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疟原虫镜检技.ppt_第1页
人体疟原虫镜检技.ppt_第2页
人体疟原虫镜检技.ppt_第3页
人体疟原虫镜检技.ppt_第4页
人体疟原虫镜检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疟原虫镜检技术,一、 概述 二、疟原虫生活史 三、人体疟原虫形态特征 四、血片制作与染色,一、概述,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寄生虫病。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属原生动物门、孢子纲、真球虫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自然界疟原虫有149种,能感染人体的疟原虫只有四种:即间日疟(Pv)、恶性疟(Pf)、三日疟(Pm)、卵形疟(Po)四种。 在我国间日疟最常见,分布最广,发病最多;恶性疟次之,但对人体危害严重,常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三日疟偶尔发现,卵形疟已无病例报告。,二、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的发育和繁殖,必须通过脊椎动物与昆虫媒介两个宿主,人体疟原虫的宿主是人(中间宿主)和按蚊(终宿主)。 1、红细胞外期 2、红细胞内期 3、子孢子增殖期,疟原虫生活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蚊体内发育,人体内发育,配子生殖,孢子增殖,1 红细胞外期,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 肝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则侵入红细胞内发育。 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2 红细胞内期,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 基本过程:环状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健康红细胞 ,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 。 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h/代;三日疟72h/代;恶性疟36-48h/代 。,3 子孢子增殖期,雌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 雄配子体形成雄配子或称小配子。 雌配子体逸出红细胞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雌配子或称大配子。,3.1雄配子形成,雄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丝,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出丝现象,即雄配子形成 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即雄配子或小配子,3.2动合子和卵囊的形成,雌雄配子受精,形成圆球形的合子。 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能活动的动合子。 动合子穿过蚊胃壁的上皮细胞,停留在胃壁的上皮细胞和外层弹性纤维膜之间,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卵囊也称囊合子。,3.3 孢子增殖,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 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 子孢子呈梭形,1015m1m 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巴流入蚊体组织。 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子孢子,3.4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 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 雌性按蚊饱餐人血,三、人体疟原虫形态特征,在红细胞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依据 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细胞膜、质、核 瑞氏Wright或姬氏Giemsa染色: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兰色,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呈棕黄色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 三期六种形态 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 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1、薄血膜疟原虫形态特征,(1)间日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2)恶性疟:环状体、配子体,小滋养体(环状体),薄血膜间日疟环状体,2.1 未成熟裂殖体 (immature schizont),薄血膜间日疟环状体,恶性疟薄血膜环状体,薄血膜恶性疟环状体,薄血膜恶性疟环状体,大滋养体,薄血膜间日疟滋养体,薄血膜间日疟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薄血膜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薄血膜间日疟成熟裂殖体,薄血膜间日疟成熟裂殖体,薄血膜间日疟成熟裂殖体,雌配子体,雄配子体,薄血膜配子体,薄血膜配子体,恶性疟配子体,恶性疟配子体,恶性疟配子体,大配子体和大滋养体的形态区别,大配子体和大滋养体的形态区别,吉氏染色液,被寄生红细胞形态,2、厚血膜中疟原虫形态,厚血膜的血量多,红细胞重叠且干燥较慢,致使疟原虫皱缩,空泡缩小或消失,虫体变形,虫种鉴别比薄血膜困难。