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系统医学考试系解重点.ppt_第1页
大一系统医学考试系解重点.ppt_第2页
大一系统医学考试系解重点.ppt_第3页
大一系统医学考试系解重点.ppt_第4页
大一系统医学考试系解重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 经 病,之常见诊疗方法及自我保健,一、什么是月经,月经,是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初潮:13-15岁之间 周期: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 月经持续时间:2-7日,多数3-6日 特征:暗红色血液,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及宫颈粘液、阴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月经期正常反应: 精神情绪变化 乳房变化 腹痛及下腹痛,二、中医调理月经理论基础,平衡阴阳 病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干预措施“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目的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达到阴平阳秘 预防在先 “治未病”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调补脾肾 肾先天之本 ;脾后天之本 贵在中和 缓补平调,正气得扶培 滋补得当 补勿过偏/过滥 调补结合 剂量宜小,常用保健药物,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应用:脱证;肺脾气虚;气血不足;气阴两伤 注意:炖时要用慢火煮沸1小时以上; 服用人参不宜饮茶和吃白萝卜; 适用于虚证;,西洋参(花旗参)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应用:阴虚火旺;热病气阴两伤;津液不足 注意: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可用; 水煎代茶饮,可润喉美声; 体育保健之佳品; 性寒,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黄芪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应用: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致脏器脱垂; 自汗盗汗;气血不足;气虚水停 注意:补气升阳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实热证忌用,茯苓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心脾气虚 注意:平补之佳品,常用的延年益寿之品,山药 功效: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 聪耳明目,强筋骨,益智安神, 延年益寿 应用:脾胃虚弱,肺气不足,肾虚 注意:功擅肺脾肾虚证; 食疗佳品,白术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安胎 应用:脾胃气虚;水肿痰饮;自汗; 脾虚胎动不安 注意:燥湿利水宜生用; 补气健脾宜炒用; 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阴虚内热者不宜用,灵芝 功效:补气益阴,养心安神,滋补强壮, 健脑益智 应用:虚劳;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 良;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等 注意:民间之“仙草”,药性平和,可增强体 质,年老体弱者可常服,当归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心肝血虚;血虚血瘀;血虚肠燥便秘 注意:可养血活血,滋补良药,补血之佳品; 补血用当归身,活血化瘀用归尾; 酒制后可加强活血化瘀作用; 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熟地黄 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应用:血虚;月经不调;阴虚内热; 肾精血不足 注意:脾胃湿盛者忌用; 忌与萝卜、葱白、 薤白同食,阿胶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应用:血虚;阴虚;出血而兼见阴虚、血 虚证 注意:补血滋阴养生佳品; 不能直接入煎,需烊化服;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忌用,何首乌 功效:补益精血,乌发养发,润肠通便, 强筋增力,美容养颜 应用:精血不足 注意:补益精血用制首乌; 截疟、润肠及解毒用生首乌,白芍 功效:养血调肝,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应用:血虚;阴虚有热;肝郁;肝阳上亢,第一节 月经先期,1 定义: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 日一行者,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 先期。 现代医学功血、盆腔炎可按此病辨证。,2、临床表现 实热型: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成药:板蓝根冲剂或牛黄解毒丸 食疗:青蒿丹皮茶 芹菜炒藕片,虚热型:月经先期,量少,色红粘稠;两颧红赤,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成药: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 食疗:生地白萝卜汁 50-100ml日三次服。 生地粥:生地30g 2煎取汁100ml, 米煮粥至八成熟时混合,熟后连 服数日。,气虚型:经行先期,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或纳少便溏,或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脉沉弱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成药:归脾丸,当归补血丸, 乌鸡白风丸,食疗:人参大枣粥 炖龙眼鸡蛋,月经净后连服用10日 参芪白莲粥,第二节 月经后期,定义: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 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临床表现: 实寒型:月经后期,色黯,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治法:温经行滞 方药:益母调经丸 验方:韭菜子15g,小茴香6g,百合12g,当归10g。水煎2次,每日1剂。 