159.210.23.81.01666510.20.03330.930.33.81.85备注:标准单位采用公式说明中的单位采用10年一遇洪峰流量计算,桥墩冲刷深度为1.85m,本次机耕桥采用扩大基础嵌入岩层,水流冲刷不会对基础产生破坏。由于机耕桥处河堤高程为1.92m,玄武岩层顶高程约为0.7m,考虑保护岩层顶面覆土,在桥墩上下游侧1m处设30x60cm砼齿墙。图1-7 机耕桥平面布置图图1-8 机耕桥纵向桥孔布置图原机耕桥拆除后,在周边搭建临时便桥,减缓原机耕桥拆除后带来的不便影响。施工方案1)基础施工按设计要求,挖到设计深度和基岩部位,如遇软基,必需进行换填及夯实处理,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固处理,然后进行C30砼垫层的浇筑。2)基坑开挖开挖前先进行施工测量,测准墩台的中心桩、基础纵横轴线和临时水准点,作好断面测量,放出基坑边桩,经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施工。开挖时应正确掌握尺寸,并在开挖过程中随时用坡度尺检查坡度,核对基坑有无歪斜,挖到一定深度,应用仪器测出中心桩、十字线、坑底标高,并检查其与设计尺寸是否相符。3)模板施工采用本模板,模板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易产生漏浆,保证砼结构拆模后外表光滑平整,模板及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保证砼结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符合设计规定的模板。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外部形体,拟采用木模板施工,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成品砼尺寸准确,并注意与砼浇捣等工序的配合。模板设计制作和安装必须使砼得以正常浇筑和实,使其形成准确的形状尺寸和位置。模板及其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浇筑和捣固的侧压力和振动力,模板的安装位置必须准确、牢固、不变形、不移位,模板在拆除后必须清理、涂油,变性的模板须校正后才可使用,模板别作安装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技术规范的要求。4)墩台砼施工为确保砼的施工质量,必须从砼的原材料、立模、砼制备及浇筑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已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桥墩采用40cm厚C30钢筋砼结构,采用扩大基础嵌固在玄武岩中。浇筑面处理立模钢筋制作仓面清理砼浇筑拆模洒水养护5)桥板面施工桥台采用C25埋石砼重力式挡墙结构,顶宽60cm,高4m,临水侧直立,背水侧坡比为1:0.4,以玄武岩为基础。为使桥面铺装与梁紧審地结合为整体,预制梁的表面应打毛,冲洗干净后,方可浇筑桥面砼。浇筑桥面铺装砼时,注意伸缩缝和预埋件的几何位置的准确性及砼铺裝层的高程控制,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浇筑结束时人工光模收光。铺装层砼达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对桥面刻纹防滑,确保桥面铺装砼平整度达到质量要求。引水管设计本项目在桩号R1+907处现状有一引水明渠,主要供百姓灌溉及养殖业使用,堤防建设后需新建一引水管恢复其灌溉功能。拟采用预制钢筋砼圆管穿堤布置形式,圆管水平布置(发挥引水、排涝双向过水功能),管径拟定为1m,进出口均设“八”字衔接翼墙,在背水侧出口处布置一闸门,洪水期关闸挡水,引水时开闸放水。水利计算根据初步设计计算结果,验算圆管过水流量为0.76,满足使用需求。图1-9 引水管平面图步级设计本工程综合治理长度4290m,新建右岸堤防2498.71m,左岸堤防2922m,左岸护岸工程总长451.74m,疏浚工程总长800m。结合交通需求,布置上堤、下河步级共11座,每座步级踏步宽度、高度根据所在位置坡比确定。疏浚工程设计根据现场踏勘及测量成果显示,本项目堤防工程起点M0+000往下游荣山河段800m(其中包括荣山河约100m)左河床存在淤积,形成土包,长满杂草,淤积土层厚度在0.31m内,影响河道排洪。本次设计清淤疏浚总长800m,疏浚底高程根据测量成果以右侧河床为参照,并复核原海口市荣山河防洪治理工程设计成果,拟定疏浚底高程为-0.70.00m。疏浚开挖总方量为5732m3。疏浚工程采取先围堰、后开挖的施工方式。疏浚可行性当地政府和项目区居民对项目的建设积极性很高,当地政府在项目申报没有下达之前,早对项目区进行实地勘查、规划,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在尊重当地村民的建议下,规划出比较符合实际的项目区,为项目的申报打下了基础。当地政府组织村委会召开村民会议,听取村民的意见,当地村民一致赞成项目的实施,并承诺愿意大力支持工程的顺利进行。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导流导流建筑物洪水按5年一遇设计,11月至次年4月的施工洪水洪峰流量为30.25m3/s,本工程设计河道较宽,本次施工采用纵向围堰束窄河床过水的导流方式。围堰布置充分利用现状河岸,纵向围堰布置总长2980m,其中利用现状堤岸总长1830m,需填筑纵向围堰总长1150m;横向围堰每500m布置一道,共布置6道,总长150m,按现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左右岸施工。需填筑纵向、横向围堰布置总长约1300m,围堰顶安全加高0.5m。围堰结构采用均质黏土围堰,堰顶宽2m,两侧坡比均为1:1.5,围堰高1.51.8m,外侧为30cm厚土袋铺设,土袋与回填土之间铺设一层防渗膜(300g/m2),围堰坡脚为集水沟,施工期间采用水泵将水排出。施工总布置施工营地: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工期要求,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租用附近民房用于施工期所需的仓库和生活办公设施。堆料场: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在项目范围内布置堆料场,并在结束后做好恢复工作。弃渣场2个(弃渣场1地理位置为E110106.09294,N2003.74166;弃渣场2地理位置为E1101019.91927,N2002.24041)。