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1.ppt_第1页
产业组织理论.1.ppt_第2页
产业组织理论.1.ppt_第3页
产业组织理论.1.ppt_第4页
产业组织理论.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袁艺 副教授 管理学博士 yuanyinau TEL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的产物 产业:生产同一类商品(紧密替代性)的企业的集合 产业以生产为特征,产业,产业组织,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4,课程属性,课程属性 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各产业内厂商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厂商、产业和市场为什么以现有的形式组织起来,这样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如何影响市场的运行和绩效。,产业VS市场,产业可以由一组生产者生产特定产品时所使用的技术和原材料来定义 市场则可以由能满足一群购买者的特定需要的产品来定义。,6,课程属性,课程属性 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S Industrial Economics,7,课程属性,课程属性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规制理论。,8,课程属性,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产业经济学是一个比产业组织理论更大的研究范畴。,9,概念界定,第二章,第三章,微观经济学基础,市场结构,企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第四章第九章,产业组织经验,第十一章,第十二章,10,教学参考资料,教材 吴汉洪 主编,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教学参考资料,参考书目 1.产业组织理论,泰勒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产业组织理论,李明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产业经济学,干春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教学简介,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20% : 出勤5%; 作业15%; 期中考试占10; 期末考试占70%; 采取闭卷考核方式。,13,1. 导论,1.1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 1.2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意义 1.3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方法,14,1.1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 1.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1.1.3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趋势,15,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经济学的中心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即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做最佳配置,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也归属于该研究范畴之中。,16,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大渊源 斯密:“完全竞争理论”(“看不见的手”) 马歇尔:“组织”概念、“马歇尔冲突” 张伯伦、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17,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大渊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 两个原理:市场竞争机制理论;劳动分工理论。 市场机制:新古典经济学把完全竞争作为分析的一个前提,市场机制 看不见的手使产量维持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就能实现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的最优。 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竞争就像一支无形的手,支配着人、财、物等资源在各产业间移动,从而使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相均衡,使资源的利用趋于合理,这就是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18,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大渊源 马歇尔:产业组织理论的创始人 提出了 “产业组织”的概念 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基本问题“马歇尔冲突”,即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19,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大渊源 马歇尔:“产业组织”概念 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把“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并提出近似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概念。,20,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大渊源 马歇尔:“产业组织”概念 在马歇尔看来,产业和生物组织体一样,是一个伴随着组织体中各部分的机能分化(企业内的分工和社会分工)和组织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和联合(企业的兼并和准兼并)的社会组织体 。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以此为基础构架了整个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更加强调了产业组织中的厂商结构和行为。,21,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大渊源 马歇尔:“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冲突”是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 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22,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大渊源 张伯伦、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 19291932年大危机,使传统经济理论矛盾暴露。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总结有关研究成果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的经济学一书,对垄断和竞争的理论进行了修改、补充。 同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撰写了垄断竞争理论,否定了纯粹竞争的假设,提出了与罗宾逊相近的观点。,23,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大渊源 张伯伦、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 张伯伦和罗宾逊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提出,由于存在产品的差异性,现实当中典型的市场结构并非完全竞争,而是垄断竞争。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厂商具有一定的决定价格的“市场力量”,这种力量会使垄断利润长期大于0。 