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成人高考古诗复习的要点及方法.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成人高考古诗复习的要点及方法.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成人高考古诗复习的要点及方法.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成人高考古诗复习的要点及方法.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成人高考古诗复习的要点及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成人高考古诗复习的要点及方法摘要:成人高考复习教学是不少中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语文高考复习中古诗复习的要求、内容和教学方法。关键词:成人高考;古诗复习;方法成人高考语文试题中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题是从2000年开始推出的新题型,旨在考察考生对中国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由于古代诗歌本身的特点及鉴赏评价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平时古诗教学普遍存在重诵读理解、轻鉴赏评价的现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成人高考古诗鉴赏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如何通过考前有效的复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古诗阅读知识,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把握大纲,明确要求成人高考大纲是复习的依据,古诗的复习首先要从把握大纲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古诗鉴赏复习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成人高考大纲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纲要求,需作进一步的诠释和讲解。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师可举出一些学生熟悉的诗歌艺术形象加以说明。如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情怀、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反抗精神、琵琶女“天涯沦落”的悲苦和无奈、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雄胆识等,使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概念有初步的感受和具体的认识。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诗歌运用语言的艺术,体会其优美、精炼、跳跃、含蓄的语言特点。教师可在学过的诗歌中举出选用贴切的描绘物态、抒写情怀的范例,引导学生体会精妙传神的艺术魅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阅读古诗的高级活动。所谓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所熔铸的作者的感情、旨趣、爱憎、哲理,体现作者对生活理念的认识,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对古代诗歌内容的评价,最能体现阅读者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辨识透视能力。梳理考点,深化理解明确成人高考大纲的要求之后,就要把握古代诗歌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复习理解有关知识。针对考试大纲,鉴赏古代诗歌必须具备以下知识。(一)古代诗歌的一般知识古代诗歌的一般发展线索:诗经楚辞汉魏晋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等。古代诗歌的大体分类: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与绝句等。近体诗的格律规定:限字句、定韵脚、调平仄、讲对仗等。以上知识可向学生作一般交代或列表印发,不作重点复习。(二)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由于这部分内容与考点直接有关,故必须加以详细分析。精炼即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准确、生动、形象。如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的“执手”一语,准确而形象地刻画出一对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他们纵有千言万语要倾诉,但只能“泪眼”相对,四手相握,情满心中,却语哽咽喉。此“执手”二字,抵得上“千言万语”,可见精炼之至。含蓄诗的语言不能像散文那样直露,要求感情不露,意在言外。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二句写空城四周群山绵亘,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带着寂寞心情退回。勾勒出一片苍茫凄凉的景象。读者不禁要问:山川形胜的六朝古都为何会变成一座空城呢?三四句借月抒怀,暗含国运衰败的感叹。全诗表面看句句写景,细究却句句都蕴含着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感慨,其主旨在于讽喻现实,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其好处是在极短的篇幅中增加诗歌的内涵,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周瑜赤壁破曹的历史故事,既表达了对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事业无成却华发早生的感慨。情致理趣诗歌的情致理趣指的是诗歌中那些表现力极强的词句给人的审美情趣。诗的情致理趣与炼字有关,古诗中这类词语很多。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横斜”、“浮动”都给人以美的想象及美的享受;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古诗的语言特点还有跳跃、倒装、谐音、叠字等现象,都比较容易理解。(三)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诗人在创作时,以想象为中介,将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成诗歌的形象。优秀的叙事诗,大都塑造出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优秀的抒情诗,总描写出种种客观事物的形象,并且浮现或暗含诗人的自身形象。如陆游的卜算子中的梅花,就代表一个孤高寂寞,备受打击和嫉妒,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保持节操不变的爱国志士形象;于谦的石灰吟中的“石灰”,则象征一位不怕各种打击,不怕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官。(四)古代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下面择其要者举例说明。借景抒情王国维评论古诗:“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诗人常用的手法。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烟花含情,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无尽思念,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每个画面中渗透出来。托物言志大千世界、山川河岳、花鸟鱼虫皆可入诗。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着诗人的感情。如唐人陆鲁望白莲诗: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诗人以貌取神,写出白莲的风韵与精神,抒发了处唐末动乱社会中,虽退隐山林,洁身自好,却又关心天下兴亡的情怀,做到了既“不即不离”,又“曲尽其妙”。