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痨.ppt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痨,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痨,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概 述】,一、定义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病轻者,不一定诸症悉具,重者则每多兼见。,二、源流,病名:本病的名称历代变迁不一,归纳而言,大致有两大类 一类是以其具有传染性而定名的,如尸注、虫疰、传尸、鬼疰等. 一类是以其症状特点而定名的,如骨蒸、劳嗽、肺痿疾、伏连、急痨等. 临床表现: 1.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肩髓内消。” 2.灵枢.玉版篇云:“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 对传染性的认识: 1.华佗中藏经传尸已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的特点,认为“人之血气衰弱,脏腑虚羸,或因酒食而遇,或问病吊丧而得中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 2.唐.王焘外台秘要传尸 “传尸之候莫问老少男女,皆有斯疾不解疗者,乃至灭门.” 病位及病因病机: 1.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诸虫尸鬼注提出本病是由“肺虫”引起,说“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 ” 2.元朱丹溪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 治疗: 1.元朱丹溪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2.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治疗肺痨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专著. 3.明.虞抟医学正传.劳极则提出“杀虫” 和“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三、讨论范围,肺结核 肺外结核,【病因病机】,一、病因 肺痨的致病因素,不外内外两端 ,外因系指痨虫感染,内因系指正气虚弱,两者往往互为因果。 (一) 感染“痨虫”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 (二) 正气虚弱 1. 禀赋不足 2. 酒色劳倦 3.病后失调 4.营养不良,二、病机,痨虫蚀肺,肺体受损,耗损肺阴。 1. 初起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故见肺阴 亏损之候; 2. 继则阴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 3. 或因阴伤气耗,阴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 甚则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两虚之候。,三、病因病机小结,(一)、病位及涉及脏腑 1. 从“瘵虫”侵犯的病变部位而言,则主要在肺。 2. 病变可影响整体,传及脾、肾等脏,同时也可涉及心肝. (二)、病理性质及疾病演变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进而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病久甚则阴损及阳,可见阴阳两虚。 (三)、病机关键 痨虫蚀肺,肺体受损,耗损肺阴。 (四)、预后转归,【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 病 史: 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 临床表现: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 形体逐渐消瘦。 病重者可出现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 体明显消瘦等主要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痰涂片或结核菌培养阳性,血沉增快,结 核菌素皮试(PPD)呈强阳性有助诊断。 线胸透或胸片可见肺结核病灶阴影。,二、鉴别诊断,虚劳 肺痈 肺癌 肺痿,【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当辨病变脏器及病理性质: 1.其病变脏器主要在肺,以肺阴虚为主。 2.久则损及脾肾两脏,肺损及脾,以气阴两伤为 主;肺肾两伤,元阴受损,则表现阴虚火旺之 象; 3.甚则由气虚而致阳虚,表现阴阳两虚之候。,二、治疗原则,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原则。,三、分证论治,肺痨,肺阴亏损证 阴虚火旺证 气阴耗伤证 阴阳两虚证,(一)、肺阴亏损证,1、证 候: 2、证机概要: 3、治 法: 4、代 表 方:,(主)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 痰中时带有血丝,血色鲜红, 午后自觉手足心热,皮肤干灼, 或见少量盗汗, (兼)胸部隐隐闷痛,口干咽燥,疲倦乏 力,纳食不香, (舌脉)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滋阴润肺 清热杀虫 月华丸,(二)、阴虚火旺证,1、证 候: 2、证机概要: 3、治 法: 4、代 表 方:,(主)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 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 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 颧红,盗汗量多; (兼)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 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 不调,形体日益消瘦, (舌脉)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补益肺肾,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三)、气阴耗伤证,1、证 候: 2、证机概要: 3、治 法: 4、代 表 方:,(主)咳嗽无力,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 偶或痰中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 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 自汗与盗汗可并见, (兼)气短声低,纳少神疲,便溏,面色咣 白,颧红, (舌脉)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 弱而数。 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保真汤,(四)、阴阳两虚证,1、证 候: 2、证机概要: 3、治 法: 4、代 表 方:,(主)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 或夹血丝,血色暗淡, 潮热,自汗,盗汗, (兼)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 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 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 女子经闭, (舌脉)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 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 滋阴补阳 ,培元固本。 