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2972.1-19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与《GB 1170-1974》相比,涉及多方面的更新和变化,旨在提升矿用电缆的安全性、性能及适用范围。以下几点概述了主要的变更内容:
-
适用范围明确化:GB 12972.1-1991更具体地界定了适用于煤矿井下及其他含有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橡套软电缆,而GB 1170-1974可能对此类环境的适用性描述较为宽泛或未特别强调。
-
技术要求提升:新标准对电缆的绝缘、护套材料、机械强度、耐油、耐腐蚀性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以适应矿井复杂恶劣的工作条件,确保电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安全性能增强:考虑到矿井作业的特殊性,GB 12972.1-1991增加了对电缆阻燃、抗静电性能的要求,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防止火灾蔓延和静电火花的产生,减少矿井事故风险。
-
测试方法更新: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新标准引入了更为科学、精确的测试方法来评估电缆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电气性能测试、机械性能试验以及环境适应性验证等,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结构和尺寸规范:对电缆的结构设计(如导体结构、绝缘厚度、护套类型等)及尺寸规格给出了更详细的规定,这有助于统一行业标准,便于生产和维护过程中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
环保与可持续性:虽然GB 12972.1-1991未直接提及环保要求,但其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原则间接体现了向更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的趋势,与国际电缆制造的普遍原则相接轨。
-
标准体系完善:新标准作为系列标准的第一部分,标志着中国矿用电缆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后续各部分针对不同型号和用途的电缆进行了具体规定,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矿用橡套软电缆第 1 部 分: 一 般 规 定G B 1 2 9 7 2 .代替 G B 1 1 7 01 一 91F l e x i b l e r u b b e r - s h e a t h e d c a bl e s f o r m i n i n g 因r p o s e s P a rt, : G e n e r a l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用橡套软电 缆产品分类、 通用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 o / U为3 . 6 / 6 k V及以下铜芯橡皮绝缘橡皮护套矿用软电缆。本标准应分别与G B 1 2 9 7 2 . 2 1 2 9 7 2 . 1 0 等各后续部分一起使用。引用标准G B 2 9 0 0 . 1 0 电 工名词术语电 线电 缆G B 3 9 5 6 电 气装备电线电 缆铜、 铝导电线芯G B 2 9 5 1 电 线电 缆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 B 3 0 4 8 电 线电 缆电 性能试验方法G B 4 9 0 9 裸电线试验方法G B 6 9 9 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 B 4 0 0 5 电线电缆交货盘 G B 7 5 9 4 电线电 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G B 9 0 8 9 严酷条件下户外场所电气设施G B 1 2 6 6 6 电线电 缆燃烧试验方法 G B 1 2 9 7 2 . 2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2 部分: 额定电压0 . 6 6 / 1 . 1 4 k 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G B 1 2 9 7 2 . 3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3 部分: 额定电压。 . 6 6 / 1 . 1 4 k V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软电缆 G B 1 2 9 7 2 . 