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比较政党制度_第1页
第三讲比较政党制度_第2页
第三讲比较政党制度_第3页
第三讲比较政党制度_第4页
第三讲比较政党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比较政党制度,第一节 政党概述 一、政党的含义 二、政党的特征 三、政党的政治功能 四、政党制度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 一、西方国家政党的产生 二、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三、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分类 1、一党制 2、两党制 3、多党制 第三节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国家的方式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类型,第一节 政党概述,一、政党的含义 二、政党的特征 三、政党的政治功能 四、政党制度,一、政党的含义,中文的“党” 本意指古代地方组织,五百家为一党。 后引申为朋辈,意气相投的人,同类的人; 又有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小宗派的意思。 “党”的英文是party,它有“偏向”的含义。从拉丁文Pars演变而来。 其字面含义指社会的一部分,意为同伴、部队、聚合。 转意指一种社会政治组织。,17-18世纪时候欧美国家才开始在政治生活中使用这个词汇。 当时政党与派别的含义相同,指的是社会中一部分政治观点和利益相同的人组成的政治集团。 19世纪的时候政党与派别的概念才分开。派别指的是同一政党中不同的派系。,近代以来,西方诸多政治学者往往偏重于政党的外部特征给政党下定义。 “具有某种组织形式,有能力表达集团的共同意志和采取相应的行动”; “政党,是为争取选民投票支持它所提名的候选人而高度组织起来的集中统一的团体”; 政党是人们谋求公职的工具; 政党是为了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者,是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中间环节”。,美国百科全书(1980年版)“政党是由个人或其他团体为了在政治系统内,通过控制政府或影响政府政策以期行使政治权力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新大英百科全书(1988年版)“政党是为了在政治系统中通过选举或革命手段,以取得和行使政治权力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集团”。,美国新哥伦比亚百科全书综合了各种解释对政党作了如下描述: “政党是这样一种组织,它通常是通过选举它所提出的候选人担任公职,以达到控制政府机构之目的。政党有很多形式,但它们的主要职能都是相同的,这便是:提供担任政府机构的人员;组织这些人员制定和执行国家的政策;在个人和政府之间起桥梁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持或影响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把政党与阶级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阶级斗争的工具,从而揭示了政党的本质。,政党是由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的积极分子组成,基于共同意志和利益,旨在通过选举及其他途径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纲领的政治组织。,二、政党的特征,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政党具有一定的政治纲领。 3.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4.政党拥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和他们所联系的群众。,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的阶级性是一切政党的本质特征。 第一,政党都是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政党集中代表了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第三,政党是阶级的核心。 第四,政党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2.政党具有一定的政治纲领。,政党是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必然有一个政治纲领,以展示其政治目标和争取或实行阶级统治的途径和方法。 一般包括: 党对于政治局势、社会状况及其发展方向的分析判断, 党的政治社会目标和主张, 党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措施。,政党的政治纲领及奋斗目标与国家政权相联系。政党为了实现其所代表的利益,必然会把它们的政治目标指向国家政权,或是谋取国家政权,或是对国家政权施加影响。 政纲既是区别政党与一般政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标志,也是判断政党的性质及其基本主张的依据。,3.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为了发挥政党作为阶级的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切实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政党必须具有特定的组织原则、组织形式和组织纪律。 政党要发挥组织者、领导者的作用,必须建立从上到下的一整套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为实现本党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 政党的组织一般都具有层级结构,这种层级结构的构成大多与国家行政区域、行政单位和选举单位的划分有很大关系。,世界各国的各个政党的组织状况千差万别。 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都有完整严密的组织体系。 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政党则只是一种松散的组织,派系繁多,组织涣散多变,党员不固定,基本上是一个竞选联盟或议会党团。 如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既没有入党手续,也没有退党程序,两党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自己说属于哪一个党,就是哪一个党的成员,在各种投票中宣称一下即可。 美国两党也有一套组织系统。如州以下的地方组织、全国代表大会、全国执行委员会、国会党团等。,建立政党是为了进行卓有成效的政治活动,要使政党的活动有力量,发生影响,就必须通过组织纪律来约束党的成员,把全党的力量统一起来,共同战斗。 政党的纪律严格与否是检验政党有无战斗力的重要标志。