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蒋东伶,掌握拔罐、刮痧的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 熟悉穴位按摩护理; 了解拔罐、刮痧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三节 拔罐护理,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一、拔罐基本知识,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罐具种类很多。 要求:罐口光滑平整,能与所拔部位结合。,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火罐法 是利用火在罐内燃烧时产生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于皮肤上的方法。,二、拔罐的操作方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闪火法 此法比较安全,适用于各种体位,是常用的拔罐方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投火法 为防止烧伤皮肤,此法适用于侧位拔罐,罐具呈水平横拔。,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贴棉法 此法适用于侧位拔罐,须防酒精过多,滴下烫伤皮肤。,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水罐法 此法一般适用于竹罐。 先将完好无损的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然后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液面甩去水液,趁热按在操作部位上,即能吸住。,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二)拔罐方法 1、留罐法 拔罐后将罐留置10-15分钟。 适用于所有操作部位,是常用,一般疾病均可应用,单罐、多罐皆可用。 此法因罐大吸附力强,皮肤薄弱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以免起泡损伤皮肤。,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闪罐法 将罐具拔上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上,如此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此法适用于皮肤肌肉松弛部位,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虚证患者。,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走罐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位。 选用口径较大厚实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皮肤上涂凡士林等介质,再将罐拔住,然后用手握住罐底,稍倾斜,慢慢在皮肤表面水平推移,以皮肤表面潮红为度。,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药罐法 将配好的药物装入布袋中,系紧口袋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放入药液中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治疗部位, 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等病证。常用药物处方如桂枝、艾叶、川椒等。,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三)起罐 用一手拿住火罐,另一手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即可起罐; 或将气罐特制的进气阀拉起,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罐即落下。,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适应证 拔罐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适用范围较广泛。,三、拔罐的适应证和护理,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护理及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防止烫伤;留罐时盖好衣被,注意保暖;起罐时切勿强拉;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4)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不宜拔罐。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四节 刮痧护理,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一、刮痧基本知识,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用具 凡边缘钝滑的器具均可做刮痧工具。如铜钱、硬币等。专业刮痧工具主要为水牛角、玉石、木鱼石三种材质的刮痧板。 2、介质 如刮痧油、刮痧乳、橄榄油、茶油、温水等,,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常用的刮痧部位 (1)背部 患者取侧卧或俯卧位,或伏坐于椅背上。先从第7颈椎起,沿督脉自上而下刮至第5腰椎,然后从第1胸椎旁沿肋间由内向外弧形刮拭。此为最主要的刮痧部位。 (2)头部 (3)颈项部 (4)胸部 (5)四肢,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刮痧原则 先对刮痧部位进行消毒。然后手持刮痧工具蘸取刮痧油或清水,从上至下、由内向外、先轻后重再轻的刮动,刮至皮肤表面干涩时,蘸取介质再刮,直至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瘀斑或瘀点为止。操作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或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刮痧的常用顺序 自上向下,先头部、背部、腰部或胸部、副部,后四肢。每个部位应先阳经再阴经,先身体左侧再右侧。刮背部、胸部时应由内向外沿肋间神经走行部位弧形刮动,动作柔和缓慢,并且顺一个方向刮动,不可来回刮。 小儿及皮肤细嫩者可用棉纱线、头发、麻团等进行刮痧,以防损伤皮肤。,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握板方法 用手握住刮痧板,刮痧板的底端贴于掌心,拇指和另外四指自然放置在刮痧板两侧,刮拭时向下的按压力来自于掌心。,二、刮痧的操作方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主要手法 (1)边刮法:将刮痧板的整个边缘与皮肤表面呈60,利用腕力均匀地向同一方向刮拭。本法适用于胸、背、腹部、四肢等身体较平坦的部位。,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角刮法:使用刮痧板角形部位与皮肤表面呈45 ,自上向下,由里及外刮拭,注意用力和缓以防伤及皮肤。本法适用于关节、脊柱两侧、骨突周围穴位。,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点压法:用刮痧板突出部位与皮肤表面呈90 ,向下按压并逐渐加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保持3-5秒钟后抬起,待肌肉恢复原状再逐渐加力按压,如此反复5-10次。本法刺激性较强,适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拍打法:用手轻握刮痧板一端,利用腕关节的上下运动带动刮痧板另一端拍打穴位,注意力道和缓均匀,每次拍打20下左右为宜。本法适用于腰背部、前臂、肘窝及腘窝。,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5)平抹法:刮痧板的平面接触皮肤,角度小于15,用腕力带动刮痧板边缘在皮肤表面单方向力道均匀地平滑移动。本法适用于额部、颧部、颈部。 (6)梳刮法:刮痧板与头皮呈45,从前发际或两侧太阳穴力道轻柔均匀地向后发际刮拭。本法适用于头部。,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适应证 刮痧适用于外感病中的中暑、发热、胸闷、呕吐、头昏、晕厥等及夏秋季节伤暑、伤食、伤湿等而出现的呕吐、腹泻、腹痛等证。,三、刮痧的适应证和护理,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诊室内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刮痧后嘱患者应避风并稍作休息可饮用一杯热水,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3小时内不能洗澡。