4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4 部分: 额定电压。 . 6 6 / 1 . 1 4 k V采煤机金属屏蔽软电缆 G B 1 2 9 7 2 . 5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5 部分: 额定电压0 . 6 6 / 1 . 1 4 k V及以下移动橡套软电缆 G B 1 2 9 7 2 . 6 矿用橡套软电 缆第6 部分: 额定电压3 . 6 / 6 k V屏蔽监视型软电缆 G B 1 2 9 7 2 . 7 矿用橡套软电 缆第7 部分: 额定电 压3 . 6 / 6 k V屏蔽橡套软电 缆 G B 1 2 9 7 2 . 8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8 部分: 额定电压。 . 3 / 0 . 5 k V矿用电钻电缆 G B 1 2 9 7 2 . 9 矿用橡套软电 缆 第9 部分: 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 G B 1 2 9 7 2 . 1 0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 0 部分: 矿工帽灯电线3 术语, 符号, 代号31 术语3 . 1 . 1 本标准的名词术语采用G B 2 9 0 0 . 1 0 的解释。3 . 1 . 2 额定电压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 一 0 6 一 0 6 批准1 9 9 2 一 0 3 一 0 1 实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2 9 7 2 . 1 一 9 1 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用U o / U 表示, 单位为k V , U a 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和“ 地” ( 金属屏蔽、 金属套或周围介质) 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口 一 多芯电缆( 电线) 或单芯电缆( 电线) 系统任一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当电缆( 电线) 使用于交流系统时, 电缆( 电线) 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该系统的额定电压, 当使用于直流系统时, 该系统的 额定电 压应不大于电 缆( 电 线) 额定电 压的1 . 5 倍。 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 . 1 倍。3 . 2 符号, 代号3 . 2 . 1 系列代号u3 . 2 . 2 使用特性代号 移动( 采煤设备用)Y 采煤机( 用)C 帽灯( 用)M 电钻( 用)Z 低温环境( 用)D3 . 2 . 3 结构特征代号 非金属屏蔽P 金属屏蔽P T 监视J 轻型Q 编织加强B 绕包加强R3 . 3 产品表示法3 . 3 . 1 产品用型号, 规格及标准编号表示。 口一 口口 口 X I f+-In 卜 旧 引 辅助线芯数及标称截面( m m l )地线芯数及标称截面( 浏 刀 2 )动力线芯数及标称截面( n m a )U . / U ( k V )使用特性代号及结构特征代号系列代号13 . 2 举例 a .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额定电压。 . 6 6 / 1 . 1 4 k V , 动力线芯3 X5 0 , 地线芯1 X 2 5 , 控制线芯3 X 6 、 带半导电 屏蔽层, 表示为: U U P - 0 . 6 6 / 1 . 1 4 3 X5 0 十1 X2 5 +3 X6 G B1 2 9 7 2 . 2 b . 采煤机屏蔽监视编织加强型橡套软电 缆, 额定电 压。 . 6 6 / 1 . 1 4 k V , 动力线芯3 X 5 0 , 地线芯1 X2 5 , 控制线芯2 X 2 . 5 , 带半导电 屏蔽层, 监视线芯和编织加强层, 表示为: L J C P J B - 0 . 6 6 / 1 . 1 4 3 X5 0 +1 X2 5 十2 X2 . 5 G B 1 2 9 7 2 . 3 c . 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 缆, 额定电压0 . 6 6 八. 1 4 k V , 动力线芯3 X7 0 , 地线芯1 X3 5 , 监视线芯1 X3 5 , 带金属屏蔽层, 表示为: U C P T0 . 6 6 / 1 . 1 4 3 X7 0 +1 X3 5 十1 X 3 5 G B 1 2 9 7 2 . 4 d . 矿用移动橡套软电缆, 额定电压0 . 3 8 / 0 . 6 6 k V , 动力线芯3 X3 5 , 地线芯1 X1 6 , 不带屏蔽层, 表示为: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2 9 7 2 . 1 一 9 1 U Y - 0 . 3 8 / 0 . 6 6 3 X3 5 +1 X1 6 G B 1 2 9 7 2 . 5 e . 