政党的组织机构是否完善常常与它的纪律是否严密有关。 美国两大党的纪律较松懈 英国两党纪律较严 法国保卫共和联盟纪律更严 无产阶级政党以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作为战胜敌人的可靠保证,4.政党拥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和他们所联系的群众。,一个政党要实现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就必须要有力量。一个政党的力量同它所拥有的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是密切相关的。 任何一个政党,无论是否代表人民,爱护人民,都要用各种手段争取群众,都要争取得到本阶级的群众和同盟者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各政党都宣称自己是代表民众的,是为民众谋福利的。,三、政党的政治功能,1.集中阶级意志,维护阶级统治(利益聚合、利益表达功能 ) 2.争取民众和教育民众(政治动员功能) 3.控制或影响国家政权(政治竞争功能、公共行政管理与干预功能 ) 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政治社会化功能),1.集中阶级意志,维护阶级统治。 (利益聚合、利益表达功能 ),政党作为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其首要任务就是集中阶级或阶层的整体意志,维护阶级统治。 政党总是要吸纳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在自己的周围,通过将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聚合到一个更高的组织从而有助与消除与缓和利益主体间的冲突。 个体公民必须以政党的形式组织起来,如果没有政党,个体将是孤立的和不被政府重视的。“整体就是力量”、“组织就是权力”。,2.争取民众和教育民众。 (政治动员功能),政党作为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政治组织,重要的任务就是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或阶层的广大民众,使之围绕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阶段性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 一个政党能否广泛地争取群众,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关系到党所从事事业的成败。,政党还发挥教育民众的作用。一个政党,要使它的成员和广大民众了解它的主张,就要掌握舆论机器进行宣传鼓动。 通过向民众宣传本党的政治主张和向民众灌输特定的意识形态,强化民众的阶级意识,提高民众的政治觉悟,使广大民众自觉地参与政党所从事的政治活动。,3.控制或影响国家政权。 (政治竞争、公共行政管理与干预功能 ),政党为了实现它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整体利益,必然会把政治活动的目标指向国家政权,或者试图控制国家政权,或者努力对国家政权施加影响。,由于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对国家政权进行干预的方向、性质、指导思想、政策、策略、手段和形式各不相同。 政党没有获得政权时,往往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合法的或非法的、和平的或暴力的、议会内的或议会外的政治斗争对国家政权施加影响,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就会以执政党的身份,以多种方式控制和监督国家政权。 利用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方针和政策转变为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选派更多的本党成员担任国家要职,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政治社会化功能),政党不仅是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而且是特定阶级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机构。 政党是本阶级政治精英和中坚分子的聚集地,以其特定的理论、纲领、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创造着特定的政治文化氛围, 在这个氛围中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使他们自觉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政党往往是一个阶级培养自己的各种政治骨干分子的机构,并把所培养的政治骨干分子输送到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政治团体中去,以便更好地发挥政党的政治功能,实现党的纲领和政治目标。,四、政党制度,1、政党制度的含义 2、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3、当代各国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法律地位的发展过程,1、政党制度的含义,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以及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由该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 历史传统、民族习惯、政治制度、阶级斗争状况 其中主要取决于国内各阶级、阶层的力量对比,以及国内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组织政党的状况 特定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选举制度的影响 大选区和比例代表制常常会造成多党林立的局面从而形成多党制; 小选区和多数代表制则有利于力量比较强大的政党,从而形成两党制。,3、当代各国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法律地位的发展过程,二战前的西方国家宪法对政党制度一般不作规定, 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西方国家在制定宪法时,政党和政党制度尚未正式形成,运用宪法来调整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实践经验。 二是观念上政党与结社混同,宪法中既然有了公民结社自由的规定,就没有必要对政党和政党制度再作另行规定。,但随着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各种政治力量为了控制国家政权,相继组成自己的政治组织,通过各种方式控制选举,选民的投票行为受到政党的强大而有力的影响,政党与一般的结社有了明显的区别。 西方国家便通过宪法惯例来确认政党制度。