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6)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五节 穴位按摩,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手指点、按、压、掐人体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穴位按摩的基本知识,穴位按摩时,以舒适、放松为原则取最佳体位。 按摩手法要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局部会产生酸、麻、胀、重的正常感应。,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一指禅推法 以拇指端、螺纹面或桡侧偏峰着力,通过腕关节往返摆动使手法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作用到穴位上,称之为一指禅推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二、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2、拇指推法 用拇指端着力于穴位表面,进行单方向直线或环转移动的一种手法。操作时指端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破皮肤。,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直推法 术者以一手握持患者肢体,使被操作的穴位固定向上,另一手拇指自然伸直,以罗纹面或其桡侧缘着力,或中、食指伸直,以罗纹面着力,通过腕、指部发力,带动着力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20-280次左右。,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旋推法 准备式同直推法。术者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上,拇指主动运动,带动着力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频率约为每分钟160-200次左右。,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分推法 术者以双手拇指罗纹面或其桡侧缘着力,通过腕部或前臂发力,带动着力部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间同时向两旁做“ ”直线或“ ”弧线推动,一般可连续分推20-50次。,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指揉法 将手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微用力在穴位表面作环形运动的一种手法。操作时要求以指为着力点紧贴体表,腕部放松,以肘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使指作环形运动。动作要协调有力,以皮下组织随之回旋运动为度。操作过程要持续、均匀、柔和而有节律,频率约每分钟120次。可分为拇指揉法、中指揉法、食中指揉法及食中无名指三指揉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指按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腹、中指指间关节按压穴位表面,称指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轻重适度,以免损伤皮肤。,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5、点法 本法从按法演变而来,较之按法作用面更小、刺激量大,感应强。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着力于穴位,持续地进行点压,称为点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6、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指掌关节自然伸直,以指面着力于胸腹部穴位上,用前臂旋转带动腕关节做环形摩动,每分钟约120-150次。,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7、掐法 以拇指指甲切掐患者穴位,称为掐法。又称“切法”、“爪法”、“指针法”。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不宜反复或长时间应用,更不能掐破皮肤。掐后常继用揉法,以缓和刺激,减轻局部疼痛和不适感。,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8、拿法 将拇指与食、中指相对用力,连续一紧一松地拿捏起某一穴位处的肌筋,称为拿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9、捏法 以拇指与食、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面对称性地夹持住穴位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移动者,称为捏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适应证 穴位按摩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可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三、穴位按摩的适应证和护理,2、护理及注意事项 (1)患者刚到诊室应休息片刻再接受穴位按摩。 (2)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3)操作时根据医嘱和腧穴部位的不同,正确运用手法。 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随时询问对手法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4)穴位按摩一般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2天。 (5)按摩巾用后应换洗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6)下列疾病禁用穴位按摩疗法: 急性传染病;各种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等;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如溃疡性皮炎等;各种恶性肿瘤;出血的部位;内脏器质性病变;骨折移位或关节脱位;极度疲劳或酒醉后;严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此外,妇女经期或妊娠期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按摩。,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拔罐的操作方法 火罐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刮痧的操作方法 边刮法、角刮法、点压法、拍打法、平抹法、梳刮法 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课堂小结,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邮储银行益阳市赫山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阅读理解题专练30题及答案
- 文化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长沙市天心区2025秋招英文结构化面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银行山南市贡嘎县2025秋招笔试银行特色知识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漯河市临颍县2025秋招笔试会计学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自贡市自流井区2025秋招笔试管理营销专练及答案
- 2025年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大学生就业工作与评估试题
- 中医康复基础题库及答案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教育领域校园专场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抚松县面向普通高等院校公开招聘高中教师(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JG/T 368-2012钢筋桁架楼承板
- 为成果而管理
- 乳腺癌骨转移护理查房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Unit1-Fresh-Start-课件
- 管路清灰施工方案
- 客户信息登记表
-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表(标准版)
- 兄弟之间宅基地互换协议书
-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课件)
- 文体与翻译公文文体科技文体
- SB/T 11004-2013电子提单(物权凭证)使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