施工便道:充分利用设计堤身作为施工通道,另设临时施工便道1000m;污泥干化场:由于那甲河疏浚段为沉积物上部分为比重较轻的污泥,下部为泥砂,拟在SJ100SJ150右岸设置清淤污泥干化场地。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施工营地租用附近民房,主要布置办公区;根据项目的需要在M1+600M1+640左侧设置堆料场;在M1+670M1+755右侧设置弃渣场1,在M2+000M2+150左侧设置弃渣场2。项目弃渣场占地为荒草地,没有占用耕地、林地等敏感区域;项目施工便道设置于左岸M0+110M0+420、右岸M0+000M0+165。项目污泥干化场位于SJ100SJ150右岸,干化场占用荒地,不占耕地、农田等,主要用于疏浚淤泥堆放干化。因此,项目分区明确,平面布置较为合理。具体位置见施工布置图附图5、附图6。施工营地环境选址合理性为了加强对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且从便捷及安全考虑,选择在荣山村里租赁民房。生产、生活设施规模以满足施工期的需要为主要原则,综合利用永久用地的护堤地等,以尽量少占用地,利用现有的道路直接到达施工现场,不再考虑新修施工道路。堆料场选址合理性为了便于工程的施工,本项目设置1个临时堆料场,堆料场位于M1+600M1+640左侧,堆料场设置在荒草地上,地势平坦。施工过程中采取编织袋挡土墙、土工布临时覆盖、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措施,减少粉尘对周边的影响。施工结束后的堆料场进行地表清理,同时做好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后,恢复为原来地表,该选址是合理的。具体位置详见附图5、附图6。弃渣场环境选址合理性由于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地表剥离、路基开挖等工序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土石方,由于工程需要,需要进行临时堆放土石方,已备项目后期绿化覆土使用,根据工程需要,需要设置2个弃渣场,弃渣场用地不占用耕地和林地等敏感用地,项目弃渣场1、弃渣场2均设置在荒草地上,工程建设期间做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工程结束后对弃渣场进行植被恢复,对占地影响较小。因此,项目弃渣场用地相对合理。具体位置详见附图5、附图6。临时施工便道环境选址合理性为了便于工程的施工,项目在河道两岸设置施工便道,施工便道主要占用橡荒地、和草地。设置临时道路连接河岸临时道路和原来土路。项目尽可能的减少临时施工便道,项目施工完成后对其临时施工便道占地进行恢复绿化,对环境影响较小。污泥干化场环境选址合理性项目设置一个污泥干化场,用于堆放疏浚过程产生的淤泥,位于SJ100SJ150右岸,现状为荒地,并且干化场距离大气敏感目标相对较远,选址较合理。具体位置详见附图5、附图6。护岸选线合理性分析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合理布置堤线,保留沿河的自然风光。美化堤防,堤防设计成斜坡式断面种植草皮护坡。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使环境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在防洪堤修筑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清剥土料场和堤基表土时,应将弃渣运往指定地点堆放,临时用地项目建设完成后要及时种草植树,将水土流失的不良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项目用地范围内没有占用基本农田、不涉及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天然林等生态保护敏感区,项目范围内无古树名木等保护物种、无文物保护单位,项目的建设能够发挥良好的生态景观优势,能够更好的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更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因此,项目护岸防护选址选线合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疏浚工程采取先围堰、后开挖的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案,可以短时间完成疏浚工程,减少施工期的影响。配置必要的除尘设备;施工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在施工区进行洒水,以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时间与范围,非雨日每天洒水35次;配备洒水车2辆,进行洒水降尘。在施工场地布置中,根据各建筑物功能结合地形、地质、施工等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布置格局。优化建筑物结构体型,减小工程数量,达到节材减耗的目的。施工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料场选择,充分利用开挖土料,合理调配主要材料的选用,减低能耗。综上所述,项目施工布局合理,经济技术可行,环境保护措施到位, 施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工程占地项目工程永久占地(征地73.36亩;临时占地(租地)21.95亩,占地情况详见下表。表1-8 工程占地(征地)实物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合计总计永久征地临时征地占地总面积亩73.3621.9595.31一耕地亩13.377.2824.651水田亩9.149.142旱地亩8.237.2815.51二草地亩13.6412.5226.161天然草地亩13.6412.5226.16三农村建设用地亩8.952.1511.101农场宅基地亩8.952.1511.10四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亩33.4033.401鱼塘亩33.4033.40五拆迁房屋m2560.00560.001砖房m2275.00275.002钢筋砼房m2285.00285.00六专项设备1低压路线km0.300.302输水管(河底管)km2.002.0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污染排放情况与环境问题1、污水排放区域内现状部分农村生活污水、鱼塘养殖废水排入自然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2、河岸畜禽养殖整治河流沿岸存在河岸畜禽养殖情况,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3、河道淤积阻水严重 河道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下游河道淤积较严重,河床杂草、灌木丛生,不利于行洪安全,现状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洪水将淹没两岸低洼区域,防洪压力较大。