而今宪法未对政党和政党制度作出明文规定而由宪法惯例来确定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二战后许多国家在修改宪法或制定新宪法时对政党及政党制度作出明文规定(政党入宪)。 肯定组织政党是公民的权利,规定对政党的组织和活动实行限制。 有些国家还专门制定了政党法: 泰国1955年颁布了政党条例,韩国1962年12月31日颁布政党法,土耳其1965年颁布实施政党组织法,联邦德国1967年颁布实施政党法。 以后政党法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不断产生。苏东剧变以后,东欧各国和独联体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政党法。,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一、西方国家政党的产生 二、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三、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分类 1、一党制 2、两党制 3、多党制,一、西方国家政党的产生,(一)政党是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现象。 (二)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西方各国政党产生的概况,(一)政党是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现象,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政党的发展又将政治生活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即政党政治的阶段。 既然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利益的政治组织,又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所以当阶级消亡、国家消失之时,政党也必然消失。,(二)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1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近代政党得以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是近代政党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条件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形成是近代政党产生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三)各国政党产生的概况,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日本,1、英国政党的产生与发展,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现代政党、最早创立两党制的国家。,英国政党产生的两种方式:,1议会内的党派组织为适应选举需要而发展为全国性政党。 英国的托利、辉格两党最初只是议会内围绕王位继承问题而划分的两大政治派别。 2议会外的社团组织通过参加选举和其他政治活动,逐渐演变为政党。 英国工党就是以议会外的工会组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1900年,英国职工大会领导人邀请独立工党、费边社、社会民主联盟成立工人代表委员会,随后提出候选人参加竞选。1906年,工人代表委员会有26名代表当选为议员,由此更名为工党。,1641年长期议会通过大抗议书时,议会分成赞成和反对的两大阵营。投反对票的议员形成骑士党,而赞成大抗议书的议员构成圆颅党。 在1679年讨论排斥法案时,又分裂成两派,坚持维护王位继承正统性而支持詹姆士继位的一派为托利党(Whig,苏格兰强盗) ,主张取消詹姆士王位继承权从而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一派称辉格党(Tory,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歹徒) ,一般认为它们是英国两党的雏形。,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选举改革法,扩大政治普选权利,将政治斗争从议会内部扩大到了社会之中。两党为了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便逐渐地从议会内的组织扩展为全国性的组织,基本上形成了领袖、议会内组织、议会外组织和党的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以从组织上保证自己在选举中获胜,标志现代意义的政党在英国逐步形成。 1833年,托利党更名为保守党,1839年辉格党更名为自由党。 一战后,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现代英国政党状况:,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 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该党曾于1924,19291931,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79年-1997年连遭失败。 1997年后蝉联执政13年至今。,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 主张生产资料、分配手段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管理,以达到公平分配。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将此付诸实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但5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工党内出现意识形态分歧。,右派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变了,社会主义应是“增加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而不是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为目的;反对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现存的社会制度,主张在现存制度基础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5060年代,这些思想在工党内占上风。 左派仍坚持国有化,认为没有国有化就没有社会主义。6070年代初,“新左派”从文化上批判资本主义,认为必须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总体改造。提出国有化还应该加上工业民主化和生活方式民主化,对工党传统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补充。