借古喻今诗人缅怀古人古事、或歌颂辉煌业绩、或感慨千古遗恨,或喻己怀才不遇、或抨击黑暗现实。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歌咏贾谊,指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联系诗人长期遭受压抑的身世,可知其借题发挥的意图。直抒胸臆诗人情激于衷,冲口而出,以浅白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怀。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卒章显志,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点亮全诗的主题。他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者的心声,表现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对比烘托在鲜明的对比中增强读者的感受,利用事物的反差揭示诗人的某种情感。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着重渲染昔日的骄奢淫逸,最后一句写眼前的凄凉景象。强烈的对比寄寓诗人的深沉忧思。比喻拟人化平淡为生动,引导读者联想与想象,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情趣。如杨万里的红白莲: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诗人突发奇想,把一池盛开的莲花,比喻为汉代宫中三千美丽的宫女,她们一半浓妆艳抹,一半淡扫峨眉,各呈其美,真是“浓妆淡抹总相宜”。以动写静事物总是相反相成,没有动,就没有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便成了许多诗人常用的手法。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春夜溪山月出惊鸟的幽美境界。月出尚能惊鸟,可见春山之静,而不时传来清脆鸟鸣声,更显春山之静。虚实相济“实”为眼前景、眼前事,“虚”为想象景、想象事,二者相辅相成更有利于表情达意。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二句叙滞留巴蜀的原因,是实写;三四句想象回家后深夜畅谈的情景,是虚写。眼前之事已入想象之境,寄怀之切尽在不言之中。夸张联想夸张是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以创造意境。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四句熔夸张联想于一炉,写出瀑布由极高处飞泻而下的磅礴气势。“疑”字在联想中透出无限赞叹之情。李白的夸张不是简单放大事实的原貌,而是融入了美好的感情。此外,还有比兴、铺陈、渲染、映衬等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关键在两点:一是辨识诗中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二是赏析其表现作用和艺术效果。后者需要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需要加强训练。(五)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是诗人为表达情感,用艺术的语言写进诗歌的事物和画面,这些客观事物已经蒙上了一层主观色彩,成为诗人主观世界的写照。因此,它们在诗中已超出本身的含义而蕴含深广的社会内容。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描写了六种物象,字里行间透出游子天涯沦落的困顿、苍凉与悲哀。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为了创造和谐、完美的意境,诗人把抒情与写景、叙事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屈原涉江的“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写船行缓慢的景象,抒发的却是诗人眷念国都,关心祖国命运的沉重心情。杜甫登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展现一派秋天苍凉恢廓之景,表达的是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愁之绪。以上有关知识,是提高古诗鉴赏能力的基础,也是高考答题的基础。复习时可集中讲解,也可结合作题分散讲解。讲解时不能空讲概念,一定要结合诗作具体分析。授之以渔,点拨方法鉴赏古诗,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之所以为高级阶段,是因为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欣赏者要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变成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就要进行想象活动和情感体验。如果鉴赏者不善于积极的想象或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对作品的意境有深切的感受,也就发现不了作品中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成人高考古诗鉴赏的复习指导,必须遵循鉴赏的基本原理。笔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教学经验,总结出古诗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概述如下。(一)初读初读的任务是弄懂作品表层意思,因为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是鉴赏的第一步。初读古诗需注意两点:(1)明白词语的含义。古诗中的词语有时有特殊的含义,如典故的意义、语境的意义。(2)理解句子的结构。有的古诗的句子省略跳跃,要补充连贯才能理解;有的古诗语序不是正常排列,要根据词语意义关系加以调整。解读古诗切忌望文生义、主观臆断。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意思是主客一同下马,而后一起上船。如果照字面理解成主人下马了,客人已在船上,则下句说的“举酒”则与主人无关,就讲不通了。(二)吟诵通过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节奏、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指导学生诵读是鉴赏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等于不读;能背诵,进而才能进入领悟阶段。(三)入境反复吟诵,只是鉴赏者与诗中的艺术境界“接近”的一种手段。教师需进一步要求学生,吟诵时伴随想象,眼前浮动诗中所描绘的那些人、物、事的形象。读的次数越多,这些事物的形象就越清晰。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进入诗的境界,恍若身在其中,进而在思想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这就叫“动情”或“陶醉”。例如,反复诵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你会仿佛进入李白的梦幻境界,看到幻境中的仙人形象,对美丽的仙境会产生向往之情。(四)领悟读者经过“入境”时情感体验的高潮之后,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境又从鉴赏者内心游离出去。同时,作为社会角色的“自我”又慢慢呈现出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体验,在冷静的比较与参照中,学生获得了人生的启迪与顿悟。以往的参考书对诗歌教学都强调诵读,强调让学生在诵读中自己感悟,其原因是顾虑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作品与学生之间的中介,在“传授”过程中越俎代庖,影响乃至左右学生的鉴赏过程。但这不等于说在古诗鉴赏复习过程中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一定参与学生鉴赏某一首古诗的具体过程,但不排除在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上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与训练。下面谈谈解答诗歌鉴赏试题学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反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