部分地段地势较低,加之排洪沟常年无法得到有效维护和治理,断面过窄,导致局部内涝较为严重,排涝问题较为突出。下游荣山河荣山村段约660m范围进行过治理(重力式浆砌石挡墙形式),此段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少量岸段有过护岸治理,但结构已老化,河道断面未能达到防洪要求。那甲河上游那甲河中游图1-10 那甲河污染现状图89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项目位于秀英区西秀镇境内,本项目起于那甲河下游往荣山河100m处(E110910.76280,N20031.83489),终于富力盈溪谷处过水箱涵(E11033.79203,N195943.29812)。2、地形、地貌、地质海口市北接琼州海峡,东面毗邻文昌市;南边与文昌市和定安县相邻;西面接壤澄迈县。海口市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全市绝大部分为台地和平原。海口隆起的基底为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体,第三纪以后琼北地壳下沉,使其上沉积了一套不同年代的冲洪积、湖积、浅海积、滨海积及三角洲沉积等地层。地貌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海口市属海滨岗地,地貌主要为新构造运动、特别是火山活动和江河海水长期侵蚀作用的结果,形成以火山台地为主要台地的平原地貌。市区范围内最高为第四级阶地上的群山岭高程69.8m。一级阶地分布于沿海,标高5.0m以下,宽约0.30.4km,地势平坦,城区大部分建筑建设于此阶地上。二级阶地标高为18.025.0m,宽度达2.8km,地形平坦;三级阶地标高为30.040.0m,宽度约0.40.3km,切割剧烈,为宽敞平顶低岗地;四级阶地为本市地形较高之洪积层,标高在80m以内,地形破碎。海口总体地势平缓,东部自南向北略有倾斜,西部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东和东北部为沿海小平原,境内最高处为马鞍岭,海拔222.2米,最低点为南渡江入海口,海拔0.4米。市域内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其中北部沿海区域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3、地震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16.6 条第3.1.4 条及附录A内容,结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拟建建筑所在地区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项目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4、气候、气象温度:海南属热带岛屿气候,夏长冬短,午热夜凉,历年未见霜雪,冬春多雾多旱,夏秋多雷暴雨,并有台风。年平均气温23.8C。绝对最低气温2.8C,最高温度38.8C,太阳辐射强,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2210小时。每年秋、冬季节盛吹偏北季风,频率为18%,春、夏季节盛吹偏南风,频率为21%。风向、风速:海口市北部临海,地势平坦,风向基本一致。冬半年(10月至次年2月),北方冷空气入侵频繁,劲吹东北季风为主;夏半年(48月),受低纬度暖气流的影响,盛行东风;3月和9月,是东北和东南风的转换季节,风向不定。年平均风速3.3m/s。4月风速较大,为3.7m/s。8月较小,为2.7m/s;冬半年比夏半年风速大。台风:海南岛属太平洋台风区。海口市北部临海,是台风频繁侵袭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受影响的台风5.5个(次),年平均大于8级大风12天,年平均12 级以上台风24个(次)。每年410月是台风活跃季节,台风盛季平均个(次)占平均年个(次)数的81%,以8、9月下旬为台风高峰期。在台风影响下,台风带来暴雨和暴潮,暴雨一般持续34天,最长的达9天(1958年5月27日6月4日)。台风常伴有过程雨出现,致使海潮顶托,潮位高涨。年平均最高潮位3.03m。年最高潮位4.25m(1948年8月2日强台风时),年最低潮位2.47米(1940年、1945年)。5、水文特征那甲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866万m3,折合径流深650mm,径流系数0.53,平均流量0.59m3/s。流域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与降雨基本相同,而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月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80%以上,其中7月10月占年径流总量的50%以上。其中保证率10%年份径流量为940万m3,50%年份径流量为1750万m3,90%年份径流量为933万m3。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海口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6月发布的2018年海口市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有效监测天数为363天,其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一级优天数为275天,二级良天数为79天,超二级天数为9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100的天数)为97.5%。