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血安全和临床输血 概 论,临床输血的基本要求,安全 有效,临床输血的基本要求-有效,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血液氧气输送和供应能力) 纠正机体凝血功能障碍 补充血小板 补充凝血因子 提升胶体渗透压和补充与维持血容量? 必要性? 替代治疗手段(输液)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必要性? -其他抗感染治疗 输血的有效性? “浓缩白细胞”?,临床输血的基本要求-安全,了解输血安全现状的意义 输血决定的依据之一 输血前患者告知 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 输血安全的基本要求 杜绝人为差错 避免和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控制输血可能的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输血疗效显著大于输血负面影响时才应输血 负面影响程度可以接受,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相关传染病 病毒 细菌 螺旋体 如 梅毒 原虫 如 疟疾 免疫性输血反应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输血过敏反应 其他 循环过载 大量输血相关副反应 等,输血危险几率(美国),输血可能传播的病毒性疾病,HIV1,HIV2 艾滋病 HTLVI,HTLVII 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 肝炎病毒 肝炎 HBV,HCV,HDV,HEV,HGV? HAV NonAE HV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多器官受损,常见肝脏受损 细小病毒B19 慢性溶血性疾病 骨髓损伤 新出现的输血相关病毒 脘病毒 prion(新克雅氏病) WNV SARS-Con ?,决定输血传播病毒危险性的相关因素,病毒在人群中的阳性率 献血者病毒阳性率及其和普通人群的差异 病毒的感染力 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 人群免疫水平 病毒感染后窗口期的长短 血液筛检水平和可靠性 临床用血和自身输血 血制品输注形式和一次输注量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特点,病毒在人群中的阳性率,献血者来自普通人群 和病毒阳性者参加献血的机率相关 HBV 威胁输血安全的主要病毒 HTLV-I/II 我国尚未进行常规检测,献血者病毒阳性率及其 和人群阳性率的差异,献血者病毒阳性率的意义 阳性率和漏检率的关系 献血者和人群病毒阳性率的差异的意义 反映了献血体制的实质和含金量,病毒的感染力,HIV 强感染力 百万分子一毫升就可导致感染 HBV 强感染力 HCV 需一定量病毒才会导致感染,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病毒威胁输血安全的决定因素 主要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受血者感染后产生病理和临床后果 输血相关非甲-戊肝炎 HGV TTV SEN-V,人群免疫水平,免疫水平是决定感染最终结果的重要因素 CMV 人群高阳性率 献血者高感染率 人群免疫水平高 临床输血相关安全问题 一般患者 按常规 易感患者 需要输 CMV(-)血液,常规血液检测的窗口期,抗HIV 1/2 22 天 抗HCV 72 天 HBsAg 约 50 天,输血传播病毒的原因分析 ( 每千万检测合格的血液,美国),HIV 病毒感染过程和窗口期,HCV 病毒感染过程和窗口期,HBV病毒感染过程和窗口期,血液检测水平,检测的技术和试剂 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人员 试剂 操作常规 室内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估 新技术新试剂的应用,血液制品输注的形式和一次使用量,IMIG 良好的安全记录 IVIG 发生传播 HCV 的严重问题,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特点,高危制品 凝血因子制品 较安全制品 红细胞 安全制品 白蛋白 其他经病毒灭活处理的制品 临床血液成分制品的安全性 白细胞 Cryo 血浆 血小板 红细胞,输血病毒安全性现状,目前输血已非常安全 离绝对安全还有一定距离 由于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特点和严重后果,尽管发生很少,但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继续努力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美国临床用血的危险几率,输血危险几率和日常生活事故几率比较,WHO 重点工作 WHO 总干事在执委会上提出,疟疾 AIDS 和结核 吸烟问题 母亲健康 血液安全 精神健康 癌症 心血管病 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 食品安全,WHO 输血安全战略,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系统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从低危人群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 严格筛选检测血液 合理用血,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措施,无偿献血挑选安全的献血员 严格筛选检测血液 抗HIV1/2 HBsAg 抗HCV ALT 梅毒 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 自身输血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思路,加强无偿献血 引进新的检测技术 缩短检测窗口期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无偿献血 - 挑选安全献血者,无偿献血 保证献血者素质和输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1 : 5 - 10,无偿献血提高血液安全的机制,真实反映病史和相关生活习惯及行为 根据标准自我评估是否符合标准 配合实施 CALL-BACK 措施 献血者病毒阳性率低 相应漏检率低 新感染机率低 献血者素质新感染率窗口期率漏检率,血液常规检测,检测项目 抗-HIV-1/2 HBsAg 抗-HCV 梅毒 ALT Hb 两次检测政策,血液检测和输血安全,进一步提高常规检测的灵敏度,减少漏检 改进试剂 检测自动化 加强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新技术的应用 NAT 显著缩短窗口期,为何必须合理用血,血液资源宝贵 WHO 安全输血三大战略之一 献血制度处于向无偿献血过渡期 筛选检测不能做到绝对可靠 窗口期 试剂敏感性 操作误差 有些病毒还没有检测或还不知道 临床存在不合理输血 不必要的输血:保险血,营养血,人情血 输新鲜血,全血,不愿意输血液成分 输血剂量不够,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需求 积极防治贫血 止血和减少手术中出血 严格掌握适应症 杜绝人情血和营养血 减少和避免保险性输血 剂量 输血提升 Hb 0.4 - 0.5 克/ 200ml血液,成 份 输 血,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份 只给病人输注其需要的血液成份,成份输血 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减少经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 