矿用移动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 缆, 额定电 压3 . 6 / 6 k V , 动力线芯3 X 3 5 , 地线芯3 X 1 6 / 3 , 监视线芯3 X 2 . 5 , 带半导电 屏蔽层, 表示为: U Y I 一 一 3 . 6 / 6 3 X3 5 +3 X1 6 / 3 +3 X2 . 5 G B1 2 9 7 2 . 6 f . 矿用移动屏蔽橡套软电 缆, 额定电 压3 . 6 / 6 k V , 动力线芯3 X 2 5 , 地线芯1 X 1 6 , 低温环境用, 带半导电屏蔽层, 表示为: U Y P D - 3 . 6 / 6 3 X 2 5 +1 X 1 6 G B 1 2 9 7 2 . 7 9 . 矿用电钻电缆, 额定电压。 . 3 / 0 . 5 k V , 动力线芯3 X4 , 地线芯 1 X4 , 不带屏蔽层, 表示为: L JZ - 0 . 3 / 0 . 5 3 X 4 +1 X 4 G B 1 2 9 7 2 . 8 h . 矿用移动轻型橡套电 缆, 额定电压0 . 3 / 0 . 5 1 V , 绝缘线芯3 X 0 . 7 5 , 不带屏蔽层, 表示为: U Y 40 . 3 / 0 . 5 3 X0 . 7 5 G B1 2 9 7 2 . 9 i . 矿工帽灯电线, 绝缘线芯2 X 0 . 7 5 , 外护套不具有耐燃烧性能, 表示为: UM- 2 X 0 . 7 5 GB 1 2 9 7 2 . 1 04 导体4 . 1 导体的标称截面和结构符合G B 3 9 5 6 第3 种规定, 采用类似结构时, 单线标称直径应不大于表1规定值, 单线相应根数应按标称截面积计算确定。 根据使用特点, 各后续标准亦可另行规定导体结构。 表 1标称截面 n om 导体结构根数/ 单线标称直径, 2 0 时导体电 阻, O / k m 最大值镀锡不镀锡1 .01 . 52 . 5 4 61 01 62 53550 7 0 9 53 2 / 0 . 2 03 0 / 0 . 2 54 9 / 0 . 2 55 6 / 0 . 3 08 4 / 0 . 3 08 4 / 0 . 4 01 2 6 / 0 . 4 01 9 6 / 0 . 4 02 7 6 / 0 . 4 03 9 6 / 0 . 4 03 6 0 / 0 . 5 04 7 5 / 0 . 5 02 0 . 01 3 , 78 . 2 15 . 0 93 . 3 91 . 9 51 . 2 40 . 7 9 50 . 5 6 50 . 3 9 30 . 2 7 70 . 2 1 01 9 . 51 3 . 37 . 9 84 . 9 53 . 3 01 . 9 11 . 2 10 . 7 8 00 . 5 5 40 . 3 8 60 . 2 7 20 . 2 0 64 . 2 推荐导体中股线绞向与复纹时纹向相同。 最外层绞向为左向, 也可按G B 3 9 5 6 规定绞合。位于电缆中央的地线芯绞合节距和绞向由 制造厂规定。4 . 3 导体的隔离层应在各后续标准规定。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2 9 7 2 . 1 一 9 15 绝缘51 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导体必须挤包绝缘层。5 . 2 绝缘厚度标称值应在各续标准中规定, 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 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 0 0 a 减去。 . 1 m m ,5 . 3 绝缘的电气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成缆前非屏蔽型绝缘动力线芯, 应按表 2 规定进行浸水工频交流电压试验, 但额定电压。 . 3 8 /0 . 6 6 k V 及以下的各种型号电缆的绝缘线芯( 包括控制线芯) 允许按表3 进行工频火花电压试验。 表 2额定电压 k V试验电 压, k V ( 有效值)施加电压时间 m i n 3 . 6 / 60 . 6 6 / 1 . 1 40 . 3 8 / 0 . 6 6 0 . 3 / 0 . 51 1 . 03 . 73 . 02 . 05555表 3绝缘厚度标称值 S nl nl试验电压( 有效值) k V一绝 缘 厚 度一 标 R I Sm m试验电压( 有效值) k V0 . 5 & _l . 01 . 0 8 1 . 5610一 . 5 K 2. 01: . 。 计算厚度不考核。6 . 2 屏蔽型电 缆动力线芯必须有绝缘屏蔽, 根据要求可以采用表 5 中的一种型式, 半导电混合物挤包层可从绝缘上剥下来, 并且绝缘不受到损坏。 不推荐半导电布带单一结构的绝缘屏蔽, 如供需双方同意, 制造厂亦可供应这种结构的电缆。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2972 . 1 一 91表 5结构代号结构型式计 算 厚 度, I . -ARCD 半导电挤包层半导电带包层+金属/ 纤维编织层 A 型和B 型组合 胶布带+金属/ 纤维编织层0 . 71 . 41 . 71 . 4 注1 ) 计算厚度不考核。6 . 3 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中的挤包半导电层的热老化性能应与相结合的橡皮绝缘相当。