,内政:工党80年代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1994年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 外交: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工党的组织由领袖、议会党团、议会外组织和总部组成。 在野时每年选举领袖,并设副领袖;执政时可不改选,也不设副职。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工党议员组成。每届议会开始即选举领袖、副领袖和总督导员。在野时,由领袖、副领袖、下院议会党团主席、上院工党领袖、两院总督导员以及工党议员代表等组成议会委员会,领导议会党团活动。执政时,则由工党内阁代替,另设联络委员会与后座议员保持联系。 在议会外,全国代表大会(工党年会)是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全国执行委员会、区域会议、选区组织和全国劳工理事会。工党总部是行政机构。 党员数:1947年是 500万人,1957年是 660万人,1975年是650万人,1984年是622万人。 领袖N.金诺克(1983年起) 。,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 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1912年国家统一党与之合并,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 该党从1979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保守党领袖M.H.撒切尔夫人任首相达11年多(1979年5月1990年11月) 1990年起J.梅杰任首相。 在1997年、2001年、2005年三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内政: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 外交: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保守党的组织由领袖、议会党团、全国联盟和中央事务所组成。 领袖权力很大,不受党的任何组织机构约束,执政时出任首相,在野时为反对党领袖。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保守党员组成,并由它组织内阁或影子内阁。设置业务委员会(亦称1922年委员会)、后座议员委员会和督导会。 全国联盟是保守党议会外的组织,它包括保守党年会、中央评议会、执行委员会、区组织机构和选区协会等。全国联盟只起讨论和建议作用,无权决定党的政策,其主要任务是在议会外从事宣传和组织工作,以扩大党的势力和影响。中央事务所是党的行政机构。另外,保守党还有卡尔登俱乐部、樱草俱乐部等外围组织。 保守党从未公布过党员数,据估计,1945年有100万,1954年有 280万,1970年有225万,80年代以来约200万人。,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 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 内外政策主要是在原自由党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对内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平衡,重视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以及环境、生态的保护;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 对外反对种族歧视,主张改善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强调维护和平,共同发展。 有党员约10余万。,英国社会民主党 1981年 3月26日成立。创立人是从工党中分裂出来的 4名右翼人士。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参加者多数是公司经理、职员、企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私人开业者。主张改革议会选举制度,实行国营和私营企业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就业机会。1983年 9月,与自由党达成协议,结成竞选联盟。1987年大选失败后,联盟解体。 1988年3 月该党分裂,多数人与自由党合并组成社会自由民主党,剩下约 3万成员继续使用社会民主党的名称。新的社民党把核威慑防务、社会市场经济和议会选举比例代表制作为主旨政策。,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 苏格兰民族党 (Scottish National Party)、 威尔士民族党 (Plaid Cymru) 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 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 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 社会民主工党 (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 新芬党 (Sinn Fein) 等。,2010年英国大选剑拔弩张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4月15日,在英国中部城市曼彻斯特,英国工党领袖戈登布朗(右)、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中)和自由民主党领袖尼克克莱格(左)参加大选电视辩论。这场电视辩论是英国历史上首次举行的大选电视辩论,也是今年英国大选举行的三场电视辩论中的首轮较量。,2、美国政党产生和发展,18世纪80年代, 围绕宪法建国问题形成两派。,一派是贵族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领导的联邦党人,由各地贵族精英组成,年长保守,反对改革,反对扩大公众参与政治的范围。 另一派是托马斯杰斐逊的领导的反联邦党人或称为民主共和党人。提出民主改革的建议,反对生产和制造业阶层财富的日益增长,吸引了广大公众的支持。,1796年,联邦党人亚当斯赢得总统职位;但到1800年,民主共和党势力强大,杰斐逊入主白宫,联邦党人的势力开始削弱。之后连续24年间,民主共和党赢得总统选举,保持了强大的政治影响。 而联邦党由于内部松散并在1812-1814的英美战争中采取亲英立场,从此一蹶不振,终于瓦解。1816-1824出现了民主共和党一党统治的和谐时期。,1824年后,民主共和党分为两派,一方成为青年共和党,继承前联邦党的保守政治传统,另一方组成民主党,继承杰斐逊比较激进的政治传统。 1824年,青年共和党约翰昆西亚当斯当选总统以后,民主共和党开始公开分裂。青年共和党开始改称国民共和党; 而以安德鲁杰克逊为首的一派在1828年改称民主党。,国民共和党在1828年和1832年两次总统选举中竞选失利,以后逐步瓦解。1834年国民共和党的一些人和反对杰克逊的势力结成联盟,成为辉格党,并在1840年赢得总统选举。但辉格党一直缺少一名强有力的领袖人物,而且日益激化的奴隶制问题最终造成南北党派分裂。50年代后,辉格党开始逐步瓦解。,19世纪50年代以后,围绕着土地问题,民主党和辉格党中的南北派别开始公开分裂。 