食疗:姜艾红糖饮 姜枣红糖汤 茴桂酒,血虚型: 临床表现: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悸少寐,舌淡红,少苔,脉虚细。 治法:补血益气 方药:人参养荣丸、妇康片、乌鸡白凤丸等,验方:八珍汤 食疗:参归乌鸡汤 北芪鸡汤,虚寒型: 临床表现: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喜热熨,按之痛减;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脉沉迟无力。 治法:养血温经,扶阳散寒 方药:调经丸,乌鸡白凤丸,验方:香艾四物汤 食疗:当归羊肉汤 胶艾汤,气滞型 临床表现: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作胀,舌正常,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逍遥丸或调经益母丸,食疗:大佛酒(大砂仁、大佛手、大山楂各30g,黄酒或米酒500g,泡酒3-6天。),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定义: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者。 临床表现 肝郁型: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有胸胁、乳房、小腹胀闷不舒,善叹息,嗳气食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丸或益母经丸 食疗:韭菜炒羊肝 橘叶苏梗茶,肾虚型: 临床表现:经来先后不定,量少,色淡黯质稀。或腰部酸痛,或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细尺弱。 治法:补肾调经 方药:金匮肾气丸,壮药补肾丸。,食疗:杞子怀山鸡汤 巴戟煲猪尾巴 (巴戟30g,熟地20g,杞子20g, 芡实20g,淮山20g,与猪尾巴同煲, 每日1剂,连服7天为1疗程。),第四节 月经过多,定义:月经量较既往明显增多,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 西医学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带环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考本病治疗。,血热型 临床表现:经血量多,势急,血色深红,质稠,口渴心烦,发热,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若血色鲜红,质稠,心烦,便干,苔少,脉细数,为虚热型。 治法:实热:清热凉血 虚热:滋阴清热,方药:实热:犀角地黄丸 虚热:知柏地黄丸 食疗:清心止血饮:生地60g、藕节60g、白茅根60g,水煎,入冰糖,代茶饮。 三鲜汁:鲜藕、鲜白萝卜、鲜旱 莲草各500g,取汁,入冰糖,代茶 饮。,肾虚型: 临床表现:经量多或淋漓不尽。经色淡,质清稀,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肾阳虚; 若经色鲜红,质稍稠,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肾阴虚。,治法: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肾阴虚: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肾阳虚:右归丸 肾阴虚:左归丸,食疗:猪腰核桃:猪腰2个,杜仲30g,核桃肉30g,煮食。 桂圆15-30g,红枣15g,炖服。 鹿胶粥 : 取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近熟时,加入鹿角胶15克,融化 调匀,分2次温服,每日1剂,3- 5天。,脾虚型: 临床表现: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薄;气短,神疲,面色苍白,面浮肢肿,饮食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方药: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食疗: 黑木耳红枣茶 黑木耳30克,水泡洗净,红枣20枚,共煮汤,加适量红糖调味。12次食完,连服数日。 石榴皮:酸石榴皮适量,水煎,冲糖服用。 参芪鸡 黄芪代茶饮,血瘀型: 临床表现:量多,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紫黯,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方药:桃红四物汤或益母草冲剂。 验方:川牛膝 30g,水煎 食疗:鲫鱼当归散 取活鲫鱼1条(约250克),除去内脏留鳞,将当归10克,血竭、乳香各3克,纳入鱼腹中,用黄泥将鱼包裹,烧黄,去泥研粉。每次服3克,用温黄酒送服,每日1次。,山楂散:山楂炒焦研末,白糖水送服。 山楂糖水:山楂10个、红糖30g,水煎服。,第五节 月经过少,定义: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净水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西医的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或计划生育后导致的月经过少可参照治疗。,血虚型 临床表现:月经量少,点滴即净,色淡无块,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淡红,脉细。 治法:养血调经 方药:四物汤或复方阿胶浆、归脾丸、人参养荣丸。,食疗:鸡血藤炖河蟹 鸡血藤50克,洗净切碎;河蟹2只(约250克),洗净去腮。先用清水3碗,文火煎鸡血藤至2碗,加入河蟹再煎至1碗,入60度米酒50克,煮沸,调味即成。乘热吃蟹饮汤。每日1次。 红枣龙眼肉枸杞子煲乌鸡汤,肾虚型: 临床表现: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薄,或经量素少,或病后或反复流产后经量明显减少,经色淡 黯质薄。腰酸膝软或足跟痛,或头晕耳鸣,或少寐多梦,或阴中干涩。眼眶黯,或面斑多。 舌黯红少苔,脉细弱或沉细尺弱。,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左、右归丸 食疗:黑豆饮 黑豆100克,加水适量炖至黑豆熟透,加入红糖适量融化后即成,分2次食用,1日服完。,杜仲核桃煲猪腰 杜仲煲猪尾骨(加巴戟、党参、大枣) 羊肾杞子粥,月经过后,连服5-7天。,血瘀型: 临床表现:经行涩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 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或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脉涩有力。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复方丹参片,食疗:益母草红糖茶 山楂鸡内金散(加寄奴、红花、红糖各15g,月经前10天开始,服至月经来潮。) 红花山楂酒 取红花15克,山楂30克,浸入白酒250克中1周。每次饮15-30克,每日2次。