,厚血膜中小滋养体,胞浆可呈环状,也可收缩在核的一侧或两侧,也可围核分布等,形成各种形态。 间日疟原虫的环较大,胞浆较厚;核一个;虫体形态常呈分号“;”和感叹号“!”;品型 恶性疟原虫的环纤细,较小,着色较浅;核12个,虫体形态常呈分号“;”、飞鸟“. ”、V状“V”和断环“O”状等;,厚血膜中间日疟大滋养体,间日疟原虫呈阿米巴样,形状不规则。核位于胞质中或边缘;胞浆常断裂成几块或缩成圆形,疟色素分布不均。,厚血膜中间日疟裂殖体,虫体较大,核2个以上,一般1224个,除虫体略为缩小且着色较深外,均与薄血膜的相似。,厚血膜中间日疟配子体,除虫体略为缩小且着色较深外,均与薄血膜的相似。一般虫体较大,圆形,色素粗大,大配子核小,偏与一侧,胞浆深兰色。小配子核大,居中,胞浆浅兰色。,厚血膜中恶性疟配子体,恶性疟原虫大配子体为新月形,小配子体为腊肠形。核居中,疟色素围在核周,外为一圈胞浆。此外,还可见配子体的胞浆部分或全部消失,只留下核和疟色素,或核和胞浆均消失,只留下一些疟色素,厚血膜中红细胞,一般染色后,寄生的红细胞溶解,轮廓消失。但间日疟有时尚留下红细胞的“影子”和薛氏点。 恶性疟常见红细胞“影子”和茂氏点,疟色素,疟色素与原虫在一水平面上 有立体感; 黄褐色、深褐色、金黄色。 形状如沙粒状、短杆状等,可聚集成堆。 疟色素在疟原虫诊断,虫期判断中有着重要作用。,厚血膜间日疟原虫形态,厚血膜间日疟原虫形态,厚血膜间日疟原虫形态,本片中部有两个白细胞,在其左上方、左下方各有一个大滋养体;其右上方有两个大滋养体,胞浆皆已绉缩成数块,但皆有红细胞残骸可见 间日疟,虫体位于本片中部,胞浆皱缩为多块,色素聚集于虫体右上方;本虫上方为一个大滋养体,间日疟,厚血膜恶性疟环状体,厚血膜恶性疟配子体,厚血膜疟原虫鉴别要点,在厚血膜中必须根据疟原虫的核、胞浆、疟色素三个条件鉴别是否是疟原虫及虫种。 具备上述三条中的二个条件也能给与判定。 有时因染色较浅,看不到核和胞浆,但看到典型的疟色素也可判定。,疟原虫与其它物体的鉴别,疑似疟色素:血膜上的染料残渣及灰尘,有时被误认为疟色素。可依据颗粒大小、色泽及分布范围加以区别。转动微调时,可见残渣及灰尘浮于红细胞上,于疟原虫不在一平面。 疑似疟原虫核:球菌、白细胞破裂后散出的颗粒、血小板,皆为红色小点,与疟原虫核相似,最易混淆。但球菌形体较大,边缘光滑,常见多个聚集一处,分布较广。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着色较淡,边缘整齐,附近常有白细胞碎屑。血小板:红点结构松散,花瓣状,多35成群。,疟原虫与其它物体的鉴别,疑似疟原虫胞浆:网织红细胞残留物和白细胞残留物通常为蓝色,与疟原虫胞浆相似,与某些红点结合在一起,易误诊为疟原虫 。如似大滋养体,可根据有无疟色素特点加以区别。如似小滋养体,可依据虫体大小、折光是否均匀、核与胞浆是否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区别。,四、血片的制作与染色,1、材料 玻片:推玻片(具有光滑的边缘)、载玻片 一次性采血针 75%的医用消毒酒精(湿棉球) 干棉球(止血用) 标签、记号笔:载玻片上标识与编号 玻片盒 玻片的处理: (1)新玻片常有游离的碱质,使用前应用重铬酸钾洗液或稀盐酸(将浓盐酸稀释10倍)浸泡24小时,然后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晾干或烘干备用。 (2)旧的玻片,应放入5%的肥皂或洗衣粉水中煮沸20分钟,再用热水将肥皂或血膜等污物洗去,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再置95%乙醇中浸泡1小时,然后擦干或烘干备用。 2、采血 厚血膜血量约为5立方毫米左右(即一小滴),涂成边缘光滑之园形,直径约0.81.0厘米左右。 薄血膜血量只需0.5-1.0立方毫米左右,过多则血膜过厚过大。薄膜宜涂成舌状长约2.5厘米,宽约2厘米,3、制片 疟原虫镜检要求在一张玻片上必须同时制作厚、薄血膜。 (1)涂制厚血膜:取玻片2张,1张作载片,1张作推片(具有光滑边缘)。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持推片侧缘中部,用推片的左下角刮取血液45l,再用该端中部刮取血液11.5l。将左下角的血滴涂于载片的右端1/3处,由里向外划圈涂成直径为0.81cm的圆形厚血膜(厚度以1个油镜视野内可见到510个白细胞为宜)。 厚血膜外观:圆形,厚薄均匀。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求。,涂制厚血膜,(2)推制薄血膜:用干棉球抹净玻片角上的血渍,然后将推片下缘(最好为磨口边缘)平抵载玻片的中线,当血液在载玻片与推片之间向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使两玻片保持3045度夹角,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舌状薄血膜(角度过大、速度过快,血膜太薄,反之血膜则太厚),用力要均匀,中途勿停顿,理想的薄血膜,应是一层均匀分布的血细胞。 薄血膜外观:呈舌状,头体尾明显,厚薄均匀。位于玻片1/21/3处。,推制薄血膜,厚、薄血膜的位置 每张载玻片上可做1个薄血膜和1个厚血膜,如图,4、血片的固定和脱膜 薄血膜用甲醇固定 现场检查的血片厚血膜可以不脱血膜,直接染色。 保存时间较长的标本片厚血膜要脱血膜后保存。,5、制作血片的注意事项 自然干燥,不能太阳晒和火烤。 血片放置待干时不可倾斜,否则厚血膜中血细胞沉在一边,可使厚薄不匀。 制成的血膜须完全干燥后(自然情况下约4-12小时才能全干燥;必要时,可置于3 7的暖箱中,促其速干)始可进行固定及染色否则薄血膜中的红细胞边缘皱缩,厚血膜容易在染色时脱落,而常现网状的背景;反之;血片搁置过久则有霉菌及枯草杆菌生长,血红蛋白凝固,也不能使用,因此不利于镜检。 若把未经固定的血片盛于氯化钙的干燥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