代表工业资本家的北部辉格党人、自由土壤党人以及其他废奴主义组织联合起来,于1854年成立了共和党,在北方逐步取代了辉格党,而北方的民主党人也站在了共和党的旗帜下。1856年,共和党提名了自己党派的第一位总统候选人;1860年,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这使民主党地位开始动摇。 南方的民主党则背离了杰斐逊的遗训,并吸收了大多数南部的辉格党人组成新的民主党,由此拉开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序幕。,美国有多个党派,但在国内政治及社会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党和民主党。 第三党有绿党(Green Party)和改革党(Reform Party)等。,(1)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1791年成立,当时称共和党。1794年改称民主共和党,1828年改为民主党。1861年南北战争前夕,民主党内部分裂,该党的南方奴隶主策划叛乱。南北战争结束后,民主党在野24年。1885年克利夫兰当选总统执政。此后该党又大部分时间在野。1933年开始,民主党人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卡特、克林顿、奥巴马先后当选总统执政。 该党领袖为总统或落选总统候选人,现任主席蒂姆卡因 。其党员是大选中投其候选人票的选民。,(2)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成立于1854年。 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此后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党一直主政白宫。1933年以后,曾有艾森豪威尔(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尼克松、福特(1969年1月至1977年1月),里根(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老布什(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小布什(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执政。 该党领袖为总统或落选的总统候选人,现任主席迈克尔斯蒂尔(Michael Stephen Steele)。一般在总统大选中投票给该党候选人的选民即为其党员。,3、法国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法国是世界上出现政党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的典型,目前共有30多个政党 。,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年1794年),当时在国民议会的分为左、中、右三派,一直影响着今天的法国政党政治的生活。 左派的代表是雅各宾派,因他们在议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又被称为左派、山岳派。他们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该派信奉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主张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该派的政治思潮对日后法国的左翼激进政党有着深远影响。 右派的代表是斐扬派,即君主立宪派,他们因在立法会议中坐在右边,故被称为右派。该派主张君主立宪,反对民主共和。该派后来得到吉伦特派的支持。吉伦特派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美国式的联邦共和国。该派从1792年3月执政后就企图停止革命,与右派合流。 中间派是以平原派(又称沼泽派)为代表。该派因在议会中坐在中间最低处而得名。该派的特点是在右派与左派之间见风使舵,依附于有实力的一派。,19世纪初拿破仑执政时期,法国政坛存在保皇派、温和派和激进派。1848年法国第二共和国成立后,国会中的政党有保皇党、共和党和社会党。但所有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的政党。,法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产生于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年1940年)。 第三共和国于1870年建立后立即发生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巴黎公社等重大事件。1875年以后,法国的共和国体制才逐步稳定下来。之所以如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19世纪60年代法国产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实力日益强大,在政治上经过多次斗争最终战胜了保守势力复辟君主制的阴谋。 共和党是第三共和国时期的主要执政党,共和党是在共和国成立初期与保王党相对立的、主张共和政体的各派政治力量的总称,其内部又分为温和共和派和激进共和派。温和共和派在1879年后至1899年期间执政,因其政治上日益腐败终于被激进共和派所取代。,法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后诞生了激进党、社会党和共产党等重要政党,并初步建立了多党制的政党制度。 1901年7月,受议会左翼多数议员支持的“保卫共和国” 政府为限制和打击保王党和教权派等右翼保守势力,颁布了一项关于结社自由的法律,允许自由组建政党和社团,此后法国政党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为多党制的滋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环境和条件。 激进共和派正式成立了“激进共和与激进社会党”(简称激进党)。激进党成立后完善了自身的组织,确立了党纲和政策,选举了党主席。 法国社会主义政治派别也开始重新分化组合。1905年,法国统一社会党正式成立。1920年,由于对待“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分歧,统一社会党内支持十月革命的多数派脱离了统一社会党成立了法国共产党。,但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多党制下,党派林立,党外有党、党内有派,政党在组织上软弱涣散。而无论左翼还是右翼或者中间派都不能单独发挥主导作用,也从来也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中占据过半数以上的席位。因此,他们经常要联合起来,在议会中结成多数派,联合组成内阁。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产生政见分歧,就会导致政党联盟的破裂、内阁的倒台。这样,林立的党派、党派自身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不强造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稳,进而成为导致第三共和国覆亡的重要原因。