,痰湿型: 临床表现: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月经常后期或稀发。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二陈丸、陈夏六君子丸。,食疗 乌鱼粥 乌鱼肉150克,切成小丁;粳米100克,料酒少许,共熬成粥,近熟时,调入盐、香醋、味精、麻油、大蒜末、胡椒粉各少许,稍煮后即可食。每日早晚热食。 半夏陈皮莱菔子汤(加苡仁、茯苓、红糖适量),第六节 经期延长,定义: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 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 西医学之盆腔炎、计划生育手术后引起的 经期延长可参照本病治疗。,气虚型: 临床表现:经血过期不净,量多,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归脾丸或补中益气丸。 (可参见月经过多),血瘀型: 临床表现:经来淋漓八九日至十余日始净,量少, 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据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成药:复方丹参片、益母草冲剂 食疗:桃仁粥 桃仁水煎取汁,粳米煮粥,粥将成加入桃仁汁,煮片刻,调味服食,每日1-2次。,益母草汤:益母草30g,白糖适量,水煎取汁,每天1-2剂。 乌鸡煲田七汤:乌鸡1只,田七10g,益母草30g。乌鸡常规处理, 切块, 同上药入 砂煲中煲汤 每日一剂。,虚热型: 临床表现:经期延长,量少、色红、质稠,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二至丸,成药: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食疗:芹菜茜草根汤(芹菜、茜草根、生地、玄参,白砂糖适量, 水煎,1-2次/天。),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定义:是指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的有规律的阴道出血、量少,或带下中夹有血丝,持续半天或数天,多可自行停止的病症。 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鲜、质稠,头晕耳鸣,腰腿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清热止血。 方药:二至丸或知柏地黄丸,食疗:熟地黄150克,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熟地洗净,捣烂后和南粳米、冰糖人沙锅内,加井水煮成稀粥,日2-3次,温服。 两地汁(生地、熟地,水煎取汁,加红糖适量,每日两次)。,湿热型: 临床表现:带下素多,色黄,秽臭。经间期阴道出血,带中夹有血丝,质粘稠,口苦心烦,口中粘腻,胸脘痞满,饮食不香,小腹坠胀,大便不爽,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清热利湿,调经止血。,成药:八正合剂或五苓散 食疗:绿豆50克,薏米30克,猪大肠250克。将大肠洗净,绿豆、薏米浸泡洗净,装入肠内加水少量,两端扎紧,入瓦罐内加水煮熟烂服。日1剂,连服7-8天。 白茅根蔗水:白茅根30g,蔗水500g,马蹄100g,水煎,代茶饮。,血瘀型: 临床表现: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紫黑或有血块,少腹胀痛或刺痛。胸闷烦躁,舌质或有紫点,脉象细弦。 治法:化淤止血 方药:田七片、复方丹参片,食疗:紫珠菜200克(干品减半),鸡蛋4个。将紫珠菜洗净,与鸡蛋同放人瓦锅内加水煎煮,待蛋熟去皮,再煮几小时,使蛋色变黑。每服鸡蛋1个,日2次连用100个为一疗程。 田七煲乌鸡汤 桃仁煲猪脊骨汤,第八节 痛经,定义: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称为痛经。 西医学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 腔炎、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可参见本章 治疗。,中医认为,痛经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一般来说经前或经期疼痛多属实;经后疼痛多属虚;疼痛剧烈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得热痛减者多属寒;遇热痛剧者多属热;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后则痛减者或刺痛者为血瘀;胀甚于痛者多为气滞。,急性发作处理: 1 田七痛经胶囊,每次2g,tid, po. 2痛经丸 6-9g,bid,po. 3阿托品 、654-2解痉剂肌注. 4 麝香痛经膏 :穴位外贴。取子宫、气海、三阴交或腹部痛点外贴,1-3天更换一次。,平时宜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型: 临床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疗方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 成药:益母丸,1丸,bid. 益母调经丸,1丸,tid.,食疗: 1 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延胡索15克。共煮,蛋熟去壳再煮10分钟,吃蛋喝汤,每日1次,经前7天起服,服至月经来潮。 2 山楂汁:山楂50g,煎浓汁,加红糖50g,连服2剂。 3 益母草红糖煎:水煎,连服2-4剂。,4 桃仁1015克 , 粳米50100克 。把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细,去渣后与粳米共煮成粥。趁热服,每日一剂,连服5天。,寒凝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方药举例:少腹逐瘀汤,成药:艾附暖宫丸,每次6克,每日3次。 温经丸,每次6克,每日2次。 食疗:1 鲜姜15克、红糖15克。水煎,每日2次温服。 2 生姜9克、木香6克、小茴香15克,水煎服。,3 韭菜250克、红糖60克。韭菜捣汁,加入红糖共煮,饮之,每日1次,连服3天,饮后俯卧片刻,经前2-3天起服。用于寒湿凝滞型。,4 生姜120克(切碎)、葱头49个(洗净捣烂)、食盐500克,将上药置锅内炒熟,用毛巾包后烫痛处。,湿热瘀阻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成药:银甲丸,食疗:薏苡仁50克 、赤小豆50克、砂仁6 克共煮粥后食用。 鲜藕丝瓜汤:鲜藕 、丝瓜、鲜蒲公英, 适量,做汤食用。 马齿苋粥:干马齿苋30克 、大米适量共煮粥食用。,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和中止痛。,成药:八珍益母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归脾丸,每次6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