海口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g/m3、14g/m3、35g/m3、18g/m3,臭氧(O3)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16g/m3,一氧化碳(CO)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0.8mg/m3。其中SO2、NO2、CO、PM10四项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及修改单,PM2.5和O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修改单。图3-1 2018年海口市空气质量级别分布示意图表3-1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ug/m3)二级标准限值(ug/m3)占标率%达标情况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357050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183551.4达标SO2年平均质量浓度5608.3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144035达标CO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0.84(mg/m3)20达标O3百分位数8h平均质量浓度11616072.5达标综上所述,项目PM10、PM2.5、SO2、NO2、CO、O3污染物都能达标,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修改单。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为河流整治工程,为了解整治河流那甲河水质现状,委托海南绿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与海之源环境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在2019年5月8日2019年5月10日对那甲河(荣山村至富力盈溪谷段)水质进行监测,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N1、N2点位水质由海南绿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N3点位由海南绿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采样后交给海之源环境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进行检测)。表3-2 N1、N2点位地表水检测评价结果检测项目检测结果5月8日5月9日5月10日那甲河(本段)起点N1pH值7.187.167.15五日生化需氧量1.21.21.2化学需氧量789总磷0.350.540.31氨氮0.2730.2630.280石油类0.040.040.04那甲河中段N2pH值6.986.966.97五日生化需氧量0.91.01.1化学需氧量667总磷0.20.240.27氨氮0.2110.2160.205石油类0.030.040.03表3-3 N3点位地表水检测评价结果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N3pH值7.247.177.16化学需氧量98.609.28五日生化需氧量222氨氮6.043.775.65总氮9.214.116.30石油类0.030.20.02盐度0.540.140.14根据水质监测结果,N1、N2点除总磷外,BOD5、COD、氨氮、石油类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中类标准限值,总磷监测数值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中类标准限值;N3点位除氨氮、总氮外,BOD5、COD、石油类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中类标准限值,氨氮、总氮监测数值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中类标准限值。N1、N2点位总磷超标原因可能为河流沿岸畜禽养殖,对地表水造成污染;N3点位氨氮、总氮超标原因可能是下游鱼、虾塘养殖废水与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排入地表水,使地表水受到污染。综上,项目河流水质现状一般。3、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委托海南绿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8日2019年5月9日对那甲河沿岸区域进行了环境噪声监测,声环境监测数据如下:监测布点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共布设了3个监测点,分别为富力盈溪谷设置一个监测点Z1、荣山村设置一个监测Z2、龙山村设置一个监测点Z3。监测频次噪声监测时间为2天,监测时段分昼夜间两个时段进行,昼间(6:00-22:00)和夜间(22:00-6:00)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桩基检测单位检测方案(3篇)
- 团日活动封面设计规范
- 技术培训合作项目合同范本详解
- 新员工药品基础知识培训
- 无球跑动战术讲解
- 微信代运营服务合同范本模板
- 食品与卫生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实验动物接种技术
- 公司章程范本-
- 文档管理系统方案
- 运用PDCA降低I类切口感染率模板课件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课件-电梯安全知识
- 车辆转让合同电子版下载可打印
- 深圳填海工程施工实施方案
- BB/T 0023-2017纸护角
-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 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 logopress3培训视频教程整套模具大纲
- DB32-T 2945-2016硬质合金刀具PVD涂层测试方法-(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