,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不仅没有克服第三共和国多党制的弊端,反而这种弊端愈演愈烈。除了原有的社会党、法国共产党和激进党外,还新出现了人民共和党、法兰西人民联盟等。此外在此期间还存在大量出没无常的小党派和小政治集团。 由于政党众多,没有一个政党能在议会中保持绝对多数,因此往往是由几个政党共同组织政府并联合执政。这些政党联盟和联合政府只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结果。一旦发生意见和政策分歧,不是有关政党退出内阁酿成危机,就是通过议会推翻政府。政府的更迭频繁、国家机构无法正常运转。,第五共和国(1958 )新宪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政党的组织原则、存在目的、活动的范围等。这使政党的地位、作用法制化。第五共和国的政党制度仍是多党制,但政党数量大大减少。在第五共和国成立之初,“旧的政党”依然存在。为了改变多党林立的格局、减少政党(尤其是小党的)数量,戴高乐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选举制度改革,抛弃了有利于中、小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比例代表制,采用了有利于大党的单记名多数两轮投票制。这样,法国政党出现少而精的格局,从而加强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局的稳定。,此后,法国政党制度逐渐由复杂化、多极化向简单化、两极化演变,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了四大政党两大派。四大政党是社会党、法国共产党、保卫共和联盟(戴党)和法国民主联盟。前两党结成左翼,后两党组成右翼。 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国民阵线、绿党和生态学派开始作为两翼之外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与两大派并存。,(1)人民运动联盟(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简称UMP):,主要执政党和议会第一大党。前身系2002年总统大选中为支持希拉克而组成的竞选联盟总统多数派联盟。2002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取用现名。核心为希拉克原来所属的保卫共和联盟(戴党),并吸收了自由民主党和法兰西民主联盟的主要力量。现有党员21万人,多为职员、官员、自由职业者、商人、农民和工人等。 党纲是“自由、责任、互助、国家、欧洲”,强调奉行务实、开放的经济政策,重塑社会市场经济的理念,推动欧盟建设和东扩,属中右政党。 现任主席尼古拉萨科齐。,(2)社会党(Parti Socialiste):,议会第二大党和主要反对党。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工人国际法国支部”,1920年发生分裂,多数派另组共产党,少数派则保留原名。1969年改组成立社会党,1971年与“共和体制协议会”及其他左翼组织合并。现有党员约13万人,多为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 对内注意体现左翼政党色彩,主张维护劳工利益,同时采取务实的经济政策;对外主张维护法国独立核力量,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并加强南北对话。 2002年在总统和立法选举中接连败北后,党内派系斗争日趋激烈,实力受到较大削弱。近年来,利用法国民众对中右翼政府推行改革的不满,在地方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中连续击败右翼,政治影响力有所回升。 现任第一书记玛蒂娜奥布里 。,(3)法兰西民主联盟(Union pour la Dmocratie Franais,简称UDF):,议会第三大党。前身系由共和党、民主力量、争取法兰西民主人民党、激进党等右翼温和派和中间力量于1978年结成的多党联盟。1998年合并成立统一政党。1993年、1995年和2002年三度和保卫共和联盟组成右翼联合政府。2001年,以副主席杜斯特布拉齐为首的部分党员加入总统多数派联盟,即后来的人民运动联盟。现有党员约4万人。 对内主张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提倡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行自由化政策,对外积极主张加强欧盟建设。 现任主席弗朗索瓦贝鲁(Franois BAYROU)。,(4)法国共产党(Parti Communiste Franais):,1920年12月成立。现有党员13.4万,多为工人、雇员、教员、手工业者等。 2000年三十大上提出在“新共产主义”理论、建设“新型共产党”、“左翼进步力量联盟”等方面实行“共产主义的变革”,力求探索一条符合法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002年立法选举中惨败,玛丽乔治比费(Marie-George BUFFET,女)出任全国书记。,(5)国民阵线(Front National):,成立于1972年10月,前身是被取缔的极右组织“新秩序党”。党员约10万人,多为中小工商业者。1986年议会选举中首次进入国民议会。 代表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煽动排外情绪,强调“要把法国从欧洲控制和世界主义中拯救出来”,呼吁“进行一次反对新共产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十字军讨伐”。 党主席让玛丽勒庞(Jean-Marie LE PEN)在2002年首轮总统选举中胜出,对法朝野上下和欧洲政坛震动极大,在第二轮中被法左右翼联手击败。近来,由于法经济社会矛盾突出,该党影响再度上升。,其余政党主要有: 右翼:新法兰西民主联盟、保卫法兰西运动、社会共和论坛、保卫法兰西联盟 左翼:绿党、左翼共和联盟、共和与公民运动、左翼激进党 中间派:公民运动共和派 极右:全国共和运动 极左:工人斗争党、革命共产主义同盟、劳动党,4、德国政党的产生与发展,德国是一个实行多党制较早的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统治时期,多党政治被废止。1945年,德国分裂后,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多党制又重新建立起来。 联邦德国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国家根本大法(基本法)以及专门立法,将政党的地位、组织原则和任务等作出法律规定。 其主要政党有: 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即CDU) 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即CSU) 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即 SPD) 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即FDP) 绿党(GRUENE)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后,民主社会主义党(简称民社党,即PDS)也成为德国政坛上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基督教民主联盟(CDU) 基督教社会联盟(CSU),基民盟成立于1945年12月。