6 . 4 金属与纤维编织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 由镀锡铜线与聚酞胺或聚醋类合成纤维纱组成, 两者的锭数相同, 方向相反。推荐采用表6 规定的铜绞线结构。 表 6 m m根数/ 单线标称直径计算厚度计算宽度 1 3 / 0 . 3 01 0 ( 9 ) / 0 . 3 0 7 / 0 . 3 0 1 0 / 0 . 2 01 . 01 . 01 . 00 . 61 . 81 . 40 . 90 . 9b .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 露出的 铜线头应剪齐, 每1 m长度上允许更换一个金属线锭。 锭数和每 锭铜绞线数目 按覆盖率F 用公式( 1 ) 计算确定, 编织节径比( 节距长度/ 编织层平均直径) 为 2 - 4 . 5 0; _ m n d ( 1 + n -D T ) s X , 。 。 . . . . . . . . ,. 川 兀 口 乙 式中: F - 覆盖率, 肠; n 编织层的平均直径, m m d - 绞线计算宽度, m m ; I . 编织节距, m m ; 。 铜绞线锭数; a 每锭绞合股线数目。7 缆芯7 . 1 动力线芯必须绞合, 绞合方向为右向。7z 控制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 . 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b绞合为一个单元作为第9 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纹合节径比不大于8 , 纹合方向为左向, 可以包带或橡皮包覆层; c . 作为第4 芯与动力线芯纹合。7 . 3 监视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 , 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2 9 7 2 . 1 一 9 1 b . 作为第4 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c . 控制线芯绝缘的外面; 吐与缆芯同心式设置。了4 地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 . 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b . 作为第4 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c . 动力线芯绝缘的外面; 吐与缆芯同心式设置; e . 缆芯中央。 非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可以挤包绝缘层, 也可以挤包半导电层。 屏蔽型电 缆的地线芯导体可以挤包也可以不挤包半导电层。75 缆芯中央无线芯时应填充, 缆芯外围间隙可以填充和包带, 屏蔽型电缆的填充物应为半导电材料。非屏蔽型电缆填充物质应为非吸潮型材料。7 - 6 缆芯的绞合节径比在各后续标准中规定. 注:绞合节径比定义为纹合节距长度与缆芯外径之比。8 护套8 门缆芯外面必须挤包护套层。8 . 2 护套厚度标称值在各后续标准中规定。 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 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 5 % 减去。 , 1 m m ,83 护套可以为单层结构, 也可以为双层结构。 双层结构时, 内 护套和外护套可以采用不同型号的胶料混合物, 外层厚度应不小于总厚度的5 0 %.8 . 4 外护套表面应平整, 色泽基本均匀, 断面无目 力可见气孔。9 加强层9 . 1 电 缆可以设置加强层, 放置在内、 外护套之间。9 . 2 加强层结构型式: a . 纤维编织层; b钢丝股线编织层; c . 钢丝股线绕包层。 注: 如果金属加强层兼作地线芯时, 其中可以含有铜线。1 0 识别标志 绝缘线芯和电 缆识别标志应符合G B 6 9 9 5 的相应规定。1 0 . 1 绝缘线芯识别标志1 0 . 1 . 1 颜色和色序 a . 2 芯电缆绝缘线芯优先选用的颜色为红、 白色; b . 3 芯电 缆绝缘线芯优先选用的颜色为红、 白、 浅蓝色; c地线芯应为黑色; d 控制线芯不推荐优先选用的颜色和色序。1 0 . 1 . 2 识别方式 a . 采用不同颜色的绝缘橡皮; b . 在绝缘表面上涂印不同颜色的色条;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2 9 7 2 . 1 一 9 1 c . 在编织层的纤维纱中嵌入色纱; d . 在绝缘或屏蔽层表面印阿拉伯数字。1 0 . 2 电缆识别标志1 0 . 2 . 1 额定电压( 仅适用于井下用电缆) 3 . 6 / 6 k V ,. 红色护套 0 . 6 6 / 1 . 1 4 k V ” 黄色护套 0 . 3 8 / 0 . 6 6 k V 及以下 黑色护套1 0 - 2 . 2 制造厂名称, 电缆型号, 规格( 或制造年份) 用压印方式或颜色明显区别于护套颜色的油墨印在外护套表面上。1 0 - 2 . 3 在电缆内部或外部, 允许有制造厂规定的其他标志。