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068.2-2003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专注于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试验方法。本标准作为系列标准的第二部分,详细规定了对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的具体流程与要求,旨在确保这些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可靠及高效运行。以下是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功率不大于50kW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但不限于发电机、控制系统、储能装置及与其直接相关的部件。这些机组通常用于偏远地区或独立电力供应系统中,不直接连接到大电网。
主要内容
1. 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试验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如额定功率、风速、功率曲线等,为后续试验提供了统一的词汇基础。
2. 试验条件与环境
规定了进行试验时应满足的环境条件,包括风场特性、温度、湿度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 试验设备与仪器
详述了进行各项试验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确保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4. 安全要求
强调了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避免试验事故。
5. 性能试验
- 启动特性试验:评估风力发电机组在不同风速下的启动能力。
- 输出功率特性试验:通过改变风速,测定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绘制功率曲线,验证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 电压调节与稳定试验:检查发电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压稳定性。
- 过载与短路保护试验:测试系统的保护机制是否能在异常情况下有效工作。
- 噪声测试:评估机组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水平,确保符合环保标准。
- 耐久性与可靠性试验:模拟长期运行条件,评估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
6.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规定了如何收集、记录和分析试验数据,包括统计方法和误差分析,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
7. 试验报告
要求试验完成后编写详细的试验报告,包含试验目的、方法、设备详情、测试结果、结论及建议等,作为产品质量评估的依据。
实施意义
该标准为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商、检测机构及用户提供了统一的测试框架和方法,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性能、安全性和兼容性,促进风能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GB / T 1 9 0 6 8 . 2 -2 0 0 3月 U吕 本部分是根据 G B / T 1 . 1 -2 0 0 0 (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的要求编写修订 的。 本部分是对 J B / T 7 3 2 3 -1 9 9 4 风力发电机组试验方法 修订, 并将名称改为“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 第 2部分: 试验方法” 。 由于野外试验的场地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 所以本部分在原J B / T 7 3 2 3 -1 9 9 4基础上增加了3 . 1 :试 验场地 。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内蒙古华德新技术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 刘金启。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T 1 9 0 6 8 . 2 -2 0 0 3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对边远地区人民的用电需求更加重视。新能源设备特别是风力发电设备在远离电网地区的农牧户、 村落、 边防站、 微波站、 海岛、 渔船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不仅能够解决偏远地区各方面的用电需求, 同时还解决了常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我国有关部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示范推广了一定数量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 并制定和修订了 风力发电机组试验方法 。它们在过去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测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设备的技术进步和逐步产业化, 旧的标准已不适应突飞猛进的商业化进程, 同时旧的标准从格式及术语使用方面都已落后。所以为了提高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产品质量, 规范风力发电产品市场, 促进技术进步、 产 业化发展和商业化进程, 特制定本部分。 本部分为G B / T 1 9 0 6 8 标准的第2 部分。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1 9 0 6 8 . 2 -2 0 0 3离 网 型 风 力 发 电 机 组 第2 部 分 :试 睑 方 法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 以下简称机组) 野外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风轮扫掠面积 4 0 m, 以下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 B / T 1 9 0 6 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 G B / T 1 3 9 8 1 -1 9 9 2 风力机设计通用要求 J B / T 7 8 7 9 风力机械产品型号编制规则试 验条件3 . 1 试验场地3 . 1 . 1 风速 试验场年平均风速应大于 5 m / s , 最高风速应不小于 3 0 m/ s , 主风向要有一定的持续性。3 . 1 . 2地形 试验场地应地势平坦 、 开阔。雄个侧 试区域 的最大坡度及地形 变化应符合 图 1和表 1的要求34 L, 8 乙坡度 2 L. 4 L坡度 5 %变化 0 . I D距 离 机组为 L 的风 速 、 风向仪 Z L坡度 3 %变化 0 . 0 8 D图 1 对地形变化的要求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1 9 0 6 8 . 2 -2 0 0 3表, 试验场地地形变化要求距 离区 域最大坡度最大地形变化 2 L3 6 0 0 3 % 2 L, 4 L测 试 扇 区 5 % 2 L, 4 L侧试扇区外部 4 L, 8 L测 试 扇 区 1 0 % 0 . 