1947年基民盟与在巴伐利亚州设有组织的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CSU)结成姐妹党。两党经常联合组成基督教联盟党参加竞选。在组织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政党,在政治上则是一个统一体,以统一的纲领参加竞选,在议会内也以统一体的形式进行活动。 政治保守,其党员主要是基督教徒。 该党派的主要政治主张是对内实行社会市场经济, 对外加强欧洲同美国的联盟,实现以欧洲共同体为基础和核心的欧洲统一,支持东欧国家的改革,谋求和他们改善关系,同时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社会民主党(SPD),社民党是德国目前政党中建立时间最长的党派,其成立源于工人运动。社民党将社会主义作为其主要政见,代表的是德国广大人民的利益。社民党创建于1875年,二战中曾被希特勒取缔而转入地下,战后重建。 1998年9月,社民党人施罗德击败科尔,随后出任联邦总理,执政8年。 社民党的党员主要来自工人和职员。 其主要政治主张是为了使人民能够更好地享受社会福利,经济应该发展,利益应该公平分配。社民党认为一个强大而重视社会福利的国家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一个充分满足下一代需要的财政政策也是非常必要。为了实现以上政见,社民党近年来提出了诸如实施富人税等改革议题。,自由民主党(FDP),自民党是德国政治上历史比较悠久的政党。 自民党以捍卫和扩大个人自由为自己的根本目标,主张减少国家对公民自由和私生活的干涉,提倡推进欧盟一体化。该党派以自由主义为鲜明旗帜,经济上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改善德国投资环境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简化官僚机构和提高政府效率,通过削减各种财政补助平衡预算和减少赤字。,绿党(Die Grnen),绿党成立于70年度末期,是环境保护者和和平主义者建立的政治组织。1993年绿党与东德民权运动组织联盟90(Bndnis 90)合并为“联盟90/绿党”,该政党在1998年到2002年曾与德国社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成为执政联盟的一部分。 绿党的政治纲领是反对环境污染、核能的过分利用、北约的战略以及其他各种过度的工业化行为,此外绿党积极推动社会公正,提倡男女平等,使其政党主张更为鲜明和有特色。,民主社会主义党(SED),民社党是由原民主德国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演变而来的。德国统一后,它无法作为较大的政治力量立足于政治舞台。但越来越多的德国东部人把民社党看作是自己的政党。 民社党的党员主要是工人、职员、教师、少量的官员和自由职业者。,5、日本政党的产生与发展,日本是亚洲近代史上最早出现政党的国家之一。现行政党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的建立而形成的。日本实行多党制,但长期由一党执政。,日本政党最早出现于明治维新后的自由民权运动时期。1874年的爱国公党、立志社 ,1875年的爱国社 。 19世纪80年代初,随着自由民权运动的衰落,中小资产阶级从宣传请愿活动转入组党活动,以准备在开设国会后参政。1881年的自由党,1882年的立宪改进党宣告成立。这两个政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正式出现了组织形态较完备的政党。 经过多次改组,这两个政党分别嬗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两大资产阶级保守党立宪政友会和立宪民政党。,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政党组织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 1906年日本社会党宣告成立。 1926年3月,杉山元治郎等组织了劳动农民党。1931年7月合并为全国劳农大众党,1932年7月改称社会大众党。 1922年7月,片山潜等领导创建了日本共产党。,1940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维护军阀法西斯独裁统治,通过所谓“新政治体制”,解散一切政党,成立法西斯组织大政翼赞会。这标志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政党政治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占领日本,在国内外反法西斯和民主进步力量的推动下,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各政党相继恢复、重建。1945年11月在战前的两大资产阶级政党立宪政友会和立宪民政党的基础上,成立了日本自由党和日本进步党,同年12月成立日本协同党等。这些政党几经分化改组,至1954年11月,形成两个主要的保守党,即民主党和自由党。 1947年5月3日,日本开始实施新宪法(日本国宪法),确立了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规定政府由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民主党和自由党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1955年10月,社会党左、右两派重新统一成立日本社会党。为了与日本社会党革新势力相对抗,同年11月15日,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民主党与自由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19551960年日本政坛上主要是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的对立,( “1955年体制” )此后,自由民主党长期执政。 1960年后出现了中道政党(公明党)。,日本主要政党可分为保守政党、革新政党和中道政党3种类型。 保守政党主要指自由民主党,它主张自由主义,反对激进主义和社会主义,维持、发展现行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体制。 革新政党主要指日本社会党和日本共产党。它们与自民党处于对立状态,主张打破现状,进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变革。但社会党与共产党之间又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分歧,政策主张差别甚大。革新政党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工会团体、知识分子、职员和部分中小企业主。 中道政党指主张建立中道政治的政党,主要有公明党、民社党等。它们对中道政治的提法大不相同,但共同目标是打破以自民党、社会党两党为中心的“1955年体制”,结束自民党的一党统治。