1 1 成品电缆 除非各后续标准另有规定, 各种型号电缆应符合以下要求。1 1 . 1 成品电缆外径 成品电缆外径在各后续标准中规定。1 1 . 2 导体电阻 2 0 时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本标准表1 规定。1 1 . 3 绝缘电阻 测得的绝缘电阻值换算到2 0 时的绝缘电阻常数K应符合表 7 规定。 表 7绝缘线芯类型及额定电压 k V K;N 幻 1 n 最小值2 4 0 0734734-734180动力线芯3 . 6 / 60 . 6 6 八. 1 40 . 3 8 / 0 . 6 6 及以下控制线芯监视线芯( 有绝缘包层的)绝缘电阻常数换算公式: 已知电缆绝缘电阻时,K ; =R / l q ( D / d ) “ “ ” ” ” ” ” “ ( 2 )式中: K绝缘电阻常数, Iv 1 d 1 k m ; R - - 一 测得的电缆绝缘电阻, M a k m; 刀绝缘线芯的绝缘外径, 二 ; d- - 一绝缘线芯的绝缘内径, 二 。 已知绝缘混合物的体积电阻系数Po时,茂 =。 . 3 6 7 X 1 0 - X p ( 3)1 1 . 4 过渡电阻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2 9 7 2 . 1 一 9 11 1 . 51 1 . 61 1 . 7除非后续标准另有规定, 屏蔽层或监视层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3 M, 工频交流电压试验动力线芯的试验电压应符合表 8 规定。表 8绝缘线芯类型及额定电压 k V试验电压, k V 有效值)施加电压时间一匀亡口51勺工U口川373020-15动力线 芯3 . 6 / 60 . 6 6 / 1 . 1 40 . 3 8 / 0 . 6 60 . 3 / 0 . 5 控 制 线 芯I 燃烧试验电缆应经受 G B 1 2 6 6 6 . 2 D Z - 1 法规定的燃烧试验。1 1.8W 额定电 压为。 . 3 8 / 0 . 6 6 和。 . 6 6 / 1 . 1 4 k V的采煤机电 缆和移动电 缆应具有a . 抗机械冲击性能, 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b . 抗挤压性能, 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 额定电压为。 . 3 8 / 0 . “和0 . 6 6 / 1 . 1 4 k V的采煤机电缆应具有抗弯曲性能, 指标要求在后续标准1 1 . 9 额定电压为3 . 6 / 6 k V电缆应经受: a . 局部放电试验, 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 b 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 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 c . 冲击电压试验, 指标在后续标准规定。 d . 3 U o 4 h 耐电压试验。1 1 . 1 0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电缆绝缘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各后续标准规定。1 1 . 1 1 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电缆护套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各后续标准规定。 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 各后续标准亦可规定其他的性能要求。1 1 . 1 2 交货长度 a . 电缆根据双方的协议长度交货。 b . 无协议时, 按表 9 规定长度交货, 短段长度应不超过交货总长度的1 0 %. c . 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士0 . 5 肠。 表 9电缆类别长度最小值3 . 6 / 6 k V电 缆采煤机电缆移动设备电缆轻型橡套电缆电钻电缆帽灯电线标准1 5 0 2 0 01 0 01 0 01 0 01 0 0 短段 4 0 5 0 4 0 4 0 4 01 . 4 m的整倍数注: 1 ) 为平均交货长度。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2 9 7 2 . 1 一 9 11 2 试验方法 产品 试验方法按G B 1 2 9 7 2 . 2 -1 2 9 7 2 . 1 0 规定。1 3 检验规则1 3 . , 产品由制造厂技术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1 3 . 2 产品按规定试验和验收。 例行试验( R ) , 抽样试验( S ) 和型式试验( T ) 的定义见G B 2 9 5 1 . 1 规定。1 3 . 3 抽样试验的试样数量由 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如无协议, 为交货盘数的1 0 %, 但不少于3 盘。