因此,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是不足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而必须由政府出面对垄断势力加以干预,才能确保市场的适度竞争。,24,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三大渊源 张伯伦、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理论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才能保持适度竞争?市场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政府应该用什么样的管制方法才能减少垄断势力对市场机制的逆向影响? 等等。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过程中,产业组织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25,1.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哈佛学派 芝加哥学派,26,1.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哈佛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克拉克(Clark)、梅森(Mason)和贝恩(J.Bain)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 1959年,贝恩所著的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2019/10/2,27,克拉克(Clark)的有效竞争理论 1940年克拉克有效竞争的概念一书出版,提出了有效竞争 (workable competition) 概念。 有效竞争的涵义:一种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理想状态,其实质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 Clark认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克拉克的局限性:在理论上尚未解决有效竞争的评估标准和实现条件问题。,Edward Sagendorph Mason(1899-1992),美国经济学家,曾任美国国务院经济顾问、美国经济学会主席等职,曾获美国自由勋章等荣誉,在产业经济学、落后国家或地区开发规划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梅森,梅森,2019/10/2,29,梅森对有效竞争理论的补充 梅森的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一书中作出了两大贡献: 将有效竞争的条件归纳为两类标准:一是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标准;二是从市场绩效角度判断竞争有效性的市场绩效标准。 设计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三个基本范畴,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框架。,2019/10/2,30,梅森对有效竞争理论的补充 市场结构标准 (1)市场上存在相当多的卖者和买者; (2)新企业能够进入市场; (3)任何企业都没有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4)任何企业(集团)之间不存在共谋行为。,2019/10/2,31,梅森对有效竞争理论的补充 市场效果标准 (1)企业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的市场压力; (2)在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价格能够向下调整,具有一定的弹性; (3)生产集中在不大不小的最有效率的规模单位下进行,但未必是在费用最低的规模单位下进行; (4)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基本协调,无慢性设备过剩; (5)能避免销售中的资源浪费。,贝恩,Joe S. Bain (1912-1991) ,美国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学奠基人之一,1982年美国经济学会授予杰出会员荣誉称号,称其为“无可争议的现代产业组织经济学之父”。,2019/10/2,33,贝恩的理论贡献 在梅森SCP分析框架基础上,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了系统框架。 对垄断指标进行了新的设计,提出了“贝恩指数”,并证明:垄断度与产品需求弹性的导数相等。 提出了“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将美国制造业42个门类分为两组,分析两个不同集中度的产业群之间的利润率差异。前者利润率平均为11.8,后者平均只有7.5。证明,垄断与利润率高低密切相关。,34,1.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哈佛学派 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简称 SCP) 。 哈佛学派以实证分析方法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联系: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方式,而后者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的好坏。,贝恩等人的传统SCP分析范式,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买者与卖者的数量和规模 产品差异 进入(退出)障碍 垂直一体化 多样化经营,定价行为 R&D 投资 广告 竞争行为 购并 串谋,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 利润率 效率 增长 股东价值,不良的市场绩效(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不良的市场行为(垄断行为),不良的市场结构(垄断),哈佛学派在政策上倾向于由政府干预来改变不良的市场绩效,从形成和维持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入手。,结构行为绩效框架的修正,贝恩等人的传统SCP分析范式是单向的,而产业经济学后来的发展则越来越注重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双向关系和动态变化。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SCP分析范式进行修正。,买者与卖者的数量和规模 产品差异 进入(退出)障碍 垂直一体化 多样化经营,定价行为 R&D 投资 广告 竞争行为 购并 串谋,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 利润率 效率 增长 股东价值,1970年,谢勒(Scherer,F.M),39,SCP范式,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 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 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40,SCP范式,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主体之间的垄断竞争关系形成的结构形态。 市场结构一般是指卖方之间垄断竞争关系形成的结构形态。 通常,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四种典型形态。,四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竞争力量加强,42,SCP范式,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 市场行为是指厂商为谋取更多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尔采取的战略性行为或行动。也即,厂商做出决策的行为和如何实施决策的行为。 市场行为主要包括:定价行为(独自定价、还是与其他厂商合谋定价)、广告、研究与开发、产品差异、产品质量、并购(M&A)以及如何遏制竞争对手(包括潜在竞争对手)等策略。,43,SCP范式,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状态。 即,厂商的经营是否增加了社会福利,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厂商是否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是否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是否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数量。