2 5 D其 中 :乙 一风速、 风向仪距被测机组间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D一被测机组风轮直径, 单位为米( m) ( 如果被测机组是垂直轴的情况下, D应选最大水平回转直径) 。3 . 1 . 3 邻近运行或同时被测机组 如果相邻运行的有 。个机组, 则相邻两机组塔座中心距离L 。 应满足式( 1 ) 规定: L o )I O D ,. 。 ( 1 ) 式 中: D n个机组中最大风轮直径, 单位为米( m) .3 . 1 . 4 测试区域内障碍物 测试区内与机组相比体积很小的障碍物, 可被忽略。但比较大的物体应按式( 2 ) 换算成等效风轮直径 D。 :2 L h LL, + L w . . . . . . . . . . . 一 (2 ) 式 中: L ;,障碍物的高度, 单位为米( m) ; L w -障碍物的宽度, 单位为米( M) .3 . 2 试验样机3 . 2 . 1 试验样机应随机附有关技术数据、 图样和使用说明书及产品合格证。3 . 3 试验仪器3 . 3 . 1 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 仪表, 均应在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 允许有一个二次校验源( 仪器制造厂或标准试验室) 进行校验。3 . 3 . 2 仪器及精度 a ) 风速仪 测量范围: 。m / s -4 0 m/ s ; 误差范围: 士0 . 5 m / s ( 3 m/ s -3 0 m / s ) ; 安装高度: H士 。 . 1 D ; 安装位置: 距塔架中心( 2 . 5 -8 ) D, 应避开尾流区, 见图 2 . b ) 风 向仪 测量范围: 0 0 -3 6 0 0 ; 准确度: 士2 . 5 0 ; 安装高度、 位置: 同3 . 3 . 2 a ) 要求 注 工 : D 被测机组的风轮直径, 单位为米( m) ; 注 2 ; H风轮中心高度, 单位为米 m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T 1 9 0 6 8 . 2 -2 0 0 3即 风 。 风 向 传 . 器风 向2 .5刀4 5 1 D 1 4 5 圈 2 风速风向传感器安装位置C ) 大气温度计( 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 - 5 0 C + 5 0 C ;准确度: 士1 C;安装位置: 距塔架中心 3 0 m以内, 距地面高度 1 . 2 m的百叶箱内。d ) 大气压力计( 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 6 0 k P a -1 0 8 k P a ;准确度: 3 %;安装位置: 同3 . 3 . 2 。 ) 要求。e ) 转速传感器测量范围: 0 -2 倍风轮额定转速;误差: 2 %。f ) 角度传感器测量范围: 0 -3 6 0 * 或一2 0 0 - 9 0 0 ;误差: 2 %.9 ) 分压器、 分流器、 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测量范围: 0 - 2 倍额定值;精度: 不低于 0 . 5 级。注: 所配试验用指示仪表侧量范围、 精度等级相同。h ) 交、 直流功率变送器测量范围: o -2倍额定功率;精度: 不低于 0 . 5 级。i ) 交、 直流电度表测量范围: 0 - 2倍额定电流;精度: 不低于 2 . 5 级。j ) 频率计测量范围: 2 H z -2 0 0 0 0 H z ;误差: 士1 个字。k) 测振仪测量范围: 0 m m -2 m m;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1 9 0 6 8 . 2 -2 0 0 3精度: 不低于2 . 5 级;频率响 应: 2 H z -5 0 0 H z .1 ) 数据采集系统通道数: 3 一1 6( 根据所测参数而定) ;采 样时 间: 0 . 1 s , 0 . 5 s , I s ;平均时间: 5 s , 1 0 s , 3 6 0 s , 3 6 0 0 s ;储存时间: 全通道使用、 最高分辨率情况下, 不小于 1 5 0 0 hm) 声 级计测量范围: 0 d B ( A ) -1 4 0 d B ( A ) ;准确度: 0 . 1 - 1 1 - 5 5检 侧 距 离 / m 1 0 2 0 5 0 1 0 c ,试验报告格式和内容编写试验报告格式 和内容参 见附录 B.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1 9 0 6 8 . 2 -2 0 0 3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风 轮转动惯 量的测量 和计算A . 1测量方法 用周期测量法。小型水平轴风轮安装在测试台的假轴上, 或在外场静风时解开联轴器, 风轮空载,在任一叶片距轴心L处, 安置一质量为m, 半径为 r 的圆柱体试块, 将叶片拉开一定角度, 测量风轮自由摆动周期 T。风轮转动惯量用式( A . 1 ) 计算: T29 1 - -4 . 一尸+2 L2 2 . (A. 1)式 中:I 转动惯量, 单位为千克平方米( k g m ) ;m 圆柱体的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L 圆柱体中心与风轮轴心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 ;8 重力加速度, % =9 . 8 1 m / s ;丁一 一 . 周期, 单位为秒( S ) ;r 圆柱体的半径, 单位为米( m) 0A . 2 计算法a ) 立轴直叶片风轮转动惯量可用式( A . 2 ) 计算( 主要参数见图 A . 1 ) ;, 一 B , m , ( ro +sing ) + B a m z (一 + + 誓 ). . . . . . . . (A . 2)L-3 +扩-27式中 :B , 、 B 2 叶片, 横担数量;刀z , 、 刀 t 2叶片, 横担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叶片质量中心距, 单位为米( m ) ;1 横担长度, 单位为米( m) ;b 叶片弦长, 单位为米( m) ;0 一 一 叶片倾角, 单位为度( , 非可变几何型机组0 =0 0 ;L 叶片长度, 单位为米( m) ;a 横担内侧到中心距离, 单位为米( m ) 0 图 A. 1b ) 达里厄式, 中、 大型机组的风轮转动惯量, 应由设计或制造厂提供, 也可参考有关资料计算出。 1 1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T 1 9 0 6 8 . 2 -2 0 0 3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试验 报告格式和内容B . 1 格式B . 1 . 1 封面 机组型号写法应符合J B / T 7 8 7 9 规定, 正下方署编写报告单位全称和日期。B . 1 . 2封二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试验地点 试验负责人试验日期年月日 参加人员 协作单位 出报告 日 期年月日 拟稿人 审核 专业室 总工程 师B. 2报告内容B . 2 . 1 前言 a ) 任务来源; b ) 试验性质和目的; c ) 试验场地概述; d ) 试验起、 止时间; e ) 试验简介。B . 2 . 2 技术参数和特征 对被试样机综述, 特点, 依据设计资料或制造厂说明书, 列出主要技术参数。B. 2 . 3试验依据 试验方法及有关标准代号, 名称B . 2 . 4 试验用仪器和装置 试验期间所用主要仪器、 仪表、 装置的名称、 型号、 规格、 精度等级、 检验日期, 各传感器安装情况等B . 2 . 5 试验条件、 数据和结果 按第 4 章所做的试验, 分别列出试验项 目名称、 条件、 原始数据、 表格。经整理、 修正、 计算和处理得出结果。并绘制必要的特性曲线图B . 2 . 6结论和建议 按G B / T 1 3 9 8 1 -1 9 9 2 中第3 章及有关技术资料文件, 分析试验的数据。 结论要科学、 真实、 可靠对机组性能、 指标和技术参数按有关技术文件进行认真的评价, 并对试验过程中、 考核期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1 2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