,【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 LDP):,1955年11月15日由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50多年来,自民党绝大部分时间控制着日本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多数席位,曾连续单独执政长达38年之久。 自民党是传统保守政党,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势力较强。该党主张立足民主政治理念,维护自由经济体制,修改宪法,坚持日美安保体制,增强自主防卫力量。对外政策方面强调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积极参与构筑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自民党党内派系林立。 自民党的最高领导是总裁,下有负责掌管党务、国会对策、组织、人事和财务的干事长、总务会会长、政务调查会长。执政期间,由总裁兼任内阁总理大臣。,【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日本民主党是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政党,成立于1996年9月。1998年月,日本民主党、民政党、友爱新党、民主改革联合个在野党组成新的民主党。当时,新民主党在国会参议院占有38个席位,在众议院占有93个席位,成为日本政坛第一大在野党。 民主党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党大会,每年一月召开。2005年鸠山由纪夫出任干事长。 民主党属温和保守型政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并主张加强与亚洲各国开展外交活动,深化经济关系,强调对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该党支持基础主要为工会组织和市民工薪阶层,其党员主要为年轻的职业人士,包括政府官员、律师、医生、银行家和新闻工作人员等。,2003年9月,民主党与小泽一郎领导的自由党(1993新生党改组而来)再次合并为一个新的民主党,使民主党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同年11月9日,日本举行第43届议会选举,在众议院480个议席中,主要执政党自民党由原来的247席降至237席,跌破众议院议席的半数;而民主党取得了长足进步,由原来的137席增至177席。日本政坛由此进入了两大保守政党抗衡的时代。(“2003年体制”) 2007年7月,在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一跃成为第一大党。 2009年8月,在第45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得众议院全部480个议席中308席,超过控制众议院各个常设委员会的绝对稳定多数269席,取得空前胜利。,【公明党 】(Komei Party),1964年11月成立,其母体为宗教团体创价学会。1970年6月实行政教分离,1993年8月参加非自民联合政权。但自1994年底以后,分化改组,分出一部分力量参加新进党,后组成“和平新党”。未分出去的部分则重组为“公明”。1998年11月7日,“和平新党”和“公明”宣布合并,并恢复原党名。1999年10月,公明党加入自民党和自由党的联合政权,成为执政党,2000年月,公明党与自民党、保守党组成联合政权。从2003年11月起,公明党与自民党两党联合执政至2009年。 该党基本政策主张总体上仍沿袭了过去公明党“中道路线”的传统,坚持稳健的政治路线,提倡和平主义。,【日本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of Japan - Nippon Kyosanto),1922年7月15日成立的左翼政党。战后获合法地位。七十年代中期出现发展的高峰期。进入九十年代,日共根据冷战后新形势,对政策主张再次进行调整。 2000年11月,日共召开第二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党章,把党的性质由“工人阶级的先锋政党”改为“工人阶级政党”和“全体日本国民的政党”。该党支持阶层比较稳固,基层组织健全。,【社会民主党 】(Social Democratic Party):简称“社民党”,1945年11月成立,1996年月由社会党易名为社会民主党。该党主要成分是工会和农协的活动家、中小企业主和知识分子。冷战期间,该党作为革新派政党与保守的自民党长年对峙。 1993年日本政局剧变,社会党先是加入多党联合政权,后又与自民党联合执政。该党委员长村山富市出任首相。1998年5月,该党退出联合政权。近年来实力大减。2009年9月与民主党和国民新党联合执政。,【保守党 】,2000年月由自由党26名成员脱党组成。成立伊始即与自民、公明两党组成新的联合政权。月众议院大选后席位减少。该党主张要体现“保守主义”的真正含义,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及和谐。,【国民新党】,是2005年8月17日日本新成立的政党。由反对小泉纯一郎首相推行的邮政民营化法案的脱离自民党的议员组成。,二、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1、主要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野日益模糊,“全民党”、卡特尔党和领袖支配型的媒体党日益成为政党模式的主流。 主流政党日益大众化,乃至于“全民党”的出现,是各政党适应竞选政治,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和选票的必然。,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内部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西方国家的政党(尤其是主要执政党)作为阶级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以及代表某个阶级对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传统作用有所削弱,主要执政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不清。,近30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界限日趋模糊,两党差别越来越小,相似性越来越大,这种变化突出反映在两党的竞选政纲逐渐接近,两党的竞选者当选后往往不兑现竞选中的许诺,甚至背道而驰、自相矛盾。,日本1955年体制确立之初,自民党与社会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修改宪法以及防卫、日美安保政策等方面针锋相对。 但冷战后尤其是90年代初以来,社会党开始调整其政策,逐渐向自民党靠拢,政党之间的政策分歧越来越小,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越来越淡化,终于导致1994年两党联合执政。,政党的组织模式,2、“单一问题党”(single issue parties)、反复无常的抗议党(transient protest parties)、平民党(populist parties)层出不穷,极端派政党兴风作浪。,二十世纪后期最有影响力的单一问题党非绿党(绿色和平组织)莫属,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