,哈佛学派的衰退,80年代开始,哈佛学派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在美国失去了主导地位,原因如下: 美国传统一些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些国家冲击,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而实施世界最严厉的反垄断政策被认为是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原因之一。 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的诉讼费用,如IBM公司前后诉讼13年,花费了纳税人和IBM公司10亿美元。 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展开了有力批判。,45,1.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芝加哥学派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注重从经验观察中获取结论和命题,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 自60年代以来,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批评讨论的热点,这些批评主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施蒂格勒(J. Stigler)、德姆塞兹(H. Demsetz)、波斯纳(R. Posner)等人,正是在这批判的过程中,芝加哥学派并逐渐取得了主流派地位,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46,1.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继承了奈特(F. Knight)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 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1966年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第一,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是能够成立的。,芝加哥学派主要观点,第二,垄断不一定损害效率 芝加哥学派 高集中度垄断高利润率 是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非操纵市场的结果 哈佛学派 高集中度高利润率假说 垄断高额利润操纵P、Q资源配置效率低,芝加哥学派主要观点,第三,对SCP分析框架的批评 与其说是SCP 不如说是P、CS (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芝加哥学派主要观点,第四,政策主张 反对毫无区别地对大企业实行强硬的反托拉斯政策 主张以企业绩效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应放松对大企业不必要的管制,芝加哥学派主要观点,51,1.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哈佛学派VS芝加哥学派 哈佛学派-“效率主义者” 垄断破坏效率政府反垄断政策,保障竞争活力 芝加哥学派-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反对运用政策手段实现竞争 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解决这一问题,52,1.1.3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趋势,新产业组织学 利用博弈论分析垄断与寡占以及在位企业与新进入企业之间的战略行为分析; 产品差异化的分析; 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研究开发行为分析; 国际性寡占与竞争政策的分析等等。,53,1.1.3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趋势,新制度学派 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也称之为“新制度产业经济学”。 其理论特点是: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从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例如,他们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产业组织的效率来自交易费用的节约;运用产权理论,说明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在于产权配置的失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两权分离对企业动力结构的影响以及建立约束机制的途径。,2019/10/2,54,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脉络,马歇尔的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说,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理论,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念及其目标设计,梅森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标准,贝恩:判定有效竞争标准的SCP分析框架),芝加哥学派主张完全自由主义,反对政府规制。,新制度学派研究重点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55,1.2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对产业经济现象的认识 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 有助于政府制定切合实际的竞争政策,56,1.3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方法,SCP范式分析法-哈佛学派 价格理论分析法-芝加哥学派,57,SCP范式演示:碳酸饮料市场的寡头博弈,S-结构:双寡头竞争 C-行动:互动博弈 P-绩效:市场表现,58,SCP范式演示:饮料市场的寡头博弈,结构:双寡头竞争 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年,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其中美国就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 据评价,可口可乐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59,SCP范式演示:饮料市场的寡头博弈,结构:双寡头竞争 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 百事公司创始于1898年,与先于其12年问世的可口可乐并驾齐驱、鼎分天下。 在国际品牌顾问公司评选的2000年75个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中,百事可乐以6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35位。 在2000年年底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一项权威调查中,百事公司荣膺“全球食品饮料行业最令人尊敬的公司“榜首。,60,SCP范式演示:饮料市场的寡头博弈,行动:互动博弈 市场定位 产品研发 广告宣传,61,SCP范式演示:饮料市场的寡头博弈,行动:互动博弈 市场定位 可口可乐:传统的、经典的、历史悠久的可乐 百事可乐:年青人、新生代的可乐,62,SCP范式演示:饮料市场的寡头博弈,行动:互动博弈 产品研发 可口可乐 经典配方,传统产品 水、茶、咖啡、牛奶及果汁等新饮料产品,63,SCP范式演示:饮料市场的寡头博弈,行动:互动博弈 产品研发 百事可乐:新配方可乐,64,SCP范式演示:饮料市场的寡头博弈,行动:互动博弈 广告宣传:以奥运营销为例 包装大战 代言PK 活动对台,65,SCP范式演示:饮料市场的寡头博弈,包装大战 可口可乐 2007年1月,可口可乐13年来首次在全球范围推出最新包装,为秉承“要爽由自己”的品牌精神,将新包装命名为“随我酷”。 新瓶型保持了可口可乐瓶型特有的标准红色和流线造型,同时加入了诸如高挑瘦身设计、腰部流线飘带和首创的酷粒设计等元素。此外,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