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患者的护理.ppt_第1页
骨不连患者的护理.ppt_第2页
骨不连患者的护理.ppt_第3页
骨不连患者的护理.ppt_第4页
骨不连患者的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不连患者的护理,骨三科 黄梦姣,骨不连,定义: 1.时间:骨折后6-9个月骨折仍未愈合。 2.已经连续观察3个月骨折没有愈合迹象,即每次拍片骨折的缝隙和骨痂生长都与前次相同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症状,1.骨折端有异常活动 2.疼痛 3.畸形与肌萎缩 4.负重功能丧失 5.骨传导音降低,治疗,非手术治疗:1经皮注射红骨髓 2.经皮注射生长因子 3.震波治疗 4.脉冲超声波治疗 手术治疗:1.固定 2.植骨,无菌性骨不连属于骨不连,无菌性骨不连,临床症状:1.异常活动 2.疼痛 3.畸形 4.功能丧失,无菌性骨不连,X线检查:除常规正侧位还应该加拍摄两个45度斜位,90%以上可以诊断,典型的骨不连特征: 1.骨端有间隙 2.骨折端硬化,局限性密度增高。 3.骨髓腔封闭,骨质菲薄,断端变细变尖。 4.骨质疏松,骨矿丢失。 5.骨痂间无骨小梁通过。 6.假关节形成。,无菌性骨不连,无菌性骨不连病因有很多种,但一般是某一因素占主导,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菌性骨不连,不稳定和血供破坏是导致骨不连的最主要因素,其他如患者的依从性、神经疾病也会阻碍骨折的愈合,无菌性骨不连,血供: 除非在骨坏死区域出现骨的塑形改建,或有新的骨膜成骨沉积以恢复局部血供,否则任何对骨折机械环境的处理都无意义。 增生型骨不连和萎缩性骨不连并非有根本性差异,因为现在在萎缩性骨不连的患者骨折部仍然存在部分血管,无菌性骨不连,机械稳定性: 不论原始骨折属于何种类型,以及最初的治疗如何,不愈合总会局限于某一机械稳定性欠佳的部位,无菌性骨不连,依从性: 患者不恰当负重、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可能引起骨不连 越来越多证据支持吸烟会对骨折延迟愈合产生严重的后果,无菌性骨不连,神经源性因素: 骨折后的软、硬组织损伤具有促进正常骨愈合的作用,称为区域性加速现象(RAP)。临床上某些疾病可使RAP低下,包括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各种原因引起的区域性主要感觉丧失、二磷酸中毒、严重放射性损伤和营养不良等。,无菌性骨不连,分型:型态学上可以分为肥大型、缺血型与萎缩型,但是多数病人是混合型骨不连,无菌性骨不连,肥大型骨不连,断端之间主要为软骨连接,通常认为断端的软骨帽具有骨骺软骨的特性,软骨生成的速度和软骨骨化的速度形成动态平衡,所以骨折裂隙长期存在。肥大性骨不连的断端往往向两边扩大,形成“象足征”或“抱球状”改变。,无菌性骨不连,无菌性骨不连,无菌性骨不连,治疗增生型骨不连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加压钢板或扩髓性髓内钉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可不植骨。 多数情况下对增生型骨不连进行骨质切除是错误的,只有在矫正畸形切除。 手术治疗是金标准,无菌性骨不连,缺血型骨不连:由于创伤或手术原因造成骨折断端间血供丧失 为达到骨折愈合,必须让有活力的骨块相互接触并提供局部的机械稳定性。,无菌性骨不连,萎缩性骨不连缺乏应力传导,但不一定缺乏血供,最合适的方法是骨折断端植入自体骨并提供足够稳定的固定方式。,无菌性骨不连,钢板可为骨不连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但需要加压,并放在骨折张力侧,不足之处为2-4个月的部分负重,无菌性骨不连,髓内钉主要适用于胫骨和股骨的不愈合,一般使用直径粗、扩髓、锁定髓内钉,早期负重,不建议使用于上肢。,无菌性骨不连,外固定架主要用于需要通过骨痂延长来桥接的较长骨缺损的治疗,其他情况无优势。,主要临床表现,骨不连、骨缺损患者病程长,伤肢骨连续性中断,主动运动功能障碍。关节屈伸受限,牵拉伸展肌肉、韧带个关节囊的运动小降,肌肉、关节的血运和营养也下降,关节的活动范围变小,治疗原则,骨移植术近年来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骨缺损的一种新方法。,术前护理,1.疼痛; 2.知识缺乏; 3.焦虑; 患者由于断端血运差,局部瘢痕多,术后易发生感染造成骨髓炎,术前应全面检查有无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备皮清洁患肢及取骨部位。 3.心理护理,术后护理,1.严格观察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观察伤口及外固定是否渗血。 2.抬高患肢,术后24h后即可做切口以下肌肉向心性按摩,改善静脉回流,消除肿胀。 3.被动运动训练;在病人全身情况允许和固定有足够稳定时,尽早开展患肢的被动运动,指导患者对未固定的关节做屈伸训练,功能锻炼的强度不应引起疼痛,关节的活动幅度要逐渐加大,频率要小,直至肌肉出现主动收缩。,4.主动运动训练;当肌肉出现主动运动时,根据不同的肢体,确定不同的训练方法,下肢患肢要加强踝关节的背屈运动,防止足下垂,同时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膝关节,髋关节的伸屈。对于上肢,主要是训练屈肘、肩关节的伸、屈外展功能,抬腕、抬指功能,并练习各指的伸、抓、捏运动。,5.肌力训练;经X线证实骨完全愈合时,才能逐渐进行肌力训练,上肢可用拉力器或固定物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