补天大造丸加减,【预防调护】,对于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 在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对肺痨患者应注意隔离,到专科医院耐心治疗。 重视摄生,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加强饮食调养,忌食一切辛辣刺激之物。 避免淋雨、受寒、疲劳、醉酒,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要新鲜;禁烟酒。,【结语】,临床特征: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 因:肺痨的致病因素,不外内外两端。外因系指痨虫传染,内因系指正 气虚弱,两者往往互为因果。 病 机:痨虫蚀肺,耗损肺阴,进而演变发展,可致阴虚火旺,或导致气阴 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辨证及转归:肺痨初期表现为肺阴亏损证,阴虚程度较轻,无明显火旺现 象,病损主要在肺;而虚火灼肺证多见于肺痨中期,病程较 长,阴虚程度较重,并有火象,病损由肺及肾;气阴耗伤证多 见于肺痨中后期,病程较久,阴伤气耗,肺脾同病;阴阳虚损 证则为肺脾同病、气阴耗损的进一步发展,因下损及肾,阴伤 及阳,肺、脾、肾三脏交亏,病属晚期,病情重笃,预后多 凶。 治 则:治疗应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 治 法: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根据 病理“阴虚”的特点,应以滋阴为主法,火旺者兼以清火,如合 并气虚、阳虚见证者,则当同时兼顾。,【临证要点】,重视补脾助肺 忌苦寒太过伤阴败胃 在辨证基础上配合抗痨杀虫药物 百部 白芨 黄连 大蒜 冬虫夏草,肺痨复习题举例,一.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肺痨的证候特征? ( A型题) A.咳嗽 B.潮热 C.盗汗 D.咳痰 E.咳血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是 ( A型题) A.医学入门B. 千金方C. 丹溪心法D. 三因方E. 十药神书 .肺阴亏损型肺痨最佳选方是 .气阴耗伤型肺痨最佳选方是 ( B型题) A.补天大造丸 B.补肺汤 C.保真汤 D.百合固金汤 E.月华丸 .肺痨的治疗原则为 ( X型题) A.补益肺肾 B.清肺化痰 C.滋阴降火 D.补虚培元 E.抗痨杀虫 .与肺痨发病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脾 B.肝 C.心 D.肺 E.肾 二.填空题 .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 ,一为 .肺痨主要应与 和 相鉴别 三.简答题 肺痨的诊断主要有哪几个方面?,谢 谢,病名释义: 痨,义同劳,意指劳损。 由于本病劳损在肺,故称肺痨。 从定义可以看出,肺痨有“三性”及“四大主症”: 三性: 传染性(痨虫感染,即结核杆菌感染)、 慢性 (绝大多数由渐而起,呈急性发作者很少)、 消耗性(见全身虚弱不足之症)。 四大主症:咳嗽(久延不已的慢性咳嗽)、 咯血(轻者为痰中带血,重者可大口咯血)、 潮热(下午发热,傍晚为著,子时后渐轻,上午凉爽) 盗汗(寐中出汗,醒时汗止)。,肺结核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据1985年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病患病率为550 10万,平均死亡率在30 10万左右。中医治疗肺痨着眼于从整体上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应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多结合抗痨西药治疗,可以收到标本兼顾,恢复健康的效果。,禀赋不足:由于先天素质不强,小儿发育未充。 正虚是发病的基础 酒色劳倦:酒色过度,耗损精血,正虚受感。 或劳倦太过,忧思伤脾,脾虚肺弱。,病后失调:大病或久病后失于调治(如麻疹、哮喘等病) 外感咳嗽,经久不愈 正虚是痨虫入侵 和引起发病的 胎产之后失于调养(如产后劳)等,正虚受感 主要内因 营养不良:生活贫困,营养不充,体虚不能抗邪 。,由于肺主呼吸,受气于天,吸清呼浊,若肺脏本体虚弱,卫外功能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耗伤 肺气,导致肺虚,则“瘵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因而在临床表现上,多见干咳、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喉疮声嘶等肺系症状。故瘵疾中以肺痨为最常见。,由于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肺脏 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到其它脏器和整体,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 为密切,同时也可涉及心肝。 脾为肺之母: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虚子 盗母气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精微,上输以养肺, 则肺亦虚,终致肺脾同病,土不生金。 故肺阴虚与脾气虚两候同时出现,伴见疲乏、食少、便 溏等脾虚症状。 肾为肺之子:肺肾相生,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 母气,可致肺肾两虚。 故在肺阴亏损的基础上,伴见骨蒸、潮热、男子遗精、 女子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 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可见性急善 怒,胸肋掣痛等症。 如肺虚心火乘之,肾虚水不济火,还可伴见虚烦不寐、盗汗等症。 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 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 息、心慌、唇紫、浮肿、肢冷等重症。,1. 凡正气较强,病情轻浅,为时短暂,早期治疗者,均可获 康复。 2. 若正气虚弱,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每多演变恶化,全 身虚弱症状明显。出现大骨枯槁,大肉尽脱,肌肤甲错, 兼有多种合并症。 如喉疮声哑,咯血浅红色,似肉似肺; 久泻不能自制,腹部冷痛,或有结块; 喘息短气,口如鱼口,面浮足肿,面色青晦; 内热不退,或时寒时热,汗出如水; 3. 少数患者可呈急性发病,出现剧烈咳嗽,喘促倚息,咳吐 大量鲜血,寒热如疟等严重症状,俗称“急痨”、“百日 痨”,预后较差。,本病预后与体质强弱、病情轻重、治疗迟早密切相关,肺痨 虚劳 病因 为痨虫侵袭肺部导致的一 虚劳病缘内伤亏损 病机 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 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 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 证候的总称。 发病 具有传染性 无传染性 特点 病位 主要在肺 五脏并重,以肾为主 病性 主在阴虚 阴阳(气血)俱虚, 阴阳并重。,肺痨 肺痿 联系 两者病位均在肺。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 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 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 咳吐涎沫等症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