病毒在各血液成份中的分布不均 白细胞 Cryo 血浆血小板红细胞 为病毒灭活创造条件 减少输入可引起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的 血液成份 白细胞 血浆蛋白,新鲜血和全血输注 疗效,新鲜血和全血:对病人无特别的治疗 效果相关成分含量低 血小板 颗粒白细胞 凝血因子,血 小 板,每单位全血含 3 X 1010 采血和保存后部分失活 输注入体内最多能提高血小板计数 1000 - 2000 / ul 结论:输新鲜全血不能有效提高病人的 血小板计数,颗粒白细胞,每单位全血含颗粒白细胞 0.5 X 10 9 采血和保存后部分会失活 输注入体内后最多升高粒细胞计数 几百 / ul 结论:输新鲜全血不能有效提高病人的 颗粒白细胞计数,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活性每毫升血浆 1 IU 每单位全血含 100 120 IU 在全血保存中部分活性丧失 输入一单位全血约可升高活性 0.03 - 0.04 IU / ml 结论:不可能通过输新鲜全血纠正病人因 凝血因子活性低引起的凝血障碍,新鲜全血的不利因素,新鲜的程度和获得新鲜血的可能性 传播输血相关传染病危险 梅毒 嗜白细胞输血相关病毒 CMV HTLV 等 白细胞免疫反应,输血中的白细胞免疫反应,含白细胞(淋巴细胞)对病人不利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输入白细胞和恶性肿瘤的关系 输血使恶性肿瘤复发率升高 白细胞可能是促进肿瘤生长的因素 输入白细胞和细菌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和输异体血有关 27(异体血):12(同基因血) 和输血量有关,全血输注,先进国家 5-1% 适应症 部分婴幼儿患者 大量失血 伴有凝血功能障碍 伴有严重肝功能障碍 * WHO教材:针对不能制备血液成分的发展中国家,急性失血时的血容量和胶体渗透压问题,是否应该通过输血补充和维持血容量 是否应该通过输血 补充血浆蛋白 维持胶体渗透压,急性失血时的输血, 50血容量失血 输红细胞输液 辅以部分全血,白蛋白(血浆)输注 * 卫生部“规范”: 30% 血容量失血,急性失血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心博出量增加 储存血进入循环 组织间液和白蛋白进入循环 ( 约 1 升/小时) 供非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动脉收缩以维持血压 组织从血中提取氧增加 ( 正常时仅 25 ) 骨髓制造红细胞等增强 肝脏血浆蛋白合成增强,红细胞输注的理论基础,急性失血时代偿性增强造血 红细胞制造 15 ml/日 增至 50 ml/日 白蛋白制造 增强 50以上 相当于 400 500 ml血浆/日 一般情况下主要需补充红细胞,血浆蛋白 能通过机体自身增强制造很快补充,WHO 输血指南 急性失血时需处理问题的重要性顺序,补充和维持血容量 改善供氧能力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维持止血功能,补充和维持血容量,输液以补充和维持血容量 输晶体液 输胶体液 必要时输白蛋白等提高胶体渗透压 不主张作为血容量扩充剂输血浆,改善供氧能力,目的 保证重要脏器和组织的氧供应 输血量 输红细胞以提高血色素达到 7 g % 8 g % ( 手术前准备 ),血浆蛋白和胶体渗透压,储存血进入血循环 组织间液中白蛋白进入血循环 代偿性加强白蛋白的合成 每天合成 400 500 ml 血浆的白蛋白 失血不严重时一般不需要输注白蛋白/血浆,失血时的胶体渗透压肺水肿问题,胶体渗透压和肺水肿发生率的关系 输注白蛋白不能减少肺水肿的发生 肺水肿的发生机制中的主要因素 肺毛细血管壁损伤导致血管内液外渗,急性失血输血时的凝血问题,选择输全血/新鲜血 担心凝血功能 急性失血时的凝血功能 维持凝血功能所需的凝血因子最低水平 失血时输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维持凝血功能所需凝血因子最低水平,急性大出血仅输红细胞时 凝血功能的变化,大手术 60 例 失血量 65血容量 输血 红细胞输液 测定指标 血小板 纤维蛋白元 凝血因子 线性回归计算:推测当用红细胞+输液治疗时使凝血指标达到警戒线的失血量 血小板 5 万 / ul 纤元 100 mg / dl 凝血因子 根据各因子标准 ST Hippala et 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1995 81(2):360,回归曲线,失血量,血 小 板,230,5万,结 果,血小板 230 血容量 纤元 142 血容量 凝血酶原 201 血容量 V因子 229 血容量 VIII因子 236 血容量 结论:不需要输全血或血浆维持凝血功能,重视输血的量效关系,合理输血 输血必须达到有效剂量 取得预期疗效 疗效风险平衡 有效输血量 红细胞 0.4 0.5 g / 单位全血或红细胞 血小板 1 2 1011 以上 凝血因子,忽视输血剂量的输血,结果 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患者冒输血风险 原因 对输血量效关系认识不够 营养血、人情血,细菌性输血反应(一),为最早确认的输血反应之一 40 年代就发现和报告 比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经输血传播机率高 血细胞制品比血浆和血浆蛋白制品机率高 血小板制品发生率最高 和室温保存有关,细菌性输血反应(二),反应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细菌种类和特性 革兰氏(-) 内毒素 细菌数量 细菌污染来源 献血者菌血症 采血处皮肤细菌 其他,红细胞制品细菌污染机率,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机率,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率 1 / 1000 3000 临床输注血小板细菌反应发生率 约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互联网科技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激光条幅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商场冬季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岗位聘任协议书9篇
- 山东省202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宜昌市2025湖北宜昌市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校园(华中师范大学站)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宁波市2025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国家监管中心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及安排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招聘高层次人才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物流园区规章制度模版(2篇)
- 《多能源耦合供热系统》
-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完整课件
- 京东方岗位胜任力测评题库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二手车国庆节活动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必修3练透答案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新课标要求-中考33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