1 3 . 4 如有争议, 用户有权要求对批量交货产品进行指定项目 试验。 试验可在制造厂进行, 亦可由 权威机构进行仲裁试验。1 3 . 5 抽验结果不合格时, 应加倍取样, 对不合格项目 进行第二次试验, 仍不合格时, 应1 0 0 % 地进行试验。1 3 . 6 试验方法应符合电 线电 缆试验方法标准和本标准附录的规定。1 4 包装1 4 . 1 电 缆交货盘应符合G B 4 0 0 5 规定。1 4 . 2 电 缆应整齐卷绕在电缆交货盘上。 电缆端头应紧密包封, 露出电缆盘外面的长度应满足交流电压试验的要求。每一电缆盘上只允许卷绕同一型号同一规格的电缆。帽灯电 线成圈或成束供应, 应妥善包装, 每圈 重量应不超过8 0 纯。 短线段5 0 根一束, 4 束装成一气J月月仙14捆1 4 . 5 包装上应标明: a . 制造厂名称; b . 产品型号及规格; c . 额定电压, k V ; 已长度, m ; e . 毛重, k g ; f . 制造年、 月; 9 . 标准编号; h . 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2 9 7 2 . 1 一 9 1 附录A机械冲击试验方法 ( 补充件)A 1 试验设备冲击试验机。冲锤为自由 落体。A 2 试样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 1 个, 长约2 m ,A 3 试验步骤:A 3 . 1 按表A 1 规定选定试验机参数。 表 A 1动力线芯截面, m n ,冲锤质量, k g冲程, m 1 62 5 3 55 0 9 52 02 02 00 . 7 51 . 11 . 52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 如图A 1 ,11月 图 A 1 1 一冲锤( R = 2 5 m m , L 1 . 5 d ) , 2 一试样; 3 -铁板; 6. 冲程在试样各动力线芯间施加3 相交流额定电压, 并接入检漏继电器。启动试验机. 冲锤从规定高度自由落下, 冲击电缆试样, 同一根试样应分别在5 处试验, 相邻两q月马3.3.3.AAA处之间的距离约为 1 0 0 m m,A Q 试验结果: 按后续产品标准规定的次数冲击后, 当检漏继电器不动作时, 则认为试样通过该项试验。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2 9 7 2 . 1 一9 1 附录B挤压试 验 方法 ( 补充件)B , 试验设备川. 1 油压机或水压机。B l . 2 挤压模由 钢轨和铁质上压板组成。B 2 试样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1 个, 试样长度约2 m ,B 3 试验步骤B 3 . 1 将试样安装在挤压模内, 如图B l , 图 B 1 1 一铁质上压板; 2 一电缆试样; 3 -钢轨( 4 3 k g / - ) ; - 钢轨宽度; b 上压板宽度, b 2 aB 3 . 2 在试样各动力线芯间施加3 相交流额定电压, 并接入检漏继电器。B 3 . 3 启动压力机, 缓缓增加压力至规定值, 同一根试样, 应分别在 5 处试验。相邻两处之间的距离约l o o mm.B 4 试验结果 按后续产品标准规定的挤压力试验后, 当检漏继电器不动作时, 则认为试样通过该项试验。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s 1 2 9 7 2 . 1 一 9 1 附录c弯 曲试验方 法 ( 补充件)c 1 试验设备 3 导轮弯曲试验机, 试验机的行程应保证试样受试部分通过3 个导轮。C 2 试样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3 个, 试样长度应保证其受试部分通过 3 个试验导轮。C 3 试验步骤C 3 . 1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 如图c 1 ,a = D, 6 D ( D为导轮直径) 图 C 1 1 一导轮: 2 一试样: 3 一负荷C 3 . 2 按表C 1 规定选择导轮。负荷的选择应使试样在试验过程中不脱离导轮。 表 c l动力线芯截面, ,导轮直径, 如 3 55 0 , 7 0 9 52 0 03 0 04 0 0C 3 . 3 启动试验机, 弯曲试样。C 3 . 4 记录弯曲次数, 试样沿一个方向通过1 个导轮记为弯曲1 次。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s 1 2 9 7 2 . 1 一 9 1Q试验结果 3 个试样的弯曲平均值应不低于标准规定值。 附录D过渡电阻试验方法 ( 补充件)D 1 试样 任意长度的绝缘屏蔽电缆或监视型电缆 1 根。D2D 2 .UZ .试验步驻 将试样屏蔽动力线芯导体( 或监视线导体) 和接地线芯导体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用直径不大于 1 . 5 m m的金属针刺人电缆, 使之与动力线芯的导体接触( U Y P J 型应与兼作地线乙八乙的金属屏蔽接触) 。D 2 . 3 在试样处于自由状